不输合资车的自主车 做强自主品牌须向合资公司夺权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诸多合资公司中,舆论关注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已经中方在诸多决策中的话语权不能掌控的无奈。

有媒体援引一名合资公司的老总说,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技术完全由外方掌控,中方即使对更换一颗螺丝钉的权利都没有。

也许,会有人争辩说,你中方不懂技术,当然不能随意更改零部件以及设计。

从表面上好像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合资汽车企业中,中方更多的是接受,因为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技术来自于外方,品牌来自于外方,核心技术的掌握来自于外方。即使对于生产的管理、市场的销售,由于中方人员的经验的欠缺,也更多会参考外方人员的意志。

中方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好像就是逆来顺受,没有办法,谁让你没有能耐呢?

是这样的道理吗?我们上面说了不是。为什么不是?

因为,合资汽车企业是一家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而由于中外双方均投资同样的资金,不管其出资的形式怎么样,但是双方投资的金额是相等的。

相等的出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当然,在合资汽车其一的合资合同中,或许会有很多的具体的对于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应该建立在双方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

如果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或者说,某一方放弃了对自己对等权利的掌控,那么这并不影响合资合同的履行。

从合资汽车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中方在技术、管理方面都处于弱势,因此,主动放弃了许多的权利。

但是这种主动放弃既有有利的一方面,又有非常不利的一方面。

有利的一面在于能够让拥有技术优势的外方充分发挥积极性,扩大市场销售,从而带动合资公司收入与利润的增长,自然也就带动了中方在合资公司中分红的增加。

不利的一方面就是,中方始终无法介入到核心技术与产品设计等方面,永远处于一种边缘化的位置。而合资公司从实际上就成为了外资在中国的代工厂。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更多强调收入的增加,更多强调财富的积累,反而对于核心技术与品牌的意识不是那么强烈,自然就纵容了合资公司这种外强中弱的格局的维持。

但是,当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发展自主品牌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时候,中方突然发现,通过合资公司赚取到的都是货币,但是货币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稀缺品。而核心技术与品牌却一直为外方牢牢把控。

特别是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从零到有,从小到大,而且还是通过合资公司中的中方人员的更多的努力,去完成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值与形象的提升。

只是到现在才意识到,中方为别人做了嫁衣。

如果说过去的30年,中方在合资公司中与外方的权利不对等有着特殊的历史与经济因素,那么当今天我们在大力发展仍然处于弱势的自主品牌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满足代工厂的岁月,不能再满足为外资品牌呼号的时代,不能再满足被边缘化的时代。

中方现在需要在合资公司中,大力去做的就是要向合资公司索要平等的权利。

从表象上看,合资公司的分配一直是平等的,中外双方按照投资比例的多少实施利润的分成,好像没有任何的异议。

但是,中方一直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外资品牌虽然属于外方汽车企业所有,但是外资通过合资公司的运营增加的品牌价值,应该为中外双方所有。

外方在合资汽车企业中获得了与投资额对等的分红,而且还获得了不菲的技术转让费,但是中方呢?只是那看来比较丰厚的分红,但是其他的合资公司的收益,中方却一点没有得到。

这是一种极不公平的分配。

鉴于这样的情况,鉴于外方将中方看做竞争对手的情况,中方有必要重新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中方做出自己的新的选择之前,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合资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为什么会有合资汽车企业的存在?当初是因为外资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有着太多的顾虑,因此,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外方希望将自己的市场风险控制在最低。

在1970年代末期的时候,中国并没有限制外资独立办厂。只是后来随着这种合资模式的提出,逐渐形成了一种引进外资的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

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合资公司的存在是以商业的原因出现并开始持续下去的。

但是,后来合资公司存续的市场基础发生了变化。中国汽车市场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金矿。

这时候,跨国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吸引-爱华网-力,以及政策对于外资独资办厂的限制。

可以说,中方合作者是外资利用来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和工具,是外方进入中国市场必经之路。

本来,中方希望能够利用外方获得更核心的技术,反而却被外方所利用扩大了中国市场以及提升了外资品牌价值。

那么,中方是否可以利用这种政策和市场的优势,来利用外方发展自己的能力与品牌呢?

我认为完全可能。

最近出现的几个合资公司就是比较好的例证。一个是福田与戴姆勒的合资,以生产福田品牌为主;一个是戴姆勒与比亚迪的合资,以生产全新品牌为主。

 不输合资车的自主车 做强自主品牌须向合资公司夺权

还有一个应该更有借鉴意义。就是长安汽车与标致雪铁龙的合资,按照长安汽车的说法,将生产标致雪铁龙与长安双品牌的产品。

根据双方的合资合同,合资企业初期,将引入雪铁龙DS系列产品,并推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产品。之后,合资企业将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适时推出长安品牌、标致品牌和股东方其他品牌的一系列车型。

这可以说是一个合资模式的进步。

当然,现在许多人都在质疑合资自主模式,即使许多合资公司中的中方对此都表示怀疑。但是即使合资自主,也比单独推外资品牌向着更有利于中方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7785.html

更多阅读

图 合资车VS自主车的真实对比转自拆车坊 不输合资车的自主车

看看合资车和自主车的真实对比!全世界的车都在中国卖,品牌之广、数量之大真的让人眼花缭乱---人们苦恼于宝来、速腾、307、荣威,C5,,,不知道怎么选,而网上的对车的言论更是五花八门,说啥的都有,太多的朋友无所适从,最后更多的是以牌子定车子。

全球限量35部不输超跑的轻量化莲花ExigeScura现身 exige

全球限量35部 超轻的车身跑赛道完全不输超跑,莲花就造出了这样一款跑车!2009年东京车展发表的莲花跑车Exige Scura(日本称为ExigeStealth),最特殊之处除了全球限量35部的销售配额之外,就是采用消光黑色的车体涂装,而源自于意大利文的Scu

不适合交换杀人的夜晚 换位做一下,才知道哪里不适合

    换位思考不行,还要换位做一下,才知道哪里不适合。做纸箱设计,十几年,最近去仓库,干了一段时间的收发货,就发现了,十几年都没有发现的问题。箱头批号太小,颜色太浅,用的红色,不易不辨认,因为仓库一般都是避光的,光线较弱,批号应该用深蓝

声明:《不输合资车的自主车 做强自主品牌须向合资公司夺权》为网友惊鸿弦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