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 领导者的管理智慧



领导者的管理智慧

作者/刘艳璐

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好学、礼贤下士,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足、不能,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善用天下之智力以谋大业,从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文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太师,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又拜姜太公为国师,并尊称为“师尚父”。商汤王用伊尹,齐桓公用管仲尊之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符坚用王猛,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这是曾子体察历史经验而后据以说明历史兴衰成败的用人大原则,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

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言听计从、顺人喜好、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身边越多,其事业失败的机率也越大;而那种脾气不好、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优秀领导者而言,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机率越大。

一个人若能虚心的不断学习进取,那就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但许多人并不总是能够虚心好学、奋发向上。尤其是当一个人爬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就有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觉得已经是“登高山而小天下”了,不用再学了。于是,他就像中午的太阳开始走下坡路了。

优秀的领导者爬到顶峰之后还知道不断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灵魂深处有着先贤的商汤王渴望天天进步的强大力量,那才是“王”的境界。他知道自己不能像神仙那样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主宰万物的生死荣辱、傲视他人与法纪,竭天下之财富以饱一己之私欲,只会成为历史与人民抛弃的“骄傲的公鸡”。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 领导者的管理智慧
有句格言说好:“博学多闻的智者,总是温良谦aihuau.com逊;硕果累累的树枝,永远俯首躬身。”

一般来说,领导者大权在握,在组织内处于最耀眼的位置,他受众人关注的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就会使他把许多的时间精力分散在诸多人事的周旋、应付上。久而久之,时间、精力、健康、思考、智慧、魅力就会受到亏损而缺乏增长。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将显眼的位置留给下属。领导人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助于自身的修身养性、有助于他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有利于加强下属对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向心力。这样,当他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时,就会获得足够的时间、精力、智慧和智士猛将们的支持,充满信心与活力,积极勇敢地面对征途中的风雨,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决胜千里。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我们只有贯彻“决策需要民主,领导需要权威”的领导科学,才能把握好黑暗中船只的正确航向;我们只有拥抱智慧,才能见证“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0593.html

更多阅读

卓越的管理者 卓越管理者的管理智慧

     人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是有频率的,它们的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运用秘密吸引力法则来解释就是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鸣。大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会发散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力

道家佛家的智慧 道家的管理智慧

道家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与本体,一切都要遵“道”而行,管理活动也不能例外。“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智慧的基本原则。道家主张管理者应该顺应管理活动的规律,不要胡作非为。这种“无为”,能够保证管理

兵家的管理智慧:慎战谋攻的战略决策

  《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一方面体现了刚健进取的齐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也蕴涵着崇尚静柔的吴、楚文化特色。同时,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后人根据孙子和历代兵学家的思想,结合中国古代实际战争案例,总结出“三十六计”,使《

前言 第9节:易经的管理智慧 前言(8)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我们可以每天试着占卜一卦,然后把这一卦从头看到尾,思索它的含义、玩赏它的用意。这样做,既充满兴趣,又能够增进自己的认识,日积月累,成绩必定可观。  也可以拿六十四颗玻璃弹珠,每个珠子

前言 第8节:易经的管理智慧 前言(7)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第二,不要专重义理而看轻术数,也不要专门研究术数而轻易放弃易理  综观易学的发展,最主要的不同,不外乎“象数”和“义理”的偏执。这两大派别,各有立场,也各有所偏重。其实,大易具有象、

声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 领导者的管理智慧》为网友你爱我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