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刊 「香港国际专利授权展」特刊 何一赞先生专访



《香港经济日报》

「香港国际专利授权展」特刊

 何一赞先生专访

採訪大綱︰

1.  授权业在亚洲迅速扩展,请阁下剖析当中的原因。

品牌授权目前在亚洲有着绝好的发展良机,兼具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因素。首先,品牌授权业在亚洲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授权产品的销售总额,还是从授权产品所涵盖领域的丰富程度来看都远远少于欧美国家。比如说,2009年全球授權産品的零售額達到1497億美元,其中北美和欧洲就占了其中的1254億美元,也就是全球授權産品的零售額的83.7%。同时在欧美国家,授权产品所涵盖领域幾乎涉及全部的消費品領域,包括消費類電子産品、家用電器、家具家裝、電工照明、服裝鞋帽、食品飲料等,品牌授权甚至也涵蓋了商用及工業領域,比如太阳能发电等。而在亚洲,品牌授权尚属于朝阳行业,授權産品的零售額只是区区的172億美元,产品类别有限。但随着亚洲消费者购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企业对品牌授权行业的进一步了解,品牌授权行业在亚洲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其次,在目前宏观经济背景下,品牌授权行业在亚洲迅速扩展也是大势所趋。亚洲大部分制造企业一直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在国际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夹缝中成长实属不易,企业急需要向价值链中附加值更高的部分转移。除了加强设计、提升核心技术之外,获得知名品牌来提高产品的价值是最有效的、最快的途径之一。一些较有前瞻性的亚洲企业已经成功借力品牌授權的业务模式来开拓市场,提升利润率。这样的案例很多,比如香港的利丰(Li & Fung)获得了Levis的授权, 还有中国的零售巨头苏宁和美国惠而浦(Whirlpool)的品牌授权合作等。这些亚洲企业成功借力国际知名品牌的案例值得我们參考。

另外,2008年以来,欧美经济持续疲软,不少欧美知名品牌商逐步将企业品牌授权的重点向亚洲转移,尤其是中国大陆。这种态势在几年前是看不到的。在过去的2年内,与我们公司在亚洲新兴市场展开合作的欧美知名品牌数量有很大的增长,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AT&T, Pepsi, Sharper Image, Westinghouse等。

当然,品牌授权行业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最重要的基石是其商业模式本身。品牌授权商业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是建立在对品牌商、获授权企业、零售商和消费者互惠互利的多赢基础之上的,是一个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

2. 阁下认为,在亚洲地区推广授权项目与在欧美地区有甚麼分别?为何?

我当年在美国纽约从事品牌授权业务和目前在亚洲地区的经历真的有不少差异。美国品牌授权发展比较成熟,大部分企业对品牌授权有较深的了解。而目前在亚洲地区,企业对于品牌授权的概念相对陌生。在亚洲地区推广授权项目通常需要向企业介绍一些授权业比较基本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除了前期的市场培育所需时间较长之外,在亚洲推广授权要求欧美知名品牌商要充分了解亚洲市场,这一块对于企业品牌授权来说,尤其重要。欧美知名品牌商们对他们国内市场比较了解,往往可以针对其市场制定出有效,多赢的授权方案。而欧美知名品牌商对于亚洲市场则缺乏认知,也不了解亚洲的商业和法律环境,却又习惯于生搬硬套欧美授权模式,最终发现寸步难行。面对这一要求,我们公司在展开业务前进行针对本地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帮助品牌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且按其特定的商业和法律环境来调整授权方案,尽可能地做到本地化。

我最近就这个话题发表了一篇文章,你可参考一下。文章的题目是<Adapting to New Environments - Trademark Licensing in Asia>: 该文章发表于World Trademark Review杂志2010年12月期。

3. 目前,亚洲地区最常见的授权项目类型(e.g. 动漫、电影娱乐、体育…)有哪些?阁下从中可看到亚洲授权业有甚麼特色?

目前,亚洲地区最常见的授权项目类型包括:动漫卡通授权,企业品牌授权,影片娱乐授权,艺术授权等。相对来说,了解企业品牌授权的人较少。但从欧美授权产品销售金额来看,企业品牌授权是整个授权行业内第二大的类型。我这里的特别指出一点:虽然都称为授权,但从操作层面来看,企业品牌授权与动漫卡通授权和影片娱乐授权有相当大的不同。企业品牌授权的项目往往具有明确战略目的,其授权协议是排他性的,授权产品类别更广,授权期限也更长等。

提到亚洲授权业有甚麼特色,根据我的体验,在亚洲授权业有两个值得一提的特色。第一,亚洲企业虽然总体起步较晚,但学习速度很很快。不少企业已经非常成功采用了一些欧美授权行业内最先进的授权模式,比如,零售商直接授权 (Direct to Retail License) 即零售商直接向品牌商获取授权,再让其选择的代工厂生产,以求利润最大化。另外,第二个特色是受亚洲特定商业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亚洲也看到了一些非常创新的授权模式,例如“授权转收购模式”(License to Own)。授权转收购模式提供了一个让成功运行授权产品的亚洲企业有机会收购其授权的品牌在特定亚洲国家的商标所有权。这一带有强烈亚洲风格的授权模式更易受到亚洲企业的亲睐。在我最近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提到不少授权转收购模式的案例,你可参考一下。

4. 虽然亚洲地区的授权业发展愈来愈兴旺,但阁下认为存在哪些挑战?授权商、获授权商及授权代理又该怎样作好準备和面对?

你说的很对,虽然亚洲地区的授权发展很快,但也存在很多挑战。让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在企业品牌授权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对大多数欧美品牌商来说,企业品牌授权的事务往往由其总部的法律部门主导。 而这些法律部门不但远离亚洲,其部门的人员也不了解亚洲市场。由于缺少对亚洲市场的基本了解,欧美品牌商往往简单地复制他们在本国的经验,并将其在本国的授权协议照搬照抄来亚洲。实际操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是不可取的。比如,对于授权产品的定位、销售渠道的选择、销售额的核算和权益金的百分比应该根据亚洲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项目对于授权双方都是可行的,是可持续的。

从亚洲企业的角度来说,获取品牌授权也有其挑战。国际知名品牌是稀缺资源,而品牌商的授权团队又多在欧美,尤其纽约是一个重要的无形资产交易的中心。因为远离品牌中心,对于品牌授权行业陌生,亚洲企业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品牌商的机会有限。在这样的环境下,诸如衡点品牌等授权经验丰富的专业品牌授权机构就能很大程度发挥其优势,协助接洽品牌商和亚洲企业双方的沟通和合作。

5. 内地已成为亚洲第2大的授权市场,而不少品牌正积极寻找商机。阁下认为,各授权单位须怎样作部署才可达致成功?

目前,國際品牌授權商在品牌授權的運作方面越來越专业化和本地化,他們不僅專門成立品牌授權部門,專門負責品牌授權,也有不少品牌商在亚洲市场部署其专业授权团队。这样的话,品牌商可以进一步了解亚洲市场,并按照其特定环境进行品牌授权战略上的相应调整,以保证品牌授权合作双方长期的共赢。若本土化条件尚不允许的情况下,國際品牌商可以选择业内威望较高,并在亚洲拥具有品牌授权团队的专业机构协助其在亚洲市场进行业务的开拓。

6. 阁下对於内地和亚洲未来授权业的发展,有甚麼看法?

授权业在中国内地和亚洲各地未来授权的前景良好,尤其对于中国内地制造企业和零售商。品牌授权模式非常适合企业需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战略转变,依托国际知名品牌的品牌溢价,提升企业效益和发展壮大市场份额。亚洲企业除了借力知名品牌寻求共赢的同时,也要注重品牌管理,学习国际知名品牌的成功运作方式,以品牌促发展,与品牌共发展。

 新春特刊 「香港国际专利授权展」特刊 何一赞先生专访

7. 请简介阁下在本届「香港国际专利授权展」研讨会的分享内容。

「香港国际专利授权展」研讨会上我将会与大家分享品牌授权业在亚洲的最新动态,包括一些成功的品牌授权案例分析。之后,我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更加适合亚洲市场的品牌授权运作模式,如“License To Own”等。这些新的授权方式虽然尚为被广大的企业所熟知,但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1518.html

更多阅读

雾霾再度来袭 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再度来袭

     2014年4月16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LUXE PACK SHANGHAI)将在新场馆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依托摩纳哥母展的成功经验,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经过7年沉淀,如今已发展成为亚洲顶级的创意包装展示和交易平台

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展 中国消费电子展为何叫好不叫座?

     一直都想将“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SINOCES展)”打造成为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简称CES展)在中国翻版的青岛市政府,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感觉到来自外部的诸多压力。  近日,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2012SINOCES展开幕式上介绍,早

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探营

     第六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于近期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31家企业参与了展示。  作为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在全球的三大分展之一,上海

探究国际品牌授权启示:质量领先,方能赢得市场!

——中国消费者如何获得与欧美发达国家同级的“国民待遇”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品牌一直占据着重中之重的地位,而品牌授权也是众多企业迅速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是国际品牌授权呢?简单来说,国际品牌授权 (Tr

声明:《新春特刊 「香港国际专利授权展」特刊 何一赞先生专访》为网友旧时南国无凉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