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崛起 消费电子企业寻求本土化崛起



从制造强国到消费大国

 “从2001年加入WTO至2010年,我国消费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了6倍多。仅2010年,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了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45种中国的消费电子产品在全球的销量稳居首位。”

  7月6日,在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电博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作为承办单位代表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姚文萍颇为激动地宣布,“起步于制造业的中国消费电子产业,近年来在市场竞争的生命力、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翌日,已连续举办了9届的电博会将再度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向全球观众展示以中国消费电子企业为主角的未来产品技术趋势。

  当前,对于凭借规模化制造在竞争白热化的全球市场强势崛起的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正在谋求背靠本土化优势,借助社会、政策等诸多红利支撑对全球市场展开新一轮的反攻。  

  本土化崛起的支撑

  中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对于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尤其如此。

  短短20年,中国市场上涌现出了以海尔、美的、海信、联想、华为、长虹为代表的一批全球性的消费电子制造巨头,并迅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中心,在全球市场上建立了“中国制造”的品牌效应。电博会总协调办公室副主任邢立志则透露,“依托中国稳定的经济环境、利好的产业政策及庞大的内需腹地,电博会规模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得到全球消费电子业界的广泛认可。”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青岛的第一支柱产业,还涌现出海尔、海信、澳柯玛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同样,精耕中国市场的电博会也令远在美国的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主席盖瑞8226;夏培罗颇为激动。2011年,在结束了与电博会第一个五年的合作后,盖瑞决定继续与电博会进行战略合作,成为其在海外市场的战略伙伴。

 电子商务崛起 消费电子企业寻求本土化崛起

  当张惠在发布会现场“充当记者”向盖瑞8226;夏培罗发问时,盖瑞反复强调,“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做得很好,但可以更好,必须要加强创新。10年前,谷歌、FACEBOOK、Twitter都是无人知晓的企业,创新让这些企业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新霸主。”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每年一届的电博会不仅为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展示产品技术创新实力提供了主舞台,也为众多海外企业深入了解中国市场搭建了窗口。在电博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背后,正是得益于中国从消费电子制造强国向全球消费电子第二大消费大国的转身。  

  制造强国的魅力

  当习惯于规模化制造的中国企业,开始谋求对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未来发展的话语权时,及时把握和跟踪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建立中国企业对于全球市场走势的定义,已是至关重要。

  2011年电博会确立了“联动世界、‘云’筹未来”的产业主题,正是得益于海尔等产业巨头对于“用云工作和生活”已成为未来消费电子发展潮流的准确判断和把握,通过展示云计算、网络融合、绿色低碳、移动互联、多屏互动等新技术产品,展示积极谋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实力。

  同样,这也吸引了来自海外巨头的参与热情。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专门组团携带27件获得世界最佳创新奖的产品亮相,松下展出一款103英寸的3D等离子电视、微软展出最新的游戏产品XBOX。海尔、西门子、美的等企业还展出了物联网智能家电和家庭成套智能解决方案。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所说的,“虽然中国企业在CES、CeBit、IFA等世界一流消费电子展会上出现的频率和身影越来越多,但是受到各种各样原因的限制,中国企业却难以真正成为上述海外展会的主角。”

  电博会不只是搭建平台、聚集人气,更直观地反映了一个行业的市场特征和走向,搭建了一个让全球市场了解中国企业的平台。更为关键的是,这也为来自中国的消费电子巨头构建了一个立体化、更彻底的新技术产品展示平台。

  一家名为“乐视网”的参观展,展示了乐视网TV版、云视频超清机终端产品及系列解决方案,其中基于“云视频”的乐视TV为普通家庭实现“三屏、三网”合一,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应用平台,也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

  制造让中国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声名鹊起。不过,打造国际化品牌最终还要依靠市场的强势拉动。从立足制造到转战消费,成为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布局海外市场的关键一环。

  去年以来,中国迅速从全球家电制造大国迈向了强国,今年中国则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消费大国。这意味着,立足本土化崛起的企业们可以依托国内市场实现新一轮的扩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1933.html

更多阅读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弊端 跨国企业本土化难在哪里

     从肯德基最早的老北京鸡肉卷与烧饼米饭,到今年6月麦当劳推出的麦趣饭与麦饭卷,“洋快餐”开始大张旗鼓地把中国传统美食搬上餐桌;日前全球饮料企业帝亚吉欧以2.33亿英镑成为白酒企业水井坊的控股股东;再来看一组数据,联合国贸

家乐福:三大策略“深耕”本土化

     自1995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家乐福在中国已经有18年的发展历程,截至目前,其门店数已经超过220家。与来自法国的奢侈品、化妆品等企业固守法国“血统”不同,作为大卖场业态的企业,家乐福需要面对中国各地市场迥异的消费

抱团取暖 台湾电子企业冀望与粤企抱团取暖

     被业界喻为中国版CES展(消费电子展)的2012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于8月16日-19日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展会主题为“迈向智慧生活”,来自海内外的500多家厂商参展,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电子资讯窗口和经贸

跨国公司本土化意义 跨国企业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越级之道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品牌采取了不断走高的策略,大大“背离”其在国外的品牌定位,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积累了无比宝贵的品牌资产。究其原因,固然与国人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心理有一定关系,但我们更要看到,跨国企业在中国

声明:《电子商务崛起 消费电子企业寻求本土化崛起》为网友最初的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