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 房地产 11年两会对房地产的11点启示



2011年的两会盛情来临了。

  两会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过。

  闲暇之余,我特地把2000年——2010年共11年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房地产方面的阐述,做了简明扼要的素描,盘点如下:

  ——2000年

   要积极培育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重要产业。

  ——2001年

(本文来自:) |/darticle3/list.asp?id=161331 | 58

  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的住行条件。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廉租房供应保障体系。

  ——2002年

 鼓励居民住房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地方两会 房地产 11年两会对房地产的11点启示
  ——2003年

  对一些地方房地产投资增长过猛、高档房地产开发过多的现象,应引起高度警惕,避免盲目开发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2004年

  依法加强用地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继续清理开发区,整顿规范土地市场。

 ——2005年

 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政策,从严执法。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继续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合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

 ——2006年

 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007年

  房地产业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有着重大作用,必须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合理规划、科学建设、适度消费,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二是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三是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个手段,保持房地产投资合理规模,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四是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依法惩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切实负起责任。

  ——2008年|!---page split---|  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

  ——2009年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亿元,加大对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2010年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上述是11年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房地产方面的一些阐述,我的启示主要有以下11点:

  一是,房地产在10年前的确已经是明文规定了的中国重要产业或者是支柱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廉租房供应保障体系,这个倡导不是新鲜的词儿,同样,在10年前就诞生了。只是我们的财力或者说地方的执行没有到位罢了。

    三是,国家对一些地方房地产投资增长过猛、高档房地产开发过多的现象,在2003年前就引起高度警惕了。

  四是,在2004年前后,国家实行的是最严格的用地管理制度。

  五是,国家在2005年提出了合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的建议。 

  六是,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在2006年就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了。同年还提出,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

  七是,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如此看来,房价过快上涨已经是五六个年头的事情了,不是今天才发现的新大陆。当然,同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到,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

  八是,2008年,中央要求,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首次从财力上发起了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冲锋号。

  九是,2009年,中央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和建设,更加量化,有据可查,开创了中国建设保障性住房数字化、责任化的新纪元。

  十是,2010年,中央第一次在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前面加了“坚决”两个字,凸显中央对楼市调控的决心和信心。当年两会不久,“国十条”横空出世。这一年,国家还破天荒的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300万套的量化目标。一手抓“房地产稳定和房价过快上涨”,一手抓“城镇的保障性住房和农村的危房改造”,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的措施终于定调、定格,并在全国掀起风暴。

  十一是,2009年,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房地产业的阐述是列在“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标题下,而在2010年,房地产业的阐述却首次诞生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标题下。从2009年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列在经济类、投资类的名下,到2010年,中国的房地产业首次列在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名下,颇具历史意义。

  我想,2011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房地产方面的阐述也应会列在类似“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标题名下,而且会以楼市调控“新国八条”为基点,让全国人民对于楼市的健康稳定充满信心,对高房价的遏制充满憧憬,对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充满希望!

  一个住有所居,一个安居乐业的新时代,正在中国悄然来临,很是值得国人期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7504.html

更多阅读

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 政府日子不好过,房地产才好过

     房地产的调控,用老百姓的话说,又是“空调”!  但是,我一直在讲,中国各级政府从来没说要房价大跌或下跌过,只是想让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同样的道理,房价也是稳定的不是疯狂的涨下去,涨幅趋缓罢了。  2013年以来,国

仲量联行:2013年企业房地产的五大风险

     随着首席执行官们争取在营收增长、股东价值和员工绩效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企业房地产(CRE)现已从一直以来以控制成本为基本出发点的原则首选目标转变成为提高企业绩效的有力驱动力。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球企业房地产

地方两会 房地产 11年两会对房地产的11点启示

2011年的两会盛情来临了。  两会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过。  闲暇之余,我特地把2000年——2010年共11年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房地产方面的阐述,做了简明扼要的素描,盘点如下:  ——2000年    要积极

声明:《地方两会 房地产 11年两会对房地产的11点启示》为网友笨蛋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