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过路费收费涨价了 问题本质不是涨价而是通路费



家乐福、康师傅的涨价之争,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是一件在通胀前提下双方没有放平心态很好沟通而引发的事件。

这件事情最终会得以解决,康师傅的方便面也会回到家乐福的货架上。

供应商提出商品涨价,零售商在货架上提升商品零售价格,只要消费者接受,就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在通胀剧烈的今天,消费者常常可以在商场、超市中经历。

但是为什么康师傅涨价却遭到了家乐福的拒绝,从而形成了一件轰动的商业事件?其实这是由于中国独特的供零关系(供应商、零售商)造成的。

开商店依靠商品毛利(进销差价)赚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比如我开了一家小卖店,我从你手里采购一包方便面两块钱,卖给小张2.2元,我赚取两毛钱的差价,这是我的生存之道,沃尔玛等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实际上就是靠这种模式赚钱的。

 高速过路费收费涨价了 问题本质不是涨价而是通路费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60098 | 25

但是家乐福却不一样。

家乐福对于很多商品的做法是:

我从你手里采购一包方便面两块钱。我两块钱一包卖给小张,这里我不赚取商品进销差价(0元)。因为我卖得比所有人都便宜,所以会有10个小张到我这里买方便面。我跟你要两毛钱的通路费,因为我卖得多,你只能给我,否则我就不从你家进货了。最终我开店赚取的利润依然是两毛钱。

当然在现实中,家乐福等企业的通路费构成要复杂得多,前几年网上有一篇《家乐福的52项收费》的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有兴趣可以查阅。

家乐福将这套复杂的运作模式带入中国,从此中国的零售业采购不再单纯,这种采购销售模式的确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到家乐福进行购物,低价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熙熙攘攘的人群也吸引了更多的供应商把商品纷纷摆放到家乐福的货架上(当然是在支付了大笔的通路费后),这种通路费为主,商品差价为辅的做法家乐福最为娴熟,很多国内零售商也乐此不疲,纷纷学习,在商品采购计划中通路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

在采购过程中,商品毛利、商品通路费必须保证一个,如果商品毛利、商品的通路费都不能得到保障,必然激发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

这次家乐福、康师傅的矛盾就是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形成的。

方便面这类商品的销售毛利极低(6%~8%),但是占的单位货架面积极大(对于零售商来说,消耗了商店最宝贵的货架资源),方便面只是一种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的微利的“必备商品”,而不是高毛利商品,对于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商,为了平衡运营成本,必然要靠商品的通路费。

家乐福、康师傅的涨价之争,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品涨价本身没有动家乐福的奶酪,但是如果通路费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必然会动到家乐福的奶酪,在沟通不畅的前提下,出现商品下架是很正常的事情。

家乐福是一家强势的零售商,以往进行商品促销、商品调价时,都会要求供应商进行配合、承担损失,如果不配合就进行商品下架处理,很多供应商只能在家乐福这里忍气吞声,回过头来仗着家乐福供应商这一身份,“狗仗人势”般充当强者,再去欺负小零售商,这就是中国的供零关系现状,这种特殊的关系在日本、韩国等地不存在,所以家乐福类的零售企业只能撤出这些市场。

从目前这个具体事件来看,康师傅不想当弱势角色了,要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既想站住家乐福这一零售市场,又不想再支付更多的通路费,而家乐福对于方便面这一微利商品不想出卖通路费方面的利益,于是争执就发生了。

在这一争执中,家乐福占据了主动,因此争执的结局必然是康师傅的首先让步,家乐福可以没有康师傅的方便面销售,但是康师傅不能没有家乐福这类大卖场的零售份额,失去家乐福这一类标杆市场,就会失去对于中小零售商的话语权。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康师傅在通路费方面再次做出让步,家乐福会做出适当的微调,康师傅的方便面会逐渐出现在家乐福的货架上,具体的妥协细节我们可能谁也看不到。

最终结果谈不上谁是赢家,只是特殊的供零关系在特定的通胀环境下沟通不畅的一场误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8648.html

更多阅读

北京《竞报》20140410期: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教育

2012年,八十六岁的净空老教授泼墨疾书:“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义之邦,教学为先;稳定和谐,教学为先;国丰民安,教学为先;太平盛世,教学为先;长治久安,教学为先;诸佛报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十个“教学为先

声明:《高速过路费收费涨价了 问题本质不是涨价而是通路费》为网友别拿青春赌明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