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冰箱俄罗斯 海尔,兵败俄罗斯之谜



2011年2月11日,央视记者周羿祥在莫斯科一个最大的家电超市采访时遇到了令人尴尬的一幕,在随机采访的年轻俄罗斯消费者中,对中国家电品牌的认知度几乎是空白,而唯一能见到的中国家电品牌只有海尔一个,即便是在国内赫赫有名的海尔,也依然不能得到俄罗斯人的认可,而问及会不会选择中国家电品牌时,俄罗斯年轻人脑袋摇得象拨浪鼓,当问及他会选择哪个国家的产品时,他毫不犹豫的指向与海尔毗邻的松下。

即便是翻译告诉这个年轻的俄罗斯小伙子,他所指向的松下电器也是从中国生产的产品时,也丝毫不动摇他的选择。与此类似尴尬的不止是年轻消费者,一位随机访问的俄罗斯中年妇女这样回答周羿祥的疑问,她对中国家电不是很放心,即便选择也是只会购买一些像豆浆机之类的小家电。

海尔与中国品牌的切肤之痛

海尔在热度与俄罗斯的冷落,巨大反差,除了带给我们民族自尊的又一次伤灼之外,下来就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2010年的前十余年,中国产品占据了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样的反差,我国的自主品牌占比却只有2.9%。而在这2.9%的占比中,海尔的产品占据了高达86.5%的品牌销量,海尔遭遇的冷落,很难不说是中国品牌集体的冷落。

对于中国品牌在国外的冷落遭遇,并不仅仅是俄罗斯,尽管中国的商品占据了世界4层的产品,但是全球消费者对于中国的认知程度依然让人吃惊,2年前美国议价PRI调查机构对中国品牌在美国的调查认知度调查时发现,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品牌是“三星、丰田、日产、Nike”而所要调查的真正中国品牌却有42%的人想不到任何中国牌子,大部分被提到的品牌“日产、Nike”等日本或其它国家的被误认为是中国的牌子。这样的结果除了说明中国的品牌的认知度并不高外,并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尽管,从节能灯到彩电,从运动鞋到电脑,从玩具到内衣……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充斥着全世界各国的货架,尽管中国制造生产世界上几乎是无所不包,但核心技术中国没有拿过来。比如芯片是英特尔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中国制造在这全球商品生产链条里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但没有得到核心利益。

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大部分都是来自 “中国制造”,一款750美元的高端iPhone手机,中国只能拿到25美金,苹果因为品牌获得了200%暴利,中国却只能获得在2—4%的毛利。

而与此相类似的中国制造的耐克(Nike)球鞋,每一美元中,中国制造能得到的只有4美分。

历史上的中国制造

海尔等中国名牌在俄罗斯的遭遇的冷落,并不单是俄罗斯一个民族本性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傲慢。除了因为中国产品长期的低利和低价造成了中国产品难以融入世界品牌主流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难以掩盖。

中国制造技术,长期的跟随于欧美。

一个很好的实例, 2003年,笔者(路胜贞)在比照一款最先进的军机部件设计图纸时,发现原始图纸依然是前苏联60年前后的版本。

这足以看出中国制造技术与俄罗斯乃至欧洲难以掩没的关系,至于中国工业的雏形与与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依赖关系,从历史角度讲,也是难以掩盖,至今,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的中国大型工业制造基地中我们依然不难看到,前苏联50年代的厂房,和标有俄文才车床铣床。

如果这些算作俄罗斯乃至欧洲人自傲的资本,那今天,我们仍然会在每年大张旗鼓的法国订购空客飞机,每天我们都在和欧盟谈武器解禁问题,这除了事实上说明,对于全球的领先-爱华网-技术我们掌握的并不充分外,只会助长欧洲国家的自傲和对中国技术的轻视,反过来又影响到欧州普通消费者对中国技术的认知,中国制造已经长期的被定位在徒弟的行列了,让俄罗斯人和中国消费者一样崇拜海尔,知道格力,认可中国品牌,除非,徒弟变成了师傅。

事实上,中国长期的技术输入,和核心技术产品的输入策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中国技术印象,而改变这一切,除了我们需要加世界制造业尖端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强国战略的制定外,而不是一位的进口,模仿,而且在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上,我们过去忽略了技术的积累创新性增长,过多的依赖于房地产、资本操作以及垄断性行业的垄断性利润成长模式,以及投机性增长模式,2010年7月《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品牌排名中榜单,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人寿,建行、中行等垄断性行业霸占,相反在中国的制造业品牌中,联想、格力、美的、比亚迪、海信、吉利等全部排在前十以外,甚至20以外.中国制造即便在国内的地位也竟然是如此的让人汗颜。

这样的品牌现状,连我们自己都感觉汗颜,那俄罗斯人乃至欧美又如何看待中国品牌呢?

海尔在俄罗斯的冷落,给中国品牌全球化敲想了警钟。我们如果再迷恋与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会被未来的全球品牌压垮,这个传导将有力的秧及到整个中国的幸福系统,中国人将永远奔波在没有春天的制造里。

中国制造的巨大牺牲者

这样的利润所带的危害,可谓深重。为了追逐这种艰难的利润,中国制造普遍不得不采取了高碳高能耗的原始加工方式,因此中国的资源浪费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次,为了获得比较利润,中国制造业不得不大幅度压缩中国劳动力成本,而压缩成本的结果是导致劳动阶层的相应权益受到剥夺,在中国众多的制造企业里,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没有保障的。在笔者调查的数十家私营企业里,用工保险率几乎低的可怜,这不但造成中国当代国有企业、行政单位与普通制造业之间的用工报酬不平等,还在事实上剥夺了众多劳动者未来的幸福预期。他们无法支付高昂的房价,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也无法面对未来在他们失去劳动能力后的生活预期。去年,中国沸沸扬扬的富士康九连跳,恰恰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这种悲剧性经济发展模式。即便是这样的委屈, 依然在一阵喧嚣的关注后,归于平静,中国制造所信奉的“薄利多销”。这个老古中国商人的“商经”依然在中国的现代人手中发扬光大。 麦当劳的一个土豆,一片牛肉叫个名字“巨无霸”卖4—50元。人家成了国际品牌!我们的快餐店,还是一个土豆,加一片牛肉,卖5元钱。当国外的品牌在狂赚钱的时候,我们中国品牌却打着低价的大旗在国际市场互相拼杀, 中国制造,凭借着引以为毫的价格战,在国际市场上横冲直撞,杀下了不少天地,可惜,这些撕杀,博取了2.8万亿的外汇,可惜这个撕杀,换来却是美国佬的窃笑,当我们杀的精疲力竭的时候,那些真正的强大的对手,只用了美圆贬值这一招,我们整个珠三角的经济成就,就可以让足以全军覆没。

除此之外,.利润的损失,最终会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成本,这部分人就是劳动生产者,因为回报的降低,这种制造带来的经济的增长并不能给制造工人带来实际收入的增长,套用经济增长的话来说,这种利润搏杀方式,叫做"不符合制造者利益的市场增长"。而中国目前流行于大江南北的新农村建设,也开始呈现将农业劳动者正式收编成中国低收入产业阶层的队伍中来,而这种土地大规模的剥离,已经开始被中国顶级新闻媒体所肯定,但是在中国制造即将面临天花板的瓶颈阶段,更多的人要融入制造大军中来,它带来的深层生存成本问题,实在让人堪忧。

中国制造,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海尔的遭遇,也不是海尔一个品牌的遭遇,它所包容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将是未来一个考验整个经济积累形态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智慧问题。

 海尔冰箱俄罗斯 海尔,兵败俄罗斯之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79013.html

更多阅读

安海中学,温馨的摇篮 安海中学张美娜

安海中学,温馨的摇篮-------一个外来工的心声晋江市安海中学林丽月我和我爱人是来自重庆的建筑工人,本着对建筑行业的喜爱和对晋江这座城市的向往,我们举家在几年前来到了晋江安海,那时,我们最烦恼的事情是小孩子的读书问题,但是经过了

熊海灵,涅磐的凤凰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下句

【这是一篇典型的“工作文字”,或者说纯为了换钱的文字,不过,它大概是我迄今为止写的最快的文字之一了,有点小小的骄傲;也记着写的时候,曾有人耐心的等候,直到安静的睡过去,很感激:)】 熊海灵,涅磐的凤凰前言:坦白说,没见到熊海灵之前,对这个女人

阿米尔,冲! 阿米尔.汗的电影

按:本文系今天应《当代女报》约稿我小的时候,没有“快女”,也没有“非诚勿扰”,电影是我们贫乏而欢乐的生活的源泉。每周周末的晚上,早早聚在厂子里的东方红广场等待电影的开演,那种期盼我只有在很多年后的北京奥运开幕式前才重温。电影

声明:《海尔冰箱俄罗斯 海尔,兵败俄罗斯之谜》为网友因蒍鰅見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