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进行几个尝试,一是运用插图,启发想象;二是结合课文,展开想象;三是延伸情节,丰富想象;四是随时点拨,培养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以下尝试: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根据小学语文教材文图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譬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有幅插图,画的是一团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儿包住了,他像千斤巨石一般,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我教这课时先让学生联系各人偶尔不小心,被火炉、火筷、开水烫着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然后指导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我问:“通过插图中邱少云叔叔的目光、表情和动作,你能想象出他这时会想些什么呢?”孩子们通过想象,把手都举起来了,有的说:“他想,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说什么也不能动一动!哪怕是烧焦、烧死,也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有的说:“他想,如果动一下,敌人就会发现我们,不但周围同志的性命难保,而且这次战斗也不能取得胜利!”还有的说:“他当时的思想斗争一定很激烈:自己要活,必须就地打几个滚,扑灭身上的烈火,但这样对革命造成的损失太大了。作为一个志愿军战士,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严守纪律!”想象的力量这时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他们的心灵,使邱少云这个熠熠闪光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耸立起来,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遵守纪律的楷模。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结合课文,展开想象

这是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5975 | 58

1.略写部分补叙化。许多人写文章,都喜欢采用“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我们的教材中,这类例子很多。如果在这些略写的地方,教师能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活跃状态,而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诚实的孩子》有这样一段话:“妈妈叫他给姑妈写信,承认自己说了谎,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在这里,我就有意让学生思考:“列宁在给姑妈的信中是怎样写的?谁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呢?”由于孩子们在这方面的体验很多,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起来了。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连些不太爱讲话的学生,也把手举得老高。从而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受到了生动活的思想品德教育。

2.含蓄部分浅显化。如《金色的鱼钩》这课生动地记叙了老班长在长征路上,为照料好三个有病的同志走出草地,想方设法钓鱼维持战友的生命,可自己却舍不得吃,终因累饿过度而牺牲,只留下一个鱼钩。课文结尾写道:“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借助想象,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积极活动,通过对老班长一幕幕动人事迹的回忆,一句句情真意切话语的朗诵,一个个表情动作的想象,一次次内心活动的分析,实现由获得的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飞跃,逐步体会到“金色”的价值,明白了“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不是描写“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而是紧扣课题,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精神永垂不朽。

3.平淡部分引深化。课文中有些句子似乎很平淡,但仔细琢磨起来,却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操持简单而意义广大。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认识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收到“出言寡约,而显达易解;义理微妙,而说之精善;其譬罕少,而听者皆晓”的效果。例如《高大的背影》一课,文章开篇首句就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这显然是介绍故事发生时间的。但我却抓住这句向学生发问:“冬天的夜晚是怎样的情景呢?谁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想象到的情景描绘出来呢?”我之所以让学生想象这些,一是因为“冬天的夜晚”天气恶劣,“我”的喘病才会又发作的起因;二是因为“冬天的夜晚”,路上人少雇不上车,妈妈只好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这是情节的需要;三是因为“冬天的夜晚”,突然出现了三轮车工人,他不顾疲劳、不怕严寒、不要报酬,主动送“我”母子去医院,更突出了这位“没有见过面的、不知道姓名和地址”的工人精神的可贵,形象的高大——这是点题的需要。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一开始就启发学生想象“冬天的夜晚”。

三、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或者深化文章主题,从而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成为通向未来广阔世界的桥梁。比如《凡卡》这课,有许多地方都写得很细腻,特别是讲凡卡寄信一段,把他怎样装信纸,怎样写信封,怎样投入邮筒的神态、动作以及他的衣着等,都写得活灵活现的。虽然这封信爷爷是不会收到的,对凡卡来说不过是个梦而已,然而他还是那样一丝不苟地寄了。课文末尾写道,凡卡把塞进邮筒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还做了一个美梦。什么美梦呢?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它续写出来。这样,一下子缩短了孩子和作品之间的时代距离,进一步了解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四、随时点拨,培养想象

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獈了。教师只有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81366.html

更多阅读

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律动的作用

一、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律动是以儿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律动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是儿童表达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律动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

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 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控制,方便地呈现、处理和存储各种数字化的教学材料:白板提供即时书写和绘制图形的功能,并可根据讲课需求自由板书;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分批呈现资源;可以录制保存当前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计划 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计划滨城区第二小学朱小芬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无论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在写作入门阶段都要经历看图说话、写话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可指导学生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摘要:课文教学的基本平台是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学教学,那么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多媒体,对于优化课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二年级语文词语积累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言的积累包括许多方面,如“课文中优美词语的积累”、“精彩句段的积累”、“背诵

声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网友半城殇心已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