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启示录



诚然,21世纪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枪匹马的竞争,而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竞争,价值链与价值链的竞争,联合体与联合体之间的竞争。

同为企业增长战略,与内生式、一体化战略相比,战略联盟(或准一体化)有何过人之处?中国企业的战略联盟为何相对短命?战略联盟中地心企业不可或缺,为何在中国更多是国有企业担任这一角色?为此,本刊采访了北京大学企业商学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维智。企业增长新战略

《新经济导刊》:什么是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张维智:不要把联盟神秘化。如何理解联盟,只要看看政治联盟和经济联盟体,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独立存在的小经济体,它跟国家联盟、区域联盟及各类经济体的联盟有异曲同工之妙。战国时期,六国伐秦、合纵连横,就是联盟,只不过联盟体是政治体、军事体;三国时期的孙刘联合抗曹也是一种联盟。此外,英联邦、欧盟、东盟、G20、G8 等都可以算作联盟。

严格意义上说,理论界的战略联盟概念在上世纪70 年代就已提出。那时,就已经企业在探索和实践。至于什么是战略联盟,现在说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一个词语很形象:“准一体化”。我们知道,企业增长战略有三:一是,内生式增长,我们通常说的滚雪球。二是,一体化战略,即企业增长依靠向上下游扩张,兼并重组。一体化包括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等纵向一体化形式。三是,准一体化。准一体化是最后产生的,也就是企业联盟,包括产业联盟、行业联盟、区域联盟和混合式联盟。联盟企业间既能共享资源优势,又是独立王国。

《新经济导刊》: 与其他企业增长战略相比,战略联盟(或准一体化)有什么好处?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4978|43

张维智:现在,竞争如此激烈,企业纯粹的内生式增长要缓慢而且痛苦得多。因为企业内生式成长只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激烈的竞争使企业积累资本速度减缓,也容不得企业按部就班地从容积累经验。

一体化战略是企业在一个产业链中,经营范围向前向后的界限的突破,在产业链中拓展。比如汽车整车制造,向前有零配件生产、钢铁生产、矿山开采,后向有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再比如中粮提出的全产业链概念,使其

产业链延伸到从田间到餐桌。然而,一体化需要企业在整个过程中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全程参与。换句话是企业用自身的力量来参与整个的一体化过程。

在一体化的过程中,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地方可能会产生烂苹果现象,而这个烂苹果会传染别的苹果。上游产品不管是好是坏,下游企业都要照单接收。比如汽车制造,上游生产的钢板再差,下游也要用。所以这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成本的降低,都会带来很多问题。

如何既降低风险,又能达到战略目的,那么就可以考虑使用准一体化来替代。这样,少用或者不用企业的物力、财力,就能通过联合别人来部分占有或者使用资源。这样好处很多。比如汽车制造业中的整车厂,即便前端生产钢板、配件的企业产能高于市场需求,销售不畅,或者其财务表现为亏损状态,对处于下游的整车厂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如果产业链条中上游产能不匹配,整车厂可以通过优化供应商结构来解决。

《新经济导刊》:战略联盟包括哪些形式?

张维智:战略联盟的形式,有契约式,也有股权式。契约式的联盟,就是大家签署协议:在资金、品牌、技术、通道、服务等方面达成共识,这样每个企业都保持独立性,又保持合作性,不像一体化的集团公司。而股权式的联盟,比如A 企业和B 企业分别出资5000 万、4000 万成立一个合资公司,这也是联盟。与并购的区别是没有隶属关系,大家平等合作。与并购的另一个区别是:并购一般是大吞小,也可能是蛇吞象,但联盟成员基本是各有所长,基本是门当户对的。可能A 企业在资金方面不如B 企业,但技术却比B 企业强。战略联盟可能是同一个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联盟,也可能是横向的同一个链条节点的行业联盟,甚至并存的混合式战略联盟。此外,还有互补品、相关品的联盟。比如有的家电企业和厨具企业进行联盟,一起来打市场。此外,还有区域化联盟。比如一个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抱团打造共同的品牌(义乌小商品)。它们所处的行业没有相关性,惟一的关联就是处在同一个区域。在中国,有些区域联盟表现为地方政府为主导。

《新经济导刊》: 现在有这样一个趋势,战略联盟逐渐取代单打独斗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更多的企业被兼并重组,企业数量将会减少?

张维智:随着战略联盟越来越多,将来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一万个企业的竞争可能就变成一千个联盟的竞争,而不是一万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未必是企业数量的消亡,而是联盟数量的增长,是此战略集团与彼战略集团的竞争,未必是企业数量的减少。门当户对真“伉俪”

《新经济导刊》:如何对待战略联盟?既然联盟关系不那么稳定,联盟成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必要时是否需要制定几套预案?

张维智:联盟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代价获得资源的利用。联盟成员之间首先要相互认同。联盟成员不能表面上说得很光鲜漂亮,暗地里抱着不良的愿望参与到联盟中来。当然,联盟企业不求百年好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联盟随时都可能破产。但是结盟就是盟约,就是信用,当联盟尚存时,就要全力把联盟的事情做好,当联盟不存在时,也不要耿耿于怀,要想好自己的出路。作为联盟成员,一定要有外交经验(企业的外交经验)。结盟时,要尽量地使盟员理念上统一,并形成相互信赖和依存关系,这很重要。你的联盟伙伴可能也会与你的竞争对手联盟,这一点都不奇怪。“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样的外交原则,也同样适合于企业战略联盟。这要求企业家要有政治家的高度和外交家的手段。战略联盟是很好的东西,然而结盟者不要认为盟约永远会有效,联盟永远会存在,联盟解体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盟友背弃你的时候要不急不躁,要能忍受得住。但不可因噎废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结盟不是明智的选择。在结盟过程中只要学会处理好盟友的关系,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在组织和机制上做好约定和协调即可。

《新经济导刊》:印象中,中国企业的战略联盟,比较多的情况是看企业创始人或老板之间的个人关系,个人关系好结成联盟的比较多。您认为,企业应如何选择联盟伙伴?

张维智:选伙伴的时候,要选门当户对,实力相当。盟员企业是朋友的关系,虽然朋友当中也分长幼,其中也会有权威人物,但这并不是父子关系,不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有人把联盟比喻成夫妻关系,即伉俪就十分形象。如果不存在这样一个基础,联盟成员一方很弱,而另一方太强,联盟就不可能持久。

为什么G20、G8 是富国俱乐部,为什么它们不找穷国?当时土耳其想加入欧盟,为什么没有获得认可?就是嫌弃它穷呗,与其他联盟国家不相当,不般配。然而,穷国有穷国的优势,比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也是可以结盟的。当然,攀高枝也是可以的,但那不会形成真正持久的平等的联盟。要想战略联盟持久,一定要优势互补。通过联盟,可以品牌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通路共享等,减少盟员企业的投入和风险。|!---page split---|《新经济导刊》:与一类企业达成战略联盟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同,另一类企业具有相同的优势:比如产品、资源、团队、资本实力,它们的结盟有哪些目的?

张维智:几家企业产品、技术、资源都类似,本来是竞争对手,但是它们也可以联盟,这就是行业联盟。行业联盟主要是希望借此增加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比如,中国钢铁企业联合起来与铁石供应商谈判,银行企业联手向储户加收跨行业务手续费等。针对消费者的行业联盟容易受到质疑,比如形成所谓价格联盟。在很多国家把此类厂商合谋列为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

一般的价格联盟会非常短命。最早,中国一些家电企业面对利润太薄的状况,成立价格联盟,约定大家坚守价格,谁也不降价,但盟约签署不过一周,就有企业率先跳水,而后其他企业也纷纷跳水,联盟解体。

 企业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启示录
《新经济导刊》: 如何管理好战略联盟?当联盟总体目标与联盟成员独立的目标不一致时,将如何处理?张维智:管理好联盟体的难度非常高。联盟体有其议事决策机构和机制。一般联盟体中都有一个协调小组,来沟通协调问题。但每个联盟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它们的交集部分才是共同的目标。当联盟成员自己的目标与联盟体的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很多人会选择自己独立的目标,这就非常容易导致联盟体被破坏。所以,管好联盟体是非常困难的。历史上,苏秦挂六国相印但最终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令人遗憾的是,你最希望联盟起作用的时候,可能联盟恰恰起不了作用。

客观上,联盟的本质是用一种低风险的手段,来达到利用资源最大化的目的。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一利必有一害,你要想少花钱、少风险、多回报,就一定有别的方面让你多付出。比如你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你会承担不良的心理感受,也许因联盟,你的技术机密、你的独特的生产工艺被联盟者盗取等等。当初觥筹交错的联盟者,日后或成为步步紧逼的竞争者。

《新经济导刊》: 在宏观政策、法律环境方面,有没有使战略联盟更持久的强制措施?

张维智:联盟更多是靠约定,靠信用,未必都有法律效力,所以,毁盟的现象很常见。研究数据显,一般中国的企业联盟时间都很短,几年以上的联盟,多数都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即从战略联盟变成战略一体化。要维持联盟的相对持久,可以选择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或者相互持股。成立合资公司就好比是夫妻俩生了一个子,但是并不能因为有了儿子,就保证夫妻一定会白头到老。还有,相互持股也不能保证联盟真正的长治久安。

《新经济导刊》:与国外一些企业之间达成的战略联盟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相比,中国企业的战略联盟相对短命,为什么?

张维智:从历史上看,中国与国外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政治和中国人的思想都追求大一统。国外,如欧洲国家过去都是城邦,各城邦最终会形成联盟国家,所以西方人骨子里就有联盟的概念,也知道如何看待联盟体,组织联盟,熟悉联盟的规则,也能接受联盟的条款,处理好联盟成员的关系,而中国人没有这种基因的传承。

另类“盟主”的启示

《新经济导刊》:战略联盟的目标不仅关系到各联盟成员能否获得利益,在更高面,可能会对国家的产业、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于盟主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张维智:企业之间成立战略联盟,它们就是双边关系甚至多边关系。联盟成员企业都是独立的实体各有诉求,这就要强有力的盟主和懂协调的执行机构的负责人来维系联盟关系,并推动工作。联盟之中一般要有地心成员。它们拥有巨大吸引力把其他成员聚集在一起,如G20、G8 中的美国。龙芯团结了很多硬件、软件厂商,龙芯就是地心企业。

《新经济导刊》: 前段时间,河北钢铁集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模式,与河北敬业、唐山松汀、邢台龙海、永洋钢铁、吉泰特钢5家民营钢铁企业签署联合重组协议。这实际上也是战略联盟。河北钢铁集团也是地心企业?

张维智:地心企业一定是有强大吸引力的企业。一家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吸引周边的企业过来,无可厚非。但值得研究的是,为什么河北钢铁集团成为地心企业?是什么原因使其成为盟主?

《新经济导刊》:在全世界,国有企业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低效率。为什么河北钢铁成为盟主后,民营企业会靠近过来?

张维智:天下熙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近来我在思索一个问题,脑海里展现着这样的图像:未来中国,企业格局可能会出现一种变化,形成一个个战略团系。而所有战略团系的盟主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阵营最终出现分化,幸运的民营企业,成为各国有企业战略团系成员,不幸的民营企业被逐出主流经济圈。

河北钢铁团系聚拢了几家民营企业,那么山东钢铁、武钢会不会照单抓药呢?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中国钢铁业必将被这样的团系所分割。这些团系将左右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和资金流向,那么,没有进入团系的企业将会逐渐被边缘化、被排挤出局,直至倒闭。推而广之,其他行业会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战略联盟有利于产业优化。但问题是,盟主不是靠市场竞争胜出,而是凭借原来的血统带来的政策优势,其本身是否具备盟主的优势,首先值得商榷。

全世界的经验证明,国企不会比民企有更强的竞争力。如果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产生一个表现突出的企业作为盟主,大家自然心服口服。但如果因其国企身份,携先天政策、资源优势成为盟主,那必将带来资源的浪费、效率的低下、价值观的扭曲和民众信心的丧失。

《新经济导刊》: 去年,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同样饱受诟病。日照钢铁极力挣扎,虽也曾经历了反收购暗战,但无可奈何后只能割爱投诚。现象背后,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

张维智: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向国企靠拢?是积极的选择,还是无奈的选择?这涉及到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问题。哪个企业愿意拱手称臣?是不是背后有太多的无奈?现在的问题是资源过度集中,在有的行业,不依附国企这棵大树,不向国有企业投诚,民营企业可能连喝西北风都喝不上。如果民营企业家都知道,无论怎样努力,依附国有企业都将是自己命运的归宿,那么,我们苦苦追求的中国市场经济从何谈起呢?整个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新动

力从何谈起呢?效率与公平如何体现呢?以国企为中心组成的团系,在国内市场可以形成一种相对祥和的状态,但是放到国际上,还有多少竞争力?会不会还会像在国内一样呼风唤雨呢?我想答案一定不乐观。

还有,市场竞争最大的好处是让消费者获益。然而,一旦形成这样的团系,随着其他被抛弃在外的企业逐渐走向衰弱甚至消亡,几个团系凭借手中的话语权,对消费者的利益就可以置若罔闻。比如石化双雄,谁敢说它们没有密谋,谁敢说它们没有操纵民生?可以说,全面形成以国企为盟主的战略联盟,无论对中国经济的转型、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成果的巩固、社会的公平和进步,都将是一种挑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81907.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战略咨询公司

战略思想及其理论最早产生于军事领域。“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它是战争指挥者运用战争的力量和手段达成战争目的的一种艺术。”“战略”观念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战略管理一词最初由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著的《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的反映。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对环境、对目标及对优势的假

企业战略制定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案例

企业战略制定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内部条件的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ness)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即可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深入

企业战略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

企业战略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企业战略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纲领性意义和重大影响,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果丰硕,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涌现。面对纷繁复杂的战略管理观点和方法,企业该如何有效选择?企业战略理论是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

关于成立中国企业商会联盟理事会章程 商会联盟章程

关于成立中国企业商会联盟理事会章程中国企业商会联盟理事会章程(讨论稿)(仅限国内外以中国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或大致具有1千万以上资产规模的企业或企业家家,理事单位或理事由组委会提名,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

声明:《企业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启示录》为网友萌萌的你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