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从台前到幕后



对于国内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一的校办产业来说,创新不论大小,往往都是必备前提,但此后是否能做大做强却不一定。方正集团恰恰两点都做到了。2010年,方正在国内推出PC产品(1995年)15年之后,宣布以 “品牌托管和租赁”的方式将未来数年内方正PC品牌的使用权移交给宏。此后,方正集团及其控股的方正科技与PC业务渐行渐远已成定局。

从方正集团的整体布局来看,按照相关数据,在此前7年中,方正集团净资产年增长已经近300倍,近4年来,方正集团的专利申请数以每天2件的速度增长。根据估算,未来几年内,方正有望成为一个市值达5000亿元的投资控股集团。

自1986年由北京大学投资创办以来,方正的创新发展之路一直颇受人关注。对于方正的起家,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曾总结为,是“一项原创性核心技术托起了一个企业,开创了一个市场,改变了一个行业”。

方正集团成立伊始就堪称一家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凭借在激光照排方面的技术,方正在创立之初可以选择一条“技工贸”道路,而没有像大多数中国企业那样选择“贸工技”道路。以王选为首的北大科研小组最初负责的这一项目雏形是由国家支持的科技攻关项目,当时代号为“748工程”。而在技术研发完成并大面积推广之后,并没有几人能想到这能为后来的方正集团带来10多亿元的利润,并奠定了方正的IT产业基础。

那么,创新在方正这一企业发展速度中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呢?

两种创新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2054|17

如果以魏新入主方正集团为界限,方正集团的发展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阶段。

凭借激光照排技术发展起来之后,方正呈现出了一个校办企业初期的冲动,多元化业务一度涉及房地产、金融租赁、公路、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四处出击但也到处亏损。魏新掌管方正集团之后,提出的“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的思路获得方正精神领袖王选的认可,而后对方正科技等40多家子公司逐步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整肃和收权。而在另一方面,方正也在原先曾涉足的多元化方向中,不断挑选出适合深度发展且利润率较高的产业,继续往前推进。

在这之中,PC业务以其在市场内的话题性和在方正品牌中的重要内涵,刚好串起来前后两个发展时段。在方正上世纪末的第一次多元化乱局之中,PC业务算是其中最为成功和稳定的一个。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5家PC生产厂家之一,方正曾延续数年高速增长,并在2000年前后超越当时IBM、HP等品牌,成为国内市场仅次于联想的第二大品牌。即便在魏新入主之后,主掌方正PC业务的方正科技也曾试图以其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在方正集团层面争权夺利。

但在2004年后,PC市场发生巨变——康柏与惠普合并,IBM将PC部门卖给联想。只做国内市场的方正科技所处位置更为尴尬。因为市场一直聚焦在国内,但要超过联想基本无望,这样一个“不死不活的”业务不光业绩增长日趋艰难,利润率也一直在低位徘徊。对于方正而言,学习联想向国际市场发展似乎已无机会,而如收缩为专业PC商或渠道商却又心有不甘。

最终,魏新主导的方正集团决定还是要让方正科技放弃PC业。但是,作为一家集团企业,仅仅做减法显然不够。方正需要在精简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进更为优质的业务。

从出击的方向上看,方正的视野显然非常开阔。在IT这个公认的高科技行业中,方正确立了以电路板和芯片为两个跳板、向IT硬件制造“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移动”的发展战略。为了进入这两个高端环节,方正先并购了拥有核心技术与精尖制造能力的珠海多层,完成技术升级与规模制造后,2006年积极引进外国合作伙伴,开工建设“方正西部电子产业基地”。2007年,珠海方正PCB产业园全面投产。到了2009年,重庆的PCB产业园也已开园投入运营。至今,方正撇开PC业务,其多层电路板、芯片的产业链纵向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此外,早在2002年,方正集团就筹备并组建完成了“轨道交通事业部”,之后与日本OMRON公司成立了“AFC联合研发中心”,并在2004年全力打造方正-OMRON轨道交通AFC实验室。如今像在北京5号线等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AFC),都来自方正。方正在成为北京奥运地铁重点线路的AFC系统总承包服务商之后,在国外也引来不少客户。在迪拜棕榈岛运输线以及印尼、土耳其等国的地铁建设中,方正集团都承担了AFC核心软件系统提供商的重要角色。

为了与方正科技放弃PC业务相配合,2010年4月,方正集团还宣布全面调整其品牌结构,推出首个子品牌“方正IT”。这一品牌除了包含方正科技的所有资产之外,还总括了外界比较陌生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地铁自动检售票系统等IT产业,主管这部分业务的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中华表示:“方正IT未来3年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IT服务商。”

根据方正科技的财报,2009年全财年总营收77.3亿元,其中PC类业务占近84.1%(65亿元),放弃PC业务后方正科技的确元气大伤。但按照方正的另一官方数据,2009年方正集团收入的480亿元中,广义的方正IT业务已经占到200亿元——即便去掉PC业务,仍有100多亿元的比重。更重要的是,随着整体利润率的提升,方正集团高科技产业含金量得到了保证。

从2004年年底开始,方正还增加了以医疗医药为主要产业的战略方向。在各类企业宣传资料中经常可见的“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在方正这里得到最有效的诠释。此前一年,由北京大学和北大方正集团刚刚共同投资创办了北大国际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产业链涉及了医院的投资、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到了2005年,总投资约32亿元的北大国际医院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土地开发签约仪式。2007年,北大国际医院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式奠基。

从最初的技术创新,方正逐步通过战略和产业结构的创新实现了企业规模效益的持续增长,如今已经逐步在钢铁、证券、医药等较大的产业领域均有所建树。

科技梦想

方正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友,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等一些专注资本运营和企业管理的高管在2001年加入方正之后,这一核心团队一直保持稳定。也正因此,方正集团过去10年的多元化推进步伐一直有条不紊。2002年,方正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马来西亚分支机构方正(MSC)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成功上市,在资本市场多点开花。方正集团的业务不但与其大股东北京大学的IT、医疗等优势领域结合愈加紧密,而且陆续拿下了在证券、基金、期货等关键领域的稀缺牌照资源。2009年,方正集团再次宣布要发展成为大型的投资控股集团,产业板块最终确定为方正IT、医疗医药、房地产和金融等四大业务群组。

数据说明,方正集团多元化的效果明显。全集团净资产在6年内增长200多倍,2008年达到150亿元,总收入达到400多亿元。按照方正的构想,其四大业务板块将支撑方正未来10到20年发展的产业基础,5年之后(从2009年算)市值将达到5000亿元。

2004年年底,方正集团曾发起过一次名为“第三次创新浪潮”的中国企业创新年会,魏新提出了关于“三次创新浪潮”的观点。

他认为,第一次创新浪潮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封闭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国家是这次创新浪潮的主体,从组织研发到技术转化,从定点生产到计划供给,均由行政力量主宰操控。第二次则是改革开放至今,以“开放状态下全面引进”为特征,企业成为此次创新浪潮的真正主体。中国企业依靠外商投资,以全套设备输入和技术引进等方式获取生产技术,完成原始积累与能力提升。进而,以技术许可方式进口技术并进行部分改造,大规模投资生产设施获得规模效应,缩短了技术与能力的差距。但以市场换技术之痛是,中国企业并未真正获取自主开发的创新能力,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凤毛麟角。现在中国企业开始了第三次创新浪潮。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后,努力抢占“战略制高点”,以资产重组和购并能力完成产业整合。在这其中,方正经历了全部这三次创新浪潮,并在每一次浪潮中都能有所发展壮大。

事实上,作为国内校办企业的成功典型,方正集团一直不曾放弃其强烈的技术创新梦想。除了在医疗、IT领域的成功拓展,方正对3G通信等更广泛的领域也有自己的打算。5年前,方正就曾经试图推动LAS-CDMA这一3G制式获得政府的支持而取得超常的发展。然而,尽管LAS-CDMA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后来的发展证实,LAS-CDMA在政策上最终被TD-SCDMA击败。但即便如此,方正集团依然在很多地方给自己的高科技创新梦想留下了诸多可能。比如在推出PC之后,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依然表示,其实方正还是“给自己留下了很多转型的空间”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84793.html

更多阅读

徐来:从演员到美女卧底

徐来:从演员到美女卧底李婍徐来是民国年间真正的美女,不但是民国时代的美女,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她都是当之无愧的美女,她的容颜放到今天也同样是回头率极高的美眉。因为她长得很标致,在三十年代就有“东方标准美人”的光荣称号。不仅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演员刘欣然33岁,北京人,曾经是北京市气象局的公务员,半路出家学习男旦表演,07年参演关锦鹏导演的昆曲《怜香伴》,31岁辞职下海成为职业男旦…..>>>详细位于北京前门大街附近的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

读《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读《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这本书是2013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不但在历史学界,也在一般的读书界引起广泛注意和评论。书的作者郭静云,被称作“学术奇女”,连籍贯都不太清楚,据说是俄罗斯犹太人,叫什么卡雅,但她自己说是台湾犹太人,是

声明:《方正:从台前到幕后》为网友帅哥协会会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