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误区 中国企业谨防步入品牌建设误区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有着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增幅最快、最具挖掘潜力的市场。在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即使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商机依然无限。正因为背靠这么庞大的市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一大批中国企业已经成长和发展起来了。

但是,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容不得中国企业有丝毫喘息的机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做好在两条战线作战的准备。首先,外资品牌企业不断涌入本土市场,国内中高端客户不断被蚕食,部分优秀的国内企业被其吞并,对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了直接威胁;其次,虽然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出口节节攀升,但苦于核心技术和成熟商业品牌的缺失,基本只能以贴牌的方式占有大量的低端市场。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只是国内同行企业将战线拉到海外去打,除了占有市场和扩大规模之外,并没有新的变化。总的来说,无论是本土市场,还是海外市场,中国企业都必须在核心技术和商业品牌上下功夫,否则,我们将只能停留在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一直赚取最微薄的利润,永远都无法进入全球主流商业社会,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突破“核心技术和商业品牌”这两个瓶颈呢?客观地讲,在核心技术方面,构造竞争优势,需要大量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大量的基础投入,厚积才能薄发,创新需要厚度,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超越;而在商业品牌方面,最难在于商业伦理的遵守和核心价值的坚持,国内是一种不成熟、不规范的商业环境,对于中国企业打造品牌显然也是不小的挑战。但是,相对于核心技术而言,实现商业品牌突破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市场的最佳捷径,也是中国企业最智慧的选择,可以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还是比较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更是屈指可数。很多企业家在投入相当资源之后,看到在市场所收获的效果甚微,继而把品牌建设当作花瓶看待,视为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其实,品牌建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当企业真正把品牌放到战略的位置上来分配资源的时候,品牌才会为企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在经营过程中,不但要深思,而且要持续地反思和总结。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掌握了正确的品牌创建方法呢?我们是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了品牌创建的误区呢?

一、规模小,不是忽视品牌建设的理由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身先示范,教育我们做好人,做人要厚道,做事圆满,多与人为善,为我们人格塑造和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长大以后,我们渐渐懂事,如果要在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之间建立好的形象,就必须从每件小事做起,长年累月地坚持,从而获得大家的认同。

建设企业品牌,也如我们经营个人品牌一样,必须从规模很小的时候就做起,规模小不是忽视品牌建设的理由,品牌的形成,也就是这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将它的核心理念不断扩散出去,让更多的人普遍认知,日积月累,从而形成真正根深树大的品牌。只是规模小和规模大的时候,品牌管理策略有所差异,资源运用方式有不同,但核心原则和核心价值是一直不变的。

二、资源少,不是拒绝品牌投入的理由

虽然中国的商业环境,各项法律法规都还不完善,执法力度和执法方式也有待完善。但是,真正追求卓越、渴望走向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在品牌建设方面,应该量力而为地开始,不能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投放,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奢望品牌在一夜之间速成。这两种情况,都是在走极端,肯定是无法获得品牌收益的。

在这里,我们不要将“量力而为”理解成“可有可无”,而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和原则投入资源进行品牌建设,一定要持续的投入资源,重点市场重点投入,关键环节重点投入。要切记的是,我们的企业家和经营层,也不能盲目与竞争对手拼绝对总量的品牌资源投入。

三、传播多,不一定就是好的品牌积累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传播媒体和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许多中国企业都开始重视品牌的传播。现在,也有很多种成本较为低廉的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当然,大多数企业都倾向于事件营销和新闻传播的方式来提升品牌和销售。相对于事件营销而言,以新闻代替软文,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论是传统的报纸还是电视和网络,大家都愿意相信新闻,很少人会相信企业的软文和硬广。譬如,播放电视节目的途中,一插播广告,不是换台,就是上厕所。在看报纸的时候,看到广告和软文,立马就翻过去。看到弹出的网页广告,大家也是马上就关闭它。所以,新闻是最有效的品牌传播方式之一。

 特色小镇建设误区 中国企业谨防步入品牌建设误区

另外,不同的广告形式和传播媒体,它们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各有各的用途。就如长矛、佩剑、匕首和弓箭一样,各种武器中,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是,不管何种品牌传播方式,我们不要贪求传播数量,更不要盲目地增加品牌传播点。

我们要根据品牌的定位来选择传播渠道,要根据品牌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来量身度造传播内容。很多看似成本低廉的传播方式,对于你的品牌塑造来讲,可能毫无益处,甚至可能起到负作用。品牌传播,一定是按需定制,要在企业品牌诉求和顾客需求之间找到关键点。

四、短平快,不是建设品牌的指导思想

在科特勒关于营销的“4P”或“4C”概念中,没有对品牌作系统的阐述。但是,在实际的经营过程当中,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把其中的“推广和促销的作用”理解成了“品牌建设应该起到的作用”。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在主导品牌建设的时候,一考虑投入资源,就需要马上得到回报,需要市场立马反应,销售立竿见影。如果不能取得这种效果,马上就会砍品牌广告的投入,继而把资源大量投入到促销赠品和促销活动中去,企业品牌建设就此搁浅。

按照笔者的理解,打造企业的品牌,绝对不能有短平快的思想,更不能以此为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真正成为口口相传的好品牌,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品牌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品质和品位的代名词。简单地通过赠品和促销活动以及直接的降价,可以短期内提升销量,但对于品牌的建设功劳极微。

其实,在中国竞争最激烈、最充分的家电行业里,已经有许多企业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如果我们长期忽视品牌的建设,长期采用短平快的市场操作方式,显然只能赚取短期的、微薄的利润,肯定无法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如果企业不能持续地获得合理的利润,哪里有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来,从而形成恶性的生态循环。如果无法在产业上持续升级,企业的品牌又如何能够实现持续的升级。

这里,笔者谈了四点关于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误区。其实,中国企业在品牌渗透力、品牌的亲和力、品牌创新力、品牌持久力、品牌忠诚度等方面,可能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在品牌实践上却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在品牌建设上,很多企业往往都是品牌管理部门在孤军作战,其它部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没有企业系统的支持,就不可能有真正成熟的企业品牌。但愿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能够越走越远,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品牌研究与品牌建设上来。

真正融入互联网时代、在全球化的市场上独领风骚,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任重而道远。笔者相信,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能够不畏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地走下去。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企业完全有可能逐步成为具有全面竞争能力的冠军,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品牌将立足于全球最优秀的品牌之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5165.html

更多阅读

正大光明 中国企业出去要光明正大挣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相比,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却举步维艰,鲜有享誉全球的国际品牌。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企

怎么防止胎盘老化 中国企业要防止品牌老化(二)

     如何防止品牌老化    从以上分析可知,品牌老化的原因会有很多。总之,品牌老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老化。作为企业,关键的是要知道品牌老化的原因,并顺藤摸瓜,找到防止品牌老化的方法。    当然,中国企业大多本身资源有限,

如何防止橡胶老化 中国企业要防止品牌老化(一)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值此举国同庆之际,我们回过头来盘点中国品牌发展的成绩单,会发现30年来主要产生了三类品牌:    第一类,是那些快速崛起并存活至今,而且迄今为止仍是强势品牌的一些佼佼者,诸如:联想、海尔、格力、娃哈哈

特色小镇建设经验谈 小本创业经验谈

笔者最近走访了几位成功的个体老板,他们谈了一些创业上的体会和经验。   “敢于尝试最重要”。   这是照相馆女老板雅丽最深切的感觉。三年前,她所在的公司关门了,消沉了好一段时间的雅丽准备去练摊儿。开始那阵,她的丈夫和父母

《市场报》:中国企业成长的品牌战略(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资金短缺和全球市场的萎靡不振让很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加工型、外向型、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品牌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而对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的冲击相对较小。这说明,自主创新

声明:《特色小镇建设误区 中国企业谨防步入品牌建设误区》为网友三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