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有卖会动的橡皮人 一二三开始动 不做职场橡皮人



记者/马梦娅实习生/赵茜

“橡皮人”,始于王朔1986年发表的小说,作为一种社会人格,24年后的今天,它卷土重来。初入职场,我们都是带着同样的心情:好奇、新鲜、热情、激动、兴奋……但是,也许用不了太久,大多数的人逐渐消磨了热情,包上了厚厚的橡皮外套,变成了“橡皮人”。

在职场,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去适应,我们需要学着用“橡皮”保护自己,保住职位,保住薪水,保证自己被提拔……工作几年后,随心所欲的心情就会被日益沉重的现实屡屡践踏,我们将不再是任何工作都可以自由转换的职场新鲜人。归根结底,成为橡皮人是心态在作祟。见得多了,便成了习惯,人就会失去自己的敏锐,变得没有任何感觉。习惯性,是所有橡皮心理因素中最可怕的一个。它会随着习惯无限加深,直到不可逆转。如何改变自己,拒绝做橡皮人?看记者为你具体实例具体分析。

橡皮控诉:我做得最多,成绩最好,效率最高,可是升迁的总是别人。我的创意不错,可是却总是把你的想法安到别人的头上。职场的确不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也没有绝对公平的存在。这让人对一切产生怀疑,我不如干脆“橡皮”下去,我行我素。我也曾怀着雄心壮志,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整个世界。但一次次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败了,我就只想龟缩一角用橡皮外套麻痹自己……

 街头有卖会动的橡皮人 一二三开始动 不做职场橡皮人
橡皮药方:自信但不要过度~~~不要总躺在过去的成绩和经验上。活到老学到老,其实不用你去掌握多少东西,能得到一些新人的助力,加上你的经验,工作照样可以做得更好,抵抗这种橡皮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虚心,再虚心,才能有自豪的成就感。

橡皮控诉:古语说司空见惯,见得多了,便成了习惯,习惯使人失去自己的敏锐,变得没有任何感觉。我想,我就是一块习惯性的橡皮,这也许是所有橡皮心理因素中最可怕的一个。可我没办法改变我的想法,在我所在的国企里,我看见的生活是单调的,日复一日的。几乎现在的生活怎样,二十年后的生活也是怎样的,我的倦怠情绪随着习惯无限加深,直到不可逆转。在这里,没有关系网或者出色的交际能力,就只能原地踏步地做同样的事,就像现在的我,感到郁闷。

橡皮药方: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千万别对任何东西都失去兴趣。放下工作,搞个欢乐聚会。让同事关系和朋友友情使你不能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既然社交如此重要,干脆培养一下自己在玩乐中放松,让上司变成朋友,打开突破口。

橡皮控诉:我想,我还没有沦落到成为真正的橡皮人,因为我至少还能发脾气。面对公司里一些不公平的盗窃创意事件,我直接对老板发了脾气。但让我意外的是,他居然默许了这种事情的发生,原因是他和盗取我创意的人有利益关系!当我努力反击,证明自己的冤枉时,全部的表达都是无效的,我只有听之任之。现在,我只能在工作中,用沉默来表示一种无声的对抗……可我发现自己慢慢的越来越不想说话了,愤怒到了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蜕变成橡皮。

橡皮药方:职场之上有些亏,也属于你工作的一部分,是必须要“吃”的。而且,别总站在你的高度去看问题,尝试着换位思考,看看别人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最后,选择用不让自己受损失,又规避风险的方式生存。没办法,这就是职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5696.html

更多阅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个捏老师捏我不会

解读一句教育名言徐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教育的名言,曾有多年争论。有人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学生没教好,教师应该负责任;有人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没教好,不能全怪

抓兔子的几种方法 哪里有卖抓兔子的猎犬

从来也不曾抓过野兔,不过关于抓兔子的方法倒是知道一些。最经典的莫过于上学的时候学的课文【守株待兔】,大概的意思是说:有个人坐在树下休息,一只兔子跑得太快,撞树上,折颈而死。这人白得一兔子,觉得不错,干脆田也不种了,就在树下等着捡死兔

胜女的时代2 剩女,我们要做职场“胜女”

     职场不是人生的全部,婚姻也不是人生的全部,任何一个职场女性,都可以通过职场实现自我蜕变。如剩下是一种选择,战胜自我局限,实现自我则是一种姿态。  在中国庞大的“剩女”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群体引人注目,她们被称为“胜女”。

声明:《街头有卖会动的橡皮人 一二三开始动 不做职场橡皮人》为网友且将酒作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