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卓:从快公司到韧公司



超越事物发展规律或极限的快速发展,只能适得其反。相反,有计划、有节奏的“慢”和“稳”,却更符合“韧”的精髓

□ 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思卓

有人认为,近三十年来,中国公司发展迅速最主要是得益于国家政策。油价非常低,电价非常低,地价非常低,劳动力的价格非常低,利率非常低,汇率也非常低。这些低成本加上国际的大环境造成了目前中国公司的快增长。

“消费饥渴”催生“快”公司

高速发展的公司,向上说,原因有国家政策、环境等等,赢在起点;向下说,是赢在终端。为什么中国的技术不发达,但是有一些行业比国外还发达,比方说互联网行业,这得益于终端,就是消费者的不成熟。

因为中国人不成熟,所有才有大量的消费。当他成熟了的时候,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消费了。那中国消费者不成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基于消费者的“消费饥渴”。打开窗子能欣赏到外面的东西,人家的窗子打开了多年,消费者可以辨别好的东西还是坏的东西。我们就像刚刚打开了窗子的孩子,看外面什么都好,其实都是他没有看到过的原因。

这个“消费饥渴”是催生这些高速增长企业的原因。目前保健品市场的成熟,就是因为多年来我们没注重身体健康,所以现在要补啊,结果从开始的“三株口服液”到现在的“黄金搭档”都是这样。

然而,我们平常说“跑得快摔得惨”, 一句话就道明了一个问题——速度之伤。

速度之伤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爆发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钢铁大运动,“赶英超美大跃进”多么惊人的速度。纵观10年,中国乳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其中,顶级品牌“蒙牛”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真正的“猛牛”:

1999年初创时,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国乳业第1116位;

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0.37亿元,同业排名第119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13.18亿元,同业排名第1位。 

这一系列的数字的背后就是一头疯跑的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在蒙牛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发现了这个市场商机的其他品牌乳业也都纷纷行动起来,伊利、三鹿、圣元、完达山等也都来分一杯羹,加入迅猛发展的队列中。10年来,中国乳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于是,乳业出现了令人惊叹的现象:蒙牛9年增长了500倍,伊利7年内增长近15倍。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三聚氰胺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从现象上看,“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是三聚氰胺,然而从本质上来看,迅猛膨胀,盲目求快的企业经营战略才是幕后凶手。中国乳业的领导人似乎都忘了老祖宗的忠告“欲速则不达”。不听祖宗言,吃亏在眼前。一场三聚氰胺引发的“毒奶事件”让乳制品企业都被速度撞了一下腰,使中国乳业遭受到近乎种群灭亡的极大危机。

透过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赢在速度,倒是这速度差点成了整个行业的“致命伤”。

中国乳业如此,整个中国的企业又何尝不是?中国很多公司发展得特别快,但是倒闭得也特别快。在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公司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为什么差?从现象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它快速发展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有一些企业在出生的那一天,它的基因上就有毛病,它是天生残疾。可以说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天生残疾。短期性的、快速增长的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残疾的特征。它越疯狂地增长,越不健康,因为销售之后自己也吃了销售的毒药。不但没有治疗,反而以为自己很壮,所以就背负很重的担子,像一个有心脏病的人还在快跑,结果就倒下了。

很多人认为慢了就会死,其实不是必然。有很多企业走得很稳,它不是这种高速增长,比方说“迪斯尼”,它不是高速增长的,但也不会高速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很慢的。

历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企业发展的速度不能过快。炼钢运动结束后,三年经济困难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教训吗?如今,在经济危机下,许多快公司吃到了一味求快的苦果,怎么办?抵御经济寒流的办法就是从快公司到“韧”公司。

刚柔相济成就“韧”公司

面对经济危机,人们都在谈一个字“韧”,所谓的能熬过经济严冬的“韧公司”包含哪些的特质呢?其实,韧的本质在于刚柔相济。这不只是坚持,本身也有一种弹性在里边。如果把它画出来,就会是一条曲线。一个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会是一个波浪线。一种叫做上升浪,一种叫做下降浪,中间叫做平稳浪。一个企业的柔韧性就在于:遇到了两极,就抓住时机,趁势而上。如果遇到不利的情况,积蓄实力,控制速度,限制规模。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实不用着急,万事总有解决之道。

生存才是硬道理。如果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逆势而上的话,本质上也是顺势。因为在经济危机下,有些行业和有些产品是逆危机发展的。当企业身处这个行业里,其实还是顺势发展的。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不在逆危机行业里,那这一阶段,就应该更体现在它的柔性上,要战略收缩。人们更多地是去谈发展,实际上在经济危机下,更重要的是活下来才是硬道理,生存才是硬道理。

保持核心竞争力。有一些企业依靠柔性挺过来了,却失去了未来发展的弹性,刚性又不够了。那如何在撤退的时候,保持反攻呢?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你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别人没有的。包括独特的技术、人才和产品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方面还要围绕独特的学习力来做文章。这种学习,不是在现有领域的学习,学习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学习。如果讲一个故事的话,你必须这样来讲,在未来的那个干旱的春天里,我们需要什么。如果这一点你做到了,那春天就不要紧了。你现在用不上的,那未来就可能会碰到。

寻找参照物。作为一个企业,在经济危机时,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韧性十足,又发展迅速?如果这两者兼而有之,可能这两者都做不到最大化。所以在现实中,最好还是在二者之间找一个合适的比例去平衡二者。在大雾里猛跑,我们看不到一百米前的方向,但我们可以听到10米前的脚步声。所以对于实现途径上,最好是找到一个参照物,也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对手。在同一个行业里,你的竞争对手比你生存得更好呢,还是比你生存得更差?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对它的钢韧度有一个判断,然后再根据它的钢韧度,对自己的钢韧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行业不同对钢韧度也会有影响。

 杨思卓:从快公司到韧公司
领导禅悟

经济增长不等于全面发展,企业膨胀不等于产业做强。片面地理解与追求发展的“快”,不仅欲速不达、难以为继,反而会事与愿违,甚至猝死。

光想“快”不行,要懂得“韧”。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超越其内在规律或极限的快速发展,只能适得其反。相反,有计划、有节奏的“慢”和“稳”,却更符合“韧”的精髓。

对于目前一些以快为美的公司,建议还是放慢你匆匆的步伐,检验一下你是否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公司有三棒的接力。

第一棒就是一年到三年,第二棒是从第三年到第七年。头三年主要是对盈利模式的考验,第二阶段是对管理的考验。这个阶段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体魄,比方说原来有心脏病,现在要修复,如果还是不考虑速度、快速跑的话,就会出问题。第三棒,就是对文化的考验,要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公司精神的健全很重要。第三棒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了。企业应该逐级过渡到这个阶段,但是如果前两棒没有很好地解决的时候,第三棒的解决没有必要被排在迫在眉睫的位置上。其实,这三者都是要同时进行的,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在轻重缓急的顺序上稍有不同。

一个公司在抗风险能力上的基本合格,应该用这三步、三个角度去判断。第一步做到增长迅速,只能打30分。在经济危机的非常时期,企业发展、控制速度、限制规模,都是为了积蓄实力,等到真正冲刺阶段,这样的公司会比平时那些张扬的领跑者更有爆发力。

杨思卓

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思卓院长是中国著名的培训管理专家,最近10年来,以深圳特区为试验基地,致力于管理创新的研究与应用,帮助政府和企业解决管理难题,被业界誉为“黑钻顾问”,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权威机构ICMCI认证的国际咨询师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6941.html

更多阅读

杨思卓教授:中国著名领导力专家

杨思卓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领导力中心执行主任原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著名领导力专家广东省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ICMC国际认证咨询师中国企业联合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人社部中国

杨思卓读书:有道有趣的18种读书方法之一

杨思卓读书:有道有趣的18种读书方法之一品书如进食,得其法,营养与美味兼得;不得其法,或不得美味,或不得滋养,或伤害身心。然而其法何在?古今中外名人读书各不相同,皆在因事、因人、因书而变。于是将前人经验筛选研磨成上好精粉,加入自己多年

灵思沸点:从营销到影视

     如果要评点今年影视行业最快增长的势力,必定非微电影莫属。如果哪个明星、导演还不考察微电影,哪个视频网站、广告主、影视公司还没有投拍微电影的计划,那么他一定会被认为落伍了。  自从2011年,2000部微电影问世的“微电影

杨思卓谈管理者:领导烦恼的那些事儿

烦恼的领导   是罪,还是无奈?宗教里讲原罪,我们的很多企业也都有原罪。  在中国这种经济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当我们原始发展的时候,原始积累阶段,很多企业都违返过一些规则。有原罪,这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  原罪,是如果你不这

杨思卓谈管理:情境转换与领导方式切换

领导方式并不是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程度上要来一个180°的转换,为什么?因为领导情境变了。领导情景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常规发展是一种领导方式,非常时期,出现危机的时候,又是一种领导方式,不同情境下,领导方式是不同的。   什

声明:《杨思卓:从快公司到韧公司》为网友雲胡不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