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刘邦是个好老板



———布衣皇帝管理智慧的当代镜鉴

“刘邦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更是个凡人,他是被时代大潮流裹着前进的,这是他的运气。”

所有的成功者其实都是幸运者。很多情况下成功就是一种机遇,所以成功者千万不能把自己估计高了。

刘邦本人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更是个凡人,没有造反精神,也没有什么资本。他是被时代大潮流裹着前进的。这是他的运气,也是他能成功的条件之一。所以成功者千万不能把自己估计高了,估计高的话将来会出问题的。

刘邦的落难比陈胜、吴广都早。他是在江苏沛县泗水亭做亭长,亭长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押送一些犯法的人到咸阳为秦皇修陵墓。这些人本身就是犯法的人,也知道历代给皇帝修陵墓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刘邦押着这一群囚徒修皇陵,还没有出他们的乡,就开始逃了。他干脆也不去了,从此他也不能再回去了,他就在芒砀山隐藏下来。这样刘邦本来是基层亭长,到最后他成了一个罪犯。

但是这个时候刘邦并没有起兵反秦,而是在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开始造反两个月以后,全国的起义浪潮都起来了,刘邦才加入反秦大队,他早期没有反秦的远大抱负。他是被时代大潮流裹着前进的。等陈胜、吴广死后,沛县县令被民众所杀,刘邦成了沛县起义军的首领。

萧何和曹参不愿意做反秦起义军的首领,因为中国有八个字,老百姓几千年来都记得很清楚,叫“首恶必败、协从不分”,所以谁都不愿意当首恶,特别是萧何、曹参,那都是良民啊,不愿意做造反派的头头。刘邦就凭着这个当上了头头。

如果没有陈胜、吴广,刘邦还会在芒砀山里隐居,将来的结果一个是被秦朝中央政府抓住处死,再一个是抓不住,他永远就是个强盗,落草为寇。所以这个人第一他没有推翻暴秦的远大志向,第二他也没有政治眼光看出来秦帝国即将灭亡,第三他没有勇气首举一旗,不如人家陈胜、吴广,他只是在起义形成大浪潮的情况下被裹进来了。

他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所有的成功者其实都是幸运者,成功的人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了不起,因为成功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你自己的实力,第二是要靠你的实干,第三是靠机遇。说实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力。说实干,大家只要卯足了劲谁也能做到。唯独这个机遇不是人力所强求的,很多情况下成功就是一种机遇。所以成功者千万不能把自己估计高了。能够意识到成功是幸运,其实对很多成功人士来说非常重要。

刘邦更是个凡人。没有大智,没有造反精神,也没有什么资本。在他之前所有的君王都有家族背景,像秦始皇的家族背景大家很清楚,秦始皇前面有35代国君都是秦王,秦始皇13岁继承王位。人家都有一个家族背景,就是说爹打下江山,然后传给他。

我们现在经常用一个词叫“富二代”,还有人叫“官二代”,像秦始皇这种人就叫皇某代、君某代,他前面已经有35代老祖宗做国君了,这是一种正当的继承。刘邦不一样,是布衣。所以我讲这么多只说明一点———刘邦是个凡人。“刘邦对贤士的渴求是完全没有先入之见的偏见的。”

很多领导老是抱怨没有人才,也许真没有人才,也许真有像韩信那样的人才你没有发现。所以做一个伯乐能否发现人才,这恐怕是在管理中最大的问题。

刘邦能从一个布衣用七年时间打下江山,有他的过人之处,当然刘邦的过人之处就涉及到刘邦对他这个集团的经营,源于刘邦对人才的渴求、寻找、重视和重用。

刘邦在人才方面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君王中间最成功者之一。他对人才的网罗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着手了。

刘邦从起兵开始就注意,每到一地,他就问当地有哪些人是名人,有文化,他要找人家谈话,他要约见这些人。

有一个很生动的故事。一个人叫郦食其,是刘邦主动寻访得到的第一个人。他怎么得到的呢?刘邦到处寻找人才,走到郦食其所在的县。郦食其是一个说客,很有学问,但是郦食其这时候还不出名,他在街道上看门,他同一个街坊上有一个人在刘邦那里做骑兵随从,当刘邦军队经过这个县的时候回家碰见郦食其。郦食其发现刘邦这个人不错,就让他替自己引荐一下,刘邦就召见了郦食其。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招纳的第一个贤士。

刘邦对人才的渴求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拘于这个人的身份,读书人也行,原来的名士也行,甚至于一个无名小辈也行。在这一点上,刘邦对贤士的渴求是完全没有先入之见的偏见的,所以他手下的这些人员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帮助刘邦建国立过大功的人,像萧何、曹参、张良、韩信,这一批人是帮助他建立西汉王朝的人,这一批人非常厉害、非常了得。这批人中间,萧何是他的老乡、老同事、老战友,所以萧何对刘邦的贡献很大,他们两个是一开始关系就非常好的人,萧何的官位比刘邦高得多,但对刘邦非常照顾。

这些人中间有一个人,我们要讲一下,就是韩信归汉。韩信是刘邦打天下最后当皇帝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但是这个人归附刘邦经历过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

项梁、项羽两个人都没有发现韩信。项梁、项羽都是老总,身边有那么一流的军事家竟然发现不了。所以现在很多做领导的人老是抱怨没有人才,也许真没有人才,也许真有像韩信那样的人才你没有发现。所以做一个伯乐能否发现人才,这恐怕是在管理中间最大的问题。很多不起眼的人,说不定他就是某一方面的人才,只是看你有没有慧眼。

 王立群:刘邦是个好老板
反过来,从韩信的角度上讲,你会发现另一个问题:韩信作为一个一流军事家,在项梁、项羽手下都不被发现,都不被任用,这说明什么?说明人才要证明自己是个人才多难啊!

人才其实是弱势群体。很多人有个误区,我有才我强势,那是你一厢情愿,是你被证明以后才强,在你未完成证明之前你是弱者,和你朝夕相处的老总可能都不会发现,不会认为你是个人才,所以人才其实是非常弱的。我们假如把人才比作千里马,那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日行千里的本领;第二,伯乐的认定。能够日行千里的千里马多得很,但是它跟普通马一样,脸上没有挂牌子。千里马,是不是得全靠伯乐的眼?其实千里马处处皆有,缺的是伯乐。在很大程度上,人才的出现和被证明都要靠时代,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刘邦在管理上有长处,就是善于容人,这是很多集团老总很难做到的。”

如果你做得越成功,对你的员工越重视,这个不符合人性,因为人们对自我的肯定往往多于对他人的肯定。所以成功者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战胜自我。

所有人都是凡人,名人、官员、高官、精英、领袖都是凡人。是凡人就有他的优,也有他的劣,有长也有短。用其所长,容其所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没有完人。这一点说得容易做得很难。

刘邦一开始起兵就遭到一个重大挫折,就是给他的根据地丰邑派了一个叫雍齿的人把守,结果雍齿叛变了,刘邦到处借兵三攻丰邑,最后把丰邑拿下来了,雍齿又叛逃了。后来雍齿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投靠到刘邦这里来,跟着刘邦打天下,也立了不少功。等刘邦到了长安做了皇帝封了第一批大功臣以后,其他没获封的手下人就商量怎么谋反呢。控制的地方就这么大,所有的人都封不可能,那些封不到的人都在议论纷纷要造反。张良支招,要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得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他是你最恨的人,恨的你都想杀他十次;第二,你对他的恨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刘邦说这个人叫雍齿,张良让刘邦赶快下令封雍齿,只要把雍齿一封,所有人都不反了。这就叫智慧。

刘邦马上颁布一个诏令,封雍齿为十方侯,雍齿一封,所有人都放心了,都知道雍齿是刘邦最恨的,恨的想杀十遍,连这么一个人都受封了,那自己比雍齿强多了,在老总的心目中比雍齿的地位高多了,所有人的心都沉下来了。这就叫容人。

人性中间有一个弱点,就是人们往往能够用一个人的所长,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容一个人的所短非常难。人往往对喜欢的人恨不得一下子拔上来,对讨厌的人见都不想见。刘邦在管理上有长处,就是善于容人,包括像雍齿这样的人,他一直容到最后,而且还封了十方侯,这是很多集团老总很难做到的。刘邦在这一方面应当说是非常了不得的,很多草根提的意见他都能采纳。

政治集团和经济集团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我们能不能公平地对待我们手下的每一位员工,哪怕他是个普通的员工,他提的意见对,我也采纳,有这个容人之量吗?能不能对普通员工的意见高度重视呢?

其实这个老总做得越成功,员工在他心中的地位就越低,这才符合人性。如果你做得越成功,对你的员工越重视,这个不符合人性,因为人们对自我的肯定往往多于对他人的肯定,这是符合人性的。只有战胜自己人性中的弱点,你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战胜自己人性的弱点是最困难的。所以成功者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战胜自我,而理论上讲这个话题很容易,实践上做到这一点极其困难。“刘邦在统一战线中间是个高手,他最终把对手一个一个拿掉,最后他独霸天下。”

刘邦在管理上还值得我们提出的一点就是善于结成同盟。这里面反映了两点,一个是统战,第二是战略。

他在灭秦的时候,和项羽联手一块灭秦,当他把秦国灭了之后,又和韩信、彭越这些人联手灭项羽,把项羽灭了以后他再和其他大臣一起灭韩信。在这一点上刘邦很多做法很像今天讲的统一战线。当时没有这个词,但实质上刘邦在他一生中间,我们今天很多时髦的词比如和平解放、统一战线刘邦都用过,而且用得都很成功。刘邦在统一战线中间是个高手。

他和项羽的第一次大战叫彭城之战,是在徐州打的,当时刘邦56万,项羽3万,项羽3万打败了刘邦56万。一般人遭受这次重创完了,一蹶不振了。刘邦从彭城退到萧县,从萧县往商丘退,再从商丘逐渐向郑州、荥阳退。在退的途中,刘邦告诉张良,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捐出来,就是今天的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东这些地方,分给联手灭了项羽的人———韩信,项羽手下的黥布,还有一个彭越。刘邦成功地策反了黥布,封彭越为梁国的相国,重用这三个人,最后灭了项羽。灭了项羽之后,这三个人又被刘邦找理由一个一个全杀了。

当然后来这个“杀”不可取,但是前面这个“用”了不起,本来都打了败仗了,一个劲从徐州向荥阳退,在退的途中想到捐地封王,要重用几个人结成统一战线把项羽给灭了,最后他这个计划实现了,这个计划就是他在从徐州向荥阳撤退的道路中间制定和实施的,帮他实施的就是张良。

这里面反映了两点,一个是统战,第二是战略。他自己打不过项羽,找几个人帮助我一块儿打,一个人打不过就结成联盟,至于打完项羽以后,联盟怎么办?那再说。应当说刘邦在这些方面非常成功,他在结盟这方面是个高手,非常善于结盟,正因为他的结盟非常成功,他最终把对手一个一个拿掉,最后他独霸天下。“韩信评价项羽的时候有两句话叫‘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批评项羽舍不得赏别人,刘邦则敢封敢赏。”

这个奖惩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激励措施,刘邦在他的集团经营中间非常注重奖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项羽的一个叔叔项伯。鸿门宴里项伯帮了他,而且结为儿女亲家,后来他对项伯也赏了。第一赏是赐姓刘,第二封他为侯。

韩信评价项羽的时候有两句话叫“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批评项羽舍不得赏别人。刘邦则敢封敢赏,但刘邦赏了以后说收就收,今天赏给你明天就收走了。这些问题也有他的不少弊端,当然我们要具体分析,因为封跟赏都由很多复杂原因造成。

总的来说,这个人从胸无大志,也没有多大的军事才能,一直发展到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还是有他的成功之道。(本文根据王立群现场演讲摘录 整理人:梁燕 本版摄影:陈代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7162.html

更多阅读

◆ 周立太 是 个 好律师 请个好律师还是有用的

周立太 是 个 好律师2011-05-09 09:30 作者:刘仰 来源: 四月网核心提示:周立太为了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在深圳为追求社会正义而遭到冷遇,说明深圳至少在农民工权益方面坐偏了屁股,没有站在维护广大农民工利益的“社会正义”一边,或者说是轻视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17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15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17:李广难封 [画外音]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四十四年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像卫青、霍去病,他们可以说是绝代双骄,他们的战功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还有一个人,打了一辈子仗却终其一生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33 百家讲坛汉武帝王立群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33:太子失宠 [画外音]公元前128年,皇太子刘据出世,这是汉武帝与卫子夫的第一个儿子,这也是汉武帝经过十三年等待盼来的第一个儿子。当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位个性张扬的皇帝表达爱子方

声明:《王立群:刘邦是个好老板》为网友更阑人静自孤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