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路径 台企三条路径寻转型



邱静

6月以来,全球电子代工龙头企业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科技连续两次宣布大幅加薪,这无疑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信号。

人工成本的上升对于集中于劳动密集产业的台湾企业影响较为严重,尽管台企早就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但由于许多台企规模较小,转型困难。此次富士康涨薪事件成为一个催化剂,再一次提醒台企产能转移和转型的重要性。目前,台企转型主要有三条途径:转内销模式、重新布局生产线、开拓副业或产业升级。

人工成本上涨成催化剂

富士康作为代工业内龙头企业,工资涨幅逾倍,很可能促发“中国制造”成本进一步上升,给企业盈利带来不小压力。作为改善劳资关系的重要改革,富士康于6月初的一周之内连续两次宣布大幅加薪。

受富士康加薪压力影响,全球最大电脑显示器生产商冠捷科技[4.62 -0.65%]宣布,今年下半年将再加薪15%至20%。该公司已在今年1月上调大陆员工薪资15%。

人工成本上升给原本就盈利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雪上加霜,中国制造成本肯定会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也面临升值,中国制造的成本本来就在提高。而富士康事件导致众多沿海工厂上调工资,地方政府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人工成本的上升更是压缩了这些企业的盈利空间。

人工成本上升对集中于制造业的台企影响较大,且转型较困难。台商在大陆投资集中于加工制造行业,服务业渗透度较低,与港商等相比,人工成本上升对其影响较大。在大陆的台商约80%属于加工制造业,在服务业领域投资较少。

与台商相比,港商在CEPA引领下更广泛地参与大陆服务业,且更多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行业领域,受本次涨薪潮影响较小。

人工成本上升其实早有明显信号,此次富士康涨薪事件只是一个催化剂,再一次提醒台企产能转移和转型的重要性。2008年我国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当时引起市场极大震撼,这是中国生产成本上扬的明显信号;只不过由于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让这一趋势有所减缓。随着大陆劳工意识的提升,单纯的加薪、加福利在吸引人才方面效果会下降,台企势必面临到更大的竞争压力。所以对于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台企也早有预期,但由于许多台企规模较小,转型较为困难。对小企业来说,转型需要面对品牌建设、渠道的成本,单打独斗较困难,因此需要抱团转型。产业转型需要极大的资金、技术支撑,但台商多半是中小企业,不太可能说转就转。

转型的三条路径

路径一:短期来看,如果继续坚持在劳动密集产业,则选择重新布局代工生产线,“西进、北迁”成为大趋势,但仍缺乏产业聚集。尽管台企将有一些劳动密集产业外迁至印度、印尼、越南等东南亚生产成本更廉价地区,但短期内不会形成主流。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表示,考虑到大陆制造成本呈上升趋势,公会将推动台湾电子业“南进”,率台资电子工厂前往印度、印尼、越南等其他生产成本更廉价的地区。与大陆相比,这些国家尽管有一定的人工低成本优势,但是在劳动力素质、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完善产业链方面有明显不足,制约了台企的步伐,短期内无法取代大陆。

而台企“回流”台湾短期也难成大趋势。台湾在吸引台商回流方面不遗余力,而今年则借大陆加薪潮之势,以鸿海意欲返台建厂为契机,加大了召唤台商回台投资的力度,近日提出吸引台商“回流”的简化行政手续、妥善规划用地等5项优惠措施。整体来看,尽管大陆有涨薪预期,但人工成本仍然低于台湾,因此台企“回流”的主要是对人力需求量较小、附加值较高的部分产品和工序。

但大多数大陆台企来说,考虑到大陆成熟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还是选择继续在大陆投资,并加速“西进、北迁”至内陆地区,一方面内陆地区人工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享受政府大力支持政策。自2008年以来,富士康为缓解成本压力已开始实施“产业转移”,除深圳外,富士康在大陆还拥有十多座生产基地。富士康这次两度加薪,将成为加速向内陆进行产业转移的催化剂,目前富士康已开始在河南招工建厂。

替惠普代工笔记本电脑的英业达也表示将加速移往内陆,英业达重庆厂区预估11月开始进入量产阶段。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也表示,对台企“西进”计划给予大力协助。与“南进”遭遇问题类似,将产能迁至内陆也面临产业链不够完备的问题。内陆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链完备程度上还有很大不足,尚未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聚集,使得台资企业集体转移还存在一定困难。

 企业转型路径 台企三条路径寻转型
路径二:转内销:建立联合大卖场,助小企业抱团转型。在一些台企较为集中的地区,当地台协建立批发大卖场,为规模较小的台企搭建内销平台,助其创立内销品牌,转型进入内销市场。大卖场建立的目的是给想做内销,但还没有能力创立自己品牌的工厂一个平台,这样企业不用自建渠道,这对于小的台企来说很有吸引力。全国最大的台企协会东莞台企协会建立“大麦客”销售平台,专门销售台企产品,同时也作为产品品牌名,为小企业减少了品牌塑造和营销成本。大卖场布局:主攻成都、青岛、大连等二线城市,这些市场发展潜力大,且成本较低一点。

路径三:长期来看,开拓副业或产业升级是台企长期发展方向。很多传统台资企业开始开创副业或向新型产业转进。以生产汤圆著称的龙凤食品回台湾发展LED产业。在大陆做到行业最大的糕点烘焙企业克莉丝汀在积极准备回台上市的同时,也在谋求转变为含有生物科技在内的新型健康食品制造商。

[作者为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www.serichina.org)战略组首席研究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7746.html

更多阅读

消费转型升级路径 电视企业转型路径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智能化、互联网化是电视和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电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内容共享、平台共享、多融互动、四屏合一将成为主流,客厅作为又一个互联网的入口,引发了 IT、互联网企业与传统电视

第三条道路 莲花入华的第三条道路

 有人形容青年莲花是“潜行的鳄鱼”,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难以孕育一个从零起步的自主品牌的情况下,莲花汽车选择了一条风险极高却另辟蹊径的模式  文/贾新光  莲花汽车在国内仍然属于多数人比较陌生的品牌,其掌门人庞青年的性格与

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后工业化时代的增长路径(1)

  自“十二五”开始,中国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后工业化时代的许多新特征,着眼于新需求、新供给、新增长、新配置、新思维、新改革,围绕“低碳经济”、“零能源建筑”、“消费主导”,探索产业升级与企

声明:《企业转型路径 台企三条路径寻转型》为网友中国好同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