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显斌:这是我的活法



撰文/陈静茜

蒋显斌是谁?

此君来自台湾大户人家,外公蒋彦士为国民党“八大老”之一,曾官至“总统府”秘书长。

可是这么一个“官三代”,不仅远离政治,而且还有点“不务正业”,自谦为“披着羊皮的狼”。他大学时读机械工程,却中途退学做起了网络科技;等到网络做得红红火火了,他又全身而退,转而玩起了并不赚钱的纪录片。

6月末在上海见到他时,他正把玩着刚买到的iPad,试图帮苹果公司再多构思几个新功能。

为梦而活

“你的梦想是什么?”我问他。

他低下头,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我记得(好莱坞叛逆男星)James Dean曾说过:‘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ll die today.’意思是,如永生般逐梦,如末日般生活。不管做什么行业,把梦想变成现实,我想,这就是我要的人生吧。”

15年前,蒋显斌问自己:“互联网在10年后会不会比现在更重要?如果‘是’,我就去做。”于是他创办了一个自己的网站,定名为‘北美华人资讯网’(Sinanet),是为新浪网的前身。5年前他再次问自己:“纪录片在10年后会不会比现在更重要?”他认为“是的”,于是舍弃了新浪副总裁的职位,成为了CNEX纪录片基金会的CEO。

新浪可以说是蒋显斌养了10年的“孩子”,一下子彻底退出,会那么轻松吗?“我当时跟自己说:钱是赚不完的,人生短暂,我该去实现自己更大的梦想。”他说。

回首1995年,有三件事情对蒋显斌意义重大。

一是从台大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二是母亲去世;三是参与创办新浪网。他创办的Sinanet的受众起初是北美华人。初期的创业,真是苦中作乐——苦的是,常常窘困到要依靠师兄“施舍”钞票去肯德基填饱肚子;乐的是,这个雏形网站竟然大受欢迎,点击率飙升,其流量大大到甚至挤爆了斯坦福校内网的带宽。蒋显斌于是决定把网站做大。

他的第一次融资经历说起来近乎传奇。他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就从身穿睡衣的ISP投资人台忠和手中,拿到了创办新浪的第一桶金——3万美元。

当时的情形至今让蒋显斌忍俊不已。台老板看了两眼策划书,问:“你们要多少钱?”蒋显斌局促不安地慢慢伸出了5个手指。台中和惊讶道:“五百万??!!”蒋显斌连忙解释,“不是,不是,5万就够了。”台中和马上转身对老婆喊了一声:“明天去给他们汇3万美金。”然后扭头对蒋显斌和他的合伙人说,“好了,你们回家吧。”

不久后,蒋显斌又拿到了50万美元的Angle Fund(天使投资)。有了这笔钱,他拿出破釜沉舟的心态,放弃了在哈佛读建筑的机会,跟另外两个合伙人专心创业。

在2000年初的互联网股灾之前,新浪的股价达到了59美元。然而,随着互联网泡沫破裂,新浪面临着巨大危机。为了给留下来的员工一个交代,蒋显斌玩命地工作。最终,危机渡过了,他却倒下来。

一场严重的心脏病,把这个工作狂绑在病床上足足两个月。“我这才知道,原来人生是没办法预设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有些事情说发生就发生了。像是老天在刻意给我放假,让我在这两个月里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

大难不死的蒋显斌最终决定:将人生归零重新来过。

另一段人生

 蒋显斌:这是我的活法
看起来敦厚温和的蒋显斌其实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比如,读大学时主动申请延期毕业;为了患病的母亲,疯狂学跳交谊舞;甚至还为自己改了姓……而现在他想做的是:再花10年时间,通过资助导演的方式,拍100部记录中国社会转型的纪录片。

为什么要做纪录片?我问他。

“纪录片,是一种绝对需要严肃阅读的影像教科书。”他说,一直以来的兴趣,使他在2004年决定拍一部记录华人经济崛起的影片。但他转念一想: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实体,来持续推动纪录片的拍摄呢?

在他看来,未来的纪录片产业有超越图书的潜力。他最近喜欢上戈尔的《不愿面对的真相》,“很多人都被这部影片吸引,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影片其实是跟同名图书一起发售的,这充分说明好的纪录片也有超越书籍的魅力。”

他创办的CNEX开办4年来,资助的多部影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的诸多奖项,甚至抢到了原本该属于类型电影的“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效奖”。

其中一部纪录片《音乐人生》,成本不到20万港元,却在香港连续公映8个月,打破了香港纪录片的多项记录。

由于CNEX制作的纪录片广受欢迎,内地居然有盗版商直接打电话给他们,宣布即将把CNEX制作的全部影片,配上有关影讯,制作成系列光盘。“难以想象,盗版商这么肯花时间,做出来的套碟甚至比我们发行的正版影碟都要精美。”蒋显斌笑着说。

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说服更多投资人,为中国纪录片融资。“我会自掏腰包,专门飞过去跟客户谈CNEX做的事情。”

除了寻找投资,他还在努力推动纪录片的盈利。“如果我邀请你成为CNEX俱乐部的会员,你会愿意花一块钱看一部纪录片吗?”他很诚恳地问我,厚厚的镜片里,是一种坚定的眼神。

忙中圆梦

3年来,蒋显斌在CNEX不但不拿一分钱薪水,而且还把自己的家当源源不断地投进去,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会飞到各地募款。法国的la cochelle、加拿大的Hot Docs以及国内外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和纪录片交易市场都遍布他的足迹。

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的《1428》,是专门送到法国剪辑的。每一次剪辑,他总要亲自跟导演、剪辑师等团队成员一起通宵达旦地看片、磋商和讨论,直到两眼布满血丝,窗外晨光微亮。

尽管缺乏运作资金,但蒋显斌还是越来越看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他说:“我要让投资人转变观念;原来做纪录片也可以这么有趣,原来Current affairs(当代故事)也会这么动人。这不是简单的‘钱’的堆积,这是一个‘人’的行业,电影人像不停跃动的小点,慢慢汇聚成纪录片产业的发展链条。”

他希望,通过这些纪录片,让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华人,可以用影像来理解华人面对当代课题的各种面貌,“我们每年为全球的华人以及下一代问一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十个不同的说法;十年下来,就有100个当代华人的题库。CNEX是用纪录片的形式,描绘一部华人当代的文化史!”

他喜欢写毛笔字,睡前看看王羲之的字帖,甚至会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他在谈话中会提到《论语》、提到佛教,他给CNEX设计的口号是:“给下一代的太平盛世备忘录”。

有一段时间,蒋显斌喜欢在CNEX曾经的办公室里度过。这个办公室由北京东南四环一个巨大的仓库改建而成,有咖啡厅、小型沙龙,还有一个私人电影院。

他说,整个办公室,他最喜欢自己搭建在二层的阳台。站在那儿,“偶尔会冒出站立在梦想之上的感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7833.html

更多阅读

这是我的演讲稿 我是演说家周西演讲稿

(那天上午,,在孔子学校举办了辽阳市首批理论志愿者第三届理论宣讲大赛启动仪式.这是由市委讲师团组办的,乡土文化研究会上报了10位会员,,参加了这次会议,我们历经了半年的挑选,终于被选上了,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雷锋精神,播撒爱的火

胡军:女儿是我的“大情人”

胡军:女儿是我的“大情人”摄影/王坤6月21日是父亲节,请胡军聊聊“父亲”这个角色最合适不过。作为孩子的父亲,他切实感受到了责任,也由衷地享受着幸福。同时,他也是父亲的儿子,看着军人出身的父亲不再挺拔的身材,他越发感慨父母的辛苦和

这是我的名片,敬请惠存摘自黄齐斌博客 敬请惠存 英文

我有一个习惯,每当诊查结束患者即将离开诊室时,都会拿起桌面的名片双手奉上:“这是我的名片,敬请惠存”。尽管大家都在呼吁看病难,但是病人还是有很多医院可以选择。在众多的医院、医生中能在选择普瑞眼科医院,我能有机会给患者诊查是缘分

声明:《蒋显斌:这是我的活法》为网友台北的机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