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未来 中国模式 成就未来



中国模式是个具有争议的论题!

有人认为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也有人却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模式,更多的人是将中国模式放在宏观层面,从体制角度进行解读。我们无意如此宏观的解读,因为我们更关注促成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的基本力量——那些曾“不入流”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成为中国经济躯体中数量最庞大的群体——成长型民营企业。

他们是中国力量的源泉——提供了90%多的就业机会、上缴了60%多的税收、成为了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鲶鱼”。他们是成就中国未来的力量!

2009年注定将成为企业的试金石。能否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站得住、立得稳、走得快,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分水岭。在这一年中,我们看到了企业的衰落与逝去,看到了企业生存的挣扎,看到了企业逆势的崛起;我们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坚韧,看到了企业家的敏锐,也看到了他们成长路上的执着。走过风雨的煎熬,经历心灵的洗礼,再起航的中国企业将变得更加自信与成熟。

 成就未来 中国模式 成就未来

翻开2009年的中国成长百强榜单,梳理着在这个多事之秋依然保持旺盛成长力的企业,我们不禁感叹:中国的经济土壤还将会孕育多少成长的奇迹?当人们在怀疑中国制造是否将失去竞争力而江河日下时,那些百强中的制造企业用自己的成长速度给予了最好的回答——中国依然是世界制造业的有力竞争者。

危中有机。当金融危机向我们袭来的时候,乐观的人们做出了这样的解读。的确,在内外不佳的境况下,中国企业开始埋头苦练内功,做起了瘦身运动——减掉脂肪、强健肌肉。当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之时,如同经过冬眠而入春勃发的中国企业,呈现出了旺盛的成长力,这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也是在2009年,中国资本[4.61 0.00%]市场又多了一个板块——创业板。千呼万唤十年后,创业板终于修成正果,中国企业又迎来了一个走向资本市场的平台,对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福音。因为与资本的对接,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企业品牌的提升、治理结构的优化、各种资源的整合渠道……

2009年悄然逝去,2010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钟声敲响之时也是2010年的春天来临之时,这钟声将是中国企业再次扬帆起航的号角。

让我们一起聆听2009年12月19日由《当代经理人》杂志社主办的成长中国年会上百强企业的声音。

孙安民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企业群体的主要部分,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成长中国近年来挖掘出600多家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他们的平均成长速度高达200%以上。民营企业正是因为有着无尽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更值得尊敬,正是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打拼,才有了辉煌的中国经济。对于当前很多“国进民退”的评论我不认同,我相信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模式必将是国企民企共同发展。我也相信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自身能力进一步完善和壮大,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只会越来越好。

潘家华

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原来在气候变化中属于中美欧的三国博弈,现在欧盟似乎被边缘化,仅剩中美。大家很奇怪我们地位怎么上升这么快?从GDP上看,美国从1971年到现在占全世界GDP总量30%基本没变,而中国从1971年的0.5%上升至现在的6.8%。我们在温室气体排放上赶英超美已不在话下。我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2006年就已超过美国首居第一,无人可撼动。

气候变化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只可以高歌,不可以猛进。高歌缓进,不进也可以,高歌是必须的,为什么?因为温室气体是一个能源问题,没有能源消费就没有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原来以为我们消费总量会在2025年前后与美国持平,现在看来要大大提前,中国2008年能源消耗总量是20.51亿吨标油,而美国则为22.9亿吨标油,只差10%。

王辉耀

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海外一些研究都将中国看成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很突出的代表,把中国模式和东南亚模式、印度模式做比较。探讨中国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这里提到的中国模式主要是中国经济模式。总的来说中国模式优势明显,挑战严峻。其特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强势和集中高效,这种集中在过去三十年保障了其他领域的高效运行;第二,开放是中国模式的特质。中国的开放吸收了市场经济的其他模式的经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包含学习其他成功模式的优秀特质;第三,不断修正,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提前为中国发展规定一个绝对固定的发展模式;第四,较强的务实性和适应能力;第五,渐变式改革过程。中国政府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所有改革都在循序进行;第六,把握住了全球化浪潮机遇,成功地把三亿农民转换成农民工;第七,人口红利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一切经济发展根基于低廉的劳动力。

王志东

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2009年,中国的民营企业真的非常争气!国家用4万亿人民币救市,其实这4万亿主要投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在民营企业中,直接能用到这笔钱的其实很少。但从2009年全年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民营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对它没有扶持而受到冲击。危机时,大家更加重视成本,更加重视开源,更加重视新兴成长模式的探讨,也更加重视创新。的确如此,几乎所有IT行业,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在2009年得到长足发展,像新浪、百度、阿里巴巴[14.74 -2.51%]、尤其是腾讯在2009年里翻倍往上增长,为什么?因为整个IT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们,从创立公司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习惯于在一个恶劣的、残酷的市场经济里面成长。他们本来就是野生的,自然有这样一种野外生存能力。而这种能力能够让他们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寻找到他自己的一种成长模式。

郭祥恩

富思特制漆有限公司董事长

虽然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开始备受歧视,资源歧视、税收歧视、市场准入歧视、融资歧视。但饥饿和灾难,加上华夏民族所固有的勤劳、节俭,铸造了这一代中国企业家所独有的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品性,使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健康、亲情乃至生命推动企业的生存和进步。他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管理经验,在市场上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愣是把企业做起来了。我们没有对民营品牌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培育,倒是对外资品牌给予了更大的空间,从洗发液到食用油,从办公用品到油漆涂料都被外资品牌所垄断。我们的食用油涨价了,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几家在中国的外资品牌利益和兴趣所决定,他们可以以市场的名义肆无忌惮地在中国掠夺财富。试想如果有几家相应规模的民族企业,这几个外资品牌还会这样为所欲为吗?在中国,经济危机对民族企业是利好。这次金融危机,使政府认识到了民族企业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繁荣功不可没,也认识到了民族企业的弱小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在融资、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始对民族品牌给予鼓励和扶持。

陆骥烈

格兰仕品牌新闻发言人

中国有一个流行的管理趋势,任何实况下都比较喜欢探讨各种各样的模式,好像模式是一种万能的灵药,只要解决了模式,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其实模式绝对不是一个万能的灵药,模式是我们能选择的一种方法而已,今天我们要探讨整个中国模式下、特别是金融危机下,整个品牌的突围和成长之路,首先它的根本,在于品牌的战略价值和机遇决策。目前最大的品牌机遇已经呈现,金融危机实际上宣告了资本时代的结束,当然是一种相对结束,因为资本经济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这个时期比较低迷,那个时期冬眠。纵观产业历史,无论哪个行业,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每次一个重要品牌的诞生或飞跃,背后一定伴随着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不管是原来西方的工业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还是各个国家自身所发生的产业机构革命,其背后都以产业技术革命为基础。因此,我认为,我们探讨中国模式时要找出一个未来以科技为动力的、以产业技术革命为背景的,真正品牌崛起的因素,而无关乎营销技术问题。

陈平

星辰急便董事长

1994年我从日本回国以后创立宅急送,模仿的是日本的宅急便商业模式。经过十几年摸爬滚打,宅急送成了物流业的品牌。2006年时,我突然发现我为之奋斗的宅急送事业遇到了很严重的瓶颈,增长的速度始终达不到预期,甚至感觉宅急送与日本的宅急便,以及美国连邦快递差异越来越大。当我困惑之时我突然发现以前我们不屑一顾的竞争对手像申通、圆通、中通、慧达这些企业,一夜之间成了我们的老师。我百思不得其解,当我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时,我发现我的商业模式已经落后了,因为我学的模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最流行的模式。当我在追求有自己的飞机,有十几万的员工,自己建立直营网点时,我发现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时代,电子商务催生了快递公司的快速发展。物流和快递应该是电子商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如果说我们强调自己是传统企业,而忽视新经济给传统企业带来的冲击,就让自己陷入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境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8003.html

更多阅读

杨恒均这篇论述中国模式的文章很耐读! 论述类文章写作

博主按:近几年读过不少论述中国模式的文章,我感到只有杨恒均这篇文章把中国模式给彻头彻尾地说明白了。虽然此文是一年前所写,但并不过时,相信网友在细读、明辨、深思后,一定会和本人一样有此同感。杨恒均:复旦大学法学学士,悉尼科技大学

“中国模式”的文化解读 企业文化解读

随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中国模式”①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社会经济在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之中逆势而上的靓丽表现,更使得相关讨论不断升温。笔者注意到,以往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

汉江奇迹与中国模式 韩国汉江奇迹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里,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也大幅提升,在执政党六十余年的执政里程中,最近的三十年成为高速发展年,如此骄人的业绩也引得世人侧目,于是,一批政治评论家与经济学家将这

3分钟创意节目表演 创意 天络行:形象品牌授权的中国模式

创意 天络行:形象品牌授权的中国模式文/本刊记者周再宇 发自北京什么是品牌授权?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给出答案。作为一家品牌授权管理公司,相当于品牌版权方与下游产品生产商之间的“媒婆”,它们有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分析品牌方与

声明:《成就未来 中国模式 成就未来》为网友随丶而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