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全球整合致胜(3)



 *****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宏已经超越了企业国际化的阶段,实施了全球整合运营。在这种全球运营的能力背后,是宏全球运营的商业模式、国际化管理团队、简单决策机制、伙伴共享的企业文化、全球化的思维,以及适应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当然,宏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提升利润率、占领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市场,以及决胜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宏新收购的eMachine、Gateway和Packard  Bell在过去三年里虽然销售量得到飞速成长,但为集团贡献的总利润非常小。因此,尽管销量大增,但宏的利润只有惠普和戴尔的一半,对此宏方面表示要大幅提升利润。

  其次,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PC市场,但宏在大陆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0%,排名第五,且一直给消费者以廉价笔记本的印象。为此,宏在2010年与大陆生产商方正结盟,以提升大陆市场的占有率。

  未来,PC制造逐渐成为低端产业,戴尔和惠普等企业逐渐转向服务器和IT方案提供商,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手机等)将成为新的IT制造新贵,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  000亿美元。宏为此收购了台湾倚天手机,准备进军智能手机领域。能否在这些新领域取得成功,将决定宏的未来。

  杨国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副教务长,CEO学习联盟创办人、组织能力建设学习联盟会长、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朴抱一

  本刊高级记者

  瞿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背景:泛宏系分家

  宏集团由施振荣先生1976年在台湾创建。1990年和1998年,宏集团先后进行了2次企业再造,到1999年,整个集团电脑销售量居全球第七,营业额100亿美元。

  2000年,随着以戴尔为标志的直销模式崛起,以及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宏集团出现了利润连续下滑,企业内部各个次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凸显出来。

  同年,宏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基于“简化、专注、前瞻”的战略思想,对整个宏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宏将半导体业务卖给台积电,将宏网集团作为非核心业务剥离。随后,宏对三大核心业务(品牌)进行了分拆,成为三个独立运营的公司。

  2001年前后,宏电脑公司与宏科技公司合并为宏电脑。同年,原来独立运营的明基电脑启用新的品牌BenQ,实现了和Acer品牌的分离。随后,施振荣把宏电脑的品牌和贴牌业务分家,宏聚焦品牌运营,纬创专注贴牌业务,明基电脑(2002年改名明基电通)分离成独立品牌。

  分家之后的宏系被称为ABW家族(宏Acer,明基BenQ,纬创Wistron),三家企业独立运作,宏创始人施振荣先生称之为“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脱胎换骨的宏

  用全世界的人才,用全世界的科技零组件,然后做全世界的生意。

  文·杨国安

  新经销模式的成功

  杨国安: 2001年,宏碁品牌业务与明基、纬创代工业务分家,当时品牌业务是亏损的。到2009年,宏碁市场占有率成为全球第二,每股获利4.3元新台币。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宏碁的策略和商业模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王振堂: 新宏采取的是新经销模式。当时的时空背景是戴尔的直销模式非常成功。那个时候我们非常弱,所以就想应该先专注在一个有机会突围、能够存活的策略和空间。我们认为,就算戴尔再强,也不能把所有的市场全部吃掉。我们跟很多渠道商都有接触,大家都认为戴尔强势直销模式没有美好的未来。我们精算过,如果大家紧密合作,中间该有可以合理分配的利润。我们把物流做到了最精简,让产品不经仓储一步到位,加上资讯流和现金流是透明的,能够彼此信任,这就是新经销模式产生的背景。

 当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利用互联网把全世界连接起来的运作成本很高。当时戴尔之所以很强,是因为它能把互联网技术发挥到最极致,是端到端的运作,整个网络架构是自己投资,所以很快就运作起来。但是我们很弱,我就在想,如果互联网技术很便宜,那我们就把它利用起来,做一个新商业模式。

  后来,互联网泡沫破裂,网络应用成本变得比较低。我们把网络平台做出来,然后跟渠道商在内的合作伙伴对接,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各个不同的语言之间,每个伙伴都有自己的一片天。这种合作使彼此都能依靠专业性分享价值链不同阶段的利润,他们认为宏对他们是没有威胁的。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经销模式,就是要联合大家对抗戴尔,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大家分一点,合起来与戴尔拼。原本的想法是先存活下来,没有想到这个模式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净竟把直销模式逼到了墙脚。历史忽然就这样反转过来了,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后来的发展也是很有趣的,戴尔在美国直销笔记本电脑,要比通过渠道卖的每一台贵100美元。

  杨国安: 为什么戴尔的直销模式卖得比您的经销模式还贵?

  王振堂: 第一,因为在美国直销的快递费是30~50美元,而渠道销售是消费者自己取货的。第二,大型渠道商为了吸引客户,愿意给买家提供补助,有时候会有10~15美元的让利。第三,英特尔、微软等公司都在美国卖场里发补助,你给我弄一个看板我给你5美元,贴一个品牌标志给你3美元????到最后差价就变成每台笔记本100美元了,消费者都不愿意走直销渠道了。

  直销模式另一威力是可以让最终用户定义笔记本电脑的配置。可是我们通过调研,把所有可能的配置方式找出来,专注其中10个或8个最受最终用户欢迎的配置,已经能覆盖80%的市场,抵消了用户自定义配置的优势。戴尔直到最近才开始放弃笔记本的客户自定义配置。

  另外,我们的产品直接从代工厂家运送到渠道经销商,整个过程中宏都是无参与(no touch)。相反,戴尔在马来西亚、得州组装,它的成本反而变贵,速度变慢。现在逼得戴尔要回来做渠道分销。

  杨国安: 比起惠普、戴尔,宏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翁建仁: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速度和效率。效率指的是成本,特别是运营成本的管理。我们的运营成本是6.3%,惠普大概是在11%,戴尔是在10%左右。所谓速度,是推出新产品的时间,目前我们也是最快的。按产品的复杂度不同,大约6~8个月,比他们快1~3月。

  杨国安: 为什么宏碁能够比对手更快更有效率呢?

  翁建仁: 速度不仅是设计一个产品,它包含三个方面:决策速度、设计速度、运送与出货速度。最重要是决策速度,设计速度次要,最后就是执行的问题。

  例如去年我们决定做3D的笔记本,还配以杜比(Doby)环绕音响。竞争对手们在决定做不做的过程花了很长时间,而我们的3D笔记本是去年7~8月份推出来,9月份上市,其他厂商今年年中才推出同类产品。

  提升效率的重点不是靠大家节衣缩食,而是靠判断。第一,我们会把资源放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思路是揪住两头大的。两头大,比如说这两年我们投资最大的就是研发和服务,中间都是小的,不管是后台的财务、行政这些东西尽量外包,销售人数减少,销售人员转做客户经理,几个客户经理共用一个支持团队。第二,我们会把资源整合和简化。比如说,前端的售后服务和维修配件管理都采取区域共享的方式,工作任务也都是按地域来划分的,所以每个国家的分公司不会配很多的配件和员工,只有很简单的会计和公司财务工作。

  全球化需要正向循环

 宏:全球整合致胜(3)
  杨国安: 除了新经销模式外,宏碁的战略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振堂: 第二个重要战略就是我们的全球化。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用全世界的人才,用全世界的科技零组件,然后做全世界的生意。”我并没有说零组件一定要哪个国家的,人才一定要哪个国家的,代工厂家一定要哪个国家的,物流伙伴一定要哪个国家的,我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我要打破以台湾为中心(Taiwan-centric)这个框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8324.html

更多阅读

无为而无不为:方太之道(3)

三、五年跨越:定位转型之后的深耕细作 2003年是中国传统厨电品牌的转折年:一方面,国内大型家电厂商大规模进入,包括海尔、美的、科龙等纷纷圈地厨电领域,大举进军厨电市场。另一方面,由西门子、伊莱克斯带动的跨国厨电军团,也正在挟雄厚跨

玫琳凯:世博营销标杆(3)

北京奥运会给众多企业奉上了一场营销盛宴,但事后很多企业发现,高额的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有营销专家指出,奥运营销,并不只是投入高昂的赞助费获得品牌LOGO的使用权,换换包装或投放广告就是奥运营销,也不是借势大力促销就能赚个盆

宏:全球整合致胜(4)

  我不认为欧洲人比台湾人不可信任,我不认为黑人不能要,我不认为南美洲的人就是不可信的,我不认为印度人就很奸诈。总之我们不以肤色论,是看他的专业水准。关键零组件我也不在乎是韩国的、日本的或者是以色列的。OEM在哪里设厂,只需要

宏:全球整合致胜(2)

  依靠资源集中,宏派出15个人的团队,拿下了俄罗斯笔记本电脑市场的36%,而紧追其后的华硕则有100多人重军部署俄罗斯。  速度制胜  宏公司高级副总裁、IT产品全球运筹中心总裁翁建仁总结说 :“宏之所以能赢得市场,最核心的竞争力就

声明:《宏:全球整合致胜(3)》为网友沧桑为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