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忠群:以儒治企(1)



  价值取向上的小小不同,将导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优秀的企业,除了有完善的制度,还一定有高尚的价值观和信仰,并构筑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方太总裁茅忠群为了将方太打造成世界级受人尊敬的企业,仔细研究了世界级企业的文化,并把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国学。茅总认为,如果中国企业纯粹学西方管理,肯定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因此,茅总提出,方太必须实践儒家文化管理模式。

  在茅总看来:仁义理智信是上天授予人类恒昌不变的本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穿越时空而不变,过去几千年证明其是正确的,现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几千年它依然是正确的。因此,方太完全有理由践行儒家模式。为此,他率先在方太建立了孔子堂;他让员工读《三字经》《弟子规》;他借鉴了晋商模式,提出了全员共享的“身股制”;他提出,方太出资在中国高校中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企业中,一个企业的这些行为实属罕见,值得我们深思,同样值得我们钦佩!可以说,方太不仅是茅家人的方太,更是方太人的方太,是中国的方太!

  当然,方太看传统文化,看圣人,主要是看他有多少跨越时空的思想观念和名言名句,而不是看他有哪些话讲得不太正确。因此,即使孔孟之道,方太也不是全盘吸收,即使法家思想,也不是全盘否定。

  那么,茅总究竟是如何理解儒家文化的?方太到底如何践行了儒家管理模式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方太的实践,对中国企业又将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文化决定企业(标题二)

  

 茅忠群:以儒治企(1)
  价值取向上的小小不同,将导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优秀的企业,除了有完善的制度,还一定有高尚的价值观和信仰,并构筑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家企业及其员工思维和行为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这个人的命运和健康;一家企业的习惯决定这家企业的命运。饿了就要吃饭;困了就要睡觉;春节到了就要回家,这是人的第一反应。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让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成为所有员工自然而然的习惯。

  方太仔细研究了世界级企业的文化,我们发现,虽然它们各有特色,又存在着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尊重员工、发展员工、激励员工,比如正直诚实、公平公正、客观坦诚,比如以人为本、业绩导向、顾客导向,比如简单的人际关系,等等。我们还发现,文化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其不仅使企业出类拔萃,更使这些组织赢得了长久的尊敬。方太要想成为世界级受人尊敬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文化。

  任何企业文化都离不开本土的传统文化,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有独属于自己的特色,这个文化里,除了有与其他优秀企业共通的东西,还应该有适合中国人、中国企业自己的的哲学和规范。于是,方太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学。但是,传统文化中是如此博大精深,思想是如此璀璨,方太究竟应该取哪瓢饮?

  

  儒家的营养(标题二)

  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

  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研习和参悟中,我们发现,方太必须寻找到一个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管理模式,而儒学管理模式则成为首选。

  以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五常为例。五常为仁义礼智信,是上天授予人类恒昌不变的本性或者叫道德规范。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穿越时空而不变,过去几千年证明五常是正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几千年它依然是正确的。

  仁即爱人(标题三)

  首先来谈谈仁。仁是五常的核心,含义即为他人着想,就是要有爱心,能够分一点爱给别人。而“孝悌”为仁之本,“忠恕”为仁之方。孝为对长辈而言: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悌为对同辈而言:兄弟姐妹之间友爱恭敬;忠为尽心尽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公司一天就绝不做危害公司的事情;恕为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给他人添麻烦。

作为道德规范,仁要求我们每个员工都做到替顾客着想,替其他员工着想,替合作伙伴着想,替公司着想,上司替下属着想,下属替上司着想,公司也替员工着想,替相关方着想,替社区着想。为什么一定要替他人着想呢?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共赢,不这样做,大家只能是全输的结局。

  作为管理思想,仁告诉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在日常的待人接物处事尤其是制定规章制度时都要替顾客着想,替下属着想,替相关方着想。一个替他人着想的处理决定或规章制度一定会获得他人的支持和欢迎,决定或制度的执行就会事半功倍。如能这样,顾客、员工和相关方也一定会反过来处处替公司着想,努力回报公司或做出更大的成绩,这样大家就能获得共赢的结局。

  

  义即合理合宜(标题三)

  仁要求我们要替人着想,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替人着想,而不讲原则是非,不讲公平公正,不讲合理性,也是不行的,那就是孔子讲的“乡愿”,俗话叫“老好人”,孔子也称这种人为道德的败坏者。所以在替人着想的同时,我们也要讲原则,讲是非,讲分寸,讲究一个度,讲究当不当,而义的含义即为合理合宜,就是要公平公正,合乎道理,讲原则。义者受人尊敬。

  作为道德规范,义是仁的绝佳的补充和完善。仁和义可以说是一对阴阳:仁是体,义是用;仁是爱,义是爱的尺度;仁属感性,义属理性;仁者爱人,义者正己;仁属情,义属理。所以,我们通常也称道德为“仁义道德”,可见仁义几乎就可以作为道德的代名词。

  作为管理思想,义要求我们每个员工待人接物处事一定要做到合理,合宜,公道,公平,公正。这个合理的度在正直的员工的心里,在君子的心里。这个度可以由一群正直的员工(君子)通过充分讨论来得出。

  在方太,我利用一切机会向员工讲,‘义’和‘利’应该相互平衡、相互统一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义”、“利”来讲,方太也一直坚持取之有道。在方太,财务数据是全透明的。方太内部预算管理体系做了将近10年了,每一个月都要回顾,回顾都是全方面的,各个部门的人都要参加这个会。因此,这么多年来,方太只有一套财务数据,全透明的,比上市公司还要规范。

  作为方太的管理层,我们在设计每一个部门和制度时,都要遵循仁义两个字。尤其是义,薪酬就是内部公平性,因此,我们就在上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员工薪水的设计问题,高层与基层员工薪水究竟应当如何设计?应当有区别吗?区别多少算合理公平?如何兼顾外部公平性和内部公平性?这就是一个需要由义来解决的问题。

  合理化在管理中是一项重要原则,提案改善即合理化建议也是很多公司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在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制定制度时尤其要重视“义”,只有这样,问题的处理结果、所制定的制度才会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欢迎。可想而知,一个受大家欢迎的解决方案或制度是很容易得到贯彻执行的,当前很多中国企业普遍遇到的执行难问题在“义”字面前将迎刃而解。

  

  礼即遵守制度(标题三)

  “仁”、“义”阴阳互补,基本可以指导我们面对所有的人与事。但也有缺陷,即在每一件待人接物处事中如何都能做到又仁又义?如何能够对每件事作出正确判断而没有意见分歧?是否面对每件事情我们都需要反复讨论?

  礼则能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君子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把又仁又义的行为总结成法律制度、行为规范。那么平时对某件事情是否仁义的讨论也可以避免了,只要看是否符合制度就行了,符合制度就是符合仁义,不符合制度就是不符合仁义。当然法律制度都需要定期修订,因为随着时间环境的推移改变,原来符合仁义的条款可能会变得不符合仁义了,另外,还需要新增加一些以前没有的条款,使得礼始终是体现仁义的具体行为规范。

  那么,有了礼,是否就不需要仁义了呢?不是。一方面,仁义是礼的思想基础,制定礼离不开仁义;另一方面,礼(制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礼法里没有涉及的行为仍然需要用仁义来倡导和判别。反过来,不分轻重、面面俱到的礼法也不仁义,因为这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约束。礼作为仁义的外在表现,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通过长期受礼的约束,行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本性,慢慢就会内化为一个人的仁义美德。

  作为管理思想,我们要把过去已经反复讨论过而达成的符合仁义要求的共识转化成公司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规矩规则。这样,所有的员工遇到同类的事情就按照制度办理、遵守制度、遵守规矩。因为制度就是仁义的化身,是仁义的具体体现。在方太,我们强调:遵守制度和规则的人能够永远立足于公司和社会。同时,制度一旦开始执行,就必须遵守,不能有任何借口。

  中国人对制度的遵守远远不如西方人,是有违儒家思想的。当我们发现制度已经不符合仁义要求时,我们可以提出并立即修改制度。但在新制度实施前我们必须遵守原制度。另外,制度必须定期修改。

  在方太,最近比较好得体现儒家仁义思想的制度是今年已经开始实施的全员“身股制”。

  对职业经理人激励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多人想出了很多制度,方太则借鉴了晋商的身股制。

  那么,谁将享受到身股制呢?开始时,管理层讨论的时候,大部分倾向于只有管理层有,或者什么级别以上才有,后面想一想,其实你划到任何级别,对没划进去的都有一个负面影响,比如划到第六级,对第七级打击最大。

  后来想来想去,我们决定不这样划。其实我们现在中国收入最低的那些人,生活也处于最基层。说实话,从全球来看,我们中国是贫富差距最大的,我们工人生活在最基层,收入最低,他们最需要提升生活,最需要公司为他们着想。所以,后来我决定我们方太身股权全员都有,当然可能会拉开距离,但这个决定,在意义上已经迈步了一大步。如果抛开儒家思想,没有学习儒家思想,肯定也是什么级别以上才会享有,因为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是这么做的。

  记得孔子到卫国以后,看到很多人,子路问他怎么管理呢?孔子说:“政在富民,而后教之”。大家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教他价值观他是听不进去的。察历史而知明鉴。方太必须借鉴历史,用合理的制度来治理企业。

  在方太,现在每年有20多亿的销售收入,1亿多净利润。第一步,我们将拿出利润10%来分给所有的方太人。

  智即智慧(标题三)

  “智”的含义为智慧做事,就是要洞察本质,知己识人,明辨是非。智慧的运用就更重要了,在方太,我们强调智慧的作用。

  无论战略规划、竞争应对、问题解决、制度制定、营销策划、产品创新、员工领导、人事任免、文化建设等等都太需要智慧了。比如制度制定的目标是要制定出符合仁义的制度,但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制定一个好制度是非常困难的,必须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意见,再经过多次的评审,才有可能制定出一个好制度。即使这样,如果没有智慧,仍然无法制定出好制度。

  在企业中,智慧可表现为个人智慧和组织智慧。与个人智慧相比,组织智慧的层次更高,对组织的重要性也更大。在我们看来,组织智慧应该是智慧的员工、智慧的组织治理结构、智慧的流程制度加上智慧的企业文化。

  智者不惑。“智”要求方太成为一个“智慧的组织”。在我看来,方太应当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智慧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能够自动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而智慧型组织则能够创造一个远离竞争的环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8493.html

更多阅读

茅忠群:企业文化如胎教,构建宜早不宜迟

 8月23日,《执行官》与中国营销创新联盟主办的“CMO沙龙26期标杆企业行之走进方太”的活动顺利成行,创新联盟的理事会员汇集宁波方太集团总部,在参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精美宜人的展厅之后,坐听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讲解《方太

茅忠群:不让利益回报扰乱战略方向

“资本的特性总是逐利的,它们会更多考虑当下的利益回报。而方太所追求的是持续改进的长期过程。我们一旦上市,公司年报、股东收益就会成为一个‘指挥棒’,进而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方太总裁茅忠群是一位儒者,他在中国当

茅忠群:方太“中学明道”的企业文化

     2002年,33岁的茅忠群从中欧商学院读MBA归来,他心里一阵迷惑:下一个班要读什么?把忠诚、团结的本土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管理完美结合的日式管理给了他新的启发:“也许将自己的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才是未来中国企业管理的方向。”

无为而无不为:方太之道(1)

本刊研究部 “无为而无不为”,在媒体上看到的方太总裁茅忠群的照片,常常也能看到他身后这幅字。全文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治企若为人,这句来自《道德经》的话是既是茅忠群的处事之道,也是方太的为企之道。

茅忠群 对话茅忠群 探寻“国学”治企之道

文/曹世中 十四年前,茅忠群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弃到海外留学深造,踏入企业界,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十四年来,茅忠群一手创立的方太品牌,始终沿着一个业务主线,一直走到今天。在企业家们崇尚“多元化”的时代,要做这样的坚守并不容易。 现如今

声明:《茅忠群:以儒治企(1)》为网友卡卡西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