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危机 美国危机后的日本财团金融大扩张



 《环球财经》编委,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白益民 

  《环球财经》特约记者  王维   

  继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一度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欧美金融资本因大受创伤而出现了退却,花旗集团与美国银行卖掉亚洲银行业务,筹资逾70亿美元;美国国际集团、荷兰国际集团及苏格兰银行在亚洲则各处理了30亿美元业务。

  此时,经过十年调息的日本金融财团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暗自欢喜的同时也开始迫切地寻找着海外扩张的机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收购了一系列国际资本的资产,如三菱UFJ金融集团投资9000亿日元收购了美国摩根士丹利20%股份,野村证券收购了雷曼的亚洲业务,瑞穗银行用1000亿日元购买美林可转换优质股票。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出价近6000亿日元,从花旗集团手中买下了日兴证券及相关资产。

  从一系列的收购中我们可以看出苗头,在美国金融资本退却之际,日本正在接收美国的领地。据统计,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一年中,日本株式会社的海外商业收购创下了759亿美元的纪录,在一系列大手笔收购的背后,日本财团金融机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三井住友财团近期在亚洲一系列的入股、收购行动非常值得关注。

  

   保险

  “我们会优先将资源包括资金投向中国市场。”2009年11月,三井住友财团的保险企业三井住友海上火灾常务执行官、亚太区总裁市原进表示,三井住友的海外战略中亚洲位列第一,中国又将是其中最优先发展的,三井住友在未来会优先将资源包括资金投向中国市场。随后三井住友海上火灾投资太保和参股信泰的举措,便证实了市原进的话。

  2009年12月23日,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以基础投资者的身份,认购了中国太保在香港上市的股权,随后在2010年的4月,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更直接投资于中国未上市寿险公司股权,斥资24亿日元入股总部设在杭州的信泰人寿,持股比例为7%,从而正式进军中国寿险市场。

  据悉,此次入股三井住友将成为信泰人寿第六大股东。而在去年太保H股上市时,三井住友作为基础投资者,以6500万美元的作价认购太保H股,约占总股本的2%。随后,三井住友对外发布的消息称,未来会有将参股比例逐步提高至20%的计划。信泰人寿的高管此前也公开表示,未来还将成立财险公司和金控集团,最终目标是以金融控股的形式上市,为外方股东规划一个美好的蓝图。

  三井住友保险由1918年设立的三井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及1893年设立的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于2001年10月1日合并成立,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公司是经营财产保险、人寿保险、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咨询等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

  2010年6月18日,日本三井住友保险又斥资5亿美元收购马来西亚兴隆金融集团非寿险业务,以此打入马来西亚市场。本次收购,兴隆金融集团的100%子公司兴隆保险将并入三井住友保险在马来西亚子公司MSIG保险(马)有限公司。MSIG保险将在合并后的非寿险公司中持股30%。与此同时,三井住友还将获得兴隆寿险业务 30%的股份。

  实际上,整个日本寿险业者都备足了并购的弹药,据保守估计,约有300亿美元的超额资本。日本第二大寿险公司——第一生命保险也是积极进军海外。第一生命保险正在计划利用其对台湾新光金融的持股来进入中国市场,市值达140亿美元的第一生命保险已持有澳洲保险商Tower Australia28%的股权。

  

   信托银行

  在信托银行方面,住友银行成为了首个进入中国信托行业的日本银行。2010年3月,住友信托银行以16亿日元的价格收购南京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约20%的股权。而此笔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在中国经营的日本公司筹资和管理资金。

 据了解,南京信托是南京紫金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南京紫金投资控股公司则是由南京市国资集团出资设立的。由于信托牌照在内地市场属于稀缺资源,而信托不但拥有资产管理的功能,还是一个非常灵活多变的金融渠道。因此,银行、保险等金融其他领域的公司都对其有所觊觎。

  此前,信托银行一直作为三井住友大家庭中仅剩的独立发展的金融机构。然而,2009年11月住友信托银行已与中央三井信托控股公司达成合并协议,该协议自2011年4月生效。通过合并,三井住友信托银行将成为日本最大的信托银行,信托资产将达到118万亿日元。

  

   银行

  三井住友银行看中的是东亚银行广泛的分行网络。自2008年三井住友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商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之始,三井住友银行就已经谋划与东亚银行更深一步的战略计划。2009年6月三井住友银行开始持续买进东亚银行股份,随后12月30日,三井住友银行宣布将向香港东亚银行投资14亿1600万港元。加上此前的投资,三井住友银行在东亚银行的持股比例将升至4.05%。

  东亚银行是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截至2009年12月31日总资产达港币4341亿元(约合560亿美元)。三井住友旨在通过投资,加大对进驻中国的日资企业的援助,并在面向香港、中国大陆的中小企业及个人业务方面与东亚银行强化合作关系。以香港和中国大陆为中心,东亚银行共有250个营业点。三井住友银行计划通过与东亚银行加强合作关系为跳板,在中国大陆开展面向中小企业及个人的业务项目。

  三井住友银行还将入资中国台湾最大的民营银行——中国信托金融控股公司,以增强其亚洲业务。这是三井住友银行第一次与中国台湾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合作。三井住友银行预计将取得中信金控1%~2%的股份,出资额可能达70亿~80亿日元间。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资本在东南亚一带加紧布局。日本财界人士曾说,印度将是世界上最后的一个市场。2010年6月30日,三井住友银行又宣布将斥资260亿~2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20.7亿元)入股印度第四大民间银行科塔克银行,双方将在投资及投行业务方面开展合作。科塔克银行是一家综合性金融集团,旗下拥有投资公司及证券公司,截至2010年3月底,该行合并总资产约为1.1万亿日元,在印度民间银行中合并总资产位列第四。作为日本国内银行首次参股印度的银行,三井住友银行参股比例为4.5%,三井住友银行将成为仅次于该行创始人家族的第三大股东。

  此前,三井住友银行已接连向韩国国民银行、越南进出口商业银行等亚洲大银行进行出资。

  

   战略

  这是战略,而不是简单的个体收购!对于三井住友财团在银行、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领域的行动,我们应视之为一个整体行为,是在为日本的制造业打基础,在为制造业做支持。因为日本制造业在亚洲市场国家的扎根,需要本国金融的服务,同时在制造业获得的利润也需要回到金融领域里,进行重新分配。

  另外,日本商业、制造业早就在10年、20年前已经进入中国,金融业随之进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特别是最近东亚、东南亚等地区采取金融收购和入股行动,从另一个背景看也是美国资本在这一地区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日本加紧布局。这也符合美国对日本的期望——亲美入亚。

  随着东亚共同体包括亚元的问题等提到日程,如果要夺得东亚共同体的主导权,日本金融正在采用围棋的方式踩点布局,在东亚各个国家各个地方落子。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财团结构,是一套体系,日本的产业、商业和金融是配合的,所以我们看到“陆军”(制造业)登陆后,“海军”(商业)紧随过来,现在日本“空军”(金融)也开始进行有选择性的轰炸。

 日本金融危机 美国危机后的日本财团金融大扩张
  总之,未来东亚共同体与亚元的主导权并不仅仅是普通的政治框架、共同基金。而真正在于财团的金融企业、商业和产业对各个领域的渗透所形成的控制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9039.html

更多阅读

世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局势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理了严重的衰退,美国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深受其害,但是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金砖四国所受的危害要小得多,是经济危机之后最有可能率先恢复的国家。在

日本金融危机 美国危机后的日本财团金融大扩张

 《环球财经》编委,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白益民    《环球财经》特约记者  王维      继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一度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欧美金融资本因大受创伤而出现了退却,花旗集团与美国银行卖掉亚洲银行业务,

资产证券化 次贷危机 危机后的资产支持证券

 文 高浩  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危机至今还没有完全结束,资产支持证券到底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还是促退经济的元凶?  资产支持证券作为一种债券性质的金融工具,最早于1985年出现,目的是改善风险结构、分散金融机构贷款

樊纲:中国繁荣期的宏观调控与危机后的快速复苏

危机爆发以后,金融海啸波及到中国以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及时和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这当然功不可没,但在我看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箫条中保持8%以上的增长,而且在4月份开始复苏,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重要的前提,是我们在危机之前那几年里

如何看待并抓住机遇 如何科学地看待金融危机后的历史性机遇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文/遇思阁当机遇来敲门的时候,抓住机遇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则是如何用好机遇。以“金融危机与直销行业的信心与责任”为主题的第十四届直销学术研讨会便在这个时候如期召开了。没有冗长的开场白,没有多余的噱

声明:《日本金融危机 美国危机后的日本财团金融大扩张》为网友爱唱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