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国:我们需要一种律师文化



 从山东农村到首都北京,坐车几个小时的这段路程,杨培国却走了二十多年。这一路上的所思所想都在围绕着一个问题——律师行业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文  本刊记者 王磊磊

  七月酷暑,街角的一家上岛咖啡,刚刚从山东赶回北京的杨培国坐在记者对面。

  “目前中国律师行业中尽管设立了诸如‘全国十佳律师’、‘全国优秀律师’这样涵盖整个行业的奖项,但是,我个人感觉我们中国律师行业似乎还应该设立一个更为全面并且能够细化的奖项,譬如,设立中国律师奖。”浓重的乡音让人一听即知,对面坐着的是个山东汉子。

  在经典著作里寻找律师工作的灵感

  2009年8月,杨培国第三次站到了中国律师论坛的演讲台上,这次他的演讲题目是《论<孙子兵法>是律师事务所的强所谋略》。回顾起二十六年前,自己挥洒青春的另一个讲台之时,已然是恍若隔世。

  1984年七月,杨培国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山东当地的一所农村中学教语文,在教书期间参加了首届中华律师函授学院的学习,5年后杨培国被调到县城工作,并于1992年以所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在县城开始了兼职律师的生活。回忆起那段生活,杨培国感触良多,“传统文化对我熏陶已久,抱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和‘政法不分家’的想法,我选择了律师职业。”

  年龄越长,这样的想法也越强烈,1997年杨培国辞去了公职,来到山东滩坊开始了专职律师生涯,随着工作经历和执业水平的不断增长,7年后杨培国转战到了山东省会济南。从这一时期开始,杨培国的名字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2005年9月,一份署名杨培国的建议书被提交到了全国律协、全国人大、司法部和国务院。这封建议书的题目是“中国律师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节日——中国律师节”,一时间这样的一封建议书引起了法律界人士,尤其是律师同行的关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于宁特意安排办公室给杨培国回信,对他的倡议表示了认同和赞许。

  如果说“中国律师节”的提议让杨培国的名字开始吸引大家的眼球,那么接下来杨培国提出的“律师兵法论”和“古典名著中的律师学问”等观点无疑让关注杨培国的无数双眼睛为之一亮。

  由于对古典文学和典籍的喜好,每逢外出,杨培国的皮包里都会装着两本书,一本是律师专业的法律书籍,另一本则是《孙子兵法》或古典文学名著,一有空闲便会掏出来翻上几页。在秉承这一习惯的同时,杨培国开始把律师专业和传统典籍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经过数年的熏陶和整理后,《律师赢谋36》一书于2006年公开出版,书中极具创意的把律师执业技巧、谋略和古典兵法《三十六计》相结合,为律师诉讼和法律事务谈判等工作方式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在得到了法律界众多知名人士的认可和赞赏后,杨培国马不停蹄,三年以后一本名为《四大名著与律师赢谋》的书籍再次出版。和第一本书相比,杨培国这一次又更深层次的把律师职业发展途径、职业价值、社会地位以及律所管理等相关问题融入到了对中国四大名著的思考之中。

  多年执业积累下了名声,对于律师行业的关注以及创新的视角观点,让杨培国开始逐渐成为多项律师行业活动的座上宾,也让越来越多的领导和法律人士开始关注。

  2009年,经过许多年的思考和充分考察北京市的执业环境之后,在多位全国知名法律界人士的鼓励下,杨培国走上了一个律师职业的新舞台——北京,在重新学习的过程中,杨培国开始不断地和诸如江平教授、张思之律师、贺卫方教授等法学前辈、法学大家等交流请教,凭着山东汉子的真诚和努力,杨培国又开始从这里向律师职业的更高层次昂首阔步。

  寻找融入文化之道

  初到北京的杨培国第一件事便是重新准备了自己的名片,除了换上北京市燕园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的职务,更别出心裁的用上了一幅漫画。这幅人物漫画是《人民法院报》美术总监孙宇为杨培国特别绘制的,漫画像中的脸型、发型和本人十分类似,画中的杨培国身披杨家将的战袍,背上令旗绣着一个篆体的“律”字,左手紧握长矛,矛头画作了钢笔的笔头。

  第一次接到这张名片的人都会在细细的打量杨培国一番后赞不绝口,而熟悉杨培国性格的人对这副漫画的寓意之贴切更是褒赞有加,因为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山东好汉的豪爽仗义和职业律师秉公奋笔的操守,还寓意了杨培国对我国古典文化的喜爱和研究。

  用杨培国自己的话说,从选择律师这条道路开始,自己便一直处于解决温饱和小康生活之间,回顾这一路,杨培国表现得更像是一个文人,从弱冠之年写的一些古体诗词到现在用于抒怀的一些散文诗,杨培国都小心翼翼的保存着,作为律师一直以来所秉承的,也是文人的“兼济”情怀和寒梅傲骨。

  如果有时间去翻阅一下过去几年山东几个地级市的报纸,会在很多也许并不起眼的字里行间里找到一些关于杨培国的过去:针对两元钱的强制保险,杨培国对济南长途客运站发起了公益诉讼;在一次代理村民状告村委会成员侵占村民财产的案件中,杨培国和家人曾被多次恐吓;在免费为贫困百姓维权的案件中,杨培国险些遭遇严重车祸;在为众多村办企业、个体工商户代理诉讼的同时,免费为所有的私营业主和小企业提供法律培训;甚至还能找到早年间他为希望工程多次捐款的记录。也许是因为这些事情太微不足道了,所以在采访中,杨培国并未提及,这些记忆却实实在在的记录了一个律师从农村到首都的一路艰辛。

  这样的一种文人气质,在杨培国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多有体现,在早期杨培国代理一起诉讼开庭之时,当时意气风发的他在宣读完代理词后甚至还即兴作了一首诗当场朗诵,这一行为引得全场笑声一片,而法官和陪审员也对这位以诗代词的律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想起这样的一个往事,在谈笑之后,杨培国也做了反思,“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思考,律师文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律师文化应该向传统文化取经,博大的中华文化应该和中国律师的文化一脉相承的。比如拿写代理词这件小事来看,律师写的东西大多是一些辨理的条条框框,那么在说理的同时,律师也应该向公众展示他们的文化,融入些文化的色彩,这就要求律师多读书,多向传统文化学习。”

 杨培国:我们需要一种律师文化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杨培国在从事律师工作的同时,从来不忘记在传统文化上的修行,除了大量阅读古典书籍之外,平时一有所思所想便提笔记下,兴致来了的时候也会作上几首诗。与此同时,杨培国还在山东孙子研究会、中国水浒学会,山东水浒文化研究会等学会中从事研究活动。

  在这样的习惯中,杨培国渐渐的将中国古典文化和现代律师文化相结合,开创了研究律师文化的一个新领域。“中国的律师行业文化仍处在一个成长期,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律师文化的建设要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虽然两者的表述方式不同,但从根本上看它们都是根植于中国土壤而一脉相承的,譬如传统文化中讲的‘仁、义、礼、智、信’、‘智、信、仁、勇、严’等中国民族的传统精神,这些都是‘律师精神’的渊源。”

  杨培国的律师精神与律师文化

  在首都站稳了脚跟之后,杨培国开始重新规划自己新的职业人生,在从事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杨培国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对律师文化的探究上。在首倡设立中国律师节之后,杨培国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律师奖”。

 “我设想的中国律师奖是像诺贝尔奖一样的,应该对社会构成全方位的影响力,面向全社会的律师,细奖项譬如中国刑辩律师奖、中国公益律师奖或是中国年轻律师奖等一些奖项,从不同角度对律师行业做出贡献的人进行奖励。一来能形成一种风气,推动律师行业集体向上,为了行业尽心尽力的做事。二来则是增加律师行业的凝聚力,增强行业的文化建设,从而使律师行业更具社会影响力。”为了谋划成立中国律师奖的理事会,杨培国给《法人》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至少少接了四分之一的业务。

  在杨培国准备促成中国律师奖的同时,又在筹划准备在今年倡议组织行业内的“律师三十年有奖征文”活动,让全国各地的律师无论成就大小、地位高低纷纷参与进来,带动整个律师行业对这三十年进行回忆和反思。“我认为中国律师行业的文化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对于整体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通过征文的方式在对这三十年进行回忆的同时,希望能够带动对整个行业文化的建设。”

  在对律师行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中,杨培国的写作欲望又一次冲动了起来,如今杨培国已经开始下两本书的最后修订,一本是《好律师与法律无关》,一本是《掀起律师的盖头来》。

  无论是以前的《律师赢谋36》和《四大名著与律师赢谋》,还是如今的《好律师与法律无关》和《掀起律师的盖头来》,其中都凝聚了杨培国对律师行业文化的一番思考,“一直以来,律师都是一种严肃有余、灵活不足的职业,与专业法律性的文章相比,我总是希望能够以一种文学性的,较为轻松的方式,阐述对律师职业、律师事业和律师行业的思考和探究,在通过这种方式向外界展示律师的同时,也希望以我的一点小智慧探求所谓的‘律师精神’,丰富中国的律师文化。”

  在谈话过程中,杨培国曾不止一次提起“律师精神”这个词,那么什么样的律师在杨培国看来才是一个具备所谓“律师精神”的好律师呢?杨培国正在修订的两本书——《掀起律师的盖头来》、《好律师与法律无关》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对话杨培国

  《法人》: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您会把四大名著和律师联系在一起?

  杨培国: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一种习惯,在阅读诸如四大名著等传统文化书籍时,我不经意的把所思所想和律师行业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水浒传》吧,律师跟梁山好汉是有一些相似性。律师跟梁山好汉都是有独立能力的,梁山好汉能独自行侠仗义,律师也是能够独自承办个人业务的。但是律师还不如梁山好汉,宋江去管理以后他们从来没有闹分裂,也就是说梁山好汉之间没有利益纷争,有统一的利益分配。但律师不行,律师事务所争权夺利的现象太多了,弄着弄着就分伙了。

  《法人》:当时您是怎么想到倡议设立“中国律师节”的呢?

  杨培国:现代律师制度是舶来品,至今已经有百年多的历史,而中国律师制度只有30年。我注意到很多职业和行业都有自己的节日,这会在行业内起到一种向心力的作用,会增加凝聚力和归属感,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我认为我们律师行业需要这样的一个节日。

  《法人》:您对现在的律师行业文化有怎样的看法?

  杨培国:律师制度刚刚满30年,行业文化并没有完全形成,在这其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往往表现出一个特征就是功利性比较强,突出商业化。许多律师都没有这样的一个意识,那就是作为一个律师,我的言行、做派、做法都体现出了我作为一个职业律师的职业精神。

  《法人》:从农村到首都,二十多年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您如何总结?

  杨国培:在这一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我感觉只有做律师才能为社会做点事,为律师行业做点事。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这应该也算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修身、正性、治国平天下的想法。

  主持人点评

  从“律师精神”

  到“律师文化”

  在我认识而熟悉的诸多律师朋友中,坦率地说,杨培国律师是属于那类口才不算好、收入不算高、知名度不算大、荣誉称号不算多的律师。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各位,他却是一位最有责任心、很有进取心、更有平常心的律师。

  我需要提请大家关注的是,他是一位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研究、对我国律师文化有思考的独特律师。他始终将传统文化与律师文化的联结作为自己研究与思考的重点。

  杨培国律师是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研究、有思考、有发现的思者与行者。于是,他把他的发现、他的思考、他的研究与当今中国律师业、与他本人从事的职业,作了有效而有益的嫁接,使传统文化与律师文化之间形成了有思想的对接和有意义的联接。同时,他又以自己对规则文化、程序文化、民主文化的理解,丰富了律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为此,他曾经将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与律师谋略有机地连在了一起,并为此出版专著《律政赢谋36》;他也曾经将四大名著与律师文化有机地联到了一起,并出版专著《四大名著与律师赢谋》;今天,他又准备将自己对“律师精神”的研究与思考与律师的工作实践联结在一起。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强调和追求一种以“律师精神”为核心的律师文化。

  在杨培国看来,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抱有优厚的文化传统的国度。我国律师业要获得科学发展,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收益。有人说,看一个团队,看一项事业,眼前要靠其机遇,发展要靠其领导,实力要靠其人才,未来要靠其文化。对我国律师业来说,有了文化,才有进一步发展,才有可持续发展,才有大踏步发展。有了文化,才有律师事业的代代相传,才有律师同行的心心相印,才有律师管理的息息相关。

  不论是建议设立“中国律师节”还是倡导建立“中国律师奖”,不管是著书立说还是发言演讲,杨培国追求和梦想的都是这样一种有认知、有共识、有理想、有信仰、有目标、有载体、有传承、有未来的律师文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9395.html

更多阅读

介绍一种实用有效的选股方法 最有效的选股方法

多年的炒股经历告诉我们:一种方法或者说选股模式对炒股的重要性,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了一种选股模式的东西并且通过时间证明是有效的那真就是一个宝藏。为什么那么多人炒股都不挣钱了,其实许多股民

中国企业精神批判系列四: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企业精神?

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世界瞩目。未来,中华文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世界文化,作为中国企业精神,笔者认为,也应该以中华文化的精粹——儒家文化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企业核心精神。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这不仅是个

沈阳心理咨询谁专业 专业咨询需要一种生态

    面对一个快速发展、动态多变环境里面的经济,我们做研究咨询服务的,固然不能简单地提供单一的主意,也不能以某个专门的服务为满足。记得零点创业的时候,我在设计社会调查民意调查为支持的体系时,就有同事不理解,为啥要这样弄,当然现

新政治经济学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

  谁该对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负责,是风险管理工作糟糕透顶的金融家,还是未能阻止他们的监管者?指责游戏仍在继续。但经济学界承担的不只是一点点罪责。它提供的模型,让监管机构安心地相信市场可以自我监管;相信模型是有效的,而

声明:《杨培国:我们需要一种律师文化》为网友勋你一鹿奶茶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