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美好前景可以预期



  文/孟宪江 徐 雪 景 益

        “十一五”规划实施四年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实现了4.6%,农民纯收入年均持续增长达到了8.3%,增速超过各个时期。粮食年均增产2.3%,是“八五”以来增产最多的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最终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奠定了基础,为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赢得了主动权。

  近期在京召开的“2010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主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服务等专题进行研讨与交流,总结“十一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分析未来5~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思路与措施,为制定我国“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粮食安全:

  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尽管‘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推动下,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

        “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尹成杰表示。

        据悉,我国粮食增产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粮效益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2009年,小麦、水稻、油菜亩斤纯收益分别为177元、172元和45元,分别比上年减少6.2%、8.1%和7.6%。二是粮食需求逐渐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从食用油供给来看,自供能力逐渐下降,进口依赖性加大,2009年就进口了4200多万吨。三是粮食生产的三个资源(耕地资源、人力资源、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明显加大。四是国际农业竞争的影响日益加深,一些跨国公司已介入个别地方的粮食储备和流通环节等。

        在尹成杰副主任看来,“十二五”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总体上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综合增产能力,来确保国家安全。

        “我们应真正地把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尹成杰表示,“越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越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就越要强化粮食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力转移:

  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渠道

        “十一五”期间的前四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5153元,总增加量是1898元,增长58.3%,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

 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来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工资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三是财产性收入增速回落,转移性收入高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张淑英司长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渠道。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2978万人,外出农民工为14533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4724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新生代占到了60%以上,接受技能培训的占到了48%。人数规模扩大的同时,农民工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水平既包括了工资,也包括了加班、奖金等收入,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由2005年的872元提高到2009年的1417元,年均增长12.9%。这主要是农民工在外工作时间长了,比原来增加了0.4个月,同时工资水平也在提高。

        可喜的是,“十一五”期间,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收入都在同步增长,虽然东部地区的月均收入最高,达到1422元,但是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中国农村发展:美好前景可以预期
  然而,由于农民工的技能素质还不能与职位要求相匹配,还不能分享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在外打工的劳动合同保障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将面临新挑战。

  同时,“十二五”时期,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也将明显加大,因为工资性收入增速有放缓的迹象,家庭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有减弱的特点,政策性因素对农民持续增收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多等。

        为此,张淑英司长提出以下建议以保证农民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把发展小城镇、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小城镇,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发挥小城镇吸纳农民工的能力。一方面要发展小城镇,特别是有重点地扩大中西部地区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和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建设的投资,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带动小城镇释放出强大的社会需求,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另外,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建立就业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

        三是把强化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

        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为农民工的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打下牢固的基础。

  统筹城乡: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互动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既着眼于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更着眼于今后一个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在扶贫、减贫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2000年到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结果从2.8:1上升到3.33:1,也就是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表示,为了保证城乡协调发展,避免出现“城市欧洲、农村非洲”的情况,“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抓好三件事:

        第一,要把70%以上的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而且是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稳定收入、固定住房的真正的城市居民,而不是城市贫民。

        第二,要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不仅保障10多亿人的粮食安全,而且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把传统的村庄改造成为具有现代工人的新村,让继续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和农民同样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要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里,把70%的农民变成市民,应该着重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要把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变成真正的市民,必须在城市就业制度、城市购房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必须从支持农民自主创业着手,在农村发展小城镇。“现在,农民除了在家种地,就是进城打工。我们应该想办法支持农民到小城镇自主创业。逐步把小城镇发展起来,使大量的农民通过小城镇的渠道转变为城市居民。”段应碧会长表示。

        “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即使达到了70%的农民进入城市、包括小城镇的目标,那么,留下的30%,也就是大约四亿五千万人口仍居住在农村。”段应碧会长表示,“一定要让他们也过上现代生活,坐享现代城市文明。为此必须随着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在农村地区有计划地建设新型农村。新农村继续保持农村的文化,但社会服务体系,如医院、学校、超市、体育馆、游泳池、公共汽车站等公共设施一定要是健全的。”

  只有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更多的农村人口得到了充分的就业保障,我国农村的发展才能和城市的发展一样,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走向融合。

        我们可以相信:通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和农村人口自身共同的不懈努力,中国农村发展,美好前景可以预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论坛经典言论摘录:

        1.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现实的政策课题。农民工的市民化就是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就业,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必须以增加就业为前提;二是要改革现在的城乡二元福利体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三是在市民化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依法保护农民,包括农民工的土地权益。

        2.中国的城镇化,从农民工市民化的角度来讲,要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从产业分布、公共资源配置来讲,要努力缩小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加强中小城市建设,合理引导城镇的空间布局,促进小城市与各类城市协调发展,推进都市圈、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3.现代意义的城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工业化,而是越来越体现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要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比例以后,城镇化的比例,甚至城镇的形态将更多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4.“十二五”期间继续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以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为基础,提高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待遇;以增强农村教育的适应性为核心,不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农村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975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中国银行业现状

一、银行业的周期性分析由于银行进入门槛较高,且大多数国家对银行的牌照发放均有严格限制。因此银行的周期性,不是由于行业平均利润率高,导致该行业的投资增加,行业内企业增加、竞争激烈造成的。而是由于银行是全社会的资金渠道和最大

声明:《中国农村发展:美好前景可以预期》为网友南方吴彦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