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斑块的治疗 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颈动脉斑块的详细知识。

  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0岁、男性、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等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动脉斑块的临床表现:

  根据是否产生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同颈动脉狭窄):

  1.症状性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可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发作过后查体无明确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2)缺血性脑卒中 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查体可有相应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可见局灶性病变。

  2.无症状性

  许多颈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临床上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晕厥等。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包括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

  2.药物治疗

  (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2)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强化降脂治疗: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可稳定斑块、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根据患者LDL-C水平及是否合并其他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酌情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服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酶、肌酶的变化。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下肢动脉斑块的治疗 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剥离增厚的颈动脉内膜及硬化斑块,多在全麻下进行,要求患者无较严重的心、肺或其他系统性疾病;

  (2)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为微创手术,于病变位置放置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的血流恢复通畅,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适合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前3~5天需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目前认为CAS的远期通畅率与CEA相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303971/851835594.html

更多阅读

女性更年期的治疗 女性更年期治疗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会出现一些更年期的症状表现,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等带来影响,现代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身体保健越来越重视,针对更年期所产生的症状表现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女性更年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首先

可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药 双侧颈动脉硬化斑块

目录1  噬斑通管ASP的治疗方法: 2  可以治疗粥样硬化斑块的单味药 3  噬斑通管ASP组合中药方剂治疗颈动脉斑块效果在动脉斑块的治疗和预防上,中医中药率先获得可喜成绩和重大突破,中原五行中医科研小组发明的"噬斑通管-ASP"系统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供血不全;或椎间盘退变,颈椎总长度缩短,椎动脉与颈椎长度平衡被破坏所致。表现复杂,有眩晕、头痛、突发性视觉障碍、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及内

下肢动脉曲张怎样治疗及预防 下肢动脉硬化怎么预防

下肢动脉曲张怎样治疗及预防下肢动脉曲张怎样治疗及预防?静脉曲张患者常常会有腿酸,腿胀,腿部沉重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溃烂,甚至需要截肢,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也影响了患者的腿部美观,让患者不能正常的生活。此外,静脉曲张不仅影响

高血压吃什么水果好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一般50岁以上的人,其收缩压超过20千帕(15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2千帕(90毫米汞柱)的就属于高血压。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初期主要是头痛头晕、记忆

声明:《下肢动脉斑块的治疗 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为网友我要善待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