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意大利蟋蟀》阅读练习及答案

法布尔《意大利蟋蟀》阅读练习及答案

 意大利蟋蟀

法布尔

在南方的夏夜里,原野上,到处听得见一种调式简单重复,然而情致陶冶人心的乐曲,这音乐在北方可难得听到。春天,在太阳当空的时间里,有交响乐演奏家野蟋蟀献艺;夏天,在静谧宜人的夜晚,大显身手的交响乐演奏家是意大利蟋蟀。演日场的在春天,演夜场的在夏天,两位音乐家把一年的最好时光平分了。头一位的牧歌演季刚一结束,后一位的夜曲演季便开始了。
意大利蟋蟀与蟋蟀科昆虫的某些特征不太一致,这表现在它的服装不是黑色的,它的体型不那样粗笨。它栖驻在各种小灌木上,或者高高的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极少下到地面上来。从7月到10月,每天自太阳落山开始,一直持续大半夜,它都在那里奏乐。在闷热的夜晚,这演奏正好是一台优雅的音乐会。
乐曲由一种缓慢的鸣叫声构成,听起来是这样的:咯哩——咿咿咿,咯哩——咿咿咿。由于带颤音,曲调显得更富于表现力。凭这声音你就能猜到,那振膜一定特别薄,而且非常宽阔。如果没什么惊扰,它安安稳稳呆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场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然而只要有一点儿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了。你刚才听见它在这儿,非常近,近在眼前;可现在,你突然又听到它在远处,20步开外的地方,正继续演奏它的乐曲。
你完全摸不着头脑了,已经无法凭听觉找到这虫类正在唧唧作声的准确位置。我捉到那么几只意大利蟋蟀,投放到笼子里,这之后,我才得以了解到一点儿情况,一点儿有关演技高超到迷惑我们耳朵的演奏家的情况。
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均可以整体振动。其形状都像侧置的弓架,处于蟋蟀上身的一端逐渐变窄。右鞘翅内侧,在靠近翅根的地方,有一块胼胝硬肉。从胼胝那里,放射出五条翅脉,其中两条上行,两条下行,另一条基本呈横切走向。横向翅脉略显橙红颜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琴弓。虫鸣大作之际,两片鞘翅始终高高抬起,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两片翅膜,只有内侧边缘重叠在一起。两支琴弓,一支在上一支在下,斜向铰动摩擦,于是支展开的两个膜片产生了发声振荡。
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样,下鞘翅的琴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点时而是粗糙的胼胝,时而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因此,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这大概已经部分地说明问题了:当这胆小的虫类处于警戒状态时,它的鸣唱就会使人产生幻觉,让你以为此时声音既好像从这儿传来,又好像从那儿传来,还好像从另外一个地方传来。
音量的强弱变化,音质的亮闷转换,以及由此造成的距离变动感,这些都给人以幻觉;而这恰恰就是腹语大师的艺术要诀。这虫类的鸣叫,不仅能产生距离幻觉,而且还具备以和颤音形式出现的纯正音色。八月的夜晚,在那无比安宁的氛围之中,我的确听不出还有什么昆虫的鸣唱,能有意大利蟋蟀的鸣唱那么优美清亮。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背靠着迷迭香支成的屏风,“在文静的月亮女友的陪伴下”,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音乐会!
那高处,我的头顶上,天鹅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低处,我的四周,昆虫交响曲汇成一片起伏荡漾的声浪。尘世金秋正吐露着自己的喜悦,令我无奈地忘却了群星的表演。我们对天空的眼睛一无所知,它们像眨动眼皮般地闪烁着,它们盯着我们,那目光虽平静,但未免冷淡。
我的蟋蟀啊,有你们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颤动;而我们尘世泥胎造物的灵魂,恰恰就是生命。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我身靠迷迭香樊篱,仅仅向天鹅星座投去些许心不在焉的目光,而全副精神却集中在你们的小夜曲上。
(选自《昆虫记》,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有删改)

【阅读设计】
  1.文中作者不断变换对意大利蟋蟀的称呼,请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大利蟋蟀的外形以及习性有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有动静时,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为什么会突然产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大利蟋蟀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理解倒数第二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对意大利蟋蟀会如此的喜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蟋蟀的叫声很常见,但作者却能将这常见的叫声写得如此细致、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1.称呼有:交响乐演奏家、演奏家、腹语大师。作者不断变换称呼,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有趣,说明对象形象立体,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也反映出作者对蟋蟀的热爱。
2.肤色不是黑色的;体型不粗笨;栖驻在小灌木或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在夏天夜晚持续奏乐。
3.鸣叫声产生变化是为了使对手产生幻觉,辨别不出蟋蟀的位置,以使自己摆脱危险。
4.因为琴弓与鞘翅摩擦时所接触到的摩擦点不一样,摩擦点有时是粗糙的胼胝,有时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
5.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是意大利蟋蟀在夜晚尽情歌唱,后半句“群星的表演”指的是“天鹅星座在银河里拉长自己的大十字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歌声的特别喜爱。
6.因为作者从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里感受到了“生命在颤动”,而这“生命”的颤动其实就是“灵魂”的颤动。
7.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要了解事物就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459971/208815178.html

更多阅读

名著《昆虫记》阅读题 昆虫记阅读题

《昆虫记》阅读题一、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

《炉边蟋蟀》——一篇喜气洋洋的作品 变队形一等奖喜气洋洋

狄更斯在1844年曾酝酿办一个周刊《蟋蟀》,要把“路边欢畅的小生物”作为题词,象征“圣诞欢歌哲学”。周刊虽然没有办起来,但他把蟋蟀用在一篇小说中,这就是《炉边蟋蟀》,并起了个副题叫“家的童话”。约翰.皮瑞宾格尔是个运货工。他形象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陋室铭对比阅读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徳),是(唐)朝人。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

法布尔《昆虫记》阅读 >> 第四章 蜣螂 法布尔昆虫记

蜣螂一、圆球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

声明:《法布尔《意大利蟋蟀》阅读练习及答案》为网友謌给沵滈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