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也应该根据自己实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实际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发展自己的手段和途径,哪一个手段有利于发展自己,就拿来用之。但是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排斥市场经济。这种传统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中的个别词语不问条件和情况的照搬照抄。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不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我们拿过来就套用,必然产生上述的概念。

  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就可以分析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只是一个设想,他们并没有讲是必然,他们讲的未来社会,并非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社会主义。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在那个基础上建立一个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与我们当今实践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很大的差距,基础不同,现实不同,又怎能拿过来照搬照抄。再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这才有生命力,才能够称其为科学。我们过去就是有的地方照搬照抄,导致用传统认识来束缚自己,再加上“左”的思想泛滥,不实事求是,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错误和挫折,促使我们党反思、重新认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新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具体讲,邓小平带领人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冲破思想束缚到正确认识再到改革实践的过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而且将来会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能够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我们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不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具有姓“资”姓“社”的性质,但它又从来不是同社会基本制度相脱离而孤立存在的。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相伴而长,最初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存在于世上,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的共有的一种文明成果,既可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要看市场经济同哪一种社会制度相结合。当今,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作为市场经济,同样是以市场作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的经济,是由市场机制,也就是价值规律调节运行的经济,就这点来说,它与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什么区别。在解释这个问题时,邓小平首先讲过:“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相似。”所以,他一再指出,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阐述的,归纳起来,大家要记住包括三个“制度”和三个“体系”。

  三个“制度”是: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

  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动力机制。

  三、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阀和稳定器。

  三个“体系”是:

  一、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

  二、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完善的客观调控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器。

  三、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824171/645400709.html

更多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类常识

  政治常识对于公务员考核试题中占据重要位置。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类常识  要点速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 公共管理常识复习资料

  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公共基础知识参考管理常识。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一)  1、 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常识

  公务员考核中常识也占据一部分,要复习一下生活的常识。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常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常识  1、 下列几位名人中哪一位是湖北人?->茶圣

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习题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那么你对常识判断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习题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

声明:《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网友逗啵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