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或仿冒行为 仿冒行为与假冒行为、冒牌商品行为有什么区别

  仿冒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上不正当地使用他人的标志,使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与他人经营的商品、营业相混淆,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假冒,指以假充真;冒用其它商品牌名;冒牌即冒充名牌。那么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

  仿冒行为与假冒行为、冒牌商品行为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

  仿冒行为侵犯的是市场竞争秩序;假冒侵犯的是商标管理秩序;冒牌商品行为侵犯的是市场交易秩序。

  2.违法对象不同。

  违法对象是违法客体的物质承担者,违法客体是违法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仿冒行为的违法对象是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假冒行为的违法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冒牌商品行为的违法对象是他人的产品的“产地”、“厂名”代号。

  3.客观表现不同。

  仿冒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擅自将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近似使用;假冒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违法商标管理法规,假冒或者伪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冒牌商品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违反产品质量法,制售假冒他人产品的产地、厂名或代号。

假冒或仿冒行为 仿冒行为与假冒行为、冒牌商品行为有什么区别

  4.危害结果不同。

  仿冒行为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具有为损害竞争对手之目的;假冒行为是构成对商品标志、记号(文字、图形)的误认,对同类商品无法区别,具有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之目的;冒牌商品行为是造成对商品生产者、生产基地来源发生误认,具有具有侵犯他人名称权和商品产誉之目的。

  仿冒行为的特征

  第一,仿冒行为是扰乱我国经济秩序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的特征。仿冒行为之所以被规定为违法行为,从本质上说就是因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其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3.损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仿冒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具有行政违法性。经营者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违背商业道德乃至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千变万化、形形色色的,这是由商品经济的属性所决定的。有选择地把仿冒行为作为违法行为予以规制,就使仿冒行为不仅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征,并且具有行政违法性的特征。

  第三,仿冒行为是应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行政处罚的惩罚性。任何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仿冒行为属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也应承担行政处罚的法律后果。

  违法行为的惩罚性特征与行政处罚的具体适用是两个内涵与外延不同的法律概念。前者是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后者是对违法行为的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适用。

  相关阅读:

  不正当利益的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是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违反法律,是指违反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

  法规,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国务院颁布的法规、条例、规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各种地方性法规,但如果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国务院制定、颁布的法规有冲突,则不应作为认定“不正当利益”的依据。

  “国家政策”是指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国务院各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所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2.第二种情况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

  这里有一种情况就是行为人通过行贿手段所要获取的利益可能并不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规定,但其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为其获得利益所提供的帮助和方便条件却违反了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规定,也就是说国家工作人员或有关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了帮助和方便条件,使其获得利益。

 

  看过“仿冒行为与假冒行为、冒牌商品行为有什么区别”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073671/429039733.html

更多阅读

案例: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定罪与处罚

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定罪与处罚——晏某某、钟某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李伟岗[裁判要旨]被告人晏某某,男,1966年10月13日出生,文化程度小学,个体户。因涉嫌犯假冒注册商标罪于2003年10月14日被逮捕。被告人钟某某,男,1974年1月23日出生,文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在涉及财产的法律行为中,依法律行为的效力区分,可分为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1.概念。处分行为是直接发生财产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行为。处分行为的结果是权利的移转(交付物之行为)、权利内容的缩小或改变(设定地役权)、权利上设定负担(抵押)以

月考:行为与位置作文讲评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

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学会分析消费者行为与核心竞争力整合

在当今中国,新的消费现象和消费形式正实时地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摩擦、融合、甚至消失。这些新现象和新形式有些转瞬即逝,有些却将长远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方式,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中国市场也是全球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市场之一

声明:《假冒或仿冒行为 仿冒行为与假冒行为、冒牌商品行为有什么区别》为网友空叹旧交难奋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