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王阳明名言警句

 

  1 知行合一。

  2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4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5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7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8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9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0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1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2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3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王阳明名言警句

  14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5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6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7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9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20 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138971/13130747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我觉得,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一、“心”指“意向”,“物”指“事”。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

大明战神王阳明的宗师之路 大明战神李景隆

大明战神王阳明的宗师之路中华鬼谷子学院阿信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前后只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表现王阳明用兵之神:“王文成与宁王战,尚锐。

“知行合一”:无限阔大的生命境界《王阳明的生活世界》

“知行合一”:无限阔大的生命境界《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6日 14 版)董平王阳明《王阳明的生活世界》 董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太湖 选自杨凯生摄《浮生二十四小时》,三联书店出版演讲人:董平时间:11月7日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名士真才何处寻?心中自有王阳明 口不言 心中自有沟壑

去年到台湾公干,恰好碰上民进党“去蒋化”之高潮。蒋公“中正纪念堂”被正名了,门前牌坊的牌匾“大中至正”四字也被拆了。一般理解,“大中至正”包含了蒋介石先生的名讳。但是,这四个字的出处,乃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军

声明:《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王阳明名言警句》为网友有相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