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国际法讲义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

  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 宇宙射线。如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 太阳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太阳宇宙线辐射是太阳在发生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阳风则是由 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介绍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

  1.登记制度:

  (1)发射国应对其发射的空间物体进行登记,包括将该空间物体载入其所保存的适当内容的国内登记册,同时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快将有关情报报告联合国秘书长,以便在其保存的总登记册里进行登记。

  (2)空间物体若由两个以上发射国发射,应由其共同决定其中的一个国家进行登记。

  (3)外空物体的登记国对该外空物体拥有所有权和管辖控制权。

  (4)若登记国切实知道其所登记的物体已不复在轨道上存在,也应尽快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

  2.营救制度:

  (1)各国在获悉或发现航天器上的人员在其管辖区域、公海或不属于国家管辖的任何地方,发生意外、遇难或紧急降落时,应立即通知其发射国及联合国秘书长。

  (2)对获悉或发现在一国领土内的宇航员,领土国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营救宇航员,并给予他们一切必要的帮助。对获悉或发现宇航员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必要时凡力所能及的缔约国,均应协助寻找和救援。对于发现的宇航员,应立即安全地交还发射国。

  (3)对于发生意外的空间物体应送还其发射国。在一国管辖区域内发现的空间物体或其组成部分,应根据发射国的要求,采取切实的措施对该空间物体进行保护。同时,这种保护行动可以请求发射国的协助,并且发射国应支付他国有关保护和归还行动的费用。

  (4)如果一国有理由认为在其境内发现的空间物体是具有危险和有害性质的,则可通知发射国在该国的领导和监督下,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种危险。

  3.责任制度:

  (1)国家对其外空活动承担国际责任,并应保证本国活动的实施,符合国际法的规定。不论这种活动是其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实体从事。非政府实体的外空活动,应得到其国家的批准和连续监督。

  (2)《责任公约》对于空间物体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根据公约,损害赔偿应由该物体的发射国承担。这里的发射国包括:发射或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以及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发射”包括未成功的发射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发射空间物体时,对所造成的损害应承担共同或单独的责任。

  (3)发射国对其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或给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发射国对于其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对于其他国家的空间物体,或所载人员或财产造成损害,负有赔偿的过错责任。

  (4)发射国的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对另一发射国的空间物体造成损害,并因此对第三国或第三国的自然人或法人造成损害时:如果是在第三国的地球表面或对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则前两国对第三国负绝对责任;如果对地球表面以外的其他地方的第三国外空物体或所载人员财产造成损害,则前两国依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5)发射国空间物体对于下面两种人员造成的损害不适用《责任公约》:该国的国民;以及在空间物体从发射至降落的任何阶段内参加操作的或者应发射国的邀请而留在紧接预定发射或回收区的外国公民。

  此外,由于外空及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关于卫星遥感、广播电视的卫星直播、外空使用核动力、空间碎片、地球静止轨道、无线电频率分配、空间站以及空间活动商业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国际社会都正在形成或完善相关的制度。

  作为航天大国,我国积极参与了有关外空国际立法,并先后加入了《外空条约》、《营救协定》、《责任公约》和《登记公约》。

  相关阅读:

  外层空间的划分范围

  关于领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划分问题,历来就有两种对立的主张。

  空间论

  主张是以空间的某种高度来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以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

  功能论

  认为应根据飞行器的功能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如果是 航天器,则其活动为航天活动,应适用外空法;如果是航空器,则其活动为航空活动,应受航空法的管辖;整个空间是一个整体,没 有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必要。

  就“空间论”而言,关于确定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大致又有以下几种意见:

  ①以航空器向上飞行的最高高度为限,即离地面20~40公里

司法考试国际法讲义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

  ②以不同的空气构成为依据来划分界限。由于从地球表面至数万公里高度都有空气,因而出现以几十,几百,几千公里为界的不同主张,甚至有人认为凡发现有空气的地方均为空气空间,应属领空范围

  ③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5~110公里)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1976年, 巴西、 哥伦比亚、 刚果、 厄瓜多尔、 印度尼西亚、 肯尼亚、 乌干达和 扎伊尔等8个赤道国家发表《波哥大宣言》。主张各赤道国家上空的那一段地球静止轨道 (离地面35267公里)属于各该国的主权范围。上述主权要求,使外空划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近些年来,一些持“空间论”者逐渐趋向于接受上述第三种意见,即离地面100公里左右为 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1975年,意大利在外空委员会提出以海拔90公里为领空(空气空间)的最高界限。

  1976年, 阿根廷、 比利时和 意大利支持以海拔150公里为界。1979年,苏联建议离海平面100~120公里以上为外层空间,同时各国空间物体为到达轨道和返回发射国领土,有飞越其他国家领空(空气空间)的权利。但另外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则认为从空间科技现状来看,仍然无法规定一定高度作为领空( 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他们强调划定外层空间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

  外空的定义和界限以及地球静止轨道的法律地位问题尚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审议之中。外空委员会正在审议卫星直接电视广播、 卫星遥感地球,以及在外空使用 核动力源等问题,以便草拟有关的法律原则。

  看过“司法国际法考点之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的人还看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604471/740126237.html

更多阅读

司法考试国际法讲义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战争犯罪

  在把战争当作主权国家权利的情况下,战争犯罪仅指交战国军队违反战争法的行为,包括使用有毒或其他被禁止的武器,杀害或虐待战俘,攻击、掠劫和屠杀平民等。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介绍战争犯罪的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司法国际

司法考试国际法讲义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伤病员与战俘

  战俘一般是指落于敌方权力之下的武装部队、民兵、志愿部队人员、合乎一定条件的抵抗运动的人员以及经准许的伴随武装部队的有关人员等。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介绍伤病员与战俘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伤

司法考试国际法讲义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战时平民保护

  平民在传统战争法中指位于交战国领土而不属于交战人员的和平居民。广义上的平民应泛指战争与冲突各方交战人员之外的所有和平居民。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介绍战时平民保护的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战时

司法考试国际法讲义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战时中立

  战时中立,是指在战争时期,非交战国选择不参与战争、保持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介绍战时中立的相关司法国际法考点知识。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战时中立  1.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之间发生战争时,

声明:《司法考试国际法讲义 司法国际法考点之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为网友十里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