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成语 因地制宜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其中包含并反映着该国家或民族的特有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因地制宜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因地制宜的意思: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字或采取适宜的措施。

因地制宜的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楚平王听信大夫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但是又怕伍奢两个在外地的儿子起兵报仇,就又设计把伍奢的大儿子伍尚骗回来杀掉了。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幸免遇难,辗转周折,逃到了吴国,发誓一定要报父兄被杀的仇。

伍子胥足智多谋,勇冠三军,在诸侯中素有威名。他到吴国后,见到了昊王僚,就游说他,请他兴兵伐楚。此时,吴国的公子光却在谋划着杀掉吴王僚,自立为吴王。他担心吴王僚得到伍子胥以后会更难对付,就对吴王僚说:“伍子胥之所以来到吴国,是因为要躲避楚王的追杀,他让您去攻打吴国也是为了报他父亲和兄长的被杀之仇。如今,我们兴师动众地去攻打楚国,先不说能不能打下来,就是打下了楚国,对大王您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帮了伍子胥的忙,所以我觉得伍子胥不是真正想要辅佐大王,只不过是利用我们为他报私仇罢了。”吴王僚听了公子光的一席话以后就放弃了伐楚的念头,而且逐渐地疏远了伍子胥。伍子胥知道他现在想要报仇,就必须借助吴军,他也知道公子光一直想当吴王,所以就去投靠了他,并设计帮他当上了吴王,公子光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

伍子胥后来也得到了阖闾的重用。一次,吴王阖闾向他请教治国安民的大计,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定,首先要高筑城墙,这样才能加强防御力量,使其他国家不敢进犯。还要加强军事力量,充实武器及物资的储备,这样就能够对别的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只有农业发展了,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将士们才有充足的给养,而且要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才有可能发展。”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但是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应当制定合适的方案。你能不能对应着天象的方位,设计一个能够震慑邻国的规划呢?”伍子胥说:“当然可以。”于是,他派人观测天象,考察地理,又根据四方邻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城门的朝向和大小,造出了坚固的城池。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很快就使吴国强盛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吴军大举进攻楚国,五战五胜,最后攻陷了楚国郢都,伍子胥终于报了杀父兄之仇。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因地制宜 成语 因地制宜的成语故事
因地制宜的成语点拨:

古人说:“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辩证法。伍子胥提出的“因地制宜”是一种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务实的态度,更是一种创新的境界。他将建造坚固城池涉及的天文地理等知识进行重新聚合、置换、碰撞,使得吴国强盛起来,充分体现了伍子胥的远见卓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8161/53225392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隆中对文言现象

原文地址:成语中的文言现象作者:锦绣林海成语中的文言现象成语这种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是语言园地中的长青树,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

相机成像与背景虚化原理 相机的成像原理

最近迷上了摄影,除买了单反相机,也看了不少摄影书。由于长期读书落下的“毛病”,非要把相关成像原理研究个水落石出,经过查阅资料和思考,基本想通了相机的成像、虚化和景深的原理。这里借助其他爱好摄影的研究资料,对相机的成像和虚化原理

大班幼儿阅读成语故事的重要性 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亲爱的家长,孩子们进入大班后,我们每周五都会开展一个绘画成语故事的教育活动,孩子的积极性特别高,请您与宝贝一起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具

刘素云老师赞叹长春般若寺的成刚法师 长春般若寺开放时间

原文地址:刘素云老师赞叹长春般若寺的成刚法师作者:无念刘素云老师赞叹长春般若寺的成刚法师刘素云老师慧海拾贝第五集《再谈我所认识的净空老法师》(第98分钟——101分钟):现在修行人很多,修行好的也很多,有很多高僧大德可能不出名,在默默

声明:《因地制宜 成语 因地制宜的成语故事》为网友涐就绝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