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时事政治2016常识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时间表示常识精练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时间表示常识精练,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时间表示常识精练

古代人用的时辰

1、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3、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4、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新疆时事政治2016常识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时间表示常识精练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3561/169502603.html

更多阅读

2016高考时事政治:两会高考热点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在紧张进行中,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两会中的政治考点。2016年两会中的高考政治考点及解析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不仅将审议政府工

2016高考语文文化常识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炼,下面是是由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炼【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下面是是由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

2017高考文化常识100题 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又增加不少东西,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古代职官【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

声明:《新疆时事政治2016常识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时间表示常识精练》为网友懶亽裏仕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