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 阮元 字伯元

原文地址: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作者:sqwjyl最初接触阮元,是大三上学期读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其中提到“仪征阮君”的《文言说》,仪征现属扬州市,阮君即阮元,《文言说》对刘师培的影响很大,而黄侃亦为刘师培弟子①,故《文心雕龙札记》亦受其间接影响。

阮元是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清代朴学最著者,分为以惠栋为代表的“吴学”和以戴震为代表的“皖学”,而“吴学”一派中又有扬州一派为分支,最受推崇②。阮元即扬州学派声名最著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外民国学者影响极大的刘师培,亦是仪征人,刘师培家学三代注《左传》,曾祖父刘文淇亦是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与刘宝楠齐名,有“扬州二刘”之称。阮元曾在扬州创立诂经精舍,俞樾为其羽翼,当年章太炎即曾在诂经精舍修学五年之久,期间完成了《膏兰室札记》,深受俞樾赏识。

提到阮元,大部分人会联想到他在朴学方面代表作,《经籍纂诂》和《揅经室集》,此外还有《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等史学著作,他研究经学,研究史学,考据功底极为深厚,借助朴学这一利器,他在书法理论方面也多有所阐发,最引人瞩目的过于他的两篇书论,《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皆出自《揅经室集》)。

由于他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巨大影响,他对清代碑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历来被看做是清代碑学正式形成的标志。此后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为其羽翼,近代碑学之风大盛,一直影响到当代书法的创作。

近读阮君书论,至《南北书派论》末尾,不禁慨叹,这不就是碑派书法发展的最初纲领吗?史学研究对人文学科学术发展的影响,不可不察。

“元笔札最劣,见道已迟,惟从金石、正史得观两派分合,别为碑跋一卷,以便稽览。所望颖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欧、褚之旧观,寻魏、齐之旧业,庶几汉、魏古法不为俗书所掩,不亦祎欤!”

注:①刘师培曾向黄侃慨叹家学无承(“三世传经,及身而斩”),无限忧伤,黄侃性情之下当即表示愿意作其弟子,第二天即拜刘师培为师,向刘学经史文学,刘将自己在文心雕龙方面的研究倾囊相授,传为一段佳话。

②张舜徽曾说“余常考论清代学术,以吴学最专,徽学(即皖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

附:

南北书派论

元谓: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书,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正书、行草之分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南派由钟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湛、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然欧、褚诸贤,本出北派,洎唐永徽以后,直至开成,碑版、石经尚沿北派余风焉。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而蔡邕、韦诞、卫觊、张芝、杜度篆隶、八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两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习。至唐初,太宗独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最为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然此时王派虽显,缣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赵宋阁帖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愈微矣。
[转载]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 阮元 字伯元

元二十年来留心南北碑石,证以正史,其间踪迹流派,朗然可见。今近年魏、齐、周、隋旧碑,新出甚多,但下真迹一等,更可摩变而得之。窃谓隶字至汉末,如元所藏汉《华岳庙碑》四明本,“物”、“亢”、“之”、“也”等字,全启真书门径。《急就章》草,实开行草先路。旧称王导初师钟、卫,携《宣示表》过江,此可见书派南迁之迹。晋、宋之间,世重献之之书,右军反不见贵,齐、梁以后始为大行。梁亡之后,秘阁二王之书初入北朝,颜之推始得而秘之。加以真伪淆杂,当时已称难辨。僧智永为羲之七世孙,与虞世南同郡。世南幼年学书于智永,由陈入隋,官卑不迁,书亦不显尔。时隋善书者为房彦谦、丁道护诸人,皆习北派书法,方严遒劲,不类世南。世南入唐,高年宿德,祖述右军。太宗书法亦出王羲之,故赏虞派,购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命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夫以两晋君臣忠贤林立,而《晋书》御撰之传,乃特在羲之,其笃好可知矣。慕羲、献者,唯尊南派,窦《述书赋》自周至唐二百七人中,列晋、宋、齐、梁、陈一百五十人,于北齐只列一人,其风流派别可想见矣。羲、献诸迹,皆为南朝秘藏,北朝世族岂得摩习!《兰亭》一纸,唐初始出,欧、褚、奉敕临此帖时,已在中年以往,书法既成后矣。欧阳询书法,方正劲挺,实是北派。试观今魏、齐碑中,格法劲正者,即其派所从出。《唐书》称询始习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尝见索靖所书碑,宿三日乃去。夫《唐书》称初学王羲之者,从帝所好,权词也;悦索靖碑者,体归北派,微词也。盖钟、卫二家,为南北所同,托始至于索靖,则唯北派祖之,枝干之分,实自此始。褚遂良虽起吴、越,其书法遒劲,乃本褚亮,与欧阳询同习隋派,实不出于二王。褚书碑石,杂以隶笔,今有存者,可复按也。褚临《兰亭》,改动王法,不可强同。虞世南死,太宗叹2无人可与论书,魏征荐遂良曰:“遂良下笔遒劲,深得王逸少体。”此乃征知遂良忠直,可任大事,荐其人,非荐其书。其实褚法本为北派,与世南不同。此后李邕、苏灵芝等,亦为北派,故与魏、齐诸碑相似也。唐时,南派字迹但寄缣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碑版人人共见,缣楮罕能遍习。至宋人《阁》、《谭》诸帖刻石盛行,而中原碑碣任其薶蚀,遂与隋、唐相反。宋帖展转摩勒,不可考诘。汉帝、秦臣之迹,并由虚造,钟、王、郗、谢,岂能如今所存北朝诸碑,皆是书丹原石哉?宋以后,学者昧于书有南北派之分,而以唐初书家举而尽属王羲、献。岂知欧、褚生长齐、隋,近接魏、周,中原文物,具有渊源,不可合而一之也。北朝族望质朴,不尚风流,拘守旧法,罕肯通变。唯是遭时离乱,体格猥拙,然其笔法劲正遒秀,往往画石出锋,犹如汉隶。其书碑志,不署书者之名,即此一端,亦守汉法。唯破体太多,宜为颜之推、江式等纠正。其书家著名,见于《北史》、魏、齐、周《书》、《水经注》、《金石略》诸书者,不下八十余人。此中如魏崔悦、崔潜、崔宏、卢湛、卢偃、卢邈,皆世传钟、卫之法。齐姚元标亦得崔法。周冀俊、赵文渊,皆为名家,岂书法远不及南朝哉?我朝乾隆、嘉庆间,元所见所藏北朝石碑,不下七八十种。其尤佳者,如《刁遵墓志》、《司马绍墓志》、《高植墓志》、《贾使君碑》、《高贞碑》、《高湛墓志》、《孔庙乾明碑》、《郑道昭碑》、《武平道兴造像药方记》,建德、天保诸造像记,《启法寺》、《龙藏寺》诸碑,直是欧、褚师法所由来,岂皆拙书哉?南朝诸书家载史传者,如萧子云、王僧虔等,皆明言沿习钟、王,实成南派。至北朝诸书家,凡见于北朝正史、《隋书》本传者,但云“世习钟、卫、索靖,工书、善草隶,工行书、长于碑榜”诸语而已,绝无一语及于师法羲、献。正史具在,可按而知。此实北派所分,非敢臆为区别。譬如两姓世系,谱学秩然,乃强使革其祖姓,为后他族,可欤?其间惟王本属南派,褒入北周,贵游翕然学褒书,赵文渊亦改习褒书,然竟未成。至于碑榜,王褒亦推文渊。可见南北判然两不相涉。《述书赋注》称唐高祖书师王褒,得其妙,故有梁朝风格。据此南派入北,唯有王褒。高祖近在关中,及习其书。太宗更笃好之,遂居南派。渊源具所在,具可考已。南、北朝经学,本有质实轻浮之别,南、北朝史家亦每以夷虏互相垢詈,书派攸分何独不然?元、明书家,多为《阁帖》所囿,且若《禊帖》之外,更无书法,岂不陋哉?

元笔札最劣,见道已迟,惟从金石、正史得观两派分合,别为碑跋一卷,以便稽览。所望颖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欧、褚之旧观,寻魏、齐之旧业,庶几汉、魏古法不为俗书所掩,不亦祎欤!

北碑南帖论

古石刻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史铭德位,以佐史学,是以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秦石刻曰“金石刻明白”,是也。前后汉隶碑盛兴,书家辈出。东汉山川庙墓无不刊石勒铭,最有矩法。降及西晋、北朝,中原汉碑林立,学者慕之,转相摩习。唐人修《晋书》,南、北《史》转,于名家书法,或曰善隶书,或曰善正书,善楷书,善行草,而善隶书为尊。当年风尚,若曰不善隶,是成书家矣。故唐太宗心折王羲之,尤在《兰亭序》等帖,而御撰《羲之传》,惟曰“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而已。绝无一语及于正书、行草。盖太宗亦不能不沿史家书法以为品题。《晋书》具在,可以覆案。而羲之隶书,世间未见也。

隶字书丹于石最难,北魏、周、齐、隋、唐,变隶为真,渐失其本。而其书碑也,必有波磔杂以隶意,古人遗法犹多存者,重隶故也。隋、唐人碑画末出锋,犹存隶体者,指不胜屈。褚遂良,唐初人,宜多正书,乃今所存褚迹,则隶体为多,间习南朝体书《圣教序》,即嫌飘逸,盖登善深知古法,非隶书不足以被丰碑而凿真石也。宫殿之榜亦宜篆隶,是以北朝书家,史传称之,每曰长于碑榜。今榜不可见,而瓦当、碑头及《天发神谶碑》,可以类推。

晋室南渡,以《宣 示表》诸迹为江东书法之祖,然布袋所携者,帖也。帖者,始于卷帛之署书,后世凡一缣半纸珍藏墨迹,皆归之帖。今《阁帖》如钟、王、郗、谢诸书,皆帖也,非碑也。且以南朝敕禁刻碑之事,是以碑碣绝少。惟帖是尚,字全变为真行草书,无复隶古遗意。即以焦山《瘗鹤铭》与蓬莱郑道昭《山门》字相校,体似相近,然妍态多而古法少矣。《阁帖》,晋人尺牍,非释文不识,苟非世族相习成风,当时启事,彼此何以能识。东晋民间墓砖,多出于陶匠之手,而字迹尚与篆隶相近,与《兰亭》迥殊,非持风流者所能变也。王献之特精行楷,不习篆、隶,谢安欲献之书太极殿榜,而献之斥韦仲将事以拒之,此自藏其短也。夫魏之君臣失礼者,在凳悬仲将耳。若使殿榜未悬,陈之广厦细旃之上,敕文臣大书之,何不重礼之有?岂君上殿廷,不及竹扇笼鹅耶?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本是南朝王派,故有所书碑碣不多。若欧、褚则全从隶法而来,摩崖巨石,照耀区夏,询得蔡邕、索靖之传矣。北朝碑字破体太多,特因字杂分隶,兵戈之间,无人讲习,遂致六书混淆,向壁虚造。然江东俗字,亦复不少,二王帖如“禊”、“智”、“体”、“”等字非破体耶?唐初破体未尽,如虞、欧碑中“笑”、“”、“准、”“煞”等字非破体耶?唐太宗幼习王帖,于碑版本非所长,是以御书《晋祠铭》笔意纵横自如,以帖意施之巨碑之间者,自此等始。伺候李邕碑版名重一时,然所书《云麾》诸碑,遂字法半出北朝,而以行书书碑,终非古法。古开元间修《孔子庙》诸碑,为李邕撰文者,邕必请张廷珪以八分书之,邕亦谓非隶不足以敬碑也。唐之殷氏、颜氏并以碑版隶楷世传家学。王行满、韩择木、徐浩、柳公权等,亦各名家,皆由沿习北法,始能自立。

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宋蔡襄能得北法,元赵孟钍槟∧饫铉撸鞫洳橥鸭E费粞嵌耸檎保非此则笔力无立卓之地,自然入于北派也。要之汉、唐碑版之法盛,而钟鼎文字微;宋、元钟鼎之学兴,而字帖之风盛。若其商榷古今,步趋流派,拟议金石,名家复起,其谁与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215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论“仓颉造字”历史真实性和现实意义 仓颉造字课文

原文地址:论“仓颉造字”历史真实性和现实意义作者:晨曦微露浅谈 仓 颉 造 字-------王 孝 文“开凿汉字先河,丹心万载,丰功万载;创造文明历史,白水一人,亘古一人。”这是今人山东王胜林先生歌颂仓颉造字的一副对联,被评为优秀作品,刊在《联

阮元《南北书派论》全文 阮元书法

元谓: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书,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正书、行草之分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南派由钟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

大自然的启示——《封印之书·萤火森林》读后感 萤火之森林

今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封印之书·萤火森林》。回到家,迎着和煦温暖的阳光,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故事的主人公春果在六岁时随父母去外婆家玩,外婆家在茂山旁边,外婆告诫春果不要去茂山山顶上的树林里去,否则会惹怒山神。但在一个静谧的

声明:《转载 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 阮元 字伯元》为网友征战野心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