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的“武”与“道”——评《七武士》原创影评 七武士

《七武士》被称为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标准最高的一部作品。影像风格采用黑白效果,画面很朴素,语言很风趣,对武打场面的描写也很简洁。没有什么特效,但是黑泽明一贯的日本文化笔触,还是让这部影片视觉效果很吸引人。黑泽明企图在这部影片中阐述两个概念:武士道精神与对道德的思考。黑泽明的思想很深邃。

《七武士》以无懈可击的结构,磅礴宏大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的战斗场面和洋溢全片的阳刚之气,讲述了一段日本战国时代七位无名武士为保护农民而战的故事。《七武士》在全世界获得了极高声誉,其影响不在黑泽明的另外两部代表作《罗生门》和《乱》之下。《七武士》已经成为剑侠动作类影片的经典,并成为日本武士精神极好的诠释。

一、武士道和日本民族性
日本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运用“菊与刀”来总结日本的国民性。“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历史上,公(皇室)武(将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直左右着历史的进程,自源赖朝开创的武家政治起,到南北朝时期公武对抗;从室町幕府到战国时代纲常废弛,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霸业到幕府末期“大政奉还”“尊王攘夷”“公武合体”,公家和武家的关系左右着日本历史。武士作为当时一个具有特权的阶级,他们的地位也超越普通百姓之上,甚至可以和皇室、贵族并驾齐驱。本尼迪克特所论及的“菊与刀”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她用“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逊等等。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也被归纳为“耻感文化”。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矛盾性,作为武士生存规范的“武士道”也是如此。
武士道原本是一个高尚的字眼,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国家神道、佛教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武士道”要求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黑泽明的“武”与“道”——评《七武士》(原创影评) 七武士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对于武士来说,刀是最重要的武器和武士精神的象征。武士要象珍视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刀。刀也是身份和荣誉的标志,一个普通的人是没有权利佩带武士的两把战刀的。武士的刀并不能随便出壳,“失败就是胜利”的格言意味着对于武士来说不流血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武士还应该具有克己、切腹、复仇的能力。“克己”要求武士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轻易流露,并且有挑战极限的忍耐力。“切腹”对于武士来说是一项荣誉,“复仇”则是武士为主君应尽的义务。总之,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可以看出武家文化对日本社会的深刻影响。日本的战国时代,是一个纲常沦丧、善恶不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天皇和皇室只具有名义上的意义,(幕府)将军也丧失了实际权利。日本全国被数百个掌握地方权利的大名瓜分,群雄割据,攻伐无常。不管战争如何进行,遭殃的永远是老百姓。战国时代,日本的老百姓遭到战火涂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参与战争的是上层贵族和武士阶级——战国时代农民是没有武装权力的——农民却要承担一切赋税和义务。武士和农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武士的儿子永远是武士,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即使是战败或者失业的武士(浪人),也会打心眼里瞧不起农民。农民被压在社会的最下层,承担了几乎全部的苦难。

在这样的战乱之中,武士道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为人所企盼着。君主希望拥有忠诚守义的臣属,武士希望能够成为名扬四海的人物,百姓则希望见到保护自己的英雄。这样的情感和要求一直持续着,武士道愈发成为道德的目标、理想的基石,对武士道的敬仰和渴望已经深深植入日本民族的性格之中。黑泽明的《七武士》正是想说明这一主题。

二、日本电影与武士精神

继文学(物语、和歌等)、能剧等艺术形式之后,日本电影成为武士道精神的又一承载者。日本电影中有大量的作品在讲述著名武士的故事,或者彰显那些历史上著名的剑侠浪人的武功,或者颂扬守德武士的情操,或者谴责放弃武士精神的人必遭恶报的命运。武士道已经深入到了日本国民的骨髓里。
《七武士》是武士片的杰作,也是黑泽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塑造七位英勇的武士形象、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的同时,《七武士》对武士的生存方式和武士精神提出了思辨性质疑,从而使影片呈现出更为深厚的思想内涵。

武士的生存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战斗?

是为了荣誉?

是为了忠于主君?

抑或为了其他?

……

如果战斗、荣誉、忠诚等武士精神有悖于武士为国、为民的初衷,那么应该如何选择?事实上,历史上豢养武士的主君、贵族大多是相互征伐、争权夺利的封建主,他们的行径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武士对主君的忠诚往往意味着不断地杀伐,而杀伐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普通的百姓。同时,武士虽然是一个凌驾于普通百姓(农民)之上的阶级,但大部分下层武士的生活和普通百姓并无二致,生存的需要致使武士必须受雇于主君或者从事与武士精神相违背的勾当,武士的行为与其初始的理念必然越来越远。这时候,武士道不再是一种具有规约能力的道德规范,而渐渐成为无足轻重的口头禅,甚至是用来遮掩罪恶的幌子。历史正是如此。在乱世中,追求道的精神更显弥足珍贵。
在《七武士》中,有几种不同的武士:

堕落的武士。
试图洗劫村庄的山贼们是堕落的武士。从兵器、盔甲、战马、火铳等各方面可以看出,山贼们不是一般的土寇,而是武艺高强、训练有素的武士。根据时代背景不难推测出,他们曾经是一伙战败藩属的武士,作战失利后没有回归故里,而是凭借武器和武功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为非作歹。或许这也是生存的困境逼迫的结果,但他们选择的是违背武士道精神的道路。

变异的武士。
官府的力量以武士为基础,通过武士来展示。当农民们前往官府报案时却被赶了出来,通过农民之口又得知,官府的作为一般是在强盗洗劫完村庄之后才赶去,并且把强盗们没有发现的大米、鸡蛋一扫而光!这样的武士已经变异为蠹虫,他们的日子也必不会长久。

迷失的武士。
拥有武艺却不将武艺施展于正途的武士是迷失的武士。《七武士》中,被农民邀请却为所谓面子对农民连打带骂的武士,武艺高强但处处炫耀、斤斤计较的武士,小肚鸡肠而又夜郎自大向久藏挑衅的武士,都是迷失人生方向的武士。他们或原地旁徨,或与恶人同流合污,但却很难幡然悔悟,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
真正的武士。
七位为农民而战的武士才是真正的武士。他们不是在为主君攻城掠地,而是为保护大地的主人——农民不受侵犯而战斗。他们保持了武士道的真义,所以是真正的武士。就连菊千代这样假扮的武士也因体现出了武士道的精神而被承认为武士,这是武士道的另一个意义——真正的英雄莫问出处。
七位武士代表着真正武士的全部美德。在《七武士》中,武士道的真谛通过武士们的表现得到充分的阐释。他们并非完美无缺,他们的身上同样具有人性的弱点。但是,只要武士以武士道的规范要求自己,并且在武士道的一个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他就有资格被称为一名真正的武士。

三、武士形象分析

七个武士形象地代表了武士精神的七个方面,他们的总和就是武士道。《七武士》的人物设置蕴含深意:

勘兵卫
勘兵卫是武士的领袖,他是武士精神的一个标志。勘兵卫曾经参加过许多战争,武艺高强,战术精通,但是却无法逃脱变成浪人的命运。勘兵卫正直,为了解救被窃贼劫持的人质,他甘愿削发扮装和尚,且顺利完成计划。勘兵卫诚实,农民们邀请他时,他并没有端架子,而是实话实说地讲了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真实生活,并不奇货可居谈价钱。勘兵卫真诚,看到农民请他吃白米饭、自己吃稗子饭便深受感动,而答应为农民服务。勘兵卫精明,在挑选武士时花样百出,得到了货真价实的武士。勘兵卫善战,在农民的村庄指挥若定、战术多变,最终大破人多势众的山贼。勘兵卫睿智,在击败山贼取得大胜之时,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清醒地说出了农民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的箴言。勘兵卫这样的人物是优秀武士的集中体现,仿佛乱世中一股清新的空气,吹拂着人们的心灵。他是黑泽明镜头下最完美的角色。

五郎兵卫(左一)
五郎兵卫代表了智慧。他的预见能力极强,无论是被勘兵卫试探还是与山贼作战,五郎兵卫的智慧都得到体现。他因为对勘兵卫人品和性格的敬佩而成为七武士的一员,更因战死沙场而成就了武士的业德。

七郎次
七郎次代表了友谊和忠诚。它是勘兵卫的老战友和老朋友。基于此,七郎次在多年的分离之后一经见面便接受了勘兵卫的邀请。对选择正义事业而体现了七郎次身上真正的武士精神,而对友谊的忠诚更显示了作为武士的道德准则。

久藏从一
久藏代表了武功。作为武士,拥有高强的武艺是安身立命之本,武士即使在武功上比不得宫本武藏(著名剑侠),也必须追寻剑道的真谛。久藏就是一名得到剑道真谛的代表人物,他武艺高强:一击而毙挑衅武士,单人杀贼夺铳,在战中时时保持先机,实在令人叹服。更为宝贵的是,久藏武艺高强却不事炫耀,立下多么大的功劳后也立刻躲到一旁休息,并不夸口居功;胜四郎直面的崇拜之辞也只换得淡淡一笑,这是武士境界的极高体现。

林田平八

平八代表了乐观。别的武士失意后会选择各种各样的道路,平八却心甘情愿地与普通百姓一样,靠砍柴为生。这样的行为需要相当高的思想境界,而乐观精神也是武士道中重要的

方面。没有乐观,经常身处困境中的武士是难以生存的。

胜四郎
胜四郎是未来的象征。《七武士》中的胜四郎是个乳臭未干的家伙,他在第一次击杀山贼时还瑟瑟发抖。胜四郎也有人性的弱点,无法把持自己的欲念使他和志乃结下一段孽缘。胜四郎的优点在于,他能够明辨是非,选择真正的武士去学习和追随;在勘兵卫都没有参破真谛的时候,是胜四郎以年轻人的锐气为假武士菊千代命名。胜四郎必将成为理想中武士的未来。

菊千代
菊千代是武士世界中的狂阿弥。菊千代的身份最为特殊,在一群真正的武士中,菊千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牌货色。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富于正义感和向上精神,却不具备德操和武功。菊千代以自己的蛮勇试图获得武士的名号,这使他远离了武士道的精神。菊千代总是笑话百出:强迫勘兵卫等人接受自己,拿别人的武士家谱自吹自擂,贪恋战功贸然出击导致阵地几乎失守……但是菊千代也有体现价值的另一面:敲响梆子惊出村民使众武士摆脱尴尬处境,奋不顾身救援农民,深入敌后缴获火铳,高树战旗鼓舞士气,舍生忘死御敌拼杀,菊千代的行为完全像一个武士,甚至比真正的武士还要出色。但是,为武士阶级所重视的出身使菊千代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埋葬他遗骨的坟上刚开始也没有得到应由的礼遇——这不禁使人陷入深深思考:真正的武士是得名于他的出身或者战功,还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武士道的真谛?在这一点上,菊千代以他的行为给予了世人合理的答

案。

五、场面
黑泽明极其擅长古代战争场面的拍摄。《七武士》中暴雨决战的段落,《影子武士》中织田军火枪兵大败武田军骑兵的段落,《乱》中二逆子攻打老父城堡和最后决战的段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中战争场面的经典。
《七武士》中自七位武士聚齐后与山贼的多次战斗,形成了几个完全不同的精彩段落。从中,可以看出黑泽明殚精竭虑的设计和不同凡响的创意。

《七武士》中充满了思辨的内容。事实上正是黑泽明电影一贯的风格和特点。在《影子武士》中,真与假、勇与怯的关系被不停探究;在《乱》中,道德与公理、信任与背叛、获得与失去的问题得到高度的总结;至于《罗生门》则根本是一个哲学命题的文本。在《七武士》中,围绕武士道的精神内涵,影片展开了思辨。何为勇,何为怯?何为真,何为假?何为仇,何为亲?何为轻,何为重?勘兵卫的语言最终揭示了真谛:武士像风,从大地上吹拂漫卷、一扫而过之后便不见了踪迹。而农民像大地,他们是永远不动的,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活下去!”此言为日本民族的精神所依,再也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本身更能够激发人类生存欲望的话语了。

武士的精神应该长存,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对“真、善、美、勇、毅”的永恒追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3656.html

更多阅读

看梁文道评《货币战争》有感 读鸦片战争有感

对我说来,《货币战争》的确不是本学术著作,而是本编辑的通俗普及书籍。至于其内容和观点是否翔实则是见仁见智了。没错,宋鸿兵写这本书的参考书单我都能猜测出来。因为全是西方的畅销书,连德文版都有,是有“抄袭”之嫌。但是宋鸿兵的《

决意与君绝——《上邪》歌评 相思与君绝

决意与君绝——《上邪》歌评刈小迪这首《上邪》应该是我听小曲儿的第一首歌吧,我还是比较喜欢有故事性的古风歌的。而融入了故事情节在里面,我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虐

黑泽明《梦》电影2001 黑泽明经典电影

优酷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ODAxNjA=.html片长:119分钟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倍受史提芬史匹堡及佐治路卡斯等多位著名制片人一致推崇;他执导之作品更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黑泽明之梦》是黑泽民最具感染力及风格之

不仅仅是黑泽天皇的梦——分析《黑泽明之梦》 黑泽天皇

不仅仅是黑泽天皇的梦—— 分析《黑泽明之梦》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梦,甚至有过终生难忘的梦。在对于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印象中,他似乎不是那种能拍"梦"的导演。他所拍摄的影片在我看来,基本都是那种很“男人”的感觉,比如《乱》《七武士

中药胡颓子、紫贝齿、石决明的功效与作用 石决明功效

【中药胡颓子、紫贝齿、石决明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胡颓子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胡颓子的功效与作用:平喘止咳 止血解毒 治疗支气管哮喘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胡颓子的果实名胡颓子,味酸、涩,性平。亦有止咳平喘作用,另可消食,止泻,止血。

声明:《黑泽明的“武”与“道”——评《七武士》原创影评 七武士》为网友回眸浅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