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主要读者是儿童。上好童话课对学生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童话以其独特的价值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但对童话教学法的研究还停留在部分或个案层面上。研究童话教学艺术,无论是对于指导师范院校的童话教学,还是指导中小学的语文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童话教学;童话类型;童话特征;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

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主要读者是儿童。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朗读和背诵时,如果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就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只有读出声音,自己听到,才能有效地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一些难以言传的词句通过朗读,可以意会,想象其情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所知,还能有所感,有所悟。

童话通过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等于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而又有艺术的美感。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语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所以教师应该利用童话作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学生作文其实就是用笔说话,就是要写出他们的真实情感。小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写套话、大人话,根本没有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文章贵在求真,童话为孩子找到心灵的栖息所——一个儿童的真实情感世界,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提供了机会。儿童在学习课本中的童话后,再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更多的童话,可以获得间接的生活积累,丰富对人生的体验感受,提高对生活认识的能力。

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等于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而又有艺术的美感。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求达到150万字以上。童话对儿童的吸引力比较强,儿童通过童话作品可以增加课外阅读量,可以开拓视野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假设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那么他们在作文中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童话对儿童的吸引力比较强,儿童通过童话作品可以增加课外阅读量,可以开拓视野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小学生平时要注重课外阅读,学习文中好的词语、句式以及修辞手法,养成积累的习惯,写作时就会写出比较好的作文。而学生在学习童话时培养的想象力对写作文又有促进作用,因为丰富的想象力会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活跃思维。

(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是:情感的表现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儿童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多变,激情占优势,心境的持续时间短;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高级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

童话是以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了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等。儿童在欣赏和感悟童话时获得的情感体验丰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在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中,他们体会到了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赞赏等等情感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也是很有好处的。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进入光怪陆离的童话幻境,体验现实生活中未曾体验的过程,同时还可以从童话作家独具特色的审美个性、粗犷的美、幽默的美、抒情的美以及喜剧美、悲剧美……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使儿童的心灵日渐丰富,审美品位不断提高。

(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是在外界的刺激的影响下,人们在头脑中通过先前感知过的事物加工改造,是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它在人类认识客观、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创新精神。儿童因为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一些千奇百怪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要解开这些疑团,儿童惟有借助想象去解读童话。儿童比起成年人来,更喜欢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更富于创造性。在儿童对丑小鸭的遐想中,在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中,在对动物们的生活的向往中,都是儿童的想象在活动。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而且是最丰富、最自由的幻想,因而童话是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文学样式。童话把现实中复杂的问题单纯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严肃的问题轻松化,让一些抽象的道理和道德观念自然地潜入儿童的思想之中; 而且童话有完美的大结局,能够增强儿童的信心,激发儿童对现实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对儿童认识世界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童话作品能把小读者带入一个神奇而诱人的世界,引导他们去向往、去思考、去奋斗。生动的形象,精辟的比喻,自由飞翔的幻想,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本来比较艰深的思想道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中小学生正是最富于幻想、想象力最旺盛的时期,童话作品中丰富的幻想与想象,正同他们的心理特征相吻合。教师要善于利用童话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言文字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教师在课后应该向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童话作品,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作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二、小学教材中童话的特征

(一)幻想和现实的结合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来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达到一种升华,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例如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和现实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二)拟人和夸张的运用

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只淘气的小猫,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主题。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里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的意义。

(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童话的语言具有一般的文学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童话的语言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发自内心,与儿童自身的语言比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童话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童话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象征三种。

1、夸张

夸张是文学艺术中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童话的夸张不是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简单而适度地放大或缩小,而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童话中精彩的童话人物形象往往是由夸张产生的。宝葫芦能说人话,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是拟人的夸张;豌豆公主能感觉的到40床垫被下有一颗豌豆,是怪诞的夸张;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是象征的夸张。

2、拟人

拟人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

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

3、象征

象征是童话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童话创造典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象征性的。为了表现某种性格或说明某个事理,作者从生活中找出某些人、物、现象,甚至某种社会观念的性格、性质和特征,集中到童话人物的身上,然后又赋于他们以个性,并使之依照这一个性去说话、行动,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

三、小学阶段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调查实际的童话教学重存在的问题,笔者发放了200份问卷,发放的学校有9所,回收的有效问卷有189份。其中3所是四会市的农村小学,共发放70份问卷,有3所是四会市区的普通小学共发放70份问卷,两间是四会市区的私立学校共发放问卷60份。在农村小学回收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91.5%;在城市小学回收有效问卷67份,回收率95.7%;在私立学校回收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93%。

1.表一:你认为在童话教学中采用哪种方式最好?

选项

人数和比例

A按平常课文教

B进行各种形式朗读

C教师精讲

D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

人数

31

43

42

73

比例

17%

23%

22%

38%

2.表二:你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选项

人数和比例

A按平常课文教

B进行各种形式朗读

C教师精讲

D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

人数

72

41

42

34

比例

38%

22%

22%

18%

3.表三:在教学童话时你最注重的是什么?

选项

人数和比例

A注重朗读

B注重分析、精讲课文

C注重思想教育

D注重引导学生想象

人数

39

55

61

24

比例

21%

29%

38%

12%

4.表四:你会主动的阅读补充自身的童话理论知识吗?

选项

人数和比例

A很少

B偶尔

C经常

人数

58

107

24

比例

31%

57%

12%

(一)在教学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表三可以看出,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比例只有13%,大部分的教师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为例:同学们,去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略)大年夜本来是非常高兴的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有鸭、有鱼、有虾……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时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以想象,在教师的强势引导之下,学生的体验将围绕小女孩的可怜而展开。教师只顾及分析小女孩不幸遭遇所反映出来的生存困境,而忽略了小女孩几次划火柴时产生的美妙幻想对于表达作品主题的深刻作用。像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教学,在童话的教学当中比比皆是。教师往往用简单的教条、空洞的说教如“懂得谦虚”、“不要骄傲”、“珍惜时间”等作为童话教学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情感体验: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后所产生的对情境的再现,对故事中人物的喜爱、同情和向往等美好的感情。这就限制了引导学生领会童话中的艺术形象,难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师在童话教学时偏重于灌输知识

从表三可以看出,教师们在教学时最注重进行思想教育。在童话教学时,教师们都注重思想教育和学习知识,却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

请看童话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

课文中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都是怎么变的?(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找答案)第一次,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次读课文,交流讨论)后来,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多次变化?用刚才的方法,自学交流。

很多童话的教学与上面的案例相同,只注重故事情节,忽视了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学生阅读了童话故事,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呢?教师总是利用童话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和传授一般的知识,这种目标上的强烈功利性直接导致了成人化的教学内容:即以成人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对作品进行过多理性的分析和议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用自己的判断标准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判断童话所表现出来真善美和假恶丑。

(三)很少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缺乏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从表三可以看出,有38%的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是按平常课文来教学的,只有18%的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改写童话。教师面对文本,没有保持一颗童心和保留一份童趣,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总是想着让学生来接受自己的知识与劝导,没有尽力激活儿童的阅读欲求。

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小学生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就需要我们蹲下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美妙。

“儿童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与原始思维相通的泛灵性”。在儿童眼里,宇宙万物是有生命,有感情的。看见波涛滚滚的大海,会以为有个发怒的怪物藏在里面;看见天上的月亮会以为是一张脸。如果告诉儿童大海波涛滚滚是因为潮起潮落,并没有怪物在里面。告诉他们月亮的发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是围绕着太阳转动。儿童不一定可以听得懂,也没有兴趣听这种“科学”的解释。

(四)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深入深出”

从表三可以看出,有67%的教师注重分析、精讲课文和注重思想教育。

童话语言具有通俗浅显、明白易懂的特点。可是,我们很多教师习惯于深入文本,习惯于微言大义。老师往往抓住一两句话大做文章,意图让学生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童话,是完全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

童话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对作品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和议论。因此,老师要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而不是硬拉着孩子的手把他们拖进自己所认为的“童话境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人与孩子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存在着不同那是在所难免的。童话中一些深刻的东西,可以留待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体验中去品味,去思索。我们的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孩子们对于童话的理解也有一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四、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童话教学这样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针对童话的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之适应的教学对策呢?

(一)在想象中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上册童话《去年的树》第一部分时,可以重点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的牵挂和经历千辛万寻找不到的悲伤情景埋下伏笔。作者描写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是为了表现鸟儿寻找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想像,鸟儿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在想像中激活了思维,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猎人的捕杀,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狂风暴雨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寻找朋友的脚步。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忠诚。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引导学生第三次想像,想像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想像分别重逢,却不是原来的好朋友大树时,鸟儿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想像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想像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大胆创新,激发质疑,不通讲课文,只讲关键处

很多童话作品,因为情节曲折的缘故,篇幅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而言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理解课文。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只讲关键处,不需通讲课文。

一位教师在总结《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问:“第二天小猴再下山时,它还会到什么地方,做什么呢?它的做事不专一的毛病能改吗?”这样的问话就牵动了学生的思绪,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再阅读的兴趣。

(三)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人阅读感受

在“个性化”这个词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诊释“个性化”的内涵。但一般来讲,都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解释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面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会导致其解读方式的不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

请看一则《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说说你是喜欢小白兔呢还是喜欢小灰兔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我喜欢小白兔,因为他自己种菜,有吃不完的菜。

生2:我也喜欢小白兔,他自己种的菜吃不完,还送给老山羊。

生3:我喜欢小白兔,他不像小灰兔那样懒惰,老向别人要菜吃。

(大多数学生都放下手,表示赞同,有几个还在举手,于是老师又叫了几个学生回答

生4:我喜欢小灰兔,老山羊来送白菜,小灰兔就去帮忙,他也是爱劳动的。

生5:我喜欢小灰兔,小灰兔有礼貌,老山羊送给他白菜,他说:“谢谢你”。

生6:我也喜欢小灰兔,小灰兔知道自己错了,就开始自己种菜了,他知错能改,应该表扬。

师: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有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

生(齐):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前面三个学生都说喜欢小白兔,理由相当充分,符合编者的意图。但这位教师又叫了三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都是喜欢小灰兔的,理由也充分。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有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学生齐说:“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教师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还启发了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要全面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表演童话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但从表二可以看出,在教学时让学生表演童话的教师比例只有18%。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对童话进行理性的“分析”,使那些生动的鲜明的童话形象被肢解了。学生随着教师的一步步“分析”而淡化了学习兴趣。因而童话教学切忌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要根据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来展开教学。

一位教师教学《小猴子下山》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小白兔”在“小猴子”的追赶下迅速跑回作为并摘下头饰。“小猴子”东张西望,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通过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演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的体验。

2、改写童话

在学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述学习的童话,然后鼓励学生对童话进行改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复述童话的过程加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改写童话。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大胆想象,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比如,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的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通过这样的写作锻炼,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童话的语言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充分利用文本,设计了两个想像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进行角色的换位,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他们心的感悟。一是在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时,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二是在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让学生写一封报喜信。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故事。续编童话故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配音乐、图像来学习、写书评、给童话配插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游戏、写童话日记等都是童话教学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童话教学不够重视,他们的童话理论知识还很缺乏,童话教学的方式比较陈旧。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童话教学的理论知识,需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童话名著,采用多样的方式来教授童话,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持一颗童心来教学,这样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注释:

①张厚琴.给阅读找个快乐的理由[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4):42-43﹒

②转引自韩进编著﹒儿童文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2﹒

③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和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9期﹒

④转引王泉根、郑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354-355﹒

参考文献:

[1]雷秀明.浅谈童话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1996,(06):16-17﹒
[2]肖思平.童话教学方法谈[J].学会月刊,1996,(03):33﹒
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3]张平平.童话教学谈[J].河北教育,2006,(05):31﹒
[4]吴小梅.让学生感受童话的魅力[J].小学语文教学,2007.
[5]邹小红.童话的文本特点及教学应对[J].湖南教育,2006,(02):22﹒
[6]李宣平.童话教学的现实处境与理想追寻[J].湖南教育,2006,(21):21﹒
[7]龚瑛.童话教学“四招”[J].湖南教育,2001,(23):27﹒
[8]史桂荣.科学童话教学规律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02)﹒
[9]刘晓东.论童话的教育学意义[J].教育科学,2000,(01)﹒
[10]覃江梅.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J].教书育人,2003,(10):13-14﹒
[11]郝月梅.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N].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12]王泉根、郑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3]韩进.儿童文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附录:

1、《童话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湛江师范学院教科院的应届毕业生。因毕业论文的需要,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童话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请认真阅读问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作答。对您的支持由衷的感谢!本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对填写人完全保密,请放心填写!

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做出选择。

1.你认为在童话教学采用下列哪一种教学方式最好?

A按平常课文进行教学 B各种形式的朗读C教师精讲D让学生表演、改写,配音乐

2.你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A按一般课文教B各种形式的朗读C让学生表演和改写童话D配音乐和插图

3.在教学童话时你最注重的是什么?

A注重朗读B注重分析、精讲课文C注重思想教育D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4.你会主动的阅读补充自身的童话理论知识吗?

A很少B偶尔C经常

5.你认为阅读童话理论知识对童话教学是否有帮助?

A有比较大的作用B没有作用C 有一点,但作用不大

6.在学生表演后,你会用哪一种讲评方式?

A教师评B学生自评C师生共评

7.你会选择哪个时机让学生进行童话表演?

A教师不讲课文就表演B讲完课文后再表演C再讲课的中间穿插表演

8.你会为学生推荐童话吗?

A没有B有一点,但数量不多C推荐大量的童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4135.html

更多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作为在校本教研中推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全校开展,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但详尽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

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一、作文难,可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7个单韵母只教学6个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7个单韵母只教学6个 杨新安汉语拼音里独立的单韵母共7个。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却只定其中的ɑ、o、e、i、u、ü6个,而不提ê。e和ê,相当于u和ü。ê和ü,是我们汉语拼音根据普通话韵母的实际发音,在拉丁字母e和u的

声明:《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为网友等我娶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