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电影和小说捡谈 胭脂扣小说读后感

谈电影乳前龙井殉情再遇十二少,这三个片断与小说不同的改编

“乳前龙井”的改编我认为是成功的。一来,原文中对于如花到陈家求见情节的描写非常简单,只寥寥数语。而实际上,这是如花为他们的爱情而作出的牺牲和努力;而又正是因为此次见面的失败,十二少才要走上离家的路,他们才要承受种种艰辛,乃至殉情。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情节,需要丰润。二来,小说中的“陈老太”也略显粗鲁,改编后的陈母有“家母”的威严与大气。三来,通过对如花婉转的羞辱,也间接却坚决、彻底地毁掉了如花的那一丝希望。

“殉情”的改编我觉得稍逊小说版。擅长拍摄女性电影的关锦鹏更重于刻画、渲染如花这个女性的坚强、忠贞,所以,淡去了如花的个人私欲的挣扎部分;当然,也是基本商业目的――观众更喜欢正面的、美的如花。而李碧华对于人性的解剖向来犀利,她便把如花内心的思忖和盘算都直接展现出来。

“再遇十二少”,我比较喜欢电影的改编,可能因为我还是喜欢确定的、美好的结局吧。电影《胭脂扣》的结尾是比较明朗的:如花看清十二少,然后心愿了结、淡然离去,可以预见她重新开始她下一世的新人生;十二少向如花道歉,却继续“献世”。而小说版的太过晦涩:如花不告而别?抑或她超过时间被强制召回,甚至直接魂飞魄散?我们都无从得知;我们知道的,只是她为了重遇十二少承受了来世仍为妓女的命运;然而十二少却全然不知道如花这一番辛苦的寻找;若不是“我”(袁永定)的回想(才知十二少今日的模样),可能经历这么辛苦的一番波折还要无功而返了。

电影和小说的不同及理解

首先,小说创作形式上可以比较松散自由、内容上可以囊括很多相关的扩展延伸,而电影需要把情节集中、凝聚起来,力求不蔓不枝。例如小说版的《胭脂扣》,通过如花到现代香港寻十二少的主线,除了讲述传统环境里两个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物相恋的悲剧,评判了封建思想对人的禁锢;也用如花的视角来描写时代的变迁和这种变迁的思考。而电影篇幅有限,也为了避免给观众混杂的不知所云的感觉,都会尽量精简剧情,着重于主线的叙述。所以电影《胭脂扣》对现代文明的一些讨论基本都被隐去了。

其次,是2者表现方式上的不同及其影响的不同。由于小说只能通过文字的叙述向读者说明一切,故包括表情动作的描写,人物内心的独白,都十分的细腻详尽。换句话说,文字的表现形式单调却细致。而电影的表现形式多样,画面方面(构图布景、颜色运用)、听觉方面(音乐、对白)……但元素的丰富也削弱了人们对于重点的捕捉能力,经常被别的元素吸引、冲淡、干扰;而且,失去了文字,那些身型的描写、心理的表现都只能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了解,观众的理解得不到保证,这点比不上小说。

小说,我喜欢它丰富的内涵;但是,比起书,自然是电影更具吸引力,影响也更加广泛,尤其在当代社会。毕竟文字是枯燥乏味的,灵动的画面更有魅力。所以,如果能用电影丰满地把优秀小说的内涵展现出来,那是最完美的。

如花与她的这种爱情,关于爱情模式

1、如花。

如花,一个具有很大的爱的勇气的人。就像袁永定和阿楚这样的现代人是不可能为对方殉情的。可见,如花对爱情的追求。如花,一个执着的人。她在地下等了十二少近50年;又不惜到阳间再找十二少。这,也是她对爱的追求的延伸。

除此,她对十二少的用计,我不认为卑劣。爱至深,自然想拥有对方,想长相厮守;而每个人,又何尝不想试探自己的爱人是否深爱自己?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只是因为环境逼迫所致,她才给十二少作了选择。若不是环境所困,谁又愿意舍弃生命?若不是十二少首先自私地表现出放弃,她又怎么会自私地出此下策?

不过,可以看出,这其实只是可怜的、一厢情愿的、不服输的如花为逃避十二少对困难生活屈服的事实而作的自欺和欺人。其实,为什么不能到一个无人相识的乡下过最简单的生活呢?因为无法释怀。十二少忍受不了长期的衣食不保,十二少无法忽略别人的眼光,加之贫穷带来的争吵,这些都淡化和动摇了感情。他最终只能放弃。如花不接受他的放弃,那么怎么得到永远的他呢?只有死,他才会是她的!于是,她就为他作好了选择,灌下他安眠葯;再以自己的殉情感动他,他便能在那一霎勇敢地也选择以生命回报她的爱。一切都是计谋,骗自己、也骗十二少。所以当十二少被救活后,他就再也没有勇气死了。只是这个残酷在如花苦等50年后,才是摆回她的面前;而当初,她还以为自己的计谋天衣无缝。最后,她只能说:“我错了!”。

2、她的爱情。

初看时,被哀伤而现实的爱情故事震撼。可能只是瞧不起十二少的胆怯、同情深情的如花。再看时,才看到他们悲剧的根本。那个环境下的爱情,无论如何都是注定要枯萎的。天渊的等级,不可能结合;做贫苦夫妻,亦无法长久。困难的不只环境,更是那份不能经受岁月的感情。

不可否认,他是爱如花的,与如花一起的日子非常愉快。但他无挣钱的本领,又无吃苦的耐力。就算他可以去学戏,就算他可以忍受无脸面的工作,又怎么能不对比从前呢?对比是可怕的东西,物质最终还是要击败爱。十二少投降了,就像在死里逃生出来一样,宁愿赖活着,也不肯死去。

所以,他们的出路其实只有一条――就是陈家接受他们;在保障生活的前提下,他们才有幸福可言。可惜,这个上面也说了,封建的家庭怎么可能答应呢?于是,他们注定只有悲剧。

无路可走的时候,就只剩死了。可惜,如花拼了一条命,临死之前她还很满意,可是到头来什么也没换得。

应该说,十二少是惦念如花的。他对他的家人没有感情,抛弃妻子;他继续抽着他的鸦片烟,继续麻醉。其实,自从他遇上了如花,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如此发展:他会爱上她,但又无法和她生活;他不敢死,但又痛恨自己的胆怯。也是可悲的一个人物。

总之,是悲哀的现实环境下悲剧人物的悲情故事。当然,前提是这种思想传统、文化环境,还有人性。

《胭脂扣》电影和小说捡谈 胭脂扣小说读后感

3、爱情模式。

小说呈现了6种爱情模式。如花的年代的:有她和十二少这类具有反叛精神并付诸行动的,有类似她和十二少但选择放弃的;现代的:有相爱但女的独立并专注于工作、而男的貌似憨厚也并不完全专一不渝的一类,有姐姐姐夫平淡却安稳的一类,有电车上或许只是纯激情的情侣的一类,也有完全就是为了“风俗”的小何一类。

电影去除了旁枝,仅剩6种的前面3种。

第一遍读到小说关于第二种模式,即类似如花与十二少但终于放弃的一类男女时,感觉就是庸俗,于是不美;加上李碧华笔下透露的感情,更让人觉得懦弱,叫人鄙视。现在重新回头看,这或许不失为更好的结局――至少不用2人都承受着50年的煎熬与挣扎,不是吗?

十二少不是适合她的,她也不是适合十二少的。于是,他们都要去找寻一个适合他们的人,并且学着去接受、去爱那个人,然后共度一生。如果说要反抗命运,只会更痛苦。所以,天下千千万万的夫妻,从某种角度看,也许是庸俗,也许是没有机会来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可是,你怎么知道他们就不是睿智呢?

35年后也就禁娼了。如果如花他们放弃了的话,再过一年,她也不再做青楼女子;红牌姑娘应该有些积蓄,然后做做小生意;或许邂逅到某个人,然后成为小夫妻――那么,一切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痴情的男女,世上只多了一对平凡夫妻。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有人宁愿痛苦,只求爱得痛快;有人宁愿平淡,但愿没有波澜。其实,也不一定所有的反抗都是失败的,人也不能因此而失了爱的勇气;但是,在沉醉之时,也要能清醒地看待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6198.html

更多阅读

百度潮剧之《刘明珠》2:——《刘明珠》电影本诞生记下

潮剧广角·刘明珠璀璨“明珠”缀银屏——《刘明珠》电影本诞生记(下)陈喜嘉 在上海及广州演出《刘明珠穿珠衣》后,范泽华没有再演过这出戏。拍摄电影《刘明珠》是在1963年,由海外人士发起,珠江电影制片厂承拍,广东潮剧院青年团演出(影片

《画壁》电影四子九美图 九美图社

《画壁》剧情介绍   《画壁》由邓超 孙俪 闫妮 郑爽 柳岩 谢楠 邹兆龙 曾志伟 安志杰 包贝尔 蓝盈莹主演,2011年大陆地区发行。  《画壁》“天堂地狱”场景概念海报-“天堂” 《画壁》“天堂地狱”场景概念海报-“地狱”《画壁》

声明:《《胭脂扣》电影和小说捡谈 胭脂扣小说读后感》为网友幼稚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