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夏凉的窑洞 窑洞 冬暖夏凉

4 冬暖夏凉的窑洞

我在黄土塬上,听到许多人唱“冬暖夏凉窑洞好”的信天游。可因唱的人不同,唱词版本也有差别,但都是优秀的民间文学,很能抒发黄土人的情怀。

黄土塬窑洞好,冬暖夏凉是瑰宝。

黄土塬窑洞美,冬暖夏凉住着稳。

黄土塬窑洞嘹,冬暖夏凉不怕潮。

黄土塬窑洞谄,冬暖夏凉赛神仙。

黄土地,在外地人的眼里,是在等待开发的浑荒漠地。但黄土地的巧匠大师,奇思妙想,以神来之笔,泼墨黄土塬巨幅画卷,轰轰烈烈,演义黄土人智慧,揭示奇香诱人的黄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条件。

黄土塬人,用黄土加麦壳合成的黄泥巴,制作涂抹出的土家具,件件整洁润滑,令人啧啧称奇。

土窑,土门,土墙,土炕。

土厨,土灶,土凳,土桌。

土窗户,土炉子,土烟道。

土神龛,土照壁,土粮仓。

土蜂窝,土猪圈,土花池。

南墙角旮旯,用土坯垒成的土厕,也抹得有棱有角。粉刷土窑洞的涂料,也是用黄土地独特的白粘土,加进吃饭剩余的面汤调和好,刷在被烟火熏得漆黑的窑洞壁上,既不粘身又净白明亮。

所谓土窑洞,即人工在沟壑边缘的土崖下,挖出被几十米黄土覆盖,一般深八丈,宽六丈,高四丈的拱形洞穴,黄塬人称土窑洞。那是黄土塬上,原汁原味,“冬暖夏凉,二八月温不囔囔”的纯黄土建筑物。

民间传说,黄土人居住的土窑洞,是轩辕黄帝传下来的,如今已有五千年的高寿,一直在黄土塬安然存在,成为乡土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所谓冬暖夏凉,即上有几十米厚土覆盖的窑洞,冬天严寒冻不透,夏天酷暑热不透,窑内自然温度保持较稳定。在冬天室外零下20度,夏天室外零上35度时,窑洞内不用暖气和空调,日常温能保持8到15度。所以,居住其中与室外温差相比,就觉得窑内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于是,黄土地的土窑洞,那冬暖夏凉的美誉,一直流传在人世间。

冬暖夏凉的窑洞 窑洞 冬暖夏凉

黄土塬的农家,在同一个院落,一般掘有三孔土窑洞,但数量多少,面积大小,都得以家庭财力大小,人口牲畜多少而定。富裕人家院落宽大,最多掘有十个土窑洞,在黄土地就十分排场。一般人家大都有两个土窑洞,一为居家过日子的场所,一为饲养牲畜和储存的库房。

贫困人家只有一孔土窑洞,不得不人畜同室,前大部为人的生活居室,后小部为牛驴的饲养处。为了扩大使用面积,有人在窑内靠门的墙帮上,横打一个小拐窑,掏出烟道盘上火坑,作为来客人和孩子们的卧室。有人在窑内的底墙上,顺着掘一个小的套窑,深一点的一般光线都较暗,作为家庭储藏粮食、杂物、农具的库房。也是炎热夏天劳动回来,一家人纳凉避暑,吃饭休息,夜间睡觉的好地方。

黄土人建造新居,必看风水的习俗十分久远,黄土塬农家人,对阴阳先生,用“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地理定位,格外憧憬,虔诚信奉。其实谁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腾,代表东西南北方向,都不甚了了,却把其当做吉祥物崇敬。

凡遇有人家建新居,看风水,全村的老少爷们,便一起出动,像赶庙会一样凑热闹。人们前呼后应开眼界,看完风水先生,行三跪六拜九叩首大礼,敬奉土地爷后,里三层外三层,把他围得水泄不通。

围观的人越多,越虔诚,风水先生就越神秘,越威严。他在主家事前准备好的木凳上,打开用红布包裹的罗盘,左右前后,反复移动木凳的方位,让罗盘中心的指南针,不停摆动,就越显得秘不可测,神灵活现。

此刻,全村人的心啊,似乎停止了跳动,只有颤动的双唇,在默默祈祷皇天后土,过往神灵,保佑风水先生的罗盘,转出牢靠的风水宝地,使主家挖出最好的窑洞,年年人畜兴旺,岁岁五谷丰登。有首秦歌,黄土塬人群高兴时,就顺口唱起来。

黄土塬太可爱,养育华夏传万代。

黄土人性情迈,说话脾气习俗怪。

高嗓门宽胸怀,秦腔不唱吼起来。

北风吹烈日狂,有钱先盖偏偏房。

热坨坨肉夹馍,面条宽的像裤带。

三顿饭不例外,油泼辣子一道菜。

黎明起帕帕戴,凳子不坐蹲起来。

我在上个世纪末,遇到黄土塬上一位仙人,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风水先生。见他童颜鹤发,飘飘白冉,博揽群书,器宇不凡。这位民风习俗方术家,一语道破天机:修庄基,看风水,不是迷信。是用罗盘指南针,定准东西南北的地理方位,它有利于避风、利水、向阳、吸光,才是农家人最理想,最吉利,最旺盛的宅基地。

黄土民谚“有钱没钱,庄基朝南”。院落坐北面南,最佳冬暖夏凉型,室内全天都能见到阳光。坐东面西,四季太阳晒到落山,冬天不烧炕也暖和,但夏天就很热。坐西面东,室内只能早晨见到阳光,其余无阳光照射,冬天就比较寒冷。坐南面北,居室全天见不到太阳,盛夏十分凉爽,严寒漫长的冬天,却抵挡不住寒流,室内十分寒冷,连水缸里也结成冰坨。

风水先生,选择宅基的方位坐标,有一个不能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或左或右,必须偏离中心线一两度的绝方。这个秘诀,是风水先生的生杀大权,从来就不对外传,只是对我无意中流露。

老辈人告诫:看庄基,千万不可得罪风水先生,他要闹出凶宅,咱要断子绝孙。其实,没有那么邪乎,如果庄基地理方位不准,只是对住宅的避风、利水、吸光、向阳,条件不好而已。

现代生活中的文化人,对酷暑难耐的三伏天,居住冬暖夏凉的土窑洞,其优越性这样描写:

姑娘不用穿裙子,小伙不用露膀子。

白天不用扇扇子,夜晚不用熏蚊子。

厨房不用冰箱子,孩子不买冰棍子。

中午睡觉盖被子,胜过昆明春城子。

唐太宗李世民,不呆在京华长安享福,却挤破脑袋与民争地,跑到黄土塬上,修建了豪华的玉华避暑行宫。他在闷热流火的三伏天,来玉华行宫,只受用一夜凉爽,就称黄土塬的石洞,是人间“至凉仙境”。看来皇帝京都的金銮宝殿,是比不过黄土塬上,世代民居的土窑洞,它确实冬暖夏凉,四季舒适,令人心旷神怡啊。玉华宫,气势磅礴,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明柱飞龙。殿前,有株唐太宗手植印度桫椤树,生机勃勃枝叶参天,果实似板栗入药利尿。此树十分珍贵,是唐僧西天取经,从印度带回来的,在广袤的黄土塬上,仅存活一棵,珍贵无比。

殿后,有依山而建的避暑行宫,在凹形的半山处,有人工开凿长二十米,宽八米,高五米的石廊。顶上松柏滴翠,山泉潺潺,绿树覆盖,夏天猛进石廊,寒峭袭人,格外凉爽,确是幽雅僻静,修身养性的风水宝地。

黄塬人的居住条件,现在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掘土为穴”的土窑洞没了,一律改为用砖箍的拱型窑洞。室内使用现代材料装潢,安装上漂亮的塑钢、玻璃门窗,明亮透光,封闭严实不进土尘。现代化家俱,琳琅满目,软垫席梦思床上,铺着电热毯,冬天不用再烧火炕。

家庭实现电气化,电灯、电话、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使封闭的黄土塬开放了。农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打开电视,就能知道全国、全世界发生的大事,拿上手机看短信,就能知道三天的气象变化,对灾害报警,能提前做好预防。

黄土塬千变万化,冬暖夏凉的窑洞功能,一脉相承没有变化,养育黄土人的文化根没有变化!如今,城市高楼大厦林立,车流如蚁,人满为患,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食品污染,心理污染,实在令城市人喘不过气来。

许多有远见的人们,已经把居家住地,从城市向乡镇、农村,大批转移。如今,住在绿色怀抱的农村,清早起床,打开窑门,呼吸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听丝丝流动的空气声,百鸟甜甜的争鸣声,像唐太宗李世民皇帝,在玉华宫避暑一样美啊。

我在盛夏来玉华宫游览,这儿已经变成了旅游热点,招引来国内外的无数游客观光。据说,冬天来此雪地滑冰的人,成千上万拥挤不堪,那场面十分热闹火爆,成为黄土塬历史上一大奇观。有人高唱顺口溜:

黄土塬人个个是神仙,神仙就出在咱黄土塬。

神仙就出在咱黄土塬,黄土塬人个个是神仙。

喝烧酒端起那大老碗,三顿搅团油泼辣子面。

婆娘黄牛黑狗扛大山,我背日月弯着脊梁干。

沟壑山川留下咱脚印,吼了一声秦腔震破天。

祖祖辈辈喊了几千年,吼声里有血又有泪啊,

吼声里有苦啊也有甜,吼声里有苦哎也有甜!

不要天南海北都走遍,不要天南海北都走遍。

天下的情歌在黄土塬,天下的情歌在黄土塬!

黄土塬好喷香十万里,黄土塬人个个是神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6269.html

更多阅读

《黄土高坡》——西北风歌曲代表作品 黄土高坡歌词

《黄土高坡》词:谭景约(谭斌康父亲),谭斌康曲:谭斌康唱法:谭斌康父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

陕西的窑洞 陕西的房子叫什么名字

窑洞是陕西乃至西北黄土高原所特有的建筑产物,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劳动人民创造了黄土地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

孟佩杰的故事 关于孝的感人故事

孟佩杰事迹1991年12月3日,在山西省交口县水头镇水头村河东路一间农民家的窑洞里一个及其普通的女孩出生了,她就是孟佩杰。孟佩杰的父亲名叫刘宝顺,是一个木匠;孟佩杰的母亲名叫任芳英,一个农村家庭妇女。1995年刘宝顺因为骑摩托车出车

延安行之六 ----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行(之六)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区清凉山南麓,是由中宣部、广电总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共同筹资修建而成,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展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580平

窑洞 窑洞为什么不会塌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 - 简介窑洞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

声明:《冬暖夏凉的窑洞 窑洞 冬暖夏凉》为网友太年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