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为人处事 为人处事 为人处世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儒家的"四书"中,诠释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即仁、义、礼、信、智。仁是做人的基础;义是做人的气节;礼是做人的文表;信是做人的支柱;智是做人的主导。儒家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无论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行为方式或者生活方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之下,形成了我们特有的做人做事的特点。正所谓“立人为成事之本”,作为当代大学生,儒家思想教导了我们许多,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令人受益匪浅。

早在二千多年前,儒家就十分关注人的问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关注人的问题的落脚点在于人应成其为人,也即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儒家思想的很多理念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还在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智慧和启迪。

一、儒家思想文化与人性、人格的塑造

人类自身的品性,这是儒家关注人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既

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客体,作为客体。人具有哪些本质特性与怎样去塑造人性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1)儒家对人性的一般认识

儒家哲学认为,所谓性,是指自然赋予的,是人和物生来就具备的特性。《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孟子把人性的基本内涵归结为仁、义、礼、智四个方面。并且进一步提出:“仁义礼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他认为“人性本善”。

2)从儒家思想学会怎样做人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一个人对别人怀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作为人的使命。关于忠恕,孔子提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尽己为人谓之忠,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谓之恕。”关于知命,孔子主张做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要达到什么目的。关于心灵修养,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本人认为儒家思想着重体现了以下一些人格特征:

诚与信

儒家强调最根本的君子人格就是诚信。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以诚待人,不仅是儒家君子人格的重要修养,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道德。

和为贵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和气相待,和睦相处。儒家认为,“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以和为贵,以和为美。正所谓“和也者,天之达道也”。

节且俭

儒家思想与为人处事 为人处事 为人处世

儒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腐化,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仁和爱

孔子说:“仁者,爱人。”(《论语·渊颜》)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泛爱众”。从积极而言,“仁”就是“立己达己”,“立人达人”;从消极而言,“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渊颜》)。“仁”是儒家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仁”字“从人从二”的“二”字,包括有正确处理好“己”与“人”的两方面关系的意思。一方面,对自己“立己达己”,对他人“立人达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就是“立己达己”,“立人达人”的统一。

二、儒家思想文化对本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借鉴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责任。我们必须坚持在思想品德中渗透儒家思想。

1)儒家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儒家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儒家追求生命的不朽,如“立德、立功、立言”,儒家以“三立”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同时,以生界定死,探讨死亡的价值与意义,如“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视死如归”。孔子主张人来到世间就应该刚健有为,积极入世来施展人生的抱负。孔子特别强调要从人的活动中去体验天命,积极有为,而不是消极顺命。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使我们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儒家文化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倡导见利思义,对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

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又包括义、礼、智、信、孝、恕、忠等一系列道德信条和道德法则。《礼记•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要求人们友爱,这无疑是千古一律的做人信条。《中庸》又云:“事之宜,正义……义者宜也”,指出人们的思想、行动要符合一定准则,这又与我们今天倡导的遵纪守法和见义勇为等道德行为相吻合。在价值观方面,儒家思想一方面承认人有道德和物质利益的双重需要,不否定利的价值,如“义者,心之所养也,利者,体之所养也”;另一方面,儒家也形成了明显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从儒家文化要充分肯定自己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价值观念;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诚而有信、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作为自己立人的重点。

3)儒家文化倡导胸怀天下、报国忘身,对加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孔子主张治学先要立人,也就是说把道德修养放在学习的首位。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儒家学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具有一种道德参与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中庸》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把个人道德修养提高到决定国家命运的高度加以认识和估价。儒家文化认为,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存亡关头,人人都应该承担起救国救民的责任,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要求人们把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富强、百姓的福祉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高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儒家文化饱含的这种浓郁的爱国情感,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洗涤自己的心灵与灵魂,对于我们大学生人生的作用举足轻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8760.html

更多阅读

为人处世经典名言警句 为人处事的名言警句

为人处世经典名言警句俗话说:“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其中包括对己、对人、对事。怎样才能做好?请看堪称传世精品的为人处世经典名言警句(做人道理.做人名言):1.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人生

企业家的思想政治表现 企业家视野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以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辐射到中国周边的诸多国家和地区。有人甚至认为,新加坡之所以在短时期内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儒家思想立下头功。  作为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1982年,杜维明应新加坡政府邀请,到该国进行短暂考

为人处世的道理 向商鞅学为人处世与人际关系管理

商鞅,姓公孙,卫国贵族,好刑名之学,闻秦孝公求贤,离开魏惠王,筱供以他为左庶长,下令变法,商鞅在秦国震动颇大,通过变法使得秦国日渐富强.商鞅的许多经典的故事历代被世人传颂,即使在于今天,他的许多言行对于我们的为人处世乃至管理

声明:《儒家思想与为人处事 为人处事 为人处世》为网友空街细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