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王迅窦尔顽 :网络红人,不亦乐乎。

《知音》杂志28期


“聚天下英才而忽悠之,不亦悦乎!”

——本文主人公语录



北大教授王迅(窦尔顽):网络红人,不亦乐乎。



●布溪



2009年6月,北京大学年已六旬的王迅教授成为网络红人,他走红的原因不仅是他的
学术成就,也源于他在网络上发帖“灌水”,半年内发贴2万余,日均发贴100个以上,堪
称史上最强“水车”!

无数北大学子以及其他网民,因为喜爱他或辛辣或搞笑的贴子、漫画,成为他的粉丝
;不过,也有人撰文骂他不务正业,是“北大最闲的教授”……

6月27日,本刊记者专程奔赴燕园,探访了这一位特殊的北大教授……



年近30进北大,考古学者的磨难与幸运



1949年4月,王迅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学习成绩不错,一直憧憬着
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孰料,他初中毕业,就被安排到内蒙古巴盟乌拉特中旗同义隆村插队


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茫茫后大套,每天从事农业劳动,日子过得艰辛而清苦。

1972年,王迅在内蒙经人介绍,与姜曙光相恋,随后结为夫妇。1975年,女儿王容出
生了。

第二年,文革结束。1977年,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制度。希望之火又在王迅的心头熊熊
燃烧起来,经过一段自学,1978年,他参加了高考。

1978年秋天,王迅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录取。同年11月,他的
儿子王与呱呱坠地。此时,王迅已近而立之年。当他以两个孩子父亲的身份漫步在燕园,
感到生活真是太神奇了,不管是面临怎样的窘境,转瞬间就可能柳暗花明。本来就性格开
朗、豁达的他,变得更加乐观了!

考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野外作业工作,充满着艰辛与危险。1980年,他随老师去山
东诸城挖掘大汶口墓葬群,历时半年有余,工作地位于麻风病区,幸好师生们无一感染;
1981年,王迅又参与湖北武汉孝感的遗址发掘,当地有的县流行血吸虫病,他也幸运地逃
过了一劫。不过,好运也不可能经常有。

1982年秋天,当王迅以全校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本系的硕士研究生。不久,
他带着几个小师弟前往安徽六安挖掘几处古代遗址,当地正盛行疟疾。这一次他未能幸免
。虽然医生救回了他一条命,疟原虫却就此潜伏在他的血液中,直到3年后才彻底治愈…


1985年,王迅硕士毕业后,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为本校的博士研究生,师从
著名考古学权威专家邹衡教授,研究方向是夏商周考古。三年后,王迅顺利毕业,其博士
毕业论文《东夷文化和淮夷文化研究》也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的一部重要著作,也一举奠定
了东夷文化全面研究的基础。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不久,他迎来了中国考古界的一件盛
事。

早在十多年前,邹衡教授就在山西曲沃县发现了晋国最早的首都遗址,墓葬数百座,
要想完成全部发掘,大约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一发现,震惊中外。就在国家文物部门抽
调人手组织发掘的同时,当地一些不法分子掀起了盗墓狂潮。

当时,势力最大的两个团伙,一个首领外号“侯百万”,另一个外号“郭千万”。他
们盗墓发财后,通过献爱心、办企业等手段做掩护,成为当地体面的人物,暗地却形成了
两个专业化、智能化和武装化的盗墓团伙,这个团伙拥有各类枪械17支,有电台,再加上
在当地拥有强大保护伞,可以说是横行无忌。

眼看大量珍贵文物被盗卖,流失国外,邹衡教授痛心疾首,四处奔走呼告,还直接跟
盗墓团伙发生了冲突。老教授几次被人威胁,却投诉无门。盗墓集团还扬言,说邹衡教授
告他们的状,要除掉。

1991年夏季的一天,邹教授给爱徒王迅写信:“盗墓贼的地道战已经打到我们工作站
的下边了。王迅呀,我只好有一天,以身殉考古事业了”

接到恩师的电话,王迅心急如焚,但苦于当时正有其他考古工作任务,无法脱身。他
忽然灵光一闪:有个师妹是个山西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女儿,为何不通过她将保护
晋侯墓的报告递交到中央领导手中呢?只要中央下决心,任何黑恶势力和他们的保护伞都
是抵挡不住的。于是他写信给邹先生。

邹衡接受了王迅的建议,立即起草了一份报告,经过特殊途径交到中央领导手中。该
报告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李瑞环同志亲自出面找到当时山西省党政主要领导,部署保护晋
墓、打击盗墓行动。不久,山西迅速行动起来,“侯百万”和“郭千万”两个团伙土崩瓦
解,主犯被法院判处死刑,其保护伞也被连根拔除!

到了1993年,王迅完成手头的工作后,才赶往山西跟恩师汇合。到了这里,他才体会到邹
衡教授的压力和悲怆。

1993年8月,王迅是曲沃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的总指挥。在艰苦的发掘过程中,王迅既要
做技术指导和学术研究,又要跟武装盗墓贼做斗争,每天的生活艰苦而壮美……

这次发掘出大量文物,除不少珍贵的青铜器和金器、陶器外,还发掘出4000多件玉器。当
时,有的一枚小小的玉佩就可以卖到5万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难免让人铤而走险
。盗墓团伙不仅疯狂掘墓,并觊觎已经发掘出来的文物,不断跟保卫人员发生武装冲突。

为了保护文物,有关部门调来公安和武警协助守卫。为了防止监守自盗,每一个守卫点都
必须是由武警、公安和北大师生三方派员值班镇守。王迅也领到了两支手枪,白天参与指
挥挖掘,晚上则荷枪实弹地巡逻。

然而,盗墓团伙余党仍在,他们扬言报复。就在几名主犯被枪决不久,一位曾跟王迅朝夕
相处、并肩作战的公安局缉私科张科长被歹徒驾车撞倒,反复碾压身亡。



偶入电脑世界:考古教授热衷网络减压



王迅圆满完成晋穆侯墓的发掘工作后,回到了北京,可以长吁一口气了,但是他亲眼目睹
了那么多的古墓被盗,无数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许多历史的真相因此而被湮灭,他的心
时常无法安静下来!

作为考古学家,王迅教授最盼望的工作态势是:发现一处古墓或古遗址,在技术和资金充
裕的条件下,游刃有余地进行发掘、研究。可事实上,即使发现了有价值的古墓遗址,往
往却缺乏经费不能动;而一些暂时不能动的,又因为各种原因必须要去抢救性发掘!

在参与三峡库区文物抢救时,让他痛心的是,囿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整个库区的文物只
有部分得以抢救,其余都只能永远地埋藏于库底!

三峡工程以后,接着就是南水北调工程。每次完成抢救任务以后,很多专家都感到心情沉
重。王迅也非常难过,但他还是宽慰大家说:“没关系,也许以后技术条件成熟了,这些
文物还有机会重见天日……”

王迅这样宽人,也这样宽己: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工程,总要做出牺牲,这是没法子的
事情!

王迅是个乐观的人,不愿意为一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过多担忧。每当工作中有了压力、
愤懑和烦恼,他总是要尽快想办法自我排解。

怎样让自己忘掉烦恼,获得快乐?王迅的办法是跟年轻人交朋友。他认为,年轻人没有太
多不愉快的经历,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每颗心都是炽热的。因此,他工作之余,总是
跟年轻学生打成一片,他们玩什么,他也跟着玩。

上世界九十年代中期,网络游戏兴起后,有学生推荐王迅玩网游。对于这一新鲜事物,王
迅饶有兴致。

当时,王迅家里没有装宽带,他就经常用光盘玩游戏。

1997年,王迅开始玩游戏《帝国时代》。没想到,他一玩就玩出了彩:居然轻松地闯过五
级,达到最高级别——“变态”级。当时,据网络统计,全世界只有3个人玩到了这一级
别,其中芬兰一人,韩国一人,第三人就是王迅!

更令王迅得意的是,因为玩游戏,还救了自己的命。那是199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刚下
过雪,他在昌平校区值班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往家赶。就在校门前的三岔口,一辆沃尔沃
轿车因为路滑失控,猛地从左侧面向他撞了过来,右侧是水沟,掉头后退已来不及,前进
亦被撞,眼看就要葬身车轮之下!

王迅平时在玩《帝国时代》与“敌人”作战时,最有效的解围方法就是“直插敌人老巢”
。在这生死之间,他习惯性地“直插敌人老巢”,迎头向轿车扑去,在即将相撞地瞬间,
从车头一旁闪了过去。结果,他安然无恙,轿车却一头撞进了水沟里……

玩通《帝国时代》以后,王迅对电游开始失去了兴趣。后来,他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迷上了
网络“灌水”。

2000年夏天,北大国政系一名女生在昌平被杀(该案至今未破),舆论很大,当时有
人指责昌平校区某领导应该承担责任。王迅一时兴起,以“昌平刀客”的网名,写了一个
贴子《昌平事件:责任在谁明眼人一看便知》发在“北大在线”。该贴立即轰动北大,被
评为“北大十大新闻”,一时间跟贴如云。

初次在网络灌水,就引发如此轰动,这让王迅感到意外和惊喜。从此,他喜欢上了在网络
灌水,与网民讨论时事,发表看法,忙得不亦乐乎。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忘记了工作中的烦
恼和苦闷,感到非常快乐!

在现实生活里,作为北大教授,王迅不能随便发表言论,稍有不当就会掀起轩然大波,因
此处处得谨言慎行;可在网络上就不一样了,他想怎么说都是自由的。所谓读史使人明智
,更何况王迅作为一个探究历史真相的专家,又历经坎坷,对人生、对社会和对世相自然
看得很透。因此,他对时事的分析,往往一语中的,令人击节赞叹。很快,他就拥有了无
数粉丝。

一段时间,王迅常去一个知青论坛,不过。他发现这里的网友要么是在忆往昔岁月,要么
就是在谈论儿孙,总之都是一些老人话题。他逐渐觉得索然无味,后来就不再上这个论坛
了。

姜曙光对丈夫的“年轻人”做派有点不适应,王迅乐呵呵地跟她解释说,自己的专业是“
老古董”,如果平时生活里还不赶点潮流,那么就真的一身暮气了。这样是没办法跟当代
青年学子沟通的,对教学工作也不利。他还感慨现在愿意学考古的学生已经不多了,如果
老师还是个老古董,学生恐怕更要被吓跑了!

北大教授王迅(窦尔顽):网络红人,不亦乐乎。
在网上,王迅游弋得轻松自在。有一次,他跟人讨论人类发展进程,就发了一个贴子《玻
璃时代》说:“我认为,人类的历史经过的时代只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玻璃时代。”人们看到这句话,再想想现在满大街的玻璃幕
墙,往往不禁会心一笑……

王迅跟人在网络上谈《三国演义》,给三国名人颁发了一系列奖项:“祢衡裸衣骂曹操,
获最佳健美奖;刘备年过半百娶小孙郡主,获最佳老牛吃嫩草奖……”博得网友一片喝彩
声。

王迅最得意的作品还是三国漫画系列。他画“诸葛亮送裙辱司马懿”,把司马懿画成穿超
短裙、高跟鞋的古代战将;画《东吴大学学生会主席选举现场》:蒋干被选举为主席,大
乔和小乔在旁边呐喊“蒋干蒋干我爱你,就像老鼠卖大米”,周瑜哭倒在地,被人甘宁、
周泰等人叱之为“菜鸟,周瑜!”;他也画周瑜打黄盖:黄盖对周瑜说:“打老将一顿,
就提高俺的知名度了。求您了!”

这些作品妙趣横生,让王迅获得无数网友追捧。不过,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王迅经
常在网上发贴,不挨骂是不可能的。有一次,上海一个网名叫“凝固的油画”的网友,查
出王迅的IP地址是北京大学的,然后就发贴骂他。王迅也不客气,直接拉开架势,将对
方骂得狗血淋头。很多网友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一窝蜂地加入战团,却被王迅一个个都骂
得噤若寒蝉。见没有对手了,他就得意洋洋地写了一首诗自夸“冰霜暴雪满弓刀,荒
漠倚天醉射雕;骂遍论坛无敌手,人间寂寞是天骄!”

游戏网络,让王迅的工作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和释放,心态也变得更年轻。在北大在线、
BBS上,王迅以“窦尔顽”(逗你玩)的网名,经常发表言论,深受北大师生喜欢。不过
,开始没人知道他是教授,都以为他就是一个才思敏捷的80后学生而已。

因为喜欢网络灌水,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用什么语言,王迅都了如指掌,他能够娴熟的
运用90后的“火星文”,流行词汇一点也不陌生。他讲课常有意外之语,非常吸引年轻人
。有一次,他在讲到青铜器上常用绿松石进行装饰时,突然神秘兮兮地补上一句:“如果
有12月出生的同学,绿松石是你们的幸运石。赶快买条绿松石项链戴着,一生好运哈!”

“真的吗?”台下的同学们顿时轻松起来……



灌水教授走红网络,褒贬不一我行我素



2006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交给王迅一个任务,创建一个考古论坛。这正中他的下怀。不
久,他任版主的“博雅论坛”建立起来,被誉为“中国第一考古论坛”,很多考古学教授
、专家和学生在论坛上发贴,讨论,交流,争论,一派生机。

近几年没有什么重大考古活动,教学和指导学生也相对轻松,王迅又陆续创建了5个由他
任版主的论坛,并在两家门户网站开了博客。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打开论坛,然
后开一瓶酒喝着,边喝边“灌水”,或跟人探讨学术,或评论时事,或纯粹插科打诨,多
的一天发贴超百则,堪称超级“水车”。

2008年4月,王迅和两个表妹到植物园玩,一路上兄妹三人谈笑风生。当走到一棵松树下
时,王迅为了博两个妹妹一笑,拿着一个表妹风衣上的带子,将自己捆绑起来,做了一个
英雄就义的姿势,表妹大笑着拍下了这个镜头。

回来后,王迅觉得这张照片很搞笑,就把它贴到了北大未名的论坛上。贴上去后,他又觉
得有点后悔,怕被学生看到。后来一想,北大有好几万人,这张照片又搞怪,五官挪位,
别人不一定能够认出他来。

不料,照片贴上没几分钟,就有学生在网上发贴惊呼:“这不是我们学院的王迅老师吗?
!”

“窦尔顽”居然是一个年近6旬的考古学教授?!北大BBS上顿时一片哗然……

很多学生都跑来找王迅教授,想一睹他的风采。最夸张的是,一天晚上,昌平校区的几个
学生下自习后打的跑了几十公里,来找他探讨问题;因为“窦尔顽”的影响,王迅有时候
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跑来旁听,把教室挤得满满的,走廊上也挤满了人。

不过,树大招风。一些人开始捉弄王迅教授了。有一天,一个学生以“窦尔顽”的名义,
上传了几张黄色照片,又一个假“窦尔顽”并发表了很多不当言论,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学院党委书记将王迅教授请到办公室,说要请他喝茶。一杯茶没喝完,书记委婉地
说:“我们不反对老师网上发贴,但是,内容还是要健康,不然学生会盲从、跟风……”

王迅大呼冤枉,说自己确实没有发过不健康的贴子。书记打开论坛给他看,他看了半天才
发现猫腻:自己的IP地址注册“窦尔顽”英文是douerwan,而对方的却是dourewan。他忙
指给书记看:“书记大人呀,这个‘窦尔顽’是山寨版的呀,你可得为我做主呀!”
就在王迅百口莫辩之时,那个发贴的学生勇敢地站了出来,声明是他干的,仅是想跟王教
授开个玩笑。

还有一次,论坛上转发了一张照片,居然是将毛主席的照片画上了八字胡,并戴上了一副
宽边眼镜,又被怀疑是“窦尔顽”。由于是转发的,没法查注册地址。王迅再一次被党委书
记请去办公室“喝茶”……


虽然一再因为“灌水”而惹麻烦,但是王迅仍然乐此不疲。北大有一个名叫“三角地”的
论坛,发动大家设计标致。王迅积极参与,划了一个漂亮的三角形,在三个角上分别标上
“言、皆、和”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和谐”,这个创意得到一致称赞。

2008年“神七升”空,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写了一首《神七赞》,发表后网上恶评如潮,“
巴蜀鬼才”魏明伦斥之为“伪七律”。“窦尔顽”也积极参与插科打诨,讥讽说:“老赵
的作品关键是思想坏,满脑子:巡鹊桥、敢请嫦娥……xxx,他是真正的三叉,不,还有
呢:‘伴天链’--与‘半天恋’谐音,正对 巡鹊桥……内藏玄机啊!嘿嘿,猪八戒也不
过如此!”

这个贴子招来网民一片“哈哈”之声,被大家猛顶。估计赵忠祥老师看了,也只能是哭笑
不得……

2009年3月,《北京青年报》一名女记者听说王迅教授热衷灌水的事情后,联系要进行采
访。王迅最初一口回绝,可对方说:“我是前几年年河北大学毕业的,得出点成绩
,您可得帮我的忙呀!”

王迅笑着答应了下来。就在记者还在路上的时候,他又在网上发了一个贴子《我挥一挥衣
袖,没卖过一片猪肉》:“等一会儿,3点30分,有女记者和摄影师来采访我。我女儿反
对说:别接受采访,他们为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如同以前报道北大中文系某生卖猪肉!
北大教授上网灌水,相当于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伊又讲了好多道理。我回答:照接待不误
。古有樊哙、张飞等英雄卖猪肉,今有北大学子卖猪肉。卖猪肉并不卑贱。即使如此,你
爹我还没落到卖猪肉的地步啊,我挥一挥衣袖,没卖过一块猪肉。”

当媒体报道了王迅“灌水”的消息后,立即引起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称赞,觉得这个老
教授时刻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一改高校教授刻板、迂腐的形象,值得称道;可是也有人
指责他不务正业。

一个名叫“沧海”的网民,写了一篇《北大最闲的教授》来批评王迅说:“……教授是可
以不坐班的,但没课的时候我所知道的教授们还是在工作的,有的在写论文、有的在做实
验、有的在搞研究……总之多半是在做学问,因为虽然不坐班,但教授们似乎也都知道,
他们还在拿着学校的工资纳税人的钱呢。他们也大多不敢不务正业去做学术以外的事,因
为分心之后,就很难再集中精力去教书育人了……”

看到这篇文章,王迅感到有点无奈:原来在很多人心目中,教授、学者一天24小时都必须
是在做学问的,否则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事实上,王迅不仅著作颇丰,而且其中有很多
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重要著作。同时,他在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安徽等古文物
发掘与调查,以及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中对古文物的抢救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他还担当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仅要带研究生,还要给本科生上课。写作任务尤为
繁重。在本职工作之余,有人养花种草,有人下棋钓鱼,他上网冲浪又有什么值得指责的
呢?

虽然遭到攻击,王迅仍然故我。他觉得,只要自己做好了学问,教好了课,就问心无愧!

2009年6月,北京大学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校方安排王
迅给学生做告别演讲。派了几位同学去录制了一段富有个人特色的
MTV,在典礼上播放,他的讲话是:“同学们,经过3年、4年、7年甚至是10年的学习,你
们取得了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终于要就要离开北大校园了,我想说的是,我们容忍了
你们3年、4年、7年甚至是10年,同时,你们也容忍了我们3年、4年、7年甚至是10年,这
很公平。从今天起,你们就要走上社会了,在学校,你们都被称为明天是社
会的栋梁,但是你们进了单位后,才知道:你在一个科里,只有科长是栋梁之才;你在一
个处里,只有处长是栋梁之才;在一个公司,只有老总才是栋梁之才,总之,在一个单位
,请牢记,只有你们的领导才是栋梁之才。那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呢?只有刻
苦努力,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在此分别之际,我送大家一首小词《调笑令》:‘分手,分
手,惜别二零零九;一帆风顺催舟,独步江湖索求;求索,求索,必获甜甜硕果’。最后
,希望大家继续访问未名网站和博雅论坛,这里永远是你们温暖的港湾!”

这幽默风趣又洞悉社会人情的演说,顿时引起全场毕业生热烈而会心的掌声……

这就是王迅,一个严谨、博学的考古专家,一个深得学生喜爱的教授,一个广受网民欢迎
的老顽童!



□编辑/肖江东 胡献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8978.html

更多阅读

北大教授俞孔坚:找回消失的桃花源

北大教授俞孔坚:找回消失的桃花源(图)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铁铮 时间:2007-03-14 [评论]《桃花源记》节选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高秀芹:北大人物——王风

高秀芹说,她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都贴在朱竞的博客上。这让朱竞的博客有了生机,更加繁荣昌盛。好多高秀芹的粉丝们都来此赏文,让朱竞的人气一时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近来,高秀芹写了数篇“北大人物”。这篇“王风”我认为写得不够到位,

声明:《北大教授王迅窦尔顽 :网络红人,不亦乐乎。》为网友烈酒孤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