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上海步高里旧房改造 上海尚泰里是旧房改造

最近在上海电视台一档专访节目中介绍的关于上海步高里旧房改造的案例,给我的感触良多,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忍不住想说出来,和网友们分享。

步高里,是上海一个老式石库门建筑的里弄,当年,因为建筑质量较好,地段也处于市中心,在上海还是有一定影响的。石库门,其实是一种十分经济,有十分精致的建筑形式,占地不大,设计合理,很适合都市生活。一般每户的占地二十四到二十五平米,两层,地层称客堂间,二层称统前楼,一般有两道门——前门和后门,前门有一道高墙,两扇黑漆大门,门框大多用花岗岩筑成,所以叫“石库门”,进门是一个不大的的天井,由天井,进入客堂,在客堂的后面,就是厨房的位子,上海人叫“灶披间”,在灶披间的上面,也是从底层到二层的楼梯中间,是“亭子间”,一般在八平米左右,在“亭子间”的上面就是也是八平米左右的露天阳台,主要用来晾晒衣服,所以上海人叫“晒台”。考究一点的,,大一点的石库门,还带两个厢房的,这种房式,称为“一正两厢房”。老式的石库门是没有厕所的,后建的石库门是带卫生设备的,所以又称为新式里弄。

好了大致介绍一下石库门建筑,是为了让朋友们,尤其是外地的朋友对石库门的建筑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上海的石库门里弄的住户,是很复杂的。有家境殷实的,一般都住整栋的,如果不是旧社会里买下来的,从二房东手里租下来,至少也需要两根“黄鱼”,即二两黄金顶下来。大多是一幢房子里住很多的住户,客堂,前楼,亭子间,分别住三户人家,到后来,客堂间一分为二,分前客堂,后客堂,在客堂的上面搭有“二层阁”,统前楼也分前楼和后楼,在前楼的上层空间还常搭有“三层阁”,有的“三层格”还分“前三层阁”,“后三层阁”,晒台也搭成房间,叫“晒台亭子间”,有的甚至连“灶披间”也被租出去,你看,一栋石库门能住进十多户人家,旧上海市民的居住条件可见一斑。上海有一折著名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就是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旧上海市民的生活百态的。

电视里介绍的这家,居住面积为二十五平米,是一个统前楼吧,一共住着七口人,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一对五十多岁的中年夫妻,一对三十岁左右的小夫妻,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有点智障的中年夫妻的大哥,可以说是三代同堂,他们原来的居住条件就是自己改造的,最底层的二十五平米,一分为三,中年夫妻,老年夫妻,各住一间,进门处,留有一个很小的空间,只能容三个人坐下吃饭的饭桌,他们自己在原有住房的上空,搭出两个“三层阁”,一个是小夫妻的住房,一个用以安置单身的大哥,阁楼的高度,是无法站直的,只能坐和躺,上阁楼,用一个移动扶梯,几乎是垂直的,非常危险。

节目介绍的就是设计者如何用人性化的设计,应地制宜地为三代七人,各自营造出独立的相对舒适安全的空间,非常成功,尤其是阁楼,改造后,人可以站直,走动,楼梯,也设计成固定的,很安全,更人性化的是,设计出一个可以容纳七人共同进餐的进餐区,而已经进入老年的大哥在底层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不用再爬危险的楼梯,还给八十多岁的老人,设计了两张单人床。看了改造后的住房,全家人的激动和兴奋,自不待言,也使我们观众也感触良多。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居住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的一家人,三对夫妻,还带着一个智障的大哥,那么多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心态很平和,他们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令人敬佩!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是讲究敬老爱幼的,是讲究“三代”或“四代”同堂的,老人和下一辈住在一起,心安,心平,一旦有什么病变,有小辈救助,而小辈有老人同住,“家有一老,赛有一宝”,出去忙事业,孩子有老人看护,老人的安慰和健康,也时时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也是安心,放心。可是,现在的观念变了,老传统已经或正在被丢弃,很多年轻人都向往独立的居住空间,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虽然可以免除一些婆媳矛盾等等的摩擦,但和我们的传统文化观,价值观有所背离,也反映出我们民族很多传统的美德的缺失。

有感于上海步高里旧房改造 上海尚泰里是旧房改造

其次,在二十五个平米的占地面积的建筑中,能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安排,弄出如此人性化的独立空间,容纳下三代,七口人的居住,就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幅员虽然辽阔,但是从国土的结构“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角度来看,人均的土地占有率是极低的,还要流出足够的土地用以粮食和蔬菜,瓜果的生产,还有一部分被用做墓葬用地,留出的可以用以国民居住建筑的土地就相当的有限,可是,我们现在追求的居住条件是怎样的的?要大面积,要大空间,最好还要独立的大花园,动辄建面一百多平米,二百多平米,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大的居住空间吗?我们的国土,真的能承担给每一户国民那么大的居住空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们在攀比中往往容易丧失理智,在追求中往往只关注自己,而缺乏整体的,全面的眼光和思维,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我觉得,步高里的旧房改造,给我们的住房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或者说新思维,如何利用好有限的土地,如何利用原有的质量尚好的建筑,如何花更少的钱,办更好的事,如何真正地根据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贫乏的现实国情,来应地制宜地分层次地有效率地解决好民众的安居问题,这都是当局和我们自己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住房,土地,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个方面的资源问题,在其他和我们的生存有关的资源问题同样存在着需要每一个国民和政府部门重新认识,认真思考,妥善安排和协调的问题,立足于有十四亿人口这样一个现实条件,中国国情,运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思路,采取适合符合中国资源条件的发展方式,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好我们中国的国计民生,才能真正建设成为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建设好和谐社会。不要一味地向西方看齐,盲目地和国际接轨!这,是我们看拉步高里旧房改造所感触到的想法和看法,和朋友们共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2161.html

更多阅读

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美丽的风光 松江泰晤士小镇门票

2012年国庆到上海、杭州走了一趟,是十多年后故地重游。上海曾去过多次,却从未到过它的郊区松江。此地偏安于上海西南,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明末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故乡。这里有以高尔夫球赛而闻名的美丽佘山,最重要的是,这里有松江

红军长征25000里是如何计算的? 25000里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25000里是如何计算的?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时任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的萧锋在他的日记里记载:当天,毛泽东对他讲,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之后,中央开始在一

上海陕西南路 上海陕西南路那里好玩

[地志] 上海陕西南路上海陕西南路陕西南路是黄浦、徐汇、静安3区交界处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北起延安中路,南到肇嘉浜路,全长2360米。宽15米到19.7米。该路辟于1911年,因同济大学前身德文医学堂设于此处,就以该校创办人命名为宝隆路。1914

声明:《有感于上海步高里旧房改造 上海尚泰里是旧房改造》为网友抠脚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