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苏轼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原文】
《南乡子》北宋·苏轼 黄州临皋亭作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注释】 1) 琼杯;玉石做成的酒杯。2)照眼云山翠作堆;一眼望去,长江对岸云雾缭绕的西山, 叠翠映在酒杯里。3)岷峨;四川岷山与峨眉山的总称,岷山在松潘县北,峨眉 山在峨眉县西南。两山相对如蛾眉,故又称“娥 眉”山。4)蒲萄;葡萄。渌醅;清澈的美酒,这里指江水。5)暗;阴沉笼罩。阳台;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 台之下。这里指爱妻王朝云临皋亭楼上小平台。 6)湿粉腮;淋湿了擦了粉的脸。7)吹回;东风将雨吹回到天外,即雨停。8)落照;即夕阳。9)临皋亭;黄州古水驿站,座落于今黄州区城南江滨,古之回 车院,约今湖北黄冈中学高阜处。宋神宗元丰三年 (1080年)二月苏轼贬居定慧院。五月底举家迁居 临皋亭。【译文】手端琼杯斟美酒, 夕阳美景映杯中。 江水对岸西山上, 云雾缭绕似仙境。 翠树掩映云雾中, 云动叠翠一丛丛。 初到此时便认识你, 白浪滚滚翻银堆。 你来自故乡岷山与峨眉, 奔腾千里来到这里。 清澈的江水碧绿甘甜, 似葡萄美酒装满酒池万顷。 乌云一片罩住阳台, 春雨乱洒, 打湿了阁楼, 打湿了美人的香腮。 卷地春风把乌云吹散, 云缝中射出缕缕光线。 染红了半天云朵, 映红了江水半边。 【赏析】  此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系作者黄州临皋亭所作。词中描写一个春日傍晚的即景,上片写春日晚景,下片雨降复晴。 苏轼曾在《书临皋亭》中写道;“所居临大江,望武昌(今湖北鄂州市,)诸山咫尺,时复叶舟纵游其间,风雨雪月,阴晴早暮、状态万千”东坡《临皋闲题》中写道“临皋亭下八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我饮食沐浴皆取之焉。” 首句谓:端起玉杯,只见落日斜照,青翠的云山倒映酒杯中,把一杯玉液都染绿了。词人忽然觉得,这杯琼浆是那样熟悉,是那样有情,仿佛是老朋友似的。原来那碧绿的色彩,和满江春水则是故乡的岷山、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的。 上片由倒影看到了天空,由酒的颜色而写到江水,由江水而想到岷峨,最后居然认为江水就是酒,仿佛这个小小的酒杯可以盛下整个世界。如此独特的空间意识,正是苏轼旷达、宽广的胸怀的表现。“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用“暗”和“乱”写春雨,抓住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来得突然,使人们不及回避,才能打湿美人的粉腮。既有琼杯美酒,又有美人粉腮,这场雨似乎扰乱了欢宴,真不是时候。但是,忽然有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云缝中斜射出来,把半边天染红,碧绿的江水也被染红了一半,景色奇丽,更胜于前。 词的上片,由酒杯而云山,而江水,而岷峨,这是词人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词外的逻辑。艺术联想和想象的动力是情感。罪系黄州的苏东坡,端起酒杯,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情感作为动力,他的联想才最终指向故乡岷峨即蜀中,才产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这种奇特的心理。思乡之情是词的上片的内逻辑。词的下片描绘倏忽变化的自然景观,给人动荡不定、神奇瑰丽的感觉。政治斗争中遭到挫折的苏东坡,对自然界倏忽变化的敏感,由此可见一斑。整个一首词神气贯通、融为一体。思乡与人生的感慨尽得表现,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3566.html

更多阅读

读苏轼的《留侯论》 苏轼的读书名言

读苏轼的《留侯论》原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yi)上之

《伤寒六经求真》再版序言-郭生白 伤寒论六经辩证提纲

《伤寒六经求真》写成二十余年,初次出版也有十余年了。当时自以为表、里、气机三个病位,阴阳两个病性说明三阴三阳六经,已是得其真谛,二十年后重读《六经求真》,方恍然大悟,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的六经理论,不过是六经的皮毛而已,远远不是六经的

《一万年以后》:狂狷邪魅,直穿脑洞

看《一万年以后》是一次心魂动荡,情绪激漾的过程,全程高能地伴随着各种有粗口嫌疑的惊叹词,由始自终心律难齐。华丽瑰魅的3D视效,天马行空的异思妙想,五彩缤纷的人物角色,高潮不止的超能剧情,恒远无休的励志主旨,一次次颠覆着视觉习性,搅动着

声明:《《南乡子》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苏轼南乡子霜降水痕收》为网友兰晓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