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自古英雄出少年~~~盘点中国古代的少年英雄(*^__^*)六一 自古英雄多寂寞 电影

原文地址:自古英雄出少年~~~盘点中国古代的少年英雄(*^__^*)六一快乐!作者:林育容元帅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

遥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盘点中国古代的少年英雄!!!!!


中国古代的少年英雄:排名不分先后

—:甘罗。

因为游说赵国有功,秦王封他为上卿。民间传说“甘罗十二为宰相”,其实是一种“误读”,但宰相和上卿的官衔,倒也差不多。

甘罗生活在战国时代,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百般游说。经过三年的努力,燕王喜答应归附秦国,并且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示永不叛秦。秦国也打算再派张唐前往燕国,做燕国的国相,企图与燕国联合夹攻赵国,扩大河间的土地。因为张唐赴燕中途必须经过赵国,所以秦王又让张唐顺便访问赵国。张唐受命以后,就拜访丞相吕不韦说,因自己进攻过赵国,怕报复。不想去!!!吕不韦很不高兴。甘罗闻讯找到吕不韦,自告奋勇前去劝说张唐。吕不韦见他小小年纪很不以为然,最后还是同意甘罗前去劝说张唐。甘罗让张唐与白起比战功,再让张唐比较范雎与吕不韦的权势,最后以白起不敢出征攻赵被范雎逐出咸阳死于杜邮的故事,威胁张唐,使之如梦初醒答应下来,但他终因惧怕赵王报复而没去。吕不韦准备奏请秦王派别人去,甘罗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到秦王那里毛遂自荐,秦王见眼前的这个小孩儿这么有胆量,这么有魄力,又听相国吕不韦谈到过他的行事,心中已有几分欢喜。便任命做使臣。给他十辆马车,一百人听他吩咐。

甘罗一行来到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听说秦国使臣来到,急忙出城迎接。出乎众人的意料,从车上走下的是位少年。经过一番舌战,赵王对这个十二岁的孩子非常佩服。赵王十分畏惧秦国的武力。他知道秦国既然派人来讨要城池,是非给不可的。他命人把河间一带五座城的地图和户口交给甘罗,又用十分隆重的礼节款待甘罗等人。临别的时候,赵王又把甘罗送出都城亲自扶他上车,还赠给他黄金百斤,玉璧一双。甘罗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使命,而且满载而归。秦王对甘罗的表现大为赞赏,破例封他为大夫;不久又提拔他为上卿,把当年封给他祖父甘茂的土地全部赐给了他。




二: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少年英雄-霍去病。

18岁时,霍去病已抗击匈奴。20岁时任骠骑将军,为汉朝打通西域通道。此后每战皆胜,斩杀敌将无数。24岁霍去病去世时,已是一代名将。霍去病 最年轻的侯爵!!



霍去病将军可以说是当代许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少年得志,平步青云,22岁就指挥了决定汉匈战争命运的狼居山战役,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赶尽杀绝。

18岁从军,与匈奴共经六次大战,歼灭俘虏敌人累计达十五万,几乎是他的舅舅卫青的一倍,而他的英年早逝,又使得多少人扼腕长叹。电视剧《大汉天子》里,汉武帝一声长啸“还我冠军侯”,闻者多少人仰天长叹,泪如雨下。

史书上对霍去病的作战过程记录的十分简略,但是仅仅从这只语片言里,我们也足以想象战斗的艰苦和霍去病用兵的巧妙,漠北会战,霍去病一路急行军,在深夜时分钻到左贤王眼皮底下,拂晓发动攻击,一日之内消灭匈奴七万人,将匈奴左贤王部队几乎灭族。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悬孤漠北。势力江河日下。


酒泉庆功的一幕,他将御赐美酒分与全军痛饮,其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令人感佩。重要的是,他是汉匈战争里歼灭敌人数量最多的将领,只此一项,他就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


李白《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李白一首《胡无人》,让人于千载之下犹能想象出霍骠姚的虎虎生气。连他墓前那石雕的骏马,也以其内蕴神韵博大气魄而彪炳青史于不朽。“霍骠姚”已成了英勇果敢一往无前的代名词。只活了24岁,却长命二千多年。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超越。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杜甫。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路旁人,何如霍去病。

——南朝曹景宗



霍去病

三:陈玉成(1836-1862年),太平天国将领。

二十三岁的陈玉成被封为英王。1860年5月,洪秀全在天京主持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洪秀全批准了洪仁岢龅恼铰约苹N酥葱邢榷⒑笪魃系姆秸耄掠癯伞⒗钚愠稍谌嗣裰С窒乱云浦裰疲杆俳夥帕私愦蟛糠值厍锨寰负跞客呓猓褰痛旱仍诰凶陨薄1862年6月4日,陈玉成就义于河南延津,时年二十六岁。

四:周瑜,周公瑾。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二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风起云涌。但有一个人,潇洒倜傥,卓绝不凡的名垂青史,他就是周瑜。周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帮助孙策创建江东大业,屡战屡胜。作为赤壁之战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名垂千古。900年后,苏轼还在江边凭吊:“...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公元211年,周瑜在出征的路上生病死去,时年36岁。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五:罗士信(595~622),《隋唐英雄传》中罗成的原型。


唐初齐州历城人(济南)。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业年间,罗士信为齐郡(即齐州)通守张须陀属下一员战将,勇武过人,因一举击溃齐郡长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让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而成名,颇受张须陀器重。后随张须陀镇压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兵败,张须陀被杀,罗士信随同裴仁基等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
他作战勇猛,带兵有方,治军严格,赏罚分明,行军作战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拥戴,部下作战时均能尽力用命。随秦王攻伐王世充,屡战屡胜,名震一时。因功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平定王世充之后,罗士信再从秦王镇压刘黑闼义军。防御战中,罗士信一军陷于义军重围,城破被俘拒降,为刘黑闼义军所杀。谥号“勇”。葬于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




六:岳云,

岳云(公元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民族英雄岳飞的长子(亦说养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宋宣和元年(1119年)生于河南汤阴,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除夕和父亲岳飞及张宪一起惨遭宋高宗赵构及奸臣秦桧陷害,此时岳云年仅23岁。绍兴三十年(1161年),宋孝宗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后,岳云附葬在杭州栖霞岭下。其后宋孝宗追授岳云为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及安边将军等职,并追封为继忠侯。




岳家军中的勇少年岳云,

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岳云自幼习文练武,岳云的母亲岳夫人一见儿子习文就高兴,一见他练武就不高兴,生怕他早早离家出征。岳云虽刚满15岁,在战场上他却像一个真正的武将一样,挥舞银锤,大战金兵,获得全胜。从此他跟从父亲岳飞转战疆场,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风波亭上,他与父亲一起被秦桧害死。


七:少年女英雄冯婉贞


清朝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中国,京城北京骚乱起来。


 

  在离圆明园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谢庄,全村都是猎户。其中有一个叫冯三保的,山东籍人,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婉贞,十九岁,从小喜爱武术,学习过的没有不精通的。这一年谢庄创办村民自卫组织“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多种武艺,大家推选他当头领。冯婉贞说:“我们村庄眼看就要完了!我一定要尽全力来拯救我们的村庄。”于是她把谢庄精通武术的少年召集起来,激励他们说:“与其坐着等死,怎比得上奋起抗敌拯救我们的谢庄呢?各位如果没有这种意思也就算了,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顿时,群情振奋。于是冯婉贞率领着一伙青年人整装出发,他们都穿着黑衣黑裤,手持雪亮的钢刀,行动敏捷得象猿猴一样。离村四里的地方有一大片树林,树荫浓密,遮蔽天日,他们就埋伏在那里。没有多久,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大约有五六百人。婉贞拔刀跃起,率领大家袭击敌人。敌人没有意料到,非常惊慌混乱,忙用枪上的刺刀来迎战,可是轻便敏捷勇猛凶狠到底比不上以冯婉贞为首的中国少年。冯婉贞挥舞钢刀奋力砍杀,跟她对打的没有一个不倒地的,敌人纷纷败退。冯婉贞大声喊道:“各位!敌人想远远地甩开我们,要用枪炮消灭我们,赶快追赶,不要坐失良机!”于是众少年尽全力拦截逃敌,双方混杂在一起,杂错交战,敌人的枪炮火器始终不能发射。太阳落山时,被打死打伤的敌军不下一百多个。残敌只好扔下大炮,仓皇逃命。谢庄于是得到了保全。


八:勇斩双头蛇的孙叔敖



孙叔敖是战国时的小英雄。孙叔敖少年时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苦度荒年。十三岁的孙叔敖,有一次上山砍柴,在茂密的草丛中。遇见一条大蛇,长着两个脑袋。此巨毒蛇比鹅蛋还粗,好几尺长。孙叔敖逃跑下山,他思忖:曾听乡里人传说人见双头蛇要被毒死。可是,自己逃跑下山,也免不了一死。此双头毒蛇依然存在,乡里人再上山来,遇见此祸害岂不是也要死掉吗?逃跑回家也是死,反不如拼死一搏,为乡里人除此祸害。
孙叔敖砍了一根双杈树枝,迈步登上山来寻找双头蛇。那双头蛇听得脚步声,双头坚立恶视来人,张开大嘴形似吞食,探头猛扑过来。孙叔敖跨步往上冲,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举着双杈树枝引逗双头蛇大嘴,右手高举砍柴板斧,猛剁双头蛇。左腿离蛇太近被蛇尾紧紧缠住,疼痛难忍。经过一场人与双头蛇的搏头,终于将双头蛇砍死在山坡上。孙叔敖挖了一个坑,将剁死的双头蛇深深的葬理了。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九:浪子回头的周处



西晋时期,大兴清谈之风。但周处比较正直肯干实事。周处原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年青的时候,长得个子高,力气比一般小伙子大。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没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不肯读书;而且脾气强悍,动不动就拔拳打人,甚至动刀使枪义兴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义兴邻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制服不了它。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称为义兴“三害”。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还是周处。
一次,周处知道了人们闷闷不乐的原故。便跟人们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为‘三害’苦恼,我把它们除掉。”




过了一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背着利剑,进山射死了老虎。又过了一天,周处换了紧身衣,带了弓箭刀剑跳进水里杀死了蛟。
这件事使他认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被人们痛恨到什么程度了。他又痛下决心,打那以后,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他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大家的称赞。过了一年,州郡的官府都征召他出来做官。到了东吴被晋朝灭掉以后,他就成为晋朝的大臣。



10突围搬兵的荀灌


这是晋朝时的故事。襄阳城被敌军包围了。城里的粮食快吃完了,箭也快用光了。主将荀崧几次叫人突围出去请救兵,都被敌军堵了回来。眼看城就要被攻破,荀崧焦急万分。当时荀灌只十三岁,问道:“爸爸,您有啥难事,能告诉我吗?”


荀崧叹了口气,说你是女孩子,告诉你有什么用呢?
您不说我也知道,荀灌眨着聪明的眼睛,说:“为突围求救的事着急。爸爸,您快写信,让我去送吧。”
“你去”?荀崧摇摇头,“那怎么行啊!”
荀灌见爸爸不同意,她抽出宝剑,舞了一回。其实,她虽年纪小,但平日苦练武艺、锻炼身体,早已把各种兵器耍得娴熟。而且又爱动脑筋。她舞完剑,又把突围的办法说了一遍。荀崧见女儿身体结实、武艺不凡、办法周到,终于答应了。在一个月暗星稀的深夜,荀灌穿了黑衣,沿绳子爬下城墙,直到快过敌人的兵营时,敌人才发现有人突围。荀灌命令几个士兵故意大声嚷叫,引开敌人,她自己飞快地跑到一条偏僻的山路上走了。
突出重围后,荀灌凭她结实的身体,翻山越岭,日夜赶路,送到了信,请来了救兵。敌人怕前后受敌,急忙撤退了,襄阳就解了围。满城的人都夸荀灌是个勇敢的人。





这张画很能反映荀灌娘历史所记载的特点——能骑马张弓,爱舞枪弄剑,俨然就是个女侠的模样,而且她当时只有十三岁。



11斩蛇除害的李寄






李寄,秦国将乐人,生卒年不详。当时闽中有座山叫庸岭,高山绵延数十里,在山的西北石缝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经常危害百姓。地方官用牛羊祭祀它,但仍不得安宁。当时,有人做梦说蛇精每年要吃十二三岁童女,才能无事。官吏搜求穷人家的女儿每年八月用来祭祀,女孩被送到蛇穴口,蛇出来吞噬后回洞。每年如此,已有九个女孩被蛇吞食。那一年,官吏搜寻女子去祭蛇,但没有找到人。李寄家中有六个姐妹,李寄最小,且无男孩。她虽年幼,但决心应募作祭女,好伺机为民除害。父母见她年幼,不肯让她去。
李寄为民除害之心已决,她偷偷离开家,求得一把好剑和一只猎犬。到八月时,先将数石米麦用蜜糖拌好,放在蛇的洞穴口。不久,蛇闻到香味出洞来吃,只见其头大如斗,目大如镜。李寄全然不惧,先放狗去咬蛇,自己从背后挥剑猛砍大蛇。蛇痛得从洞里窜到洞外,李寄仍挥剑斩杀,终于杀死大蛇。李寄入蛇穴察看,发现九女的髑髅,全部搬出。李寄痛心地责备她们说:“你们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怜。”然后慢步回到家中。
李寄斩蛇为民除害的事传到越王那里,越王十分惊奇,聘李寄为王后,拜她的父亲为将乐令。她的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



12有大志的宗悫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符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13最年轻的创业王爵 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14汉代上书救父缇萦——孝顺父亲,甘愿肉刑。

缇萦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时代的人。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A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15明朝嘉定童子为国牺牲——爱国精神,为国奉献!

那是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四月间的事,几百名倭寇想打进嘉定县城。他们横刀跃马,四乡抢掠,多次窜到城下,只因为嘉定有城墙拱卫,护城河又深又阔,才未能得逞。



四月十六日那天晚上,三更过后,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叫。这声音由远而近,却没有惊醒守城值夜的义士、官兵。连日来的守城作战,使他们疲惫不堪,瞌睡难忍。然而,这声音却惊起了一名住在西门城墙脚下的十来岁的小男孩。这穷人家的小孩,半夜饿醒,正欲撒尿,却听到了一阵紧似一阵的狗叫。小男孩很是机警,他掀开破被,披上布衫,跑到门外一看,正是皓月当空,西门城墙上,露出了一截截云梯。“是倭寇爬城了!”小男孩一口气攀上城墙,朝城外一看,城下果然尽是来偷袭的倭寇,正顺着云梯向上攀登。“贼兵来了!贼兵来了!”小男孩大声呼叫起来。尖锐稚嫩的童声,霎时划破夜空。他推醒城上熟睡的士兵,捡起脚下踩到的镗锣、棒槌,一面敲,一面跑,一路呼叫。守城的兵士听到了,熟睡的街坊四邻听到了,住在城下破房子里的父母双亲也听到了。人们拿起刀枪、弓箭、棍棒、石块,奋起登城抵抗。
忽然一支冷箭射在小男孩腰背上,血流如注,可他浑然不知,跳下城,沿着大街敲锣疾奔,尖声高叫:“贼兵打西城啦,大家快起来杀贼呀!”报警的锣声,伴着男童的疾呼,叫醒了全城。顿时,喊声四起,惊天动地。全城民众和士兵,一起奔向西门迎战,把爬上来的倭寇打得连滚带翻跌下云梯,受了伤的躺在城下鬼哭狼嚎,没受伤的抱头鼠窜。常言道,人多势众。西城墙上聚集了上万人,把凶恶的倭寇打了个落花流水,灯笼火把照红了半边天。当人们扛着缴获的刀枪凯旋时,却发现那个冒死唤起全城杀敌的小男孩倒在了大街上,身下满是鲜血。
大家悲痛地把他同那些在护城中牺牲的兵民一起埋葬了。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人们为他雕刻了一个小小的石像,安放在西门城墙上。小男孩的父母始终没有找到,可能也在这次护城中牺牲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只知道西门城内的城墙脚下,住过一对贫穷夫妇,带着一个男孩。男孩没有名字,中箭牺牲时才十来岁,人们就把他叫作“石童子”。如今,嘉定的西门城墙已经重修,但那尊小小的石像——“石童子”,还保存在嘉定博物馆里。石童子,是嘉定人民永远怀念的无名小英雄!



 




 
 16农家少年谢定住打虎救母——临危不乱、机智救人

谢定柱,明朝广昌(今山西大同一带)的一个农家子弟。在他十二岁那年,家中耕牛走失,母亲抱着年幼的弟弟追赶,谢定柱紧随其后。母子追进深山,忽然跃出一只猛虎,向母亲扑去,母亲吓得摔倒在地,弟弟甩出好远,两人将陷于虎口。谢定柱毫不犹豫地举起一块石头,向老虎打去。受伤的老虎,向林中逃窜。谢定柱赶快抱起弟弟,扶着母亲向返回的路上走去。不久,老虎又从林中呼啸而出,再次向母亲发起袭击。谢定柱抓起大棍,再把老虎打退。此时,谢定柱手举石块,警觉前行,谁知,老虎第三次袭来,并死死咬住母亲的脚不放。少年谢定柱越战越勇,举起石头照准虎头猛击,受伤的老虎这才逃入林中。永乐十二年,皇帝下诏表彰谢定柱打虎救母的英勇事迹。


 17曹冲

曹冲(196-208年5月甲戌),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冲称象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曹冲称象雕塑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智救库吏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曹操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曹操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

公元232年(太和五年),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18王勃少年英俊以文采显于后世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约650年——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时年27岁,一说,26岁。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9花木兰替父从军


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20天可汗——李世民

他自少年时便已是一代英雄,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他十七岁便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十九岁便开设文学馆,文采风流。他是真正使得唐朝武功辉煌、文华灿烂的那个人。由于他是中华帝王,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才是盛世唐朝的第一勇将、第一智囊、第一才子。

他就是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直到今天,大唐盛世、贞观君臣,仍然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灿烂骄傲的记忆。而李世民,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21-司马光[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22--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23--孔融[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谦逊之礼]

24---唐刘晏七岁举翰林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明朝时列名《三字经》。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晏自幼天资颖悟,少年时期十分勤学,才华横溢、名噪当时,七岁举“神童”,八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因献《颂》,唐玄宗召见后,大加赞赏,授秘书省太子正字,据《东明县志》记载,刘晏十岁那年,“一日玄宗御驾勤刘晏政楼,大张鼓乐百妓,罗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戴百尺竿,竿施木山状,瀛州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歌舞”。这时刘晏被唐玄宗诏于楼中,“使贵妃施粉黛如巾栉”,打扮停当,玄宗目视刘晏发问,“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字形结构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真不愧是有风趣的字谏。接着贵妃又让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诗。刘晏应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尤自嫌轻更着人。”博得了唐玄宗、杨贵妃和嫔妃等人的一片赞颂。为此,唐玄宗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神童刘晏一时名噪京师。


宋代王应麟在他的《三字经》里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把他树立为当时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

25-十六国时少年名将慕容恪:


少年名将,横扫千军,二千骑破十万大军



两晋时期,由于司马氏皇室自个的腐朽,造成天下大乱,匈奴,羯族,氐族,鲜卑,羌族五个少数民族相继崛起于乱世,纵横北中国。这段历史,是天下豪俊们纵情展现的舞台。
其中,鲜卑族的燕国慕容氏,可谓人才济济。从第一代君主慕容廆开始,第二代慕容皝、慕容翰,往下接连四五代,都是英杰辈出,威震数世。而慕容氏群雄中,最出色的当数第三代,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个个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名将。他们中间,又以慕容恪文韬武略,出类拔萃。


慕容恪字玄恭,是前燕第二代君王慕容皝的第四个儿子。史载,他很小就待人恭厚,处事深沉大度。到十五岁(虚岁)的时候,发育得身高八尺七寸(约折合现在两米一零),而且“容貌魁杰”“雄毅严重”,又帅又酷。




慕容恪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公元338年。那年,羯族后赵国的君主石虎,带着数十万人马,向燕国大举进攻。

石虎:后赵君主,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数得着的名将
当时,慕容家的燕国,只占据今天的辽宁省一带,而后赵则几乎占有整个北中国,双方实力十分悬殊。潮水般的赵军一路所向披靡,燕国三十多个城不战而降。最后,石虎大军把燕国首都棘城(今辽宁省义县)团团包围起来。


赵军一连猛攻十多天,看不见有打下来的希望。几十万人远道而来,军粮补给发生了问题,石虎觉得差不多该回去了。于是大军顺次拔寨,向南退却。
消息传到城中,前燕的文武都暗自庆幸。十五岁的慕容恪却挺身而出,对慕容皝道:父亲,赵军大举进犯,我国许多郡县都投降了他们。应该乘他们退却的机会,出兵追击。只要打败他们,那么先前反叛的人就会都回来了。
这在常人看,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慕容皝却同意了儿子的请求,让他率领两千骑兵,出城追击赵军。同时又派出一些骑兵,在棘城的四门虚张声势。
于是,两千名鲜卑骑兵,在慕容恪统帅下,向正在撤退的数十万赵军尾追而去。石虎想不到燕军竟敢出城袭击。他全无防备,又看到四门都有鲜卑军队,似乎要倾巢出动的样子,遂先行退走。这下,数十万赵军土崩瓦解,各自奔逃,被鲜卑军乘势追杀,一路砍下了三万多颗人头。
率领二千骑,追击数十万敌人,斩首三万多,这就是慕容恪的成名第一战。


26-李存勖-乱世英雄,立马起沙陀[生子当如李亚子


李存勗(音xù,885-926),即后唐庄宗,山西应县人,五代时期后唐政权的建立者。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刘守光)使得晋国逐渐强大起来。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以勇猛闻名。存勗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建立后唐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勗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

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

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

三是: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

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公元911年,李存勗在高邑(河北高邑县)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勗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三垂冈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27-夏完淳,夏完淳是明末一位少年抗清英雄,

少年英雄夏完淳夏完淳是明末一位少年抗清英雄,被害时才十七岁。夏完淳的父亲叫夏允彝,他的老师,就是在当时很有名的陈子龙。夏允彝是明朝的一员大将,满清入关,明朝灭亡后,夏允彝和陈子龙一道联合起兵抗清。十四岁的夏完淳,就追随父亲和老师走上了抗清的战场。但终以无力回天,兵败后其父夏允彝自杀。夏完淳又随老师陈子龙加入吴易军,吴易军也兵败后,夏完淳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夏天,夏完淳被人告发而被捕。解送到南京后,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


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那最后一次庭审,主审官就是那赫赫有名的洪承畴。洪承畴早就知道夏完淳是很出名的江南“小神童”,为爱其才华,他想用感化的手段,让夏完淳能悔过自新,为清庭出力。

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夏完淳明知堂上坐的就是洪承畴,却指着洪承畴厉声说道:“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这番话不但让洪承畴啼笑皆非,更让他如坐针毡,一头的冷汗直往外冒。堂上的衙役们,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就告诉他大堂之上坐的就是洪承畴。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条,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掉。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脸如死灰。

1647年九月,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被斩首。自故英雄出少年,他那报国驱虏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以身相践留名节的豪情,虽有免死之机,但依然慷慨赴死的大义,都将辉映千古!




一炷心香祭英魂
[转载]自古英雄出少年~~~盘点中国古代的少年英雄(*^__^*)六一 自古英雄多寂寞 电影
 
  夏完淳,这是一个极让人缅怀的少年爱国作家。夏完淳之于明末文坛的意义,不仅在于给日益衰落的文坛带来阳刚之气,更重要的是他能以身作则,用十七岁的青春热血谱写生命的华章。阅读夏完淳的诗文,总感觉那股英雄气,在字句中驰骋纵横,或让人潸然泪下,或让人血脉喷张。
  夏完淳(1631—1647)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他生而早慧,七八岁即能赋诗,十一二岁“抵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

读及夏完淳的诗文,被那个时代的宏大场面所震撼、吸引的同时,又不禁想到今天的少年人。十七岁,对今天的少年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是铜铃般的笑声、如花的笑靥?还是漂亮的山地车、明亮的教室、喷香的麦当劳?当十七岁的夏完淳吟出“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别云间》)时,谁能品味出昔日少年英雄的悲壮与豪迈?谁能体会出十七岁与历尽沧桑竟有着对等的含义?

  夏完淳的诗文成就与他的年纪是不相称的,读他的诗文,丝毫感觉不出是出自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人之手。这种不相称折射出的是一种国破家亡、哀鸿遍野、百姓受尽苦难的乱世景象。夏完淳已实现了他“庙食千秋”的愿望了,其高贵的灵魂将永悬历史的星空!!!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明季迍邅蹇少雄,
超洁秋霜凛孤容。
志驱枭狼阔州祜,
力续夏历恒祚弘。
亮文察世立悬象,
指道齐国向大同。
英扬武烈竟逊嗣,
百年璘豳存古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660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中国军人的耻辱 客家人中国的耻辱

原文地址:中国军人的耻辱作者:麒元 中国军人的耻辱卢麒元当中国人在海外不断被掠为人质的时候,我们替中国的军人感到深深的耻辱。自从搞出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已经解除了常规军事威胁。但是,中国人忽略了,还有花样翻新的非常规军事威胁。

赵玉平教授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的解读 赵玉平 百家讲坛

赵玉平教授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解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赵玉平教授认为,这首诗不是写景的,而是写管理、写权力符号的(所谓权力符号,就是借助一些外显

声明:《转载 自古英雄出少年~~~盘点中国古代的少年英雄(*^__^*)六一 自古英雄多寂寞 电影》为网友像迯跑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