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立波秀》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10)文字版 周立波七一特别节目

速记单位:速记江城直播网
速录师:徐俊茹

时间:2011年7月11日

欢迎收看壹周立波秀之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说一句口号,这句口号是什么?大家一听肯定会心潮澎湃。它是“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人人都会说,它最完整的版本应该是这样的:“让不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虽然我学得不是很像,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是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大约在80年代中期,他在会见外国客人的时候曾反复说起,但其实他早就已经打算这么干了。1978年年底,在中央一次工作会议上,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他当时一口气列举了十几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就是深圳。小平同志是从来不会乱讲话的,当他提出某一主张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对此深思熟虑,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已经对深圳注意了很久了。1979年3月,深圳特区就建立起来,这是中国第一个特区,中国经济后来的30年的神话,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深圳的事情我们先不急着说,我们先看看“让一部分让先富起来”这句话。这句话可不简单,它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首先,是富的问题,为什么要富起来?因为我们不富,不仅不富,而且穷得等叮当响。那时中国是一个世界上著名的穷国,这个情况并非古来有之,我们曾经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最近一次当富人那是在清朝的时候。那时候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是乾隆,在他和他爹以及他爷爷的领导下,当时中国的GDP世界第一。你看我们现在搞了这么多年也不过是世界第二,这个第二和第一,也就是第一的四分之一。但是后来我们穷了,穷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我就不多说了,说起来三天三夜说不完。

在小平同志说这句口号时,中国人均GDP只有224.9美元,排全世界到倒数第二位,最后一位我现在已经忘了。那时候全国9.6亿人,有1.4亿年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当时全国有城镇3400个,人口1.1亿,城镇人均住房只有3.6平方米,解放初还有4.5平方米,这些都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实际上的情况呢,大家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我就不多描述。总而言之,那个时候大家很穷,那可是真正的穷,现在有的人说穷那可是装穷,就像有的人说富那可是装富。其实穷并不可怕,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善良,是善于创造财富的。可是当我们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把贫穷当做一种荣耀,到处在高呼: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谁要觉得贫穷不好,要想办法致富,那一律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给割掉的。
《一周立波秀》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10)文字版 周立波七一特别节目

就是这样的思想禁锢当时中国人民。首先是小平同志出来说话了,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30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月平均工资只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是呀,搞了几十年革命,又搞了十几年建设,最后越搞大家越穷,这算哪门子的社会主义?小令同志后来写了一篇文章:《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直接喊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人喜欢饿肚子,连吃饭穿衣这样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不管什么主义都是危险的,于是小平同志提出“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句话,我举一个例子,如果把致富比作一场登山运动的话,以前国家把所有人走拽着,不准登山,大家都老老实实呆在山下面,谁敢跃雷池一步,一棒子把他打下来。现在不同了,国家把这只手放开了,你想登山,国家绝不拦着,允许一部分身强力壮的人先上山顶。

1978年安徽遭遇大旱,粮食欠收。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走投无路,开始分田到户,搞大包干。这也是后来在农村普遍实现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当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口号还没有喊开,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什么是分田到户?就是把公家的地分了,自己种。这还了得?请看图。一个一红手印,当时小岗村的村民按下了血红的手印,都觉得这是要坐牢杀头的事情,但是即便坐牢杀头也要这么干,因为穷怕了。由于地分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第二年小岗村就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还了贷款。那时候在中国的农村大地,除了小岗村,还有一个村叫华西村。华西村牛在什么地方?简而言之就是村(支部)带领农民在农闲时办五金加工的小作坊。那时候可是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尾巴,应该割掉。华西村人自己干的时候也是提心吊胆。1978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题目是“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点名表扬了华西村,后来这些在农村的小作坊,就成为了乡镇企业。他们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小平同志后来说,乡镇企业是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意想到的最大收获。

农村如此,城市呢?刚才前面说到了深圳,“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小平同志首先提到的是深圳。1979年3月,深圳特区就建立起来了,“特区”这个词也是邓公的发明。他在与当时广东省委书记、省长习仲勋谈到在深圳建立新的开发区时,用到了特区这个词,在特区实施特殊的经济政策。习仲勋同志听到了立刻就加快了深圳的开放速度,深圳特区迅速发展起来创造出了许多奇迹。到1983年短短的几年里,深圳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是1979年的十倍。但是非议也随之而来,有多老同志到深圳参观后,说深圳除了五星红旗,已经看不到社会主义了。呵呵。老同志,其实他们见得并不多,一时间,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争论不休,就连在搞特区建设的深入自己人都没有把握。

1984年小平同志来到深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邓公第一次南巡。这一次南巡,邓公听取了许多方面的汇报,写下的一段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了经济特区政策是确的。争论就此结束,特区很好,要大力的搞。邓公离开广东后第二个月,中国政府宣布了新外资沿海城市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而深圳更是。经济需要发展,光看深圳这年的房价,已经是高的不能再高了,赶超世界一流城市发展水平了。深圳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和邓公的亲切关怀和同志的强烈推动,而在中国还有一个并没有得到很多的阳光和雨露,但是却以另外一种发展模式,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个地方就是老婆的故乡——温州,温州诞生了,中国帝国主义第一批工商个体户,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批私人公司,当然还是第一批炒房团,当然现在不这么说了。当年温州的十大市场享誉全国,什么钮扣市场、纺织品市场、兔毛市场、松紧带市场都在温州。这些市场全都处在交通极不便利的地方,那个时候,你如果去苍南,沂山这类的纺织品市场,从最近的城市出发,要先坐车,再坐船,下了船再坐三轮,再坐船,颠颠簸簸大半天才能到。为什么?这些市场都在山沟里,没别的为什么,山沟你管着的不严。改革开放的初期,所谓的占也市场,那都是随时可能被割掉的资本主义的尾巴,只有在资本主义束缚不严格的情况下,那个地方才能发展起来,那个时候,挣点钱很不容易。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个让关键是这个“让”,怎么“让”?国家带头示范,放开政策。比如深圳,你想富,不拦着,你像小岗村、华西村、温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怎么让?

1978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登出的一篇文章《群众的创造了加快养猪事业的经验》。这在当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是一篇教你怎么养猪的文章,《人民日报》当时可是党报,那是中国的第一媒体,当然我现在还是认为它是中国的第一媒体。那个时候《人民日报》报的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现在居然开始教大家怎么养猪,我想这不但人感到惊奇,猪也得感到惊讶吧。这说明什么?说明共产党教大家致富,这一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宣布解禁农村工商业,家庭副业和农村集贸市场得到认可。到年底,全国开业的个体工商有几百家。其中有他的名字,他叫年广久,给全国的理论家出了一个难题,年广久是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其实他不就是一个炒瓜子的吗?炒瓜子,卖瓜子,就是一个个体户。因为好吃,很受大家的欢迎,生意越来越好,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就雇了一些人帮助。到年底一数,雇了20人。《马克思主义论》规定,雇工超过18人就不是个体经济了,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我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当时是怎么想的,欢迎的理论家开始争论了,吵了不休,一直吵到小平那里。邓公表态,看一看再说。

其实这个问题全国到处都是,年广久进入了小平的视野,没有人敢动他。但是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温州有一个著名的“八大王”事件。就是八个体户,因为干得太好了,被称为螺丝大王、电器大王。这八大王当时以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通缉。作为“投机倒把”能成为一种罪名,现在看完全是对的。实际得到无知,以在下的愚见,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投机倒把,不投机倒把还赚什么钱呢?比如说现在的房价,三天两头涨一个价,而且没有任何理由,也不告诉你任何理由,就是告诉理由,你也不相信,你不相信他他还是不告诉你理由,你说他们这不是投机倒把吗。但是只要不违反政策法规,你管的着吗,投机就是找准机会。什么是“倒把”,“倒把”就是倒这把,倒这把,把那把倒到这把。你比如说油价,中东有点事,这边就跟着涨,你能说这就是发改委投机倒把吗?什么都你管,将你军、算你狠那一样不是的结果,大家一定听过。花一大把钱赌一个项目,顺便说一下,“投资”在广东话里面就是投机呀,偷鸡不着蚀把米。如果说投机倒把也算是一种罪,我估计现在所有做生意的人应该都抓进去了。不但如此,所有炒股票、玩基金、买卖黄金、期货、外汇的人都要抓起来,连买卖福利彩票的人都不能信。一直到1997年中国的《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但是投机倒把的条例一直存活到了2008年。中国对法律的不断修改,投机倒把最终成为了历史。

年广久的问题,小平同志说了看一看,投机倒把的典型“八大王”,温州市委通过调查后作出结论,除了一些轻微的部分偷税漏税,八大王的所作所为属于中央精神,我们看到党和政府对改革的决心,虽然道路不是十分顺利,但是让大家富起来的愿望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方向是我们小平同志提出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小平同志总能站起来说话,像一个保姆一样,呵护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无非是保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于是那个时候,大家纷纷下海,成了先富起来的第一批人,当然有些人他没准备好,下海之后,又被冲回来,有的人更惨,闭上眼睛往海里跳,结果没有跳到海里,跳到撞到礁石上。这个不是现在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嘛,大家把后面一句话扔了。要知道,后面是干间,要让先富带动后富,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比如说爬山,后面的人推着你,拱着你,把你弄到山顶,你高高兴,觉得全是自己的努力上来了,你就开始看山上的风景,忘记了你要帮助下面的人,你要想办法,让大家都上来。如果你只顾自己看风景,完全违背了小平先生的初衷了。

郎咸平说,先富起来的不是人,这句话这个郎教授说的,我们是朋友我也不说你。郎教授一贯语言犀利,但是肯定他不是全部,是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裕起来的朋友你要好好的品味这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谁让你先富起来?是党和国家。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人究竟有没有带动落后的,有还是没有?得先问问他们是想还是不想。我接触过很多先富裕起来的朋友,他们大多数还是想帮助和带动其他的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带动,而我请他们把钱交给我,让我去替他们带动,他们又不愿意。我觉得这个在法律层面比较难沟通,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问题,国家得表现出一定的勇气和智慧。前面我已经说了很多,但是在解决先富带动后富裕的问题,似乎不如解决前一个问题有办法。大家看,如何帮?怎么帮?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帮法都有。一直出现了像陈先生这样的比较异类,也可以说是相当的异类。我对陈先生所有慈善活动不加以异议,但是我觉得他的动机一定是纯洁的,但是这个方法是不是正确,这就有待于斟酌。其实带动和帮助的方法很多,比如积极参与慈善事业,通过给落后地区的人提供经济援助,兴办学校,提供教育。

又比如,改善交通和通讯,让他们直接受益。又比如,到不发达地区投资办厂,带动当地经济建设,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为他们致富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当然我觉得除了个人努力,国家有时候也要有再更加犀利的政策进行推动。不要尤抱琵琶半遮脸。两条腿走路,那么带动其他人走向富裕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不过,正因为这是时间上的问题,更需要考验大家的忍耐力和耐心。另外除了他人的带动和帮助,自己的努力也很重要,现在那些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不想怎么去致富,怎么去迎头赶上,成天想的就是为什么我不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为什么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不分点钱给我。你说他是思想有问题,还是身体有问题,还是神经有问题。对待先富起来的人,他们想的不是你为什么你先富起来,你凭什么先富起来,这样的心态万万要不得。任何一个人的成就,任何一个的人成功决非偶然,落在后面的人不要等着先富起来的人拉你,财富永远只会眷顾那些勤奋而智慧的人。如今,我们可以说,似乎已经了先富的阶段,但是离共富还有很遥远的路,所有的共同富裕还是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要想实现,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即使富裕了,每个人的富裕水平也不会一样。如果我强行靠指挥把财富分配给那些懒惰能力差的人,你们认为这样的社会公平吗?我们要理智地看清一个不争议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富人,就一定有穷人,有好人就一定有坏人,有正确就一定有错误。如果你得到了你认为的公平,那么我坚信,一定会有人失去了他认为的公平。如果,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把穷和富的差距彻底清除的话,那我坚信,你已经到了共产主义,而那是我肯定不再了。你就没事一个人偷着乐吧。今天该让一部分先富起来,我们就讲到这里。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谁说的?才猜对了,是王妈说的。不是,你这人就奇怪了,这时候人人皆知的四川的俗语,你怎么就认为她没说过呢。既然是俗语,谁都有可能说过,谁让这这句话出了名,人人皆知呢。冲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呢。对,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那已经是88岁的小平同志南巡武昌,深圳和珠海。不仅在中国南方上空划出了一个圈,还留下了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到今天,很多人都认为,白猫黑猫这句是小平同志南巡会后才开始流行开的。其实这句话要说起来,还得回头看看,应该从60年代初3年的自然灾害说起。这三年间由于大炼钢铁,由于还有一些别的原因,中国大地出现了可怕的大饥荒,我用了“可怕”两个字。不是我危言耸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证实正常死亡的人口。上千万没有饭吃就想出路,有的农村地区,为了应对自然灾害,自发地产生了责任稻田等各式各样的生产形式。责任田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说好?因他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中国的农民朋友,是最朴素和最实在的。曾经有一个干部给毛泽东同志写了封信,信里还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安徽的太湖县实行了责任田,附近的宿松县没有实行。徐桥嫁到宿松县的姑娘们,三天两头地往娘家跑,为的是多吃餐饱饭,回去还要带桶粮食走,做母亲的叹息道,你们宿松县不实行责任田真是坑死人啊,我看到这句话,我跟这个母亲一样,也急。当时还流行一个民谣“七级工,八级工,不胜社员一根葱,骑着车,戴着表,没有社员吃得饱。”这里说的就是城市里的工人干部,还没有农村实行责任田的农民过得好。

1962年7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就包产到户的问题会议讨论,小平同志在会上发言,他说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速恢复和发展农业产业,就采取哪种形式,他还引用一句四川的谚语:不管黄猫还是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小平同志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提出的猫论,但是没有流传开,因为这只是一次内部会议的讲话。但是后来,毛泽东就这次讲话点名批评了小平同志,他说他这个人是不抓紧阶级斗争的,他历来不提这个钢,还白猫黑猫,还不管帝国主义、马克思主义,注意,小平原来一直说黄猫、黑猫,但主席说的是黑猫、白猫。改了一个字,变了一种颜色,很多人知道四川小平原来说的是黄毛、黑猫,之后后来怎样就变成白猫、黑猫,也是老子糊涂,今天我告诉大家,出处就在这里,黄跟白区分其实没有那么明显但黑跟白颜色分明对立尖锐,但同时还说明了一个问题。毛主席没养过猫,我就养过猫,这是一只白猫,毛长长的,两只眼睛蓝蓝的,不认生、也不挑食很黏人,叫声特别大。但是我发现它对声音没有任何反应,比如它趴在那儿睡觉,你在它耳边大声喊,喂喂……它一点反映都没有,跟它玩乒乓球,在它身后半米的地方弹球,它没有判断,开始我认为我的这只猫有问题,后来才知道白猫蓝眼的猫基本上都是聋的,就是遗传基因有问题。

长见识了吧,没有听觉的猫还能捕鼠吗?就算它不是聋子,一直大白猫埋伏在老鼠它家门口等老鼠出来,你以为老鼠是瞎子啊,黑暗中这么明显的一只白色的,为什么老百姓不说白猫、黑猫,要说黄猫、黑猫,老百姓的是话是根据的,来源于经验,猫论经过毛主席一批评很快就在社会上流传开妇孺皆知,白猫、黑猫论就此成名。

但这个出名还仅限于国内后来能走出中国享受国际,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不管黄毛、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本是四川农村的一句谚语,四川天府之国,田多粮多,鼠多猫亦多。农民养猫为的是烈属互粮。所以黄毛也罢,黑猫也罢,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小平虽然是四川人,但这句谚语据他自己说,也是从刘伯承那里听来的,邓小平和刘伯承是一对军事老搭档刘邓,刘邓大军,他们又都是四川的同乡,但是为什么到小平要从刘伯承那里借取这句四川的俗语呢?说来话长,邓小平是四川广安人,但是他16岁就离开家乡,到法国勤工俭学,一直45岁时,他才和刘伯承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打回了家乡,所以对于四川本土文化小平同志估计没有刘伯承同志知道的那么多,相比之下,刘伯承在出川参加革命之前就已经川中名将了,刘伯承一生的许多谈话都能看到四川俗语的影子,我发现过去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说话都很生动,都喜欢拿动物来打比方,毛主席讽刺教条主义时说,杀猪比读书难,猪会跑,书不会跑,为杀猪的劳动人民比知识分子聪明,不只是拿猪说事,毛主席同样也拿猫打过比喻。据说只是据说,那是1956年某一天,毛主席把刘少奇和周恩来找来,劈头向他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首先说那不容易,你得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猫的嘴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这显然是莫斯科式的解放方式,毛主席听候摆摆手决不能使用暴力,每件事都应该自觉自愿。之后周总理接着说我首先让猫饿三天,然后再把辣椒裹在最新鲜的鱼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他会囫囵吞枣的般的全部吞下去,主席也不赞成周恩来的说法。他认为一个人不能使用欺骗的手段不能愚弄人民,那么毛主席的策略是什么呢?他说这个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猫的屁股上,当他感到火辣辣的时候,他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兴奋不已。前面说了,这是据说,可能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但它入木三分地刻划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处理问题的智慧。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谁发明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我们来简单的地分析一下猫论,第一个层面的意思,我认为是一个标准的问题。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评价一只猫的好坏,是它能不能抓到老鼠,而不是看它的颜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社会看待问题、讨论问题的标准无比僵化,一看颜色就给猫定了性,黑猫就是坏的,即便是黑猫警长也不行。

1978年山东有一个农民被当成资本主义暴发户的典型被批斗,原因是什么?说来可笑,整个村子除了他,其他的都在外边讨饭就他一家不讨饭,他自己不想讨饭吃,自己做小买卖,结果他就成了资本主义暴发户,被批斗、被批臭。那时候的中国人脑子里装的是什么?装的是分析,装的是判断。分析什么?判断什么?简单就两条,是姓社还是姓资,是无产阶级思想还是资产阶级思想,本来想出门散布,一出门发现不妙,今天的天气是资本主义的天气,资本主义的天就算是晴天我也不能出门。只要是社会主义的天就算是下冰雹迎头而上。没有夸张,这不是笑话,当全社会的人头脑都被这种东西禁锢的时候,社会还怎么能发展,所以小平同志提出猫论无非是帮助人民破除掉这些枷锁,解放思想。猫论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我认为是一种时代精神,那时候的中国人还有个习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停下手中的工作,先讨论讨论。党内讨论、党外讨论、领导人讨论,全国人民一起也跟着讨论,一讨论就是三年五载。最后也讨论不出什么所以然,庄稼没人种,生产没人搞,社会主义绝不是讨论出来的,美好幸福生活是绝不是讨论出来的。就好像白猫、黑猫,你把它关在笼子里,天天评价它的好与坏,这哪能特出结论,要实干。是不是好猫得放出去,让它们捉捉老鼠,不仅如此,很多问题越争论越保守。比如说关于市场经济核计划经济的争论到底姓社还是姓资,争论了很久,争得大家最后都不敢搞市场经济的东西,你看改革开放已经搞了将近几十多年了。

到了1996年个体户还是由各式各样的争执少了一千万户,私营企业少了十万家,国民经济上不去,很长一段时间在5%增长点上缓慢徘徊,所以小平同志说,搞理论、争论就要延误战机,错误发展机遇,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应该大胆地实践、大胆的试,先不要下结论,干了再说。市场经济这个问题小平讲了好多次,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计划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资本主义也搞计划呀,但是没人听,还在哪争论,最后小平同志索性发明了一个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胆搞起来,你们都别争了。所以说猫论甚至是一种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但是真经也怕歪嘴和尚念,有人置疑猫论,说猫论只看现象不看表面,还举个例子,某猫在主人面前捕鼠格外卖力,但背着主人却常常偷吃鸡鸭鱼肉,咬死小鸡小鸭,甚至小孩子无意中碰了他一下,他也要狠狠咬人家一口,这能算是好猫吗?这当然不算是好猫。可是这和小平同志说的猫论是一回事吗?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是就好猫,那说的是白猫、黑猫那个是好猫,又不是说咬人的猫和偷吃的猫哪个是好猫,对不对,你不能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还有人说猫论。只是讲目的,不则手段。又举离子,说某猫在抓老鼠的时候,既使是抓到一只小老鼠,其动作也显得过分夸张,在抓鼠的过程中很冲直撞,不惜撞倒屋子里的许多坛坛罐罐、碗碗碟碟打坏贵重物品,这绝对是迫害室内环境,你说这个猫能算是好猫吗?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有人认为这是穷人的哲学,就是穷人才养猫、老鼠,这是什么话?因为老鼠吃粮食,吃了粮食主人就要挨饿,所以穷人对老鼠非常痛恨,才把老鼠当做评价猫好坏的标准,一户人家里又是坛坛罐罐,又是碗碗碟碟,又有贵重东西,那多半不是什么穷人?那么你养猫可能就不是为了防鼠,那这个道理对你自然就不用了,现在时代变了,评价一只猫的好坏可能是要看它的毛色、血统、耳朵长短、眼睛大小,这跟捉不捉老鼠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相反会捉老鼠的猫,你还不定养,因为你家里没有那么多老鼠给他捉,而且会捉老鼠的猫你多半还嫌他赃,你可能宁愿养一直老鼠玩玩,也不想养玩老鼠的猫,那我们在这里讨论猫还有意义吗?

上世纪80年代初,薄一波同志曾询问小平同志黑猫、白猫这个说法现在这个看?小平就明确的说我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说的,所谓的当时的情况是指过去某一时间段,我们的领导人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阶级斗争之上,为了纠正这种倾向,小平同志才提出这个白猫、黑猫论,所以我们要懂得一个常理,人的思想观点都是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是针对某个时代、某一种观点而提出的某一种理论,如果不去考虑时代背景,不看作者说的是什么人,什么环境,什么背景,什么事,什么思想而言,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说过,毛泽东同志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条件、某一个问题所讲的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够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和信息,邓小平这样看待毛泽东,我们也应该这样看待邓小平。

好,今天讲关于白猫黑猫我们先讲到这儿,慢,节目还没有结束,我每集的最后就会是上面所说的内容为大家献歌一首,亦或是一段诗词,亦或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42316.html

更多阅读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阅读题答案 一只贝阅读题答案

◎[转]迟子建《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阅读题答案 某文学期刊要做迟子建的专题,其中选择了这篇文章,专栏记者为此采访了迟子建。以下是记者的问题,假如你是迟子建,你将如何回答?问题A:通常我们不会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一只虫子,而您用了,

《一站到底题库》 一站到底最新题库

《一站到底题库》学习篇第十天《一站到底题库》学习篇第十天《一站到底题库》学习篇第十天 类别:好好学习 日期:2012-12-10 22:56:00 人气:1307 来源:一站到底题库(www.yizhandd.com)一站到底题库交流QQ群1:133690990(爆满) 交流QQ群2:552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txt

(2009-12-25 14:25:5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的一篇杂文,看了后,总是感觉要写一个读后感,于是,找了空闲时间,写了我的感想。王小波的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个天才+全能,一万只猪中才能产生一个天才,而一百个天

声明:《《一周立波秀》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10)文字版 周立波七一特别节目》为网友像早晨一样清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