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炼金寒枝不肯栖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篇是苏轼于元丰五年十二月在黄州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幽人:隐士。这里是作者自指。省:了解。

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残缺之月,挂在疏落的桐树间,夜深人静,只有我这个幽人无法入睡,漂泊无依好似孤独的大雁。

被惊起的大雁回过头望去,没有人了解它心头的烦忧。它物色着栖身之地,即使无枝可依,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同流合污。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为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初到黄州时,曾经住在定惠院。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作者以作诗诽谤新法的罪名被捕入狱,这时刚出狱不久,惊魂未定,心境孤寂。词中反映的正是这种情绪,并抒发了宁愿寂寞也不愿与世俗合污的情怀。

月亮弯弯,挂在疏落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漏”,即漏壶,古人计时的工具,从壶中滴水计算时间。“漏断”,壶中滴水减少,仿佛断了,指夜深。

作者刚刚经历过贬谪和离散。“乌台诗案” 几乎使他丧命,在狱中他甚至都想到了后事。现在虽然稍稍安定下来,他的心情仍不能平静。他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圆满啊!既是缺月,又是疏桐,其暗淡、失落可见。既是漏断,又是人静,则其寂寞、凄清可知。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鸿飘渺的身影。“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作者经常这样称呼谪宦生涯中的自己——“幽人夜渡吴王岘”、“幽人拊枕坐叹息”。也许是巧合,这些诗句的背景大都是晚上,我们仿佛看见作者的魂灵在黑夜里无声地叹息。据史载,苏轼初到黄州时,“郡中无一人识者”;同时,由于当时“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并日,人皆相传已死”(《谢量移汝州表》),其处境的寂寞、艰辛,内心的抑郁、苦闷,可想而知。此时,徘徊于清冷世界中的作者,与孤高出世、孤寂无助的大雁何其相似!

黑夜中的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惊吓骤然飞起。它频频回头,却没有人能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孤鸿的神情动态及其内心世界,实际上是写作者经受磨难的怅惘心情。虽然最终没有罹难,但牢狱之灾的余悸犹存,作者心头仍充满了忧谗畏讥之感。这也是他初到黄州惊魂未定、顾影自怜的写照。那时,他“杜门思愆,深悟积年之非”,而“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

作者心中分明“有恨”,然而却无人同情、理解。作者以含蓄空白的笔法,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

孤鸿在寒冷的树枝之间逡巡,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而是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这里用“拣尽”、“不肯”字样,含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有人说这句逻辑上有误,因为雁足为蹼,是不能栖息于树枝的,所以把“寒枝”改作了“寒芦”。但这样一来,“寒芦”和“沙洲冷”的语意就基本一致了;而失去了鸿雁择枝而栖、人择主而处的象征意义,也失去了作者不苟合于世、宁愿独抱寂寞的高洁心态。故于细节不必过分强求。

这首词上阕前两句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然后将幽人、鸿影两个意象合在同一时空里。此时“幽人”是主,“孤鸿”是宾。下阕则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不肯随便栖息于寒枝的情态。至此,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

今人缪钺先生在赏析这首词时说道:“晚近人论词多以‘豪放’为贵,而推苏轼为豪放之宗。这实在是一种偏见……苏轼词的特长是‘超旷’,‘豪放’二字不足以尽之。”这首词的确是超旷之作。它空灵飞动,又含蓄蕴藉;既生动传神,又寄托遥深。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品格高远,正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情,每个人也就有每个人的意志。对性情的肯定必然会引出对个人意志的肯定。就是老苏也不是永远豪放,他也是一只找不到归宿的孤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没有痛苦就不需要旷达,没有极深的痛苦也想不到旷达。人类只要思想就会成为永无归宿的精神漂泊者。

此时此刻,天地之大,芸芸众生,苏轼心中对世界和人生的忧患和痛苦,无法表达,无处表述。星月之夜再回首,这样的恨,这样的情,驱使着老苏孤独忧虑地徘徊,无人心灵可以沟通。到处都是冰冰冷冷的,没有一个温暖的归宿。拣尽天下寒枝的寻寻觅觅,寻找了很久,也不过暂且在冷清寂寞得如同河中之沙洲一般的定慧院里咀嚼自己精神家园的痛苦。

“寂寞沙洲冷”,这五个字,承载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不能承受之重……

据一些笔记小说记载,这首词的创作还关系到一段凄美的“恋情”:

苏轼谪贬黄州时,被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女“超超”看上了。超超经常来找苏轼“请教学问”,还和父亲说出了“非东坡不嫁”的“豪言”。苏轼觉得两人的年龄不合适,自然没有应承,并留心着给超超介绍一些年轻公子。但是超超拒绝相亲,还是一心一意地对待东坡。后来苏轼离开黄州,这事儿也就淡忘了。

又过了许多年,他重回故地,却得到了超超的死讯。原来超超在他走后,痴心不改,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又坚持不嫁他人,终致忧郁而终。

苏轼很是感伤,他哪里料到无意间竟造成了如此悲剧。一天,他来到沙洲之上超超墓前祭奠芳魂,当晚便写了这首《卜算子》!

在孤寂凄清中,回忆是唯一的慰藉。然而,曾经的幸福在现实残酷的对比之下却更显得是一种讽刺。在感情(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的世界里,最怕的就是这样的情形了——心未死,情已灭。他(她)已走,而你还不想放手,于是伤害便一再一再的刺在心上,鲜血淋漓。他(她)已寻到自己的幸福,留你在原地靠着回忆来支撑最后的一点幸福的希望。而“希望之为虚妄正与失望相同”,在回忆里不肯醒来就如同吸毒一样,越久就越难以自拔。但谁又能解释的清呢?人们往往迷失于表面的美丽而无法看清楚残酷的事实。回忆越美好只会让痛苦更深。“红颜未老恩先断”的伤痛只怕也未必过此吧!

人总是那么的害怕孤独,却又偏偏总是孤独,这也许是人类逃不开的劫。为了逃避孤独,我们不断的投入人群,但结果却发现孤独是来自内心,来自灵魂的,他与身边有多少人无关。身边有再多的人如果灵魂不相契合,也一样的驱逐不了孤独。所以当一个人失去了一个与他灵魂相契的人时,那种痛苦是来自灵魂深处的。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中内容深有寄托,将自己心境和禀性全都融入词中。古来圣贤皆寂寞,因为他们那一把傲骨,那份高洁,他们骨子里有那一种令人淡淡的涟漪。

冷,是和寂寥有关,有时候它是风景,是别人的世界,和自己无关。但有时候,它也会打动你的心弦。也许,是因为灵魂的悲伤,一个人面对繁华才更觉得自己的渺小,所以常常在人群中备觉沉默,而孤独中,思想的丁零便如秋雨一般,萧瑟和彷徨。

有时候,人难自静,偶尔得到这样的机缘,索性就沉浸其中,前后几十年,仔细怀想,有哪一些是曾经得到却未珍惜,有哪一些是渴望而未能如愿。寂寥,只是寂寥。寂寥过后,繁华或是沉寂,感触终归还是在自己内心。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拥有这种心灵的是淡泊的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想起另外的一句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看似简单的一个道理,却道出了深刻的含意。看似近在咫尺的幸福,又有多少人可以抓住?回忆起自己或曾经甜蜜、或曾经苦涩的日子,心里自有万千感慨,当你悟出了其中道理,就不会再次重蹈覆辙,曾经看到过一段话:感情的真谛在于无求。爱一个人并不是要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利益,你爱一个人,愿意对他好,因为你觉得很快乐。但是现在每个人在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先去确定对方是不是爱我,如果他不爱我,我就不要爱他,殊不知对方也会有如此想法。这是个无情的时代!在生活与理想之间,总有着那么大的差别。相爱的人未必能相守,相守的人却又未必相爱。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依,直至相伴相守,看似简单平凡,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的走得如此圆满如此完美?想和一个人牵着手一直一直走下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愁,学着更加温柔,对爱我们或者我们爱的人,认真接受认真付出。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宁甘寂寞,不为随意之人所寄托.只能等待,等待属于自己的缘分和宿命,在这烦躁的都市里,这样的执着是多么辛苦可想而知。不过美丽总是奢侈的,唾手可得就不值得珍惜。聪敏的人生必须了解,爱情,或许是盼来最终的眷属,或许是永远的擦肩而过。

夜深筛静,万籁和宁。周遭的脚步远影而去,迈出记忆的尺子,落寞的邂逅于初寒攸影相吻,独自销凝。

曾几何时,对秋有了缱绻的倍感,如是秋雨那颇缠绵悱恻。站在秋的门口,没有太多的心情圆润,却剔透着一种心情的别离与失落和突兀。

文字,无语,支离,牵盼,而转身更多的是被掩埋的表情,它脆弱得像落英般的花瓣隐隐成曲。弯如筱眉的残月,用冰心锁住剪不断理还乱的霜天角楼。一些情愫随着夜霭凝噎在窗棂上翻飞,一次又一次霜帐下的楚天兰舟,跌宕在浓荫无框的杨柳里声声低诉......

姿盈的东西此时渲染着怀旧,回环出天上宫阙漠路孤萍,飘渺在阑珊处暗暗喷涌——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炼金寒枝不肯栖

岁月如水流去。是不是,我的满腹心事也付诸了流水?心如花事,突然了无痕迹,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一种思念,不能写下,无法阅读,我只知道,终于有一天,你会离去。

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知道有你同行的时光,就算是再崎岖再坎坷再曲折我也未觉得遥远,所以我只能深深地,深深地藏好我的心,在那个无人触及的距离里。

寂寞沙洲冷

作词:陈信荣 作曲:周传雄 编曲:周传雄

*自你走后心憔悴 白色油桐风中纷飞

落花似人有情 这个季节

#河畔的风放肆拚命的吹 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

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 伤感一夜一夜

△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 是慌乱占据了心扉

有花儿伴着蝴蝶 孤雁可以双飞 夜深人静独徘徊

★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 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

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 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Repeat *,#,△,★ △,★

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 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当你把脚印留在我家园,你就走进了我的心田里,我会用感激的目光注视你,紧追寻着你离去的足迹,把幸福与快乐给你带去。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738.html

更多阅读

同是快餐,为何超意兴比金德利火爆 超意兴快餐加盟条件

同是快餐,为何超意兴比金德利火爆不止一个朋友告诉我,超意兴比金德利好多了,既然你对餐饮有研究,能告诉我这是何故吗?其实,在济南快餐界形成“超(超意兴)金(金德利)”相争之势,在邵珠富看来这反映了济南快餐市场的成熟与稳定,这既与内蒙乃至全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人在风雨后 寂寞暴风雨

●一帘淡月起相思,对盏醉倾城,知音梦里华筝识。揽香总叹花空影,怎解相思扣,霜华几度染青丝。一朝怎尽离人泪,清塘月冷晓露知。羞遮红粉面,几许凭栏锦袖辞。临窗应看红香,花开花落两由之。只今唯有昔时月,依稀照梦痴。倦笔残烛,怎将吾心知。欲

苏轼《卜算子》赏析 卜算子苏轼朗读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的大意是:一弯如钩之月挂在苍穹,透过稀疏斑驳的梧桐,洒下些朦胧的月光来。漏声停了,万籁俱静。没

卜算子·苏轼·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苏轼

周末没出去,睡到中午起来,看着外面太阳暖暖的,非常舒心啊,无意拿起宋词翻翻。《卜算子》---词牌名,又名《楚天遥》,苏轼有首黄州定慧院寓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寂寞沙洲冷,冷眼看世界——清初四僧之朱耷20P 清初四僧

寂寞沙洲冷,冷眼看世界——清初四僧之朱耷★★★還舊樓主2011年8月13日轉自《灵山居士的空间》★★★  八大山人朱耷画像灵山居士认为,论起我国近五百年来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人,八大山人朱耷肯定可以进前五名,这是勿庸置疑的!灵山居士

声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炼金寒枝不肯栖》为网友纠缠不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