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高分卫星发射成功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应用

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开始建设 预计2020年全面建成

2012年03月13日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王泓漓 通讯录 蔡金曼)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2012年,我国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现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该项工程将统筹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善地面资源,与其它观测手段相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目前各系统研制和试验任务正在顺利进行,计划2013年开始陆续研制发射新型卫星并投入使用,2020年前后建成全系统。

该系统的实施,将为我国现代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促进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卫星应用企业集群和产业链,推动卫星应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2010年5月批准实施。



http://www.cnsa.gov.cn/n1081/n7499/n108303/index.html

高分专项紧紧围绕建立我国战略性空间基础设施的目标,统筹建设天基、临近空间、航空、数据中心和应用五大系统,构建天、空、地三个层次观测平台,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需求。

应用服务

区域应用  高分专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全面围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培育、引导和促进各区域高分数据和技术成果的普及应用。

行业应用  高分专项重点实施精准农业、防灾减灾、国土调查、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重大领域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住建、交通、水利、卫生、统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测绘等行业应用示范,促进各行业深化应用高分数据和技术成果。

技术创新

合作创新  通过中外数据与技术合作,推动对地观测数据共享,积极参与国际对地观测活动,探索国际合作新机制、新领域。

产业创新  通过创新数据应用模式,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完善数据产品体系,培育高水平企业和产业化基地。

技术创新  通过高分专项关键技术突破,带动我国信息、材料、电子、网络应用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创新与发展。

产品创新  通过高分系统战略产品研制,带动我国卫星、飞艇、航空、对地观测载荷,以及相关地面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

http://www.cnsa.gov.cn/n1081/n7499/n108303/332928.html

高分概况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19日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国防科工局作为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单位,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副组长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测绘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实施。

2006年高分专项实施方案论证工作启动;2009年实施方案经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5月12日,实施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高分专项全面启动实施。

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先进观测系统,与其他观测手段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整合并完善地面资源,建立数据与应用中心;到2020年,建成我国自主的陆地、大气、海洋先进对地观测系统,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领域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撑,确保掌握信息资源自主权,促进形成空间信息产业链。

高分工程民用卫星规划

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高分卫星发射成功
发射时间星名传感器

2013.4.26GF-12m全色/8m多光谱/16m宽幅多光谱

2014GF-21m全色/4m多光谱

2015GF-31m C-SAR合成孔径雷达

2015GF-450m地球同步轨道凝视相机

2015GF-5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

全谱段光谱成像仪

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

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

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分辨率探测仪

2016GF-62m全色/8m多光谱/16m宽幅多光谱

2018GF-7高空间立体测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b1e9d0100v9xu.html

“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高分一号卫星肩负着我国民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实现国产化的使命,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该星的设计寿命为5年~8年,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在分辨率和幅宽的综合指标上达到了目前国内外民用光学遥感卫星的领先水平。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自1992年8月首飞以来的第19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









火箭轨迹。黄色区域为火箭一级残骸落区, 红色区域为火箭整流罩落区。



GF-1入轨参数









高分一号”卫星总师:优先考虑芦山地震灾情监测

中新网酒泉4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高分一号’上天后,将优先考虑对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的灾情监测”、“与中国之前遥感卫星相比,‘高分一号’建立了一星多用户模式”、“‘高分一号’卫星主要特点包括多光谱、大幅宽对地观测成像”……

中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26日中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高分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白照广接受记者采访,对“高分一号”研制过程的技术创新、卫星应用、卫星特点等予以解读。

优先考虑芦山地震灾情监测

“这次四川芦山7级地震发生后,我们心理也很纠结——要是‘高分一号’卫星能早点发射,就已经用于灾情监测了”。白照广说,即使如此,“高分一号”卫星计划一上天(运行),就优先考虑对芦山地震灾区开展灾情监测,尽早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

他表示,“高分一号”卫星的定位就是要替代国外,实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国产化。“高分一号”卫星将主要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精细化管理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当然也会在雾霾、沙尘等灾害天气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用户应用模式提高卫星效能

白照广介绍说,与之前气象、海洋、资源、环境等针对特定用户的系列遥感卫星相比,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技术创新点之一就是实现多应用目标、建立了一星多用户模式。

“高分一号”卫星除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农业部三大主用户之外,还可在其他领域和示范区域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卫星的效能。据悉,“高分一号”星载6台相机,既可分开单独对覆盖区域监测成像,也能根据需要统一提供对地监测服务,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促进中国卫星遥感技术提升

白照广认为,“高分一号”的成功研制、发射和在轨运行,对于中国卫星遥感技术提升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目前,中国卫星遥感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分辨率、卫星姿态敏捷等方面。通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程实施,将为中国卫星遥感技术提升积累经验并形成突破。

他说,“高分一号”卫星设计寿命大于5年,长寿命设计也是该卫星的一项技术突破。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包括燃料、陀螺等卫星活动部件、蓄电池和太阳能帆板等衰退性部件,“高分一号”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改进,从而综合提升了卫星的寿命。

“高分一号”卫星对地观测成像还具有高分辨率、多光谱、大幅宽特点,广义的高分辨率包括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分辨率。白照广表示,根据重大专项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后续卫星研制,将在“高分一号”基础上,朝更高分辨率、更高精度方向循序渐进发展。(完)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4-26/4769004.shtml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题:一箭托起四星——长二丁火箭的繁忙“赶考”

王敏、刘斐

26日的长二丁火箭很忙。这一天,它除了将“高分一号”卫星精准地送入预定轨道,还有三颗卫星也要搭载这趟“太空班车”。12时13分,长二丁火箭一飞冲天,载着这些乘客,成功完成太空之旅。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实现一箭四星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我国航天任务的收官之战是由长二丁火箭完成的。2013年,长二丁火箭又执行我国首次航天发射任务,除了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送入预定轨道之外,还肩负着搭载任务,发射荷兰两个独立的微小卫星分配器以及由阿根廷、厄瓜多尔、土耳其三国研制的三颗微小卫星。

微小卫星分配器是由荷兰空间创新公司研制,其中一个分配器内放置着由土耳其卫星公司和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共同负责研制的微小卫星,另一个分配器内则串联放置着由阿根廷国家应用研究公司和厄瓜多尔航天局分别研制的两颗微小卫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二丁火箭总指挥谈学军介绍,从接到搭载任务到组织设计方案到火箭搭载状态更改确认,前后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而如何实现几颗卫星和火箭之间科学分离、安全分离,以确保高分一号卫星的绝对安全,是重中之重。

为此,长二丁火箭研制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了一套合理设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如果将长二丁火箭比作一辆公共巴士,那么它第一站要到达的就是高分一号卫星的指定目的地,并确保其安全抵达。等到巴士继续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高分一号卫星已经远在安全距离之外,此时,巴士开始向行驶方向的两侧分别扔出“包裹”,也就是实现搭载小卫星的分离。如此一来,搭载星的分离面与高分一号卫星的分离面完全不在同一轨道平面上,各个卫星相安无事,安全到达目的地。

据介绍,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二丁运载火箭自1992年8月首飞以来的第19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5次发射。

记者了解到,搭载发射三颗微小卫星,是继去年圆满完成委内瑞拉遥感一号卫星和土耳其GK-2卫星的发射任务之后,长二丁火箭再次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业务。

谈学军表示,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我国航天还要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更加积极的姿态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将长二丁火箭的响亮品牌更多地推上国际舞台,让更多的用户看到其潜在价值,不断提升长征火箭家族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



任务LOGO

一、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对地观测数据、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需求巨大,仅在“十一五”期间涉及到对地观测数据的重大工程总投资就达到2000 亿元。但是中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获取仍然依靠依赖航空遥感系统和国外高分辨率卫星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因此,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现有的对地观测系统稳定服务基础上,利用10 到15 年时间建立覆盖全球天、空、地一体化的高空间、高时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系统。

中国政府在200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名列其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重点实施内容和目标是:重点发展基于卫星、飞机和平流层飞艇的高分辨率先进观测系统;形成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系统;建立对地观测数据中心等地面支撑和运行系统,提高中国空间数据自给率,形成空间信息产业链。

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组成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包括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先进观测技术、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和各类应用系统。

对地观测卫星包括不同轨道、不同成像方式和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平流层飞艇为国际上正在开发研究的高度介于飞机和卫星之间的新型空间飞行平台;飞机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飞机(图1)。



图1 “高分”系统数据获取系统组成

对地观测数据中心是由现实的和虚拟的、通过网络连接的实现数据集中接收、处理、管理、共享和应用的数据系统组成。对地观测数据包括卫星数据、飞艇数据和航空数据。

应用系统包括国家各种重大工程遥感应用系统、各类基于遥感数据的专业业务运行系统以及服务大众的生活、娱乐系统。

国家级大型对地观测应用系统有:气象预报系统、沙尘暴监测运行系统、农情评估与监测系统、林火监测预警系统、国土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系统、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和城市环境监测系统等。

为保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按步骤、有计划地顺利实施,国家设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将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实施“国家卫星遥感地面(站网)系统”,一期工程包括北京密云站、新疆喀什站和海南三亚站,二期工程设计包括2个国内站、巴西站和南北极站等;通过大科学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制定数据获取、处理、分发和应用的标准规范,建设和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定量化应用的支撑设施,形成对领域业务应用系统和国家宏观决策的支撑能力,实现社会共享;建设航空遥感系统大科学系统,提高中国高分辨率数据获取和应用能力。

三、遥感数据获取系统

1.卫星

数据获取系统中的卫星包括静止轨道遥感卫星、极轨道遥感卫星。中国的高分辨率极轨道遥感卫星将在已有的资源卫星系列和环境减灾系列卫星的基础上发展和扩充,包括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在运行轨道上、成像类型上构成空间数据获取网络,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中国第一颗具有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功能的民用卫星是资源一号02B 星(CBERS-02B)。该星于2007 年9 月19 日发射,运行于778km 高的太阳同步轨道。除载有CCD 相机、广角相机外,还装载有一台高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可获取2.4m2 分辨率的全色谱段数据。见图2。



图2 资源一号02B卫星

中国第一颗高分辨率民用卫星为资源三号卫星,为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它于2008 年3 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开展研制建设,于2012年1月9日发射成功,7 月30日投入运行。见图3。

资源三号卫星载有三线阵测绘相机和多光谱相机等有效载荷,三线阵测绘相机前视、后视全色影像地面像元分辨率优于4m,正视全色影像地面像元分辨率优于2.5m,多光谱影像地面像元分辨率优于6m。卫星运行于轨道高度500km 的太阳同步圆轨道。在一个回归周期内,卫星可对地球南北纬80 度以内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重访周期为5 天,卫星设计工作寿命5 年,质量约2630 kg。

资源三号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主要用于1:5 万比例尺立体测图和数字影像制作,以及1:2.5 万等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更新,开展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还可为农业、灾害、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或部门提供服务。



图3 资源三号卫星

2.平流层飞艇

平流层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飞行器,主要由艇囊、能源系统、推进系统、载荷系统、艇首和艇尾结构以及推进系统组成。工作高度在20~30km,依靠静升力驻空,由太阳能提供动力,并带有推进系统,具有携带数吨重的有效载荷实现定点、主动控制和机动的能力。

平流层飞艇特点为:驻空时间长;覆盖面积较大,可不间断工作,适合区域应用;机动灵活、易于部署;可重复使用。

在用于遥感数据获取时,平流层飞艇由于具有连续驻空能力,可对重点区域和周边地区进行长期、机动的连续对地观测和监视,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在区域范围内,其对地观测系统具有光学、红外、微波谱段,具有高的空间分辨能力。

为建设中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科学研究技术人员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已经开展平流层飞艇设计和研制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2008 年2 月启动了研制平流层演示验证飞艇工程,该飞艇命名“致远一号”,见图4。

“致远一号”飞艇是平流层飞艇的技术演示验证飞艇,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真正的平流层飞艇。2009 年11 月8日“致远一号”首飞成功,演示验证了平流层飞艇的关键技术。



图4 “致远一号”飞艇

作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力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平流层飞艇的研制工作,并在山东枣庄成立了神舟飞艇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3 月30 日,该公司与德国RTM 公司签署了“平流层飞艇系统项目合作”的合同,展开了平流层飞艇的国际合作。

3 .飞机

遥感飞机分为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遥感飞机。有人驾驶遥感飞机一般利用中小型客机、公务机、运输机或轻型战斗机改装,机上可根据需要安装侦察相机、精密测绘相机、多谱段相机等。飞机上配备有先进的通信和导航系统,可应用于各种高度和环境的遥感飞行。根据任务和飞机型号的不同工作于3000~18000m高空。

国家民航总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国家专业部委拥有专业的航空遥感机构,配备有专用的遥感飞机,具有数十年从事航空遥感的经验。

低空无人飞行器遥感系统是高分辨率及高精度遥感影像获取和处理的新技术。它以无人驾驶飞行器为飞行平台,搭载数码相机、数码摄录机等数字遥感设备进行拍摄和记录,通过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影像的同步传输,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实时调查与监测。

无人机遥感具有机动灵活、经济便捷的技术优势,它以高分辨率轻型数字遥感设备为机载传感器、以数据快速处理系统为技术支撑,具有对地快速实时调查监测能力,可广泛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矿产资源勘探、地质环境与灾害勘查、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地形图更新。

低空无人飞行器航测遥感系统推动了地理信息获取向全天候、全天时、实时化迈进的步伐,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为每个省每个市的测绘机构都配备无人机,以保证数据获取的实时性,满足突发事件对高分辨率数据的需求,保证测绘成果的现势性。

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接收、处理与分发

中国的各类对地观测卫星在发展过程中,相继建设了各自的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和数据分发网络,包括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海洋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减灾卫星应用中心和国家测绘卫星应用中心。目前,气象、海洋、资源卫星的接收、分发各成系统,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数据分发系统。为使得高分辨率数据能够统一管理、数据共享、迅捷获取,国家已经着手在已有的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接收、处理与分发系统。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正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国家陆地卫星数据中心和高分数据中心。

中国陆地观测数据接收站网可以覆盖70%亚洲疆土的卫星数据,是中国航天对地观测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存储与分发的重要骨干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国际陆地卫星地面站网的重要成员。

全国陆地观测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一个可以为后续发射卫星进行系统扩展的集成化、开放性、标准化的公共平台,还包括数据处理、存档管理、任务编排、有效载荷管理、数据分发、数据模拟、评价、应用示范、培训以及定标场等多个功能模块。同时,根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制定了一套陆地观测卫星地面处理系统标准规范。

该系统具有对数颗卫星同时实施运行管理的能力,采用基于网格体系的建设方案,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将现有的遥感数据地面处理能力集成到网格平台,使新老系统自然衔接,充分利用多年积累下来的设施和资源,以实现国家对地观测手段的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

到2020 年,将建成结构合理,覆盖基础性、公益性主要领域的网络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完成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实现科学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共享服务,满足自主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建成满足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的专门队伍。通过建设国家对地观测数据中心,研究和制定对地观测数据的规范和标准,完成数据的获取、存储和使用等等一系列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逐步形成中国科学数据资源的规范标准体系。同时,从应用的角度加强对科学数据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建立,不仅形成对地观测数据领域的管理体系,而且形成完整的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中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所提出的目标,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共用。

五、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会有极大的提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将会越来越广泛。

1.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

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和机载遥感系统,为城市规划和“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例如,通过开展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成像飞行,为“数字北京”及“数字中关村”提供更新数据;进行2008 北京奥运规划区的机载对地观测飞行试验,服务于奥运申办及奥运规划设计;为澳门回归进行三维成像仪飞行,为香港、澳门、北海、上海浦东等城市提供了基于对地观测数据的各类图件及数据,并开展了城市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为国家大型工程建设提供了勘察与管理信息支持。包括三峡建设、青藏铁路建设、二滩和龙滩电站水库、三北防护林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气东输等,遥感在选址、勘测、生态环境工程效益评估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三峡工程预研论证初期,通过三次遥感估算库区可耕地面积,从而否决了后靠移民的主张,为政府决策外迁提供了依据。

2.国土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部作为中国资源卫星主用户,利用资源一号卫星高分辨率数据等开展了全国84 个50 万人口以上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监测、基础地质与地质环境调查、矿产资源遥感调查、遥感地质灾害调查及矿产资源开发多项目遥感调查与监测。

2007 年7 月1 日,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等技术,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包括耕地在内的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调查全国基本农田数量、分布和保护情况,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监测及快速更新机制。

遥感数据采用国内外多平台、多波段、多源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取的光学及雷达数据,航空照片分辨率为0.3m 到0.5m,卫星数据分辨率为0.6m 到4m。

2010 年后,全国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以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而其中及时的、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重要的技术支撑。

3. 灾害监测

遥感数据的可重复获取和及时性的优势使其能在灾害监测工作中起到重大作用。

2008 年“5?12”汶川地震后,有20 颗各种类型的遥感卫星提供监测数据,在13 颗国外卫星中,有7 颗是中国通过启动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获得的;此外遥感飞机也及时获得了大量遥感数据,为救灾方案制定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在灾后重建阶段,科研人员结合2008 年和2009 年震区遥感监测结果,重点对北川新老县城、唐家山堰塞湖、映秀镇等曾备受关注的典型区域进行了遥感分析,直观展示了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震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基本情况。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灾区立即开展了航空摄影工作,获取到重灾区0.15m 分辨率的灾后航空影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最快速度,运用软件将这些抽象的数据“变”为直观的地图,迅速提供给决策机构和相关部门,供灾后重建规划和建设使用。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利用灾后航空影像并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资料,快速对舟曲县进行灾害遥感解译和评估,开展比对分析,获得了倒塌城镇房屋,受损公路、桥梁、农田、林地、堰塞湖、泥石流、滑坡等各种灾情的位置、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信息,并将灾情评估报告报送国家有关部门。

原载 《卫星应用》2012年第5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1082.html

更多阅读

我参加了尖兵一号卫星的发射回收 九月一号卫星发射失败

我参加了我国尖兵一号卫星的发射回收1976年11月17日航天部五院召开了尖兵卫星发射回收工作会议,各个有关单位都参加了会议。我和摄影工作者,张烨、于炳怀、王秉勋、洪涛、沙丙全、孙家克,在会上做了详细的分工。会议期间听说11月11日

中国快舟火箭首创星箭一体化技术 快舟十一号

资料图:中国快舟火箭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官网的消息,2014年11月21日14时37分,我国在酒泉用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的最快纪录,其中蕴含的战略意义不可小觑。中国

天宫一号发射图文直播 天宫一号发射

图片 高清:“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图)09-29 21:28 帆板展开正常09-29 21:28 帆板展开09-29 21:28 测控系统随时划分它的速度、时间、曲线,一会儿测控中心会报出入轨和出轨09-29 21:27 “器箭分离”,飞控中心现场又是一片热烈掌声09-29 2

声明:《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高分卫星发射成功》为网友杀死庸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