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家》题外话 老兵回家

在奥威尔著名的政治预言小说《1984》中,集权国家控制人的重大以及核心方式之一就是销毁或重写人的记忆,以至于主人公温斯顿在“真理部”的工作之一就是重写历史,重构记忆。而他被发现的最早的叛党行为,就是“竟然”偷偷地写了日记。按照小说中虚构的“大洋国”法律,写日记要被判死刑。在主人公小办公室的墙上,有几个椭圆形的大口子,外号叫做"忘怀洞"。所有不适宜被记住的东西或文件都被勒令从忘怀洞口丢进去,让“一股暖和的气流把它吹卷到大楼下面不知什么地方的大锅炉中去烧掉。”

因为“回忆”这个动作的力量太过强大了,它与人的身份认同紧密相连。它是文化洗脑洗不掉、政治动荡荡不掉,背井离乡忘不掉,一念一息,生带来,死带去。只要活着,那些曾经印刻在你大脑里的东西,就永远在那里。

远征军老兵杨剑达,广东梅县人,16岁离开家乡,父母为了让他逃避战火而将他送到印度,但他自己又为了抗日第二战场的战事而自主加入缅甸远征军。战争结束后,他因为不愿回国打内战而滞留缅甸,无法回国,直到耄耋之年。

故乡一别已经70余年,回家时他的父母早已离世,只剩祖宗祠堂门口贴的门联:少小离家老大回。他能做的,只是插一柱香,呆坐良久,想着父母送别他时满脸的泪,说声对不起。他的小弟弟,走时才4岁,被大人抱在手里,如今已是7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回家的高速路上,用苍老的手,按摩着哥哥枯瘦的腿,而哥哥的眼,一直在窗外。

他念念不忘16岁时有过婚约的小表妹阿满,念念不忘家乡的菜肴,甚至念念不忘从前种下的一棵树,养过的一头牛:“尤其是这条牛啊,这条牛是我的生命。我还小的时候我的姑姑讲,这个牛要吃饭,要吃草,它吃饱了才攒的劲。不吃饱我也不得跑,我的姑姑也要教训我一顿。”“这条牛很好,对我很好,很听我的话。我一叫,听到我的声音它就来了,它就游来了,游水游过来了。”

他的儿女们出生在缅甸,一辈子没有去过中国,但仍能清晰地说出老家房屋分布的位置,家具的位置,器皿的位置。喂猪在哪里、吃饭在哪里、跳皮筋在哪里,因为这是父亲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讲述的。他儿子不会说中文,但在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弟弟时,两个素未谋面的大男人,在录制节目的后台,突然抱在一起大哭,不是呜咽,不是默默流涕,竟是不可抑制的嚎啕,这种莫名的乡愁,没有经历的人,恐怕难以体会。

她女儿为了安抚父亲而专门学的中文,采访时一直不停地抹泪。我们不解她对一个从未到达过的故乡的感情从何而来。“小姐,”她说,“如果是你,你是华侨,别人当你是外国人,你感觉如何?”。制片人李伦后来在评片时说,那句生硬而突兀的“小姐”,让每个人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一个人内心希望他人理解的强烈与难以言说要卑微到何种程度,才会陡然将称呼换成了尊称啊”。

采访结束时,杨剑达在老院子里不断让女儿摘老家的桂圆给他吃,他努力用假牙含着,像孩子一样入迷地吮食着那独有的甜香。他说他小时候,桂圆还没熟,他就会摘下来,放在蚊帐顶上,等它变熟再吃。柴静问,“全世界的桂圆不都是一个味道吗?”他斩钉截铁地说,“不同!”,一边吸吮,一边体会,又继续摇了摇头。

柴静问他:“什么都没有了,什么叫家?”

他说:“就是那间房子,那间屋,就是我还是要睡在那里。”

就是这些看起来虚无而微小的“记忆”,让他那么多年来在异国他乡拒绝入籍,拒绝买房,拒绝所有会让他可能一直留在他国的形式感的东西。这使得一个曾经被国家辜负了的人,至老都在异乡等待承认,一直等到获得了老兵勋章,坐着轮椅光荣归国时,颤抖着撑起老迈的腿,站起来行一个光荣的军礼。

2.

大约整十年前,小崔去日本NHK电视台,人家收集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影像资料,让他参观。偌大的一个库,人家问你看什么。小崔说,那就看中国吧。于是到了中国这一类别,说中国看什么呢,小崔想说看抗日战争,又不好意思,于是说,那就看东北。又到东北这一类,接着呢,小崔说看1937年吧。到1937这一类,小崔又说,看张学良。到张学良这个小分类,小崔说,看九一八吧。结果一搜,没有九月十八这一天的,但最近的有九月二十一的,打开一看,是张学良三十分钟的演讲,演讲里张的原话是"不把日本人赶出东北誓不为人"。

小崔受了重大的刺激。回去跟领导说,你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花钱,把广告费的百分之一用来做影像的收集,为后人留下记录。领导拍拍小崔的肩,说:“恩,想法非常好,但你还是接着忙点别的去吧。”

等小崔花五六年时间,在中国抢救性地做了各种口述历史的时候,许多人愿意花大价钱跟他吃一顿饭,却未必有兴趣花个不大的价钱买这些片子。后来他跟各个国家的纪录片公司谈合作和生意的时候,你猜最有兴趣的国家是哪个?恩,你猜对了,就是中国曾经的死对头,日本。

《老兵回家》片中杨剑达的战友,另一个老兵梁振奋在描述战争的残酷时,说他有一次曾经想过自杀。“我人生有两次想到过自杀,其中一次就是这次。”那另一次是什么时候呢?是在后来的文革中。大量的远征军出国打完仗,作为国民党军回来,很快又面临内战。能从多个战争中幸免生存下来的,又在文革中成为另一场战斗的炮灰。从这个意义上讲,缅甸战后,杨剑达因为长期留在了缅甸,未曾经历国内的政治动荡与身份折磨,是不幸,也是幸。

但那一部分的故事,也是我们现在依然无法讲述的。希望我们有一天能讲述。

就像杨照的新书《故事照亮未来》里写到的,“一个社会的公民,拥有多大的自我记忆的权利,也就决定了他们共组的社会,能够给予成员多少,多宽广的自由。”



《老兵回家》题外话 老兵回家
(另,今晚CCTV1 22:36 《看见》播出柴静专访李阳夫妇,关于家暴事件,敬请关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2796.html

更多阅读

《传习录》翻译学习之一_老A八班

题外话:XDJM们,想你们了。最想说的也就是上面这句话。不过,不再继续滥情鸟,呵呵。我才把《明朝那些事》完全看完,对里面类似于“独孤九剑”一样的王守仁的心学发生了巨大的兴趣;于是突发奇想,希望将记录王阳明心学的主要作品《传习录》翻译

《滚钩》创作谈二篇陈应松 陈应松举报

《滚钩》创作谈二篇《滚钩》,或题外话(见《中篇小说选刊》2014.11期)陈应松1.虚构。象征。隐喻。现实性。真实。经验。永恒。作家在这几个词汇中滚来滚去。读者在被作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芳香扑鼻的文字中寻找真实,猜度作家的东西来

凌淑芬 阴宅《阴同学》番外 凌淑芬 万人迷

  《阴宅》  「唉,你还是回来一趟吧!」  因为阴大人这样无奈的一句话,阴丽华带着老公和一对七岁的双胞胎,一路迢迢从台北杀回台南去。  一踏入阴宅——附注:姓阴的人住的家宅,同「陈宅」、「王宅」、「李宅」——黄光磊见到岳父大

桩桩《永夜》番外之月魄 蜀锦人家番外 桩桩

月魄是个悲剧人物,在里面虽然很出尘,也很英俊,甚至于笑起来还特别的好看,可是,我还是不怎么喜欢他。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他肯为了永夜而做出违背谷里的事,肯为永夜隐居山林,只是,他还是欺骗了她,让她伤透了心。明知道蔷薇是她的责任,是她的痛,却还

声明:《《老兵回家》题外话 老兵回家》为网友动感超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