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玄门深似海 尊师重道的手抄报

从《绿野仙踪》来看尊师重道

作者:龙在天

古人云:三教圣人无不有师,千古帝王无不有师。尤其是我等修行之辈,既有掌教祖师,也有传道恩师。

阳师亲度,玄师飞度,自古无师不传道。对于一个发心学道之人,应该先从敬师、尊师、护师开始。

现代很多人对于修道的概念模糊,更不懂尊师重道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修行可以自学,以为每天吃斋念佛就是修行,或以为在庙里随便找个出家人皈依了就是修行了。

很多人不知道修行是必须要拜师的,而且必须寻找到一位具有正统法脉传承的师父,拜在其门下,听师父开示大道,得传大法,才有机会好好修行。

凡是不寻师,不拜师的,只能沦为普通信众,他们纵然读得再多经典,学得再多的教理,做得再多功课,但因为无师引进门,始终跪在门外仰望,难以踏入修行的大门得窥奥旨。

可好笑的是,他们却往往以为自己这样就已经是在修行了。等过了几年,十几年,他们慢慢的就会开始心虚了,清楚自己一直都未入门。

大多数人会心灰意冷,放弃信仰,这就是所谓的学道三年,道在天边。

但极少数人会醒悟过来,就好像书中的冷于冰,毅然去寻觅真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尊师,以及如何尊师呢?清代的李百川所著的《绿野仙踪》这部古典小说里面,很好的阐述了如何尊师。现在我来为大家分说一二。我们先看冷于冰是如何尊师的。书上这类细节很多。

比如,每次火龙真人和紫阳真人来冷于冰的洞中指点一番离去后,冷于冰皆跪送二师出门,直至他们腾云到天际看不见之时方敢起身。后来冷于冰的异类弟子袁不邪也有样学样,每次冷于冰驾云出洞门,他也恭恭敬敬的跪送。冷于冰在峨眉山木仙那里得到桂宝几个,也送去供养师父。冷于冰第一次去火龙真人的洞府时,都不敢擅入,求师兄桃仙客通报后,方敢入内。种种细节,我就不再多说,因为这些都是从明处落笔墨,而且这些表面上的恭敬,也容易做到。

其实书上另外有一条隐线,刚开始我也没在意,后来逐渐品出味来。才知道“尊师重道”这四个字,其实始终贯穿小说之中。为什么对于尊师重道这个内容,书上明着讲了后,还要暗着讲,作者用心良苦啊!隐线伏得更深,把什么是真正的尊师点得很透彻,可谓是设置重重考验。就看读者是否能悟到了。这里我不多讲,就大致提一下几点吧!

一、真人化身乞丐以死癞蛤蟆试探冷于冰

冷于冰在西湖遇见扮作乞丐的火龙真人之时,厚着脸拉扯人家说话,想求金丹大道。乞丐大怒,指着一个腐烂的癞蛤蟆,里面有无数虫蚁在爬,腥臭无比,说这就是金丹,你把它吃了吧。冷于冰硬着头皮吃了下去。乞丐点头说此子可以教矣!

家师曾说学道首先要学会谦卑,放下自我。

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苦苦寻觅而不得,因为他们是怀揣着贪婪、嗔怒、愚痴、轻慢和狐疑。

不说普通人吧,就算是世面上的一些大师,即使名声在外,著作无数,也依然意识不到这一点。

某位大师的著作内有一个当年他拜师学道的小故事,大意是大师在年轻时四处寻师,在湖南遇到一位修道人,门下弟子众多,擅长用符水咒语治病。这位大师没接触过道法,以前都是学佛,对于符水,除了佛教的大悲咒水外,几乎是一无所知,非常好奇,磕头花钱,向人家求了半天,花多少钱都要学。

人家说“法不传六耳”。让他跪在旁边,先传五个字的口诀。当时他规规矩矩跪着,当这位师父告诉他,五字诀就是“某某某菩萨”,他一听就不高兴了,这个我祖母、我妈妈都会念,还等你教我吗?连“南无”都没有,太不正宗了。他勉强保持风度,笑一笑,磕头谢师,拱手而去。

我读到这故事时很感慨,他为了学符水治病,苦苦哀求,花钱磕头,要求拜师,但又对师父所传生不起信心,习惯性的以自己以前所学到的知识为标尺去衡量这位民间师父所传,估计这位师父看出他的脸色不愉,咒语也懒得教了,看他是个读书人,索性把《大学》的开篇当咒语教给他。他的心更加凉了,八岁就会的东西还等你教我?一时间对所拜的这位师父失望透顶。我想,这位师父只怕也对他彻底寒心了吧。

什么是拜师?拜师必须要有恭敬心,也许在普通人看来,这位大师前面磕头求法,求了很久,就已经是恭敬了,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恭敬而已。他才听到一点皮毛,就开始用自己的想法自以为是去评价师父所教的东西,内心的傲慢还是浮现了出来。花钱磕头就是拜师?古人为了学道在外面一访道就是几十年,现在很多人上午拜师,后晌就想求法,来两回就想学本事,这算哪门子徒弟?要学本事也可以,问题是又没诚意,还拿架子,稍不如意,这个当师父的都要被你鄙视了,这要如何学道?人家当师父的也不是傻瓜,难不成刚磕头拜师,就要他把真传拿出来教人?

在我看来,这位师父教的所谓的五字诀,其实和老乞丐丢出来的死癞蛤蟆是一样的,是拿来试探弟子的。如果弟子对师父深信不疑,那么吞入后就是金丹,否则只会恼羞成怒,认为对方在戏耍自己,拂袖而去。冷于冰连一个肮脏的蛤蟆都吞了,而他却连一个五字诀都接受不了,这差距何其之大?

民间的师父传法,其实是非常谨慎的。磕头花钱是学不到东西的,必须要跟他很多年,才能学到一点点东西。这其中有无数次的考验。

通常师父都是教一个简单的东西,或残缺的东西试探弟子的诚意,如果弟子看了觉得太简单,那么这种弟子不要也罢。若是毫不怀疑,哪怕是得了一个假的咒语,欢喜不已的每天念诵,也一定会有效果的,关键不在咒语本身,而在人心,在于你有没有和师父的心契合。师父一看孺子可教,才会慢慢的教一点真东西。说白了,就是看你是不是真正的相信师父,是不是真正的尊重他。

修行就要做个老实人,师父让你干嘛就干嘛,别那么多疑问和自以为是的聪明。事实上,我们在修行的路上,最难的就是打破我执,对师父升起信心。

修法最关键的就是信师父,而不是信书本,信各种理论,信自己。

很多人都问我,修道的第一步是什么?有人说是不是先学八大神咒,有人问是不是打通小周天,有人问是不是先读道德经等等。我觉得第一步,应该是如何笃信你的师父。你要是不信他,给你金子你也接不住,一辈子永远在下层打转。

这位大师晚年承认自己当时心意不诚,可是他依旧没意识到最大的错其实是——他只信书,信自己,就是不信师。

这位大师说:我错了,学佛以后明白他没有骗人,为什么?佛法说“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咒语)”,《大学》也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我的意已经不诚恳了,所以不灵。如果意识一旦诚恳,就是精神起了作用,那么无论你念什么都是灵的。所以,念什么咒语啊,拜什么师父啊,那统统都是形式,没啥意义。只要你能做到很有诚意,就可以做到‘格物’。”

看到他这段反省,我想,如果冷于冰当年错过了老乞丐,若干年后他也许会自责的说:我错了,因为科学说“一切肉类都是高蛋白”,所以即使是腐烂的癞蛤蟆也是有营养的。只是我当时意不诚,嫌不好吃,不合口味,没有享受到。

显然,这位大师只是认为自己念咒不够诚恳而已,他的诚意,仅仅只是放在咒语上,认为只要心诚,咒语就灵。

从头到尾都是从自我出发,最关键的师父却被他忽略,根本没有用半点诚心对师。

因为觉得咒语简单,不是秘密,就已经对师父的信心动摇了。事后的反思还停留在研究咒语来揣摩修行之路,还是在玩弄文字游戏,什么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等等。他的头脑已经被各种书籍武装了起来,师父教他的每一点,他都要用自己头脑里面的“知识”印证一番。

这到底是信师,还是信自己?文人学道,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清高自傲,总是自以为是,那么永远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实修。

再说,对于一个修道人来说,拜师是一件慎重的事,尤其是选择自己的本师,更是大事,怎么能是一种形式呢?

你即使有天大的诚意,也要你的师父认可了才行,他若不认可,你还觉得自己多有诚意,那不是一厢情愿吗?毕竟,对师父都不诚,还谈得上其他吗?

我们的诚意,必须是建立在师父认可的基础上,而不是自以为是。这位大师认为只要自己心诚,咒语也好,师父也罢,一切都是形式。对这种自以为是的“诚意”,我委实不敢苟同。

何况,这里不光是诚意的问题,而是作为一个弟子,你都不信你的师父,对师父都没有信心,却对一个咒语有信心,这不是本末倒置吗?首先要相信你的师父,这是最关键的。然后再相信他所传的东西。应该是冲着某个师父去求法,而不是冲着某个法去拜师。

社会上常常有某大师宣称自己在传某某法,信众们一看这个“法”的名字多么高大上啊,激动无比,一窝蜂的跑过去学,求加持。我想问他们,你们了解这位师父吗?你们对他有多信任?如果你们之间都没有互信,彼此以诚相交,怎么接得到他的法?

现代人对学法真是毫无概念,他们压根不在意是谁在传法,所以没有尊师的概念,他们把自己想学的“法”当成一门特殊技术,一种稀缺资源,谁有就去找谁要,把拜师学法当成一个利益平台了,入门后很快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各自的利益为主导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爱好练功的就去结识练功厉害的同门,喜欢赚钱的就去结识有资源的师兄,虽然名义上以修道人自居,天天练这个功,修那个法的,其实人人都趋利去了,为的还是自己,重的还是俗情,求的还是如何得好处而不是如何恭敬、顶礼在前面引路的人。

他们不知道传法的特殊性,弟子必须把尊师重道做到极致,诚心和信心都已经完全具备,自己的心意已经和师父高度契合,心心相印,这个法才能传得下来。

并不是把咒语和口诀,诀印教给你,光是靠你个人那点自以为是的“诚意”就可以练得成的。

就好像这位大师认为一个普通人只要对咒语有诚意,一心一意对着一碗水念观世音菩萨,写中国字,就可以和符水一样灵验。我有些忍俊不禁,这不是教人催眠自己吗?就好像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崂山道士》里面那个家伙,不断催眠自己可以穿墙,结果头上一个大包。

很多人啊,这辈子都在寻师,但真正遇到一个稍有点本事的师父,又不肯老老实实学,总是卖弄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学问和自以为是的聪明,不把师父放在眼里。难怪这位大师说自己活到九十岁,一辈子都在苦苦寻觅,也没有看到过大家想象中的仙佛。其实未必是他没有找到,而是仙佛没有按他想象中的模样出现在他面前。

什么是仙佛?所拜的师父就是仙佛。问题是他有把自己的师父当仙佛那样诚心诚意去敬奉吗?记得家师曾经和我说过。他十几年前,曾经拜了一个老隐士。那个老人虽然很喜欢家师,但也不教东西,只是让他每天反复念几个菩萨的名讳要求他每年要念诵多少万遍。过几年去见这位老隐士,又会增加一两个菩萨的名字,让他继续念。家师也不敢不念。如果换了这位大师,一看这么简单容易,心里肯定会想这不是忽悠我吗?这几个菩萨的名字有什么好念的,谁都会念,说不定也大怒而去。但家师却对这位老隐士的修为推崇备至,以为当世之高人。

我想,在乞丐要冷于冰吞死蛤蟆的时候,冷也有一番天人交战,因为他头脑里面固有的识见告诉他,这个不能吃,不好吃,但最后他还是战胜了自我,既然要学道,就要豁出去。如果当年这位大师也肯豁出去,无论对方教自己什么,都一心一意照做,也许他就真的见到仙佛了。

二、冷于冰幻境考验诸弟子

冷于冰让六个弟子在山上炼丹时,故意幻化出一个大幻境。除了袁不邪和锦屏坚守丹炉外,连城璧、金不换、翠黛和温如玉四人都忍不住踏入幻境里面,刚一进去,就看见他们的师父被仙界的诸神追杀,狼狈跑路。

城璧大叫道:“师尊慢行,等我四人同去,要死死在一处!”于是一起去追。四人跑到山底,翠黛拉着城璧一起上前去奋力帮冷于冰抵抗追杀,都受伤倒下。

金不换见了这种危急情况,对如玉说:“我们受师尊四十余年教益,武艺虽没有,命却有一个,可同去救应。”如玉有点害怕,说:“师兄或能御敌,我没啥本事,救不了。”金不换也不勉强,说:“此死生相关之际,各从所愿罢了。”说完就飞行跑去相救。

温如玉无奈,只好也折了条小树枝跑过去。结果刚过去,正好目睹冷于冰被一个道人一铜杖打中顶门。当时金不换大叫了一声,几乎气死,明知不敌,也跑到道人面前拼命。那三个道人见于冰已死,各架风云去了。

城璧见于冰死在山溪,跑向前抱住尸骸,放声大哭。金不换也跑来痛哭。城璧跳起来大声说道:“相随四十余年,谁想如此结局,要这性命何用!”急急将剑拾起,向项下一抹,就要自杀殉师,被大家阻止,唯温如玉却极力说冷于冰已经死了,不如搞个棺材葬了算了。

后来在幻境里面,大家都遇到了各自的事,比如温如玉又遇到了当年的妓院老相好,继续重温旧梦。连城璧也回到老家,发现自己的儿子犯罪成了囚犯,大怒,用道法救了后,又继续当年盗贼的手段去偷财物救济家人。金不换在河边发现白光冲天,他几番努力,下河寻找,终于找到一颗大明珠,连城璧让他丢掉他还不肯。

而翠黛则在幻境中和一羽士淫乱。

后来四人又聚在一起,和一魔王斗法,直到幻境消失,丹炉倒塌方醒。

不知大家读懂了这段情节没有。

冷于冰设这个幻境来考验他们,诸弟子的种种丑态,如有的贪财,有的好色,有的动怒,贪嗔痴种种习气在幻境中可谓纤毫毕现,历历在目。

但为什么他们入幻境的第一重考验,却是见到自己的师父冷于冰被追杀而逃命呢?

因为这才是最关键的考验,考验弟子能不能在任何条件,任何环境下都做到始终如一,尊师重道。

平时一个个都说得好听,我要天天顶礼师父啊,我要为师父奉献一辈子啊,师父你把后背放心交给我吧,我誓死保护师父云云。

现在考验弟子的时候到了,冷于冰被仙界的两位大佬——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同时派神仙来追杀,弟子们怎么办?究竟是明知不敌,冒着得罪仙界的危险舍命护师,还是弃师逃得远远的?

在这关键时刻,连城璧,这个昔日的绿林大盗,是条血性汉子,没有任何犹豫冲了上去。翠黛虽然是个法力低微的小狐妖,也懂得死命维护自己的师尊。金不换是个市侩俗人,平时贪财又好色,但关键时刻不含糊,

要不然当初连城璧也不会投奔于他,

就是看中他有几分义气。

(我觉得金不换有点类似于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别看是个小人物,市井小民,一身俗气,又懒又贪,但在“义”字面前不含糊,哪怕掉脑袋也敢豁出去。韦小宝虽然无赖,

吃喝嫖赌一应俱全,但把义气和尊师是看得极重的。即使被康熙发现他和天地会有关系,把他软禁在皇宫,要炮轰他的伯爵府上的天地会诸人,他还是不顾性命的跑出去救他的师父陈近南和诸位兄弟。虽然他没学得陈近南半点功夫,但陈近南在临死前,依然把他看成是最得意的弟子。)

冷于冰的弟子中,有人有妖,有根基好的温如玉,也有一腔俗血的金不换。最终的结局却是,金不换虽然最后成就不高,但毕竟是成仙了,而温如玉最后还是沦落了,和一个女妖混到一起去了。

这次考验中,只有一身仙骨的温如玉以完败告终,他贪生怕死,关键时刻退缩不提,见冷于冰被仙人打死,其他弟子皆痛哭,恨不得以死殉师,他不但毫无悲意,还讲出散伙的话。

这样的冷血之人,纵然根基再好,何以度之?

所以当他们从幻境里面出来后,逐一被冷于冰喊去谈话,虽然痛批了他们在幻境当中的种种作为,但最后又终于原谅了他们,除了温如玉。

为什么?

比如冷于冰首先和连城璧谈话,

批评他入幻境后强盗旧习不改,胡作非为,但见到师尊死后,拼命自刎,义列激发,深明大义,有此一点,最后轻轻放过,没有惩罚。

然后又叫金不换进去,批评他为了贪一大珠子,在河边守了三天,道友分离,师尊惨死全然忘记,丧良忘本,但见到师尊被追杀,搬折树枝拼命相救,有此一点,也就不深究,只让大弟子袁不邪重则六十戒尺。

轮到温如玉的时候,冷于冰怒容满面,令二鬼将他直接押到冥司,打入九幽地狱。众弟子磕头求情,才唤他进来,指出他在幻境当中的种种禽心兽语,斥责他是玄门当中最不可要之人,无情无义,好色丧品,与猪狗无益,是自己瞎眼盲心,才贸然度进来,最后令二鬼重责百杖,是因为不想污诸弟子之手。可见冷于冰对温如玉基本上已经绝望了。

最后轮到翠黛,因涉及妇人淫邪,故而私下和她说话,虽然痛心疾首,却也语重心长,看在她在战场上拼死相救的份上,也只是吩咐打一百戒尺惩罚而已。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冷于冰对诸弟子在幻境内的种种行为了如指掌,这些弟子在幻境当中皆不同程度的犯了过错,有的过错说起来都令人羞愤,但只要能过了第一重考验——尊师重道,冷于冰最后稍作惩戒后,都原谅了他们。

这让我想起昔日家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哪怕大恶人来求法,只要他心诚无比,这样的恶人一样可以度在门下,甚至传他大法。

当时听了此言,我甚是不解,为什么恶人也能传法呢?

后来我明白了,其实冷于冰的弟子,个个皆有不同程度的恶,严格来说都不是良善之辈。

袁不邪是个猴精,勾引过良家妇女,锦屏和翠黛原本是狐妖,专门迷惑众生,吃人度日。连城璧以前是江洋大盗,杀人越货之辈,金不换虽然没甚出息,但也不是正人君子,抗拒官兵,逃亡之际还不忘记勾引寡妇,温如玉更是浪荡公子,风流场上的常客。

记得以前家师说修大道无关善恶,善恶皆是大道的显化,得度的关键就是八个字——尊师重道,道心不退。

这其实也是我玉皇最根本的戒律。所以凡我玉皇入室弟子,皆需念诵本门历代传下来的护师文、护道文,发誓终生护师护教,即是此理。

虽然趋吉避凶乃人之本能,但对于修道之人来说,既然奉了道,一身荣辱就和师门息息相关,师门荣则我荣,师门辱则我辱。

哪怕再如何懂得趋利避害的法门,当别人辱及你父母的时候,难道你还装大度装缩头乌龟默不作声?何况我等修道之人,视师尤胜于父母,岂能不拼死维护?

任何一个教门的大法,只可能传给这些舍死忘生维护师门的铁血弟子,贪生畏死之辈有什么资格传承大法?

冷于冰的六个弟子,袁不邪和锦屏两个人,对师尊的话不敢有半点违逆,故而无需入幻境考验。

其余如城壁、不换和翠黛三人虽然定不住心,偷入幻境,但通过了幻境最关键的考验,虽然根基资质略差,但也堪造就。

温如玉虽有仙骨,却只是个玩票的,不但半点真心没有,连几分人心也全无,与禽兽无异,难怪冷于冰说他是玄门最不可要之人。

前不久在山上,家师曾对我感慨说,这世上从来不缺惊才绝艳、天赋异禀之人,但若不肯投入到一个教门下修行,不肯为这个教门舍死忘生的付出,就犹如无根之浮萍,即使是再珍贵的种子,若始终漂浮于空中,不能落在一片土壤上,就始终没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而有些种子虽然很普通,但它们得到落地的机缘,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同时,大地也给它们庇护,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帮助成长,它们长成树林后,也手牵手的维护这片大地,防止水土流失。

(这里我要多说两句,种子们,一定要看准了再降落哦,有些土壤肥沃,可以培养参天大树,而有些土壤下面其实是水泥地上面铺了一层薄薄的土,落下去就完了,这又涉及到如何寻师了。)

我这些年弘法,也可谓阅人无数了,确实有不少人,一生下来就具有某些特殊的能力,比如眼能见鬼神,

或者梦里通灵预测,或者是隔空移物等等,尤其是过去人神混居,人鬼杂居的时代,有的古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神通。

前天我还遇到一个女人,因为天天做梦,而且梦境常常和现实重叠,使得她具有一定的通灵感应的预测能力,但她为此苦恼不已,一天到晚沉浸在梦里,让她每天疲惫不堪。她问我有没有梦修法,怎么修?

我苦笑,种子都不降落在大地上,就等着别人来施肥浇水了。又非我门下弟子,怎能轻易传法?

她和我网上聊天的时候,感觉身上一直不停的发麻发胀,种种感应。

我看她一脸衰老之相,晚上修法的时候,观照了一下她,第二天问她晚上做梦了没有,她对我兴奋的说居然一夜无梦。我原本以为她会由此发心求道,结果也是渺无音信。

唉,隔空义务的浇灌了一次水,种子都不肯落地,奈何,奈何?

所以,凡是欲修大道之人,首先要培养起码的尊师重道的概念,这样才会有落地生根的那一天。有了概念,你能做到多少,关系到你日后的成就高低。否则,即使是修道的天才,也只能和大道无缘。

三、修文院天狐老人指引取天书

冷于冰后来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的师父火龙真人,这离不开一个异类狐仙的功劳。在一次游历中,遇到了偷了老君天书又不敢翻阅,把天书藏到江西庐山凌云峰的天界修文院书吏雪山老人,此人乃是天狐修成仙道。

因为天书又被一条千年鱼妖窃取了,天狐知道冷于冰乃东华帝君的徒孙,天狐希望冷可以杀妖夺回天书,

看玩一年后,再转求东华帝君返还,

并在老君处求情,希望可以免除大祸。天狐知道冷的法力不足以降妖,还送了件法宝助他。就这样,冷于冰靠自己的机智勇敢,杀了鱼妖夺了天书,修成大道。

冷于冰登天界后,拜谒上帝、老君、元始、东华帝君及众多仙人后,来到火龙真人的洞府,叩谢教导超拔之恩之时,特意提到修文院的天狐,说要去拜谒一下。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于冰说起:“未见修文院雪山道人,早晚走遭方好。”火龙大笑道:“各仙圣紧要去处,才到十分之一,量一异类小吏,见他不见他,何足挂怀。若为他有赠书之情,书是老君假手于他,只不治他盗窃之罪足矣。他还敢居功么?若伊女锦屏、翠黛有成,已炼就人体,身分高出乃父数十倍,非仅三界诸仙青目,即我做师祖公的,亦不敢以异类薄待他们。”

我们由这段对话,可以品出什么来?

可以看出,冷于冰念念不忘当年的赠书人,登入天界拜谒上帝,教主和祖师后,放着那么多的仙圣不去走访,却一心想着去天狐那里答谢。

作为一个普通人尚且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何况是一个修道人。

也许对于冷于冰来说,再多的仙圣又与他何干,真正值得感谢的也许只有火龙真人和天狐老人。火龙是他的师父,他对火龙真人恭恭敬敬,理所当然,但他对天狐老人的态度,就连火龙真人都不理解。

火龙不屑的说,这类异类有什么好见的,就算他赠书给你,那也是不怀好意,不过是借你的手,脱他的罪罢了。何况如果不是老君故意要成全你,他怎么偷得到天书?

诚然,火龙看得很透,冷于冰心里也如明镜一般,老君第一次见到冷于冰,不但不责怪他私下看天书,反而夸他悟性高,居然能读得懂这本天书。显然是老君故意借天狐之手,送书给冷于冰。

按理说,知道了这一点,确实没必要对天狐一家如此照顾。但我们看冷于冰是怎么做的。在凡间时,天狐老人让他帮忙代管两个女儿,他就收这两个小狐妖为弟子,悉心教导,还赐她们丹药,功法,帮她们脱去异类躯壳。成仙后又挂念着去拜见天狐,

完全没有考虑到双反的身份地位不同,他一心想的就是去拜见一个火龙真人都鄙夷的“异类小吏”,这说明天狐在他心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一些“紧要的仙圣”。

但他还没来得及去,天狐就主动过来拜访他了,冷于冰当时的反应是“大喜”,(这种激动的情绪已经很少出现在他的身上了,就算后来见各路神仙,冷于冰也是从容面对。)连忙入门迎接,让入丹房,先是感谢授书的恩情,然后赧然解释自己这几日“谒三清、朝教祖,未暇看望。”天狐说冷的职位很高,以后少不得栖身于下,冷赶忙说这话太重了,是居我于炉火上也。嗣后幸垂真爱。

从后面两人的对话,不难看出,

冷于冰对天狐老人是真心相待,感恩戴德,对他的两个女儿也是诚意相助,以报答天狐之恩。后来冷于冰还传了天狐老人殊胜道法,让天狐也成了正果。

不知道大家读了这段,会不会觉得冷于冰做得有些过了。按理说,他帮天狐从鱼妖手里追回天书,还帮忙缴还,让天狐免罪,人情已经还完了,天狐的事没必要再管,何必还如此费心费力。我以前也颇有疑惑,但直到我跟师学道后,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段情节,又是在暗着写冷于冰的“尊师重道”!可以说,在冷的心里,有两个师父,一个是明师——火龙,还有一个就是暗师——天狐。

不管天狐对他是什么居心,但毕竟有指引他取天书之情,他在未得《天罡总枢》之前所得火龙真人所传修法,只是幻化把戏还远非大道。而此天书的获得,成就了他的金仙正果。即使明知老君假手于天狐来成全他,但他也只念及天狐对他的好,对他的恩,全不念其恶,这是何等博大的心胸,何等厚重的德行啊?冷于冰后来的成就非凡,全赖这本天书,天狐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引荐者。

在我道门,凡入门学道之人,离不开引荐师、保举师和传度师之功。

而天狐就类似于引荐师。若无天狐引荐,又赐法宝,冷于冰根本无法获取天书。可说,天狐对他已经不是滴水之恩了,而是天大之恩。

但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如果我们是冷于冰,会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天狐?其实这也考验着我们是否有真正的尊师重道。

我想,大多数人估计都是获取天书后,自己先看完,然后利用自己的师承人脉,帮天狐缴还天书,替他脱罪,人情两清。顶多再教他两个女儿一点功夫,或是赐几个法宝,仙果之类的,就当是感谢了。这样做,虽然无可厚非,但就成了赤裸裸的交易,没有半点情分了。不是修道人所为。

在修道的路上,但凡有引导你入道的人,不管他是以言语也好,文章书籍也好,还是身体力行,逐渐熏染也好,不管他是打你也好,骂你也好,还是点拨你也好,不管哪种方式接引,接引到哪种地步,皆有莫大恩德,都对你有引荐之恩,就算他本身有什么问题存在,有怎样的让你看不顺眼的地方,但对于咱们修道人来说,都绝不可忘记他的恩情,这就是厚道。

我们为什么修不上去,就是因为我们太够精明而不够厚道,我们精于各种算计而不够厚德待人,尤其在面对自己的恩人,恩师,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我们不是经常感恩他们为我们做了什么,把他们的恩情时刻记在心里,而是经常在找他们的问题,为自己疏远他们而找借口。

冷于冰难道不知道天狐借他的手脱罪吗?但他依然对一个心里打着算盘的的异类都如此恭敬,时刻不忘拉对方一把,尽心尽力教导天狐的两个女儿,把对方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全力去办,就是因为对方有指引授书之恩,这是何等的厚德?

以冷于冰的所作所为来推及自己,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吗?所以,

比起冷于冰设幻境考验诸弟子来说,

天狐老人对冷于冰的考验,无疑更加隐蔽,也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毕竟这一重考验,就算是火龙真人都没看出来。但即使火龙反对,冷于冰还是坚持自己的本心,全心全意的帮助天狐老人,即使明知对方利用了自己,那也心甘情愿。

如果换了火龙真人,估计就不一定可以通过这层考验了。所以后面书上写到火龙真人有些羡慕冷于冰,因为上帝授予冷于冰很高的职位,反倒给火龙分派一个很繁杂的职位,上帝为何厚此薄彼,毕竟,天书只有德人才配拥有。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华阳真人说过有九种人不能与之论道,其中一种人的特点是:殷勤而诱哄,小人谦柔而进。

因为这种人最不厚道,觉得你有用的时候,就百般殷勤,无比谦恭,

但他是背着口袋来找你的,只想从你这里多掏点东西,甚至恨不得把你装进他的口袋里面去才好。一旦觉得你无用了,或看你不爽了,就过河拆桥,随时抛弃,另觅高枝,重新站队。

没有丝毫感恩之心,完全以利益之心相交,而不是把你当成修道路上一个提着灯笼为他照亮前路的人。

对这种钻营之徒,不重德,只重利,自然不能与之论道,更不能传法了。因为一旦等他学成后,你在他眼里也就成为无用之人了,他会弃你而去,另寻他人。

这种人习惯了抱粗大腿,谁强大,谁厉害,谁能帮到他,给他好处,

就去跟谁走,但他永远不知道,只有守住“德”,本份做人,真诚待人,才能抱住最粗的大腿,得到更大的利益。

正如家师常说的那句话:不以己欲而成其欲,不以己私而成其私。这就是为什么冷于冰后来能得到老君天书的原因。

天狐指引了冷于冰去取天书,助其成道。而冷于冰成就后,返过来又度了他全家。

这让我想起家师以前说过,如果一个弟子修成大道,成就无上仙位,

当年引荐他入道的人,保举他学道的人,都会因他而超升。

因为没有他们当初的引荐和保举,就没有这位弟子后来的成就。从这个角度来看,冷于冰尽心尽力的帮助天狐老人,确实也是天经地义的。

这一世你指引了我,助我成道,

只要你还在轮回中,生生世世我必来度你,以报前恩。

修行路上,大家就该如此一路扶持,共同进步,这才是心胸,是德行,而不是一路前行,一路丢弃,把指引过自己的恩人抛弃,把祖宗抛弃,

把家人抛弃,只顾着自己成就,这种自私的行为,这种狭隘的心胸,绝不是修行。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七玄九祖尽超升,就是要把曾经帮过自己的,供养或布施过自己的,生我养我教育我指引我的,全部度脱,这样的修行,才有意义。

各位读者,你们看到这里,是不是对古人的尊师重道,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大多数人对于尊师的概念,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礼貌和恭敬。却不知道居然还有这么深层的涵义。

可以说,你若不能了解“尊师重道”这四个字的内涵,就很难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修道。就好比我上文提到的这三重考验:

第一重考验的是修道的决心和勇气。

吃掉一只死癞蛤蟆虽然大不容易,但把眼一闭,心一横,还是能下得去口的,为了寻到真师,赌一把的勇气,这世上我相信还是有人能做到。

当然,很多人连这一关都过不去,拱手而去,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在世俗中做一个著名的修行理论家,一辈子终究难以成为实修者。

第二重考验的是如果师父处于危难关头,做弟子的如何取舍?是明哲保身,视而不见,还是不顾身家性命去救?

相比之下,吃掉一只死蛤蟆只需要一时的勇气,而生死关头,舍己护师,则需要高度的忠诚,粗俗如连城璧金不换两兄弟可以做到,卑贱如锦屏翠黛二异类可以做到,文雅如温如玉之徒却做不到。

有勇气能吃掉死蛤蟆的弟子,不见得愿意为师父牺牲性命。据说当年陈撄宁弟子不少,但文革被迫害时,

不少弟子怕惹祸上身,都装聋作哑。

难道这些弟子中,就没有敢吃死蛤蟆之辈?只不过涉及到性命,一时间勇气顿失罢了。

又或者师父让弟子去办一件事,

但此事有危险,弟子为自身安危考虑,也不愿前往。这都不是尊师重道。

所以,忠烈义气之人可以学道之人,肯把性命都舍弃为护师护教,这才有了入门之基。否则仙佛度的都是些自私自利之徒?

第三重的考验是时间的流逝,你是否已然改了初心。

冷于冰对天狐恩情始终不忘。但凡在自己修行路上有指引之恩,无论对方或有心或无心,皆是恩人,当以重礼厚报。冷于冰尊重天狐,是因为他把天狐当成了自己修行路上隐在后面的师父了。

我常说,修行路上,虽然本师只有一个,但其他的师父却很多,有明着的,有暗着的,只要你的德行高,

他们都会被感召过来,一路扶持。

而你对他们的态度,也侧面反映出你的德行如何。

如果冷于冰把天狐用完就丢,除了帮他缴还天书外,其他嘱托的事一概不理,到天界后另抱大腿,对天狐这个比牙签还细的瘦腿置之不理,这种德行,老君会看得上吗?

冷于冰后来的修为,远远超过天狐,甚至火龙真人都比不上,但从他对天狐和火龙的恭敬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德行。

这一重考验,委实更难更无形。

因为人心都是会变的,尤其是随着自己的身份、地位等等发生改变的时候。无论是吞吃死蛤蟆,还是舍死忘生的救师父,这毕竟只在一时而已。

难就难在,当功成名就,时过境迁,还能不能不改初心,始终如一的保持当年的恭敬呢?

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也许很多年后,已经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了,当年那个你要仰望的人,如今你已经看不上他了。而当年那个你拼命要救的人,如今却变成你千方百计想谋害的人。

如果我是冷于冰,我会在幻境里面再设置一重考验:诸弟子皆成为王侯将相,某日出行,净水洒地,鸣锣开道,一时威风无限,而街上却有一个褴褛老人,蹒跚缓行而来,诸弟子认出正是师父。老人说:“徒儿,跟为师上山继续修行吧!”

我希望看到是结局是:诸弟子一个个皆下车马,飞奔而至,跪在老人面前,一时间,泪流满面,激动得哽咽的说:“弟子们苦等师父这句话已经多年了,今日方才得偿所愿!愿从此随师父海角天涯,师父再不要抛下弟子了。”遂放下红尘一切富贵,脱下华丽衣服,接过老人手里的拄杖,钵盂,随老人渐行渐远。

我害怕看到的结局是:诸弟子个个装作不认识,初心已改,师父还是原来那个师父,但弟子却不是当年的弟子了。当年拼命也要救的师父,尽管就出现在眼前,也不愿意相认。

这三重考验,很有意思,第一重是不要脸,第二重是不要命,第三重是把不要脸和不要命进行到底,不改初心,永远都是当年那个好弟子。

这些都能做到,才能入道,修道。真可谓是一重比一重难啊,说到底还是让弟子在前行的路上,不断的破除我执,立师忘己。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彻底的尊师重道,否则尊的永远是自己,重的,也永远是俗情。(完)

一入玄门深似海

作者:天道随缘

本文全属个人疯言疯语,只供参考和娱乐。只供饭后茶余消遣之用,若有言辞过失之处,还望各路大侠多多谅解。。。。谢谢~!

我想要修行、我想要修道、我想要学法术、我想要。。。。。。。这都快成了现在流行的词语了,网络和现实里到处都是这样的说词。但是问问这些人何为修行、何谓修道呢?不是硬搬古籍的之乎者也、就是替天行道的豪言壮志、或是满嘴的胡话、有的更是自大、轻狂、傲慢、蔑视一切。。。。这些人如何谈修行呢?因为他们的心都还没有修好。

现在的求师学艺之人大概有以下几种心态:

★有的是嘴里热情的喊着师傅师傅。。。但是心理却想着看看你这个师傅有什么花活、或能搞出什么名堂,没什么名堂花活的,就看看热闹好了,不用理会。。。我劝这类人最好是回家哄哄自己的老婆、爱爱自己的老公、照顾下自己的父母孩子去,或是多为社会主义做点贡献去,这样还有点建设意义。

★另外就是那些满心好奇的人,嘴喊着师傅,心却充满着好奇之心,想能知道世上所有非自然的东西,什么时候可以快点见鬼、见神的,其实这样的好奇心又有何意义呢?没事去喝喝酒唱唱歌什么的多开心,修行修道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的,真想见鬼,金茂上跳下来,什么鬼都见了。

★再者那些就想在门外转悠的,可又想进来看看学点什么,心理但又害怕水太深,进来出不去,你们还是回家看点动画片开心的笑笑不更好,这样提心吊胆的折磨自己又是何必呢?

★另外就是已经跟师傅修的,自己是一点不用功,师傅问到或没问到的时候,都说“我练了”,有的还会说什么练习的多舒服多好多什么什么的,自己骗自己是种耻辱,难道不知道吗?有这点时间欺骗自己、欺骗师傅的功夫,做点什么去不好啊。

★还有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只知道拍师傅马屁的,天天就知道说我师傅多厉害我师傅多行的,如果有些师傅听到还悠悠自喜的,那就是庸师,跟着这些师傅也学不到什么真本事的,至于这些阿谀奉承的徒弟,更是蠢材,

学习,就是学习,学不到真本事,那就是浪费生命。

★更可恨的是那些学习没几天几个月的,就自认自己已经得法了,可以给人治病、看相、改命改运了,再严重点就自认自己马上就是天下高手前三位了,这些人不是修习偏了、就是走火入魔了,或是神经出现问题了,最好的还是去医院检查下为佳。

★再有一种就是自己不好好修行,但是到处开口就是我师傅是谁是谁,我师傅多厉害多厉害,想用自己师傅的荣誉来套在自己的身上,我劝你下次直接说自己是玉皇大帝的亲戚,或玉皇大帝转世,那更威风。。。

至于那些开口就问:师傅我想见鬼啊,你能帮我见下吗?师傅你会合和法吗?教我用下啊。。。。师傅我喜欢个女的,有什么法术能叫我搞上她吗?师傅我们分手了,他(她)不要我了,您用法术套回来吧。。师傅我想发财啊,你有什么五鬼、五路送钱的法术吗?师傅我想修丹道啊,请问印堂和丹田是哪里啊?师傅我想学法术啊,有速成的或是3天可以练成的法术吗?师傅你能治疗癌症吗?能治我就拜你为师。。。。师傅你能请来神仙吗?师傅你能。。。。。师傅你能。。。。。。这些人我都建议好好清洗一下自己的大脑为佳。。

至于那些天天喜欢说:我是大师,上能去天下能去地,顺手就能抓个鬼。。。我是什么神仙、什么大仙转世,法力超群。。。我是什么什么大师的徒弟,我学会了师门的全部本事。。。我可以去南天门、我可以见原始天尊、我可以见玉皇大帝。。我修丹道已经元婴大成。。。。我已经修出了法眼、佛眼。。。。。。我会配置各类魔法药剂、巫师巫术。。。。

我可以圆光看到世间一切事。。。。。。我是圣女、仙女、神女下凡,普渡众生。。。。我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

这些人更应该去香港的青山住住,那里才适合这些“大师”修养和修行。

我们先不讨论什么是修行什么是修道~!你如果想学东西,想要找师傅或是比你会的懂的多的人,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尊师重道”?师是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请回答我一下,中国古话里有句很简单的俗语:你尊敬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自己的师傅如果都不尊敬,你又如何得到师傅的尊敬和授道呢?

以前很多真心求艺去拜师,师傅理都不理,连大门都不叫进,跪在门口3天2夜,几乎是昏迷状态,才可以进了屋子里,师傅没说收也没有说不收,还是爱理不理的,就这样天天自己找活干,喂猪、喂鸡、跟着下地种田、挑大粪搞的满身臭哄哄、洗衣服、做饭、甚至是晚上烧洗脚水给师傅亲手洗脚等等,整整一年师傅没有说过几句话,这期间也有来的人、也有一起的人,但是大多数的人都走了,都是自己走的,师傅没有哄过一个人,这些人有的还是骂骂咧咧的走的,师傅还是什么都没说过,一年以后,师傅问选择还是不选择,只是问选择还是不选择,甚至都没有告诉要选择什么?当答应选择。这样才正式入门学习,以后的3年中又有很多人被赶出了师门,很多都是进门了反而更不懂得什么是尊师重道了,浪费了自己以前大好青春,难道都是装的吗,这又是何苦呢?

师傅是什么?超级大白话就是祖宗、老大、上司、长辈、前辈。。。

不是用嘴敬的,是要用心敬的。师傅开心了高兴了,就多给你点东西,师傅不高兴不开心,也许连个屁都吃不上,拿自己当大爷看,又能学到什么?喜欢拿自己当大爷,不如去做黑社会,修什么道?古代人想学点什么手艺的,那一个不是先吃苦在先的,比师傅家里的驴啊马啊的都还不如,打工卖艺的钱或工资前期都是要给师傅的,师傅吃米他们吃糠、师傅吃肉他们喝汤的,徒弟们有好的都是先孝敬师傅的。

再看现代人拜师,满心自己才是大爷,师傅是鸟屁,我高兴就学,不高兴就不学,你师傅管的着吗,父母都管不了我。师傅天天要监督、天天要骂、天天要说、天天要哄徒弟们开心。。。。才可以,这些人还把这个当成了习惯。还有就是一些拜师的人,认为拜师了,师傅就必须什么都要管,吃饭、睡觉、上厕所、心情不好、等等什么都要问师傅,把师傅当成了奶妈、老妈子,高兴就理师傅几句,不高兴就不理,心情不好了还要骂师傅几句,再不行今天我不修了,明天高兴我再回来。

师傅人傻、人好、人高兴行,如果不高兴了你们什么都学不到,只是在荒废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再说这类师傅天下又有几人,你遇到是你的福气,但不表示师傅一直都会这样,一个徒弟或许可以,100个徒弟呢?师傅是自己找死。法门的要求和刻苦,是超过所有工种的。至于那些明说是认了师傅的,心里和嘴里总是不满或漫骂师傅的,师傅不理你是你的造化,师傅废了你也没人会知道的。想拜师明白了什么是拜师再去,不明白去想明白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俗语谁都知道,但是能这样做的有几人呢?进了门,难道还要师傅亲手给你们喂饭吗?难道要师傅都给你们嚼好了亲自喂到嘴里吗?有些小聪明的人,自认为得了师傅认可,传了度、受了法、认了祖师,就什么都可以、什么都会了。比如说有一位好友,也是个师傅,传了很多人水法,师傅说至少修炼49天才可以,有些人49天满了就以为自己是大师了,去想想华佗祖师成为宗师用了多少年?这还不说你修法时候偷懒没偷懒。还有一些49天完了感觉没用,实践中没有效果,你去想想你又理解了师傅们说此法几分精髓,你又用了多少心和功夫进去呢,你对此法又悟到了几分精髓呢?师传固然重要,但是自己努力也是关键,你去看看天下名师、宗师,有几个人是49天就可以成的,有几个人是几年就可以的,很多师傅学法修道加一起都是几十年了,中间还曾经付出过无比的辛苦才有的今天,醒醒吧有些求道的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便宜可占的,法门就更不可能了。

更有一些人想走捷径,快速修法得道,那些满嘴说飞天神话故事的神棍,连3岁小孩都不相信的玩意,你还去修,那说明你连起码的智慧和辨别能力都么有,何来修行呢?做人基本的分辨能力都不会,怎么修。如果可以那样的话天下人都是神仙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天道岂不大乱。他们的目的只是骗你口袋里那点辛苦血汗钱才是真的。

师傅把你带进了门,你尊敬孝敬师傅,或许才可以得到师傅的传授,就是真得到了师傅的传授,也无非就是些文字、式样、表面东西罢了,如何转化为你自己的本事,那是要靠你自己去刻苦锻炼和修为的,难道还真的要师傅给擦屁股吗?世间没有师傅领你进门,你就是高手就是神仙的说法,那是神棍的思维。吕祖当年点化8仙里的人,好好去看看、去理解下去。再去看看天下宗师,是如何成为宗师的。想武打片里师傅一下子就过给你几甲子的功力,一下成为武林高手,那你还是多看看录象消遣下更好。师傅领你进门,为什么你不能做到法千叫千应,万叫万灵,隔山请隔山应。。。。。

你现在能写你自己的名字、能看懂报纸、能买东西算帐、能有一个好的工作、能拿几千的工资、能做科长。。。。。为什么啊?你不进小学、不进中学、不进高中、不进大学。。。。你能做什么啊?小学中学。。。。到大学,去想想你用了多少年时间?当初父母领你们进学校开始学习,你如果不学习放弃掉,你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文盲他为什么就不知道1+1等于几呢?清华大学出来的研究生他为什么就比小学文化的人强、为什么知道的就多,为什么工作就好,

为什么工资就高。。。。。因为人家付出了多少年的学习代价。他不付出这些年的学习,不好好的付出这些年的学习,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学法就象师傅带你进学校,如何取得全班第一名、如何学的比别人多、如何能取得更好的人生、如何能进一个更好的名牌大学深造。。。。。。靠的不是老师,是你自己,所有人都是从1+1开始学习的。

师傅告诉你土豆是可以吃的,但是土豆如何吃?如何做?师傅最多说一二个罢了,师傅把土豆的全部做法都说给你听,一是你和师傅太有缘分了,太尊师了,师傅喜欢你,二就是师傅自己有病了,至于你自己能不能发明出师傅不知道的更好吃的土豆做法,那才是你的长进!不是师傅说做什么你会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3708.html

更多阅读

一入影坛深似海:岑建勋、冼杞然闲话“德宝”时代

80年代香港影坛群雄格局可比三国争霸:邵氏历史悠久,又是家族企业,好似大汉正统;邹文怀本为邵氏重臣,后自立门户,嘉禾可比曹魏;麦嘉、石天、黄百鸣三兄弟“奋斗”打天下,新艺城像极蜀汉;潘迪生出身名门,先后任用岑建勋、冼杞然主持德宝大局,正是

如何做出有筋道的手擀面----土豆炸酱面 面条怎么做筋道

手擀面的做法:原料:普通面粉500克 水210克做法:1.将面粉500克放入一盆中,面粉中间扒一窝,倒入清水,210克不要一下子都倒进去。一边倒水,一边将四周的面粉与水混合,尽量不要让湿面粉沾到面盆周围,要让面团把四周的面粉一点一点都黏上,这

《一入侯门深似海》 侯门深似海

一入侯门深似海浅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大危险陷阱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为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在给学生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本人发现贾府中别有用心的人对远道而来的林黛玉设置了三大危险陷阱。常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图片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甄嬛转》和《帝王业》,闲极找来打法时间的2本书。唯一的好处是笔风上佳且连载完毕。帝王业,看了不到2000字便就放弃,甄嬛转,也不过看到5000字左右便就把手机扔到一边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红尘

这两句出处为宋·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相见争如不见”,与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心境大约一致

声明:《尊师重道,玄门深似海 尊师重道的手抄报》为网友我做我的改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