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概况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概况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在元代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        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            四个等级。
3、在元代记载了很多当时的杂剧艺人的著作是夏庭芝的     
4、描写到元代剧场情形的散曲作品是杜仁杰的      
5、元代的戏剧有       两种。
6、元杂剧包括          两种体裁,因为二者都是      的,故统称为曲。
7、南戏最早是    一带的地方戏,故又称之为            
8、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是         
9、关汉卿历史题材的杂剧有        
10、《窦娥冤》剧名全称是           
11、《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           
1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    ,是名副其实的   
13、《西厢记》剧本共有          折。
14、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     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15、最能表现《西厢记》惊世骇俗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16、《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1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         一诗。
18、白朴杂剧《梧桐雨》之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
19、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        ”之称。
20、马致远的《汉宫秋》是根据历史上       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21、《汉宫秋》是    本,主角是   
22、《汉宫秋》第三折[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奈她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     ,         。”
23、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杂剧作品是      
24、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作家是      ,堪称元代水浒戏双璧的是         
         
25、《琵琶记》的作者是     ;剧中女主人公是    
26、《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       
27、散曲的体制主要有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    等几种。
2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      的散曲作品,名为     
29、明代“四大奇书”是                           
30、《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
31、《三国志演义》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
32、《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        》,或叫《        》。
33、《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有      回,编者是     
34、明初诗坛上被称为“袁白燕”的诗人是     
3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语出自    的《     》一文。
36、“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            
37、明代戏曲主要有         两大类组成。
38、朱权除了创作杂剧外,还作有兼戏曲史和曲谱为一体的著作《      》。
39、徐渭的《四声猿》包括《      》、《         》、《       》和《        》四个杂剧剧本。
40、《西游记》中最成功的篇章是      ,最成功的形象是     
41、《西游记》是一部经过民间长期流传,最后由       编定的一部长篇      小说。
42、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     代渐趋定型。
43、作为文学作品,猪八戒首次出现实在元末明初人    所作的杂剧《       》中。
44、在神怪小说中,除《西游记》外,影响最大的是《                》。
45、《      》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小说。署名为“               ”。
46、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           》。
47、“三言”即                       的合称,编撰者是    
48、公安派最著名的文学主张是“              ”。
49、冯梦龙除了编撰“三言”外,还编辑了两部明代民歌专集《      》和《      》。

50、顾炎武论诗主       ,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51、“梅村体”的代表作是        ,它以     的悲欢离合为线索,表现个人身世和国家命运。
52、清初阳羡词派的领袖是       ,浙西词派的领袖是       ,清初词坛成就最大的是             ,况周颐推他为“国初第一词人”。
53、清初戏曲家李玉的传奇今传有20多种,他晚年的代表作品是     
54、洪昇的《长升殿》重新演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在他之前,杜甫在      、白居易在     、白朴在       ----       里有过不同的表现。
55、孔尚任《桃花扇》的主人公是           
56、《水浒后传》的作者是     
57、《醒世姻缘传》原名    ,是继     之后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
58、清初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李渔),其代表小说集
       
59、清代代表文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文言短篇小说
            
60、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很感慨地吟咏道:“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             。”
61、《红楼梦》的本名是       ,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
62、与西方小说《格列佛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清代小说
              -。
63、龚自珍的《咏史》写道:“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踞上游。       ,著书都为稻粮谋。”
6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125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5、在近代思想和文学史上,与龚自珍齐名的是     
66、文康《儿女英雄传》中的心高气傲、豪爽天真而又风趣诙谐的女主人公十三妹的真名是       
67、            不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在俗白中见风趣,俏皮中传神韵,成为京味小说的滥觞。
68、近代小说界革命中涌现出来的四大谴责小说是       、        、     、       
69、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现实风气的是      创作
      
70、以赛金花为人物原形的傅彩云出自     的小说      

第二部分  名词解释

1、元曲
2、杂剧 
3、院本 
4、北曲
5、宫调 
6、南戏 
7、散曲
8、小令 
9、套数        
10、诸宫调
11、宋元话本 
12、宋杂剧 
13、入话 
14、“铁崖体”
15、楔子
16、昆腔;
17、弋阳腔;
18、台阁体;
19、茶陵派;
20、唐宋派;
21、公安派;
22、临川派和吴江派;      
23、历史演义;
24、神怪小说;
25、“三言”;
26、“二拍”
27、《今古奇观》 
28、世情小说;
29、章回小说;
30、南杂剧;
31、拟话本
32、神韵
33、“一人永占”
34、聊斋志异
35、桐城派
36、阳湖派
37、宋诗派
38、新文体
39、南社
40、鸳鸯蝴蝶派

第三部分  选择题

 
1、元杂剧的角色类型有(        )。
A、末、旦、净、杂                 B、生、旦、净、丑    
C、末、旦、外、贴                 D、旦、末、净、丑
2、元杂剧中一折戏的唱词就是一个(        )。
A、小令      B、套曲      C、诸宫调       D、摘调
3、《汉宫秋》中汉元帝的角色类型是(        )。
A、末       B、生     C、外      D、杂
4、《赵氏孤儿》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人物是(        )。
A、赵朔         B、程婴          C、公孙杵臼         D、韩厥
5、《琵琶记》的女主人公是(        )。
A、李三娘       B、王昭君        C、钱玉莲           D、赵五娘
6、被王国维称赞为元杂剧中“最有悲剧之性质”的剧作除了《窦娥冤》之外,还有(        )。
A、《梧桐雨》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D、《李逵负荆》
7、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是(        )。
A、莺莺、张生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
B、莺莺、张生、红娘三人之间的矛盾误会
C、莺莺、张生和郑恒之间的冲突
D、老夫人与红娘之间的矛盾
8、王实甫《西厢记》是由(         )主唱的。
A、张生一人    B、莺莺一人    C、红娘一人    D、张生、莺莺、红娘三人
9、四大南戏中成就最高的是(        )。
A、《荆钗记》    B、《白兔记》    C、《拜月亭记》     D、《杀狗记》
10、睢景臣散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主题是(        )。
A、讽刺刘邦             B、歌颂刘邦              C、讽刺无知乡民  D、讽刺以刘邦为代表的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
11、下列诗人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有(        )。
A、虞  基       B、贯云石        C、 刘  因          D、王  冕
12、从总体上看,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是(        )。
A、自然酣畅    B、含蓄蕴藉    C、泼辣沉雄     D、平淡之美
13、[正宫·醉太平](“堂堂大元”)这只散曲的作者是(        )。
A、刘致    B、张养浩    C、无名氏    D、张可久
14、在中国戏曲史上被称作“曲祖”、“南戏之祖”的是(        )。
A、《张协状元》    B、《琵琶记》    C、《宦门弟子错立身》     D、《小孙屠》
15、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南戏剧本是九山书会所编的(        )。
A、《张协状元》  B、《赵贞女蔡二郎》 C、《琵琶记》   D、《王魁》
16、“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是《西厢记》中(        )的唱词。
A、莺莺    B、张生    C、红娘    D、老夫人
17、元曲常用的宫调有(        )。
A、五宫    B、四调    C、九宫调    D、正宫
单项选择:
18、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
A、《三国志演义》   B、《列国志传》   C、《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D、《隋唐演义》
19、《三国志演义》名播四海,最早传入的国家市(       )。
A、英国   B、朝鲜   C、日本    D、法国
20、《三国志演义》的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
A、蜀汉的兴衰        B、吴蜀的矛盾斗争    
C、蜀魏的矛盾斗争    D、吴蜀魏的矛盾斗争
21、《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是(        )。
A、宣扬封建正统观念   B、宣扬仁政,反对暴君    C、歌颂统一,反对分裂。   
22、按照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水浒传》属于(         )一类。
A、历史演义小说     B、英雄传奇小说  C、神魔小说    D、侠义公案小说
23、杂剧《杜甫游春》的作者是(        )。
A、康  海    B、徐  渭     C、王九思    D、李  渔
24、以下传奇作品中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事(          )。
A、《精忠记》    B、《金印记》     C、《千金记》    D、《连环记》
25、在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的政治事件,竭力严嵩罪行的作品时(         )。
A、《宝剑记》    B、《浣纱记》     C、《鸣凤记》    D、《红梅记》
26、在戏剧史上,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是(         )。
A、《玉簪记》    B、《浣纱记》     C、《娇红记》    D、《牡丹亭》
27、杜丽娘是汤显祖(        )传奇剧作中的人物。
A、《紫钗记》    B、《南柯记》     C、《邯郸记》    D、《牡丹亭》
28、猴行者的形象最早出现于(         )。
A、《大唐西域记》 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D、《罗摩衍那》
29、今见最早的《金瓶梅》刊本是(         )。
A、崇祯本    B、词话本     C、张评本    D、洁本
30、在题材和细节方面,明显受《金瓶梅》影响的作品是(        )。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好逑传》    D、《孽海花》
31、《金瓶梅》中西门庆的人物性格属于(        )。
A、特征化人物性格    B、立体化人物性格    
32、《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的题材是(        )。
A、反映婚姻爱情问题     B、反映市民生活     C、反映明代政治斗争
D、神怪传奇故事  
33、清初论诗主张“神韵”的是(        )。
A、王士禛     B、朱彝尊     C、施闰章     D、宋琬
34、清代中叶,论诗主张“肌理说”的是(        )。
A、沈德潜  B、翁方纲  C、袁枚  D、赵翼
35、清代诗坛上,人称“随园先生”的是(        )。
A、厉鹗  B、翁方纲  C、袁枚  D、沈德潜
36、清代《哀盐船文》的作者是(        )。
A、李兆洛    B、恽敬   C、张惠言   D、汪中
37、清代开创常州词派的是(        )。
A、张惠言    B、朱彝尊   C、汪中   D、袁枚
38、清代中叶除《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外,长篇小说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是《镜花缘》,他的作者是(        )。
A、吴敬梓   B、李百川   C、唐敖   D、李汝珍
39、清代讲唱文学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弹词,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        )。
A、《天雨花》  B、《再生缘》  C、《笔生花》   D、《榴花梦》
40、清代桐城派的先驱是(      )。
A、戴名世   B、方苞   C、姚鼐    D、刘大櫆
41、在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杰出思想家和文学家是(        )。
A、严复   B、魏源   C、龚自珍   D、林则徐
42、近代为宣扬封建法权而创作了(        )的作家是俞万春。
A、俞樾   B、俞万春   C、陈森   D、文康
43、近代在诗歌领域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        )。
A、梁启超   B、章太炎   C、龚自珍   D、黄遵宪
44、近代在诗歌领域进行诗歌变革并获得成功,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是(        )。
A、梁启超   B、章太炎   C、龚自珍   D、黄遵宪
45、下列小说作者为吴沃尧的是(        )。
A、《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老残游记》   
C、《官场现形记》     D、《孽海花》
46、鲁迅先生称道“结构工巧,文采斐然“的近代谴责小说指的是(        )。
A、《官场现形记》    B、《孽海花》   
C、《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D、《老残游记》

第四部分  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艺术体制。
2、简述南戏的艺术体制。
3、简述散曲的体裁特点。
4、南戏的形势与元杂剧相比有何不同?
5、“董西厢”对《会真记》的超越表现在哪里?
6、关汉卿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和创作旨趣?
7、简述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原因。
8、为什么说关汉卿的杂剧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9、《窦娥冤》有何艺术成就?
10、为什么说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11、简析窦娥的性格。
12、《西厢记》是怎样对故事题旨进行改造的?
13、《西厢记》对杂剧体制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14、分析《的西厢记》戏剧冲突。
15、分析莺莺、红娘、张生的人物形象。
16、分析《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点。
17、马致远的《汉宫秋》对历史的昭君故事有何改编?有何用意?
18、分析《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19、分析《墙头马上》一剧中李千金的形象,并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进行比较。
20、简析《李逵负荆》中李逵的性格特征。
22、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有何特点?
23、杂剧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4、谈谈郑光祖杂剧《倩女幽魂》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25、简述《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
26、简述元代散曲文体风和审美取向。
27、简述元代后期散曲创作的特点。
28、明代文学向近代化变革的标志是什么?
29、繁荣的商业经济对明代文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0、明代有着怎样的社会思潮?对明代文学有着怎样的影响?
31、为什么以“四大奇书”为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32、明代的杂剧有和新变?
33、明代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34、明代雅俗文学互相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35、明代文学的争论有何特点?
36、何为“历史演义”?
37、怎样看待《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
38、怎样理解《三国志演义》的悲剧意蕴?
39、《三国志演义》的叙事结构有何特点?
40、《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
41、比较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42、简述《水浒传》在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
43、《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艺术特点?
44、李东阳的茶陵派有何文学主张?
45、什么叫“八股文”?它的体裁特征是什么?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如何?
46、“前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
47、“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
48、明代中后期杂剧的转型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49、汤显祖的“至情论”表现在哪些方面?
50、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51、《牡丹亭》诞生于16世纪末,有何特殊的文化意义?
52、《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何特点?
53、为什么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54、从西门庆的身上反映出作者对新兴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55、为什么《金瓶梅》中所塑造的人物都是邪恶的、扭曲的?
56、简述《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7、“三言”、“二拍”在叙事技巧方面有何特点?
58、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有何特色?
59、吴伟业“梅村体”叙事诗的特点是什么?
60、洪昇的《长升殿》有几条线索?各自表现什么?
61、孔尚任的《桃花扇》最后张瑶星道士喝斥国破家亡后的侯方域和李香君说:“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家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这番话的意义是什么?
62、《聊斋志异》的结构模式是什么?
63、《聊斋志异》狐鬼花妖精怪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是什么?
6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65、《红楼梦》“好了歌”说明了什么?
66、桐城派奠基者方苞主张的“义法”内涵是什么?

第五部分  论述题

1、结合第三折(“灞桥送别”)分析《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2、简析《窦娥冤》第三折“三桩誓愿”的深刻含义。
3、根据自己的审美接受谈谈《汉宫秋》的思想意义。
4、谈谈《梧桐雨》的主题意蕴,并与白居易《长恨歌》进行比较。
5、通过对蔡伯喈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6、《西厢记》善于细腻的心理描写,试以“长亭送别”一折为例分析说明。
7、分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8、分析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9、分析睢景臣[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分析无名氏[正宫·醉太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1、论述《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12、论述《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13、论述《水浒传》的思想内涵。
14、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说他是“忠义”的化身?
15、论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6、结合《牡丹亭》中《惊梦》这场戏解析其浪漫主义风格。
17、论述《西游记》的思想内涵。
18、论述《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9、论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20、《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21、《儒林外史》描写周进和范进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22、论《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及其意义。
23、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24、论《老残游记》的艺术特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叙事性文学2、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3、《青楼集》4、《庄家不识勾栏》
5、杂剧  南戏 6、杂剧 、 散曲? ,以曲词为主 7、浙江永嘉 , “永嘉杂剧”  或  “温州杂剧”

8、 “自然” 与 显畅 9、《单刀会》 和 《西蜀梦》10、《感天动地窦娥冤》11、血飞白练  、 六月降雪  和 亢旱三年? 12、剧场性 , “场上之曲”13、五、二十
14、“花间美人”15、“原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6、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7、《井底引银瓶》18、 “ 秋雨梧桐落叶时 ”19、 “ 曲状元? ” 20、昭君出塞 21、末 、 汉元帝
22、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23、《窦娥冤》 和 《赵氏孤儿》
24、康进之 、 康进之的《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 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25、高明、赵五娘?
26、《赵贞女蔡二郎》 27、小令 、  套数  带过曲 28、张养浩 ,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
29、《三国志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和《金瓶梅》30、《 三国志通俗演义 》
31、 “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2、《忠义水浒传 》,或叫《忠义传 》。33、70,金圣叹34、袁凯
35、刘基《卖柑者言》36、李梦阳、何景明37、杂剧、传奇38、《太和正音谱》。
39、《狂鼓使》、《玉禅师》、《雌木兰》和《女状元》40、大闹天宫、孙悟空41、吴承恩、神怪42、元43、杨景贤《西游记》44、《封神演义》45、《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46、《清平山堂话本》
47、《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48、“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49、《山歌》《桂枝儿》50、性情51、《圆圆曲》,吴三桂、陈圆圆。
52、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53、《清忠谱》。54、《哀江头》,《长恨歌》,《梧桐雨》。
55、侯方域,李香君。56、陈忱。57、恶姻缘,《金瓶梅》。58、李渔,《无声戏》、《十二楼》。
59、《聊斋志异》。60、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61、《石头记》。62、《镜花缘》。
63、避席畏闻文字狱。64、万马齐瘖究可哀。 65、魏源66、何玉凤。67、《儿女英雄传》。
68、《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69、李宝嘉,《官场现形记》。70、曾朴,《孽海花》。

第二部分  名词解释:

1、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待、宋词并称,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同时,把剧称为“曲”,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凋,故又称“北曲”。
2、杂剧:戏曲名词。我国戏剧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此处指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3、院本:戏曲名词。金元时戏曲艺人的居处称行院。行院演出所用的脚本即称院本。院本体裁与宋杂剧相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云:“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4、北曲:宋金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北方民间曲调和唐宋大曲、宋词,也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主要以弦乐器伴奏。凡套数每套用同一宫调的若于曲牌组成。《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北曲曲牌有581个。元杂剧都用北曲,明清传奇部分用北曲。
5、宫调:古代音乐调名的统称。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统称“宫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八十四宫调,但实际并不全用。如隋唐燕乐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商、角、徵、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得二十八宫凋;南宋词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元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有五宫八调;而南北曲最常用者过五宫四调,合称九宫。
6、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原来是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戏,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其形式有别于北方杂剧,唱腔轻柔婉转,音乐属南曲系统,为南方群众所喜爱,元灭南宋后,它一度衰微,元代后期杂剧衰落后,它又兴盛起来,形式也趋向成熟和定型,后来发展为明清的传奇。
7、散曲:曲的—种体式。元明两代盛行,有别于“剧曲”。多用于抒情、状物、写景,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无宾白科介,只能清唱。分小令与套数两种。
8、小令:①词中的短小者。明人曾以58字以内者为小令(见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实则并不绝对。②散曲中的只曲,与“套数”相对:一般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都是小令的特殊形式。
9、套数:古代剧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牌互相连贯,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套数”。又叫“套曲”。—般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牌相联。如宫调虽异,但管色相同者也可互借入套,称为“借宫”或“犯调”。散曲的套数义称“散套”,必须首尾—韵。
10、诸宫调:宋金元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是把同一个宫调中的许多曲子联成一套,再把若干不同宫调的套曲连在一起演唱故事。表演时讲唱相间,以唱为主。因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亦称“掐弹词”。据宋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诸宫调的唱法是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完整留传至今的诸宫调作品,惟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1种。诸宫调对元杂剧曲牌联套的体制有直接影响。
11、宋元话本:话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它始于唐,盛于宋元,是当时“说话”艺人讲演故事所用的底本,主要有“小说”、“讲史’’两种。前者篇幅较短,多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者篇幅较长,多讲说历代兴废之事。话本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2、宋杂剧:(1)、宋代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2)、从唐代参军戏一脉相承下来的一种戏剧形式。据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宋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其中副净、副末分别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苍鹘转化而来,在剧中起“发乔”、“打浑”的作用。宋杂剧在演出时,“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同名为两段”。(见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宋杂剧中滑稽、讽刺的戏占很大比重,不过从《武林旧事》所在杂剧名目看,内容已很广泛,不全是滑稽戏;在形式上还有歌舞成分。
13、入话:宋代话本的术语。在话本的开头,作者往往安排若干首诗词或一个小故事,内容与正文略有关联,它起着安定听众情绪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也为了照顾来晚的听众。这前面的词词或小故事就叫入话,也叫“笑耍头回”、“得胜头回”或“得胜利市头回”。
14、“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祯独具艺术个性的诗歌。杨维祯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使他的乐府诗。
15、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的短的独立段落。楔子的原意是用以塞紧器物的竹木片,后在戏曲、小说中用作引子,起点明、补充正文的作用。每本杂剧通常只用一楔子,放在剧的开端。但也有不用楔子或用两个楔子,放在折与折之间的。

16、昆腔:戏曲声腔。昆腔是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地方声腔,嘉靖初年,经魏良辅改造后,声调纡徐宛转、悠扬细腻,兼用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加之舞蹈性强,表现风格优美,成为我国戏曲史上一种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因而在城市舞台上长期居于霸主的地位。
17、弋阳腔:戏曲声腔。简称“弋腔”。宋元南戏流传到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为弋阳腔。至迟在元代后期已出现。明清时期,在国内广泛流传,成为我国地方戏曲的主要声腔之一。在流传过程中出现很多流变。
18、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称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
19、茶陵派:茶陵派是继台阁体之后又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他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律的掌握。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时无可厚非的。他的论点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
20、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上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他们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影响。唐宋派虽说在总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而各人的趣味则有所不同。在创作主张上,他们注重文以明道的做法,但创作中一些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
21、公安派:公安派是晚明文坛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便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口号。“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感情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光光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22、临川派和吴江派:明代传奇的两大流派。因各自的代表人汤显祖是临川人、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王骥德《曲律》中说:“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咋舌。”因此有临川派与吴江派之说。汤显祖书斋名“玉茗堂”,故临川派也称为“玉茗堂派”。一般认为临川派主要作家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吴江派有吕天成、卜世臣和叶宪祖等。现代也有人对明末是否真正形成这两派表示怀疑。
23、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次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演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24、神怪小说: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这批神怪小说,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其中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一些优秀作品,往往能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一直被读者珍视。
25、“三言”:“三言”是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26、“二拍”:指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潆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二拍”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拍”所反映的思想特征与“三言”大致相同,艺术水平也在伯仲间,故在文学史上一般都将两书并称。
27、《今古奇观》:明末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署名“姑苏抱瓮老人”。因见“三言”与“二拍”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28、世情小说: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小说涉及世情,自可溯源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于是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29、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到明代定型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30、南杂剧:明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用南曲或同时用南北曲演唱,有轮唱或合唱,形式活泼。篇幅短小者,只有一折,也有长达十余折者,则类似短的传奇。称其为南杂剧,是为区别于戏曲史上元代出现的北曲杂剧。南杂剧的数量、影响不如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31、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2、神韵:指诗歌的含蓄深蕴,言有尽而意不尽。
33、“一人永占”:清初戏曲家李玉早年的代表作品,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剧的合称。
34、聊斋志异: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它主要叙写神仙狐鬼花妖的故事,以人入幻境幻域或异类化入人间等奇异的故事,抒发自我的情怀,寄托忧愤。
35、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继承并发展。方苞为文主张“义法”,为文有物且有技巧;刘大櫆则发展为“义理、书卷、经济”,并重为文的“神、气”;姚鼐则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讲究“义理、考据、词章”。它们对其后的散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6、阳湖派:阳湖派是桐城派的分支,因其代表人物恽敬和张惠言是阳湖(今江苏武进)人而得名。他们专心治顾不古文,但不受桐城派古文的束缚,兼收子史百家、六朝辞赋,以博雅放纵取胜。
37、宋诗派:晚清诗歌流派,因其领袖祁寯藻、程恩泽偏于宋诗格调而得名。他们崇尚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风格,并受当时学术主潮汉学的影响,合学人、诗人之诗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趣味,为时人所称道。主要诗人还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曾国藩等。
38、新文体:近代梁启超在主张“文界革命”时开创的和种新文体散文,它追求思想解放,纵笔所至不检束;语言平易畅达,多用铺排,有时杂有俚语、韵语和外国语法;语言富于情感,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为时人效法。
39、南社:近代文学社团,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人发起。以“南”名社,对“北而言,有对抗清朝政府之意。其代表作家是柳亚子,柳亚子反对当时的守旧诗派,如汉魏六朝派、同光体、晚唐诗派等,主张诗歌应该表现国恨家仇,成为唤醒民众、鼓吹革命的武器。
40、鸳鸯蝴蝶派:近代小说流派,也称“礼拜六派“,代表作家有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李涵秋等。他们的小说主要表现新的才子和佳人,表现都市消闲娱乐的生活以及人们彷徨、困惑、无奈的心态,反映了当时沉滞颓靡的生活。

第三部分  选择题

1、A2、B3、A? 4、B 5、D 6、C 7、A 8、D 9、C 10、D 11、B 12、A 13、C 14、B 15、A16、A 17、C18、A19、B20、A 21、B22、B 23、C24、A25、C 26、B27、D 28、C 29、B30、B31、B 32、C33、A34、B35、C36、D37、A38、D39、B40、A41、C42、B43、A44、D45、A46、B

第四部分  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艺术体制。
(1)、结构:一本四折的结构。“折”与现代戏的“幕’,大体相同。是音乐组织单位,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有时加一至二个楔子,相当于开场戏或过场戏。一个杂剧一般要在这四折戏中完成。(2)、曲调:用北曲,每折必须用同一宫调的曲子,少不限。(3)、角色:未、旦、净、杂四大类、分旦本、未本。(4)、剧本组成:曲词、宾白、科三大部分,限一人主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宾白。题目正名放在最后。
2、简述南戏的艺术体制。
元代后期,杂剧由盛转衰,南戏则得到发展,它的体制较杂剧自由进步。(1)、题目:四句韵文,概括介绍剧情大意:(2)、场次:分场不分折,场次不限;(3)、布局:开场戏、引子、定场白;(4)、曲词:南曲、南北合套。一出戏中,唱词不限于通压一韵,也不限于用同一宫调中的曲子,?????????????台上所有的演员都可以唱,台下观众也可以合唱(打合);(5)、角色: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6)、宾白:散白、韵白。
3、简述散曲的体裁特点。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可以增加衬字,既保持曲词的腔格,又增加了语言生动性,更为淋漓酣畅;(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特色。
4、南戏的形势与元杂剧相比有何不同?
南戏和杂剧都是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戏曲,但它们又自成体系:①杂剧通例由四折组成,只有少数超过四折。南戏不称折而称出,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十几出,?多则四五十出。②杂剧常有“楔子”,南戏无楔子,开场叫“家门“或“开宗”,由未或副末介绍剧情梗概或创作意图,从第二出起才是正戏。③杂剧一般是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南戏各种角色均可司唱,重要人物上场先唱引子才道白,下场时都有下场诗。④在音乐方面,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子,一韵到底,而南戏每出可用几种宫调,可以换韵。杂剧用的北曲激越昴扬,南戏曲调柔媚婉转,它们风格各异。
5、“董西厢”对《会真记》的超越表现在哪里?
(1)、将男子负心的故事变成青年男女同封建礼教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主题深化。(2)、重新塑造人物:张生忠于爱情;莺莺敢于追求幸福;红娘、法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老夫人,封建礼教的化身。(3)、增加情节,更引人入胜。
6、关汉卿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和创作旨趣?
(1)、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和散曲作家,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不但创作剧本,还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贾仲明《凌波仙》吊词说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他一方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同仁政学说,流露出对仕进的向往;一方面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沉迹勾栏书会,倜傥不羁,挑战封建观念。(2)、总体风格: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创作态度: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
7、简述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原因。
(1)、元代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准备了物质条件。都市人口高度集中和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刺激了杂剧的创作,并为杂剧提供了众多的观众,瓦肆勾栏的扩充为杂剧演出提供了设备场所。(2)、是戏曲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唐宋以来,各种文学艺术蓬勃发展,为元杂剧的形成和兴盛提供了充分的艺术条件。如传奇、话本为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宋杂剧、金院本为元杂剧体制打下了基础,大曲、鼓予词、诸宫调等提供了音乐曲调来源,各种舞蹈、武术为杂剧做表演提供了榜样。(3)、元代儒家思想统治较松驰,传统文学观念的改变给杂剧的兴盛带来机遇。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也起了一定促进作用。(4)、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群。他们长期生活在下层人民中间,目睹社会黑暗,了解人民苦难,自身也饱受压迫和生活煎熬,因而最能发人民之心声,同时他们多是杂剧创作和表演的当行里手,使杂剧艺术达到很高水平。
8、为什么说关汉卿的杂剧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1)、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在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济,张驰交替。(3)、擅于设置悬念。(4)、戏剧语言,以当行本色蓍称,不同人物,不同环境,人物语言变化不同,体现不同人物的气质和个性。
9、《窦娥冤》有何艺术成就?
《窦娥冤》在艺术上也是很成功的,整个戏中规中矩,是元代杂剧艺术的典范性作品。(1)全剧戏剧矛盾尖锐集中,冲突始终围绕着主人公窦娥展开,重点在表现窦娥的“冤”。全剧层次分明,不枝不蔓,过场戏十分简洁,非急需交代的问题一概予以省略,如关于窦娥结婚及婚后情况,剧本都省略不写,甚至连窦娥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剧作都有没有提到。除用楔子交待窦娥童年身世外,帷幕启处见冲突,第一折即展开张驴儿逼婚情节,第二折写冤狱的形成,第三折高潮。(2)剧作的语言也是很感人的,几乎看不到雕琢的痕迹,许多说白就象生活本身那样口语化,那样自然流畅。唱辞虽然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却真切生动,不事藻绘,通俗生动,充分表现了关汉卿作为元曲本色派语言大师的本色,真已做到写景如在目前,叙事如其口出,本色、自然而生动。
10、为什么说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颇为复杂。首先,作品写了高利贷事件:窦娥七岁抵债当了童养媳,从此陷入孤苦境地,后又因蔡婆向赛卢医讨债引来了恶棍张驴儿父子,从此窦娥的厄运便接踵而至。可见高利贷剥削是引发悲剧的间接原因。接着,剧作写流氓恶棍张驴儿对窦娥的欺凌、威逼和诬陷,导致窦娥吃官司,这是酿成悲剧的直接原因。而贪官桃杌信奉“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信条,不问曲直,对窦娥酷刑逼供并冤判了死刑。“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造成了窦娥的冤狱。贪官污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这是悲剧产生的决定性原因。像张驴儿之类的恶棍在元代社会到处横行,像桃杌之类的贪官在元代也普遍存在。据《元史》载,成宗大德七年仅七个道就有贪官18000多名,冤狱5000多起。“覆盆不照太阳晖”,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写照。关汉卿是从整个社会黑暗腐败去揭示窦娥悲剧根源的。因此说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11、简析窦娥的性格。
窦娥性格的主要特征是:既有善良温顺的一面,也有刚强不屈的一面。(1)、窦娥的善良表现在:她默默忍受命运加给她的种种灾难,甚至恪守封建妇道,准备苦度一生“早将来世修”;她尽心侍奉婆婆,处处爱护婆婆,在公堂上,她可以忍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的毒刑拷打,却不忍心婆婆受刑,为救婆婆而屈招罪名;甚至被押赴刑场时还顾虑着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而伤心;被冤杀死后她的鬼魂还请求父亲收养婆婆。(2)、她的刚强不屈表现在;对张驴儿的欺凌迫害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在公堂上,她面对贪官酷吏据理争辩;在法场上,她指天骂地发下誓愿愤怒抗争;死后鬼魂诉冤,一争到底。(3)、窦娥的反抗性格是随着戏剧冲突的发展而逐渐展现出来的。第三折“法场”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性格的飞跃发展。她原来相信天命,对官府也有过幻想,但残酷现实终于使她清醒;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呼喊,谴责天地鬼神的不公:“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她“一腔怨气喷如火”,进而痛斥“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临刑时发下三桩誓愿,更是对黑暗统治的抗议与挑战。窦娥的反抗精神竟然“感天动地”,三桩誓愿奇迹般实现了。剧作家这样描写,是理想主义的表现。
12、《西厢记》是怎样对故事题旨进行改造的?
王实甫在董解元《西厢记》的基础上,将其反封建的主题进行提炼和升华,超越了“自是才子,合配佳人”、“报德难从礼”的思想局限,使之更加突出、纯净、强烈,突出“一见衷情”“情”的地位。并以纯正的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而进行的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王实甫勇敢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大胆赞扬了那些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叛逆者,并为他们安排了一个胜利的喜剧结局,从而使“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呼声震世骇俗,流芳后世。由于作者所作出的超越前人的特殊贡献,从而使这部优秀喜剧,达到了当时同类题材的最高思想水平。
13、《西厢记》对杂剧体制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西厢记》对当时的一本四折一楔子的杂剧体制,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尝试,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长达五本二十折加五个楔子。在每一本第四折的末尾,既有“题目正名”,标志着故事情节到了一个转折性的段落;又有很特别的[丝络娘煞尾]一曲,起着上联下启沟通前后两本的作用。剧本也不受一入主唱到底的限制,出现几个角色分唱的形式,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性的壮举。体制上的创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为更细腻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完美地安排戏剧冲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4、分析《的西厢记》戏剧冲突。
《西厢记》是一部长篇巨制,结构宏伟,严谨,场次处理得也洗练,戏剧中冲突的孕育,发展形成和最终的解决都很自然。情节由两条线索构成,第一条是张生、莺莺、红娘对老夫人的斗争,这是主线;第二条是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迂回穿插在主线之中。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作者运用喜剧手法处理悲剧性的冲突,把大大小小的矛盾组成一个盘根错节的艺术整体,成功地表现了事件曲折复杂的过程。作者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不借助于神仙皇帝以及鬼魂妖怪的想象力量,这更需要高超的驾驭生活的艺术能力。
15、分析莺莺、红娘、张生的人物形象。
莺莺:强烈追求爱情,又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矛盾多变;张生:追求爱情的“志诚种”,痴、迂;红娘:机智、正义、泼辣、善于斗争。
16、分析《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点。
(1)、“当行”:语言符合戏剧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2)、鲜明的个性化: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语言呈现不同风格。莺莺——唱词节奏舒展,色彩华美,感情含蓄,与婉约词风相似,如“花间美人”;红娘——鲜活泼辣,语言夹杂着俗语、日常生活用语,质朴本色有生动活泼。
总之,文采与本色相渑,藻艳与白描兼具,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由于在唱词中大量置入唐诗宋词的意象,使人读来满口生香、意趣盎然,被誉为诗剧。
17、马致远的《汉宫秋》对历史的昭君故事有何改编?有何用意?
(1)、把汉尊胡卑改为胡盛汉弱,把昭君出塞置于匈奴重兵压境的背景下。(2)、虚构了昭君的皇后身份和未入匈奴便投江殉国的情节。(3)、虚构了毛延寿为汉朝中大夫的身份和投敌卖国的情节。通过改编,歌颂了昭君对汉朝的忠贞,鞭挞了通敌卖国的权奸,也暴露了元帝及大臣的软弱无能,寄寓了强烈的民族感情。这些改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元代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宋金相继灭亡而元蒙入主中原后汉民族的心理。
18、分析《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1)、浓郁的抒情意味;(2)、曲辞典雅清丽;(3)、唱词旋律优美,富于音乐感。
19、分析《墙头马上》一剧中李千金的形象,并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进行比较。
李千金和崔莺莺都是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小姐,都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并为之进行了反抗斗争。但两人性格有异:莺莺温柔、矜持,性格内向;李千金则豪爽率直、果敢刚强,泼辣奔放。李在对爱情幸福的追求中,大胆主动,无崔那种犹豫顾虑和忸怩之态,敢于无媒自聘,弃家私奔,敢于与封建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用卓文君私奔之事来证明自主婚姻的合理性。她对屈服于封建压力的丈夫也予以严正谴责。李干金的形象带有市井女子的特征,而崔莺莺更多贵族小姐的气质。但李干金的形象不如崔莺莺的形象那样丰满。《西厢记》对莺莺性格的刻划更细腻、更深刻、更合理,也更具典型意义。
20、简析《李逵负荆》中李逵的性格特征。
(1)、剧中李逵最本质的性格特征是见义勇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而又胸怀坦荡。这是通过李逵与宋江一场误会性的戏剧冲突表现出来的。如李逵误听宋江抢了王林女儿,勃然大怒,回山寨找宋江算帐,大闹聚义堂,斧砍杏黄旗,说明他热爱起义事业,维护人民利益,谁要是背弃道义,即使是结义兄弟也毫不留情。后来得知原是歹徒冒名,便向宋江负荆请罪,知错即改,表现出坦荡的胸怀。(2)、李逵的个性有粗豪鲁莽、刚直急躁的一面,也有纯朴憨厚、天真稚气的一面。如游春一折,写黑旋风惜落花,显得纯真可爱;闹山一折,表现出凛然正义又鲁莽火爆;对质一折,写他一路上监视着宋江和鲁智深,越看越象是他们做了坏事,显得单纯幼稚,十分可笑;负荆请罪一折,写他知错即改又天真有趣。他粗中有细,可又细不掩粗。李逵的性格充满着喜剧色彩。
21、《赵氏孤儿》悲壮感人的原因何在?
剧作写春秋晋灵公时赵、屠两个家族斗争的故事。权奸屠岸贾谋杀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还要杀掉赵朔与公主所生的孤儿以斩草除根。草泽医人程婴冒死救出孤儿。屠为捕杀孤儿竟下令将全国婴儿一律处死。于是围绕搜孤与救孤,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为救婴儿,具有正义感的人们一个个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舍命相救。后赵氏孤儿长大,终于复仇,杀掉屠岸贾。这一悲剧之所以感人,主要原因有:(1)、这是一场忠与奸、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作品热烈歌颂正义,鞭挞奸邪,大力宣扬复仇观念,大义凛然,震撼人心。(2)、塑造了一系列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如韩厥为取信于程婴当面自杀;程婴献出亲生儿并抚育孤儿成人;老臣公孙杵臼舍命相救。他们勇于牺牲、义无反颐的精神,悲歌慷慨,感人至深。(3)、戏剧冲突尖锐激烈,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悬念突出,扣人心弦。
22、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有何特点?
从剧创作而言,这—时期的作品明显体现出南方的人文色彩,创作风格趋向典雅,创作题材多为文人韵事和仙道隐逸;宣扬伦理的题旨日益加强,而积极的抗争精神日渐消退。原先“本色”与“当行”并重的做法,转为侧重辞藻的华美,而剧作的舞台性则有所忽视;就某些剧本的单折而言,虽不乏佳篇,可作诗读,但从整本来看,则缺乏佳构,不太适于场上演出。这便为杂剧的衰落种下基因。一旦时势变迁,文人参与减少,杂剧创作便出现危机。
23、杂剧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杂剧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制上的缺陷,是导致它日益衰微的重要原因。它由一人主唱的形式明显地有着说唱文学的痕迹,这固然可以使主角尽情发挥,能较透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其他角色只能作为陪衬,也必然限制了舞台表现力,不利于充分展示生活的矛盾。同时,一本四折,篇幅短小,也限制了作家的发挥。其第四折多成强弩之末。相比之下,南戏在体制上较杂剧更合于戏剧的本质。当南戏吸取了杂剧的优点,由粗转精,也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随着《琵琶记》和《拜月亭记》等作品的出现,南戏这个综合了杂剧体制所长,又能扬容其所短的剧种,便取代了杂剧,成为剧坛的主流。
24、谈谈郑光祖杂剧《倩女幽魂》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情女离魂》用浪漫主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爱情幸福的倩女形象。它主要通过“离魂”这一独特的关目情节来刻划人物、表现主题的。张倩女为追随所爱,魂离躯体,陪伴王生三年,身躯却卧病在家,昏昏沉沉,情思绵绵。这是她身心遭受封建礼教禁锢和折磨的结果。她一边身卧病床,—边魂随情人的表现,正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妇女既有沉重精神压抑的一面,又有渴望自由幸福的一面。—个身,一个魂,对比映衬,互相补充,对揭示倩女的思想性格起了独特作用。这些虚虚实实,假假真真,扑朔迷离的浪漫主义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25、简述《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
《琵琶记》的结构采用双线对比交错发展的方式,从第七出起,一面写蔡伯喈蟾宫折桂,入赘相府,享尽荣华富贵;一面写赵五娘含辛茹苦侍养双亲,步步陷入绝境。两条线索交错发展:一出演赵五娘遭逢饥荒,一出演蔡伯喈洞房花烛,一出演赵五娘“糟糠自厌,”一出演蔡伯喈荷池弹琴;一边中秋宴饮,良宵赏月;一边剪发买葬,包土筑坟。两种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互相映衬,突出了赵五娘的悲剧形象,强化了悲剧气氛,收到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26、简述元代散曲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衬字。(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审美取向。
27、简述元代后期散曲创作的特点。
与前期散曲创作相比,后期散曲创作风貌有明的变化。(1)、散曲的题材内容被不断开拓,举凡写景,抒情、赠别、怀古、谈禅、咏物、赠答、抒怀等等,几乎无所不涉,无所不能,其表现领域得到极大扩张,从而确立了诗、词、曲鼎足而立的诗体格局。(2)、在思想情调方面,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渐渐成为散曲创作的主流。(3)、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无论是韵律平仄的严谨,语言的典丽,还是对偶的工稳、典故的运用等形式美诸因素,都较前期有所强化,风格以清丽为主。
28、明代文学向近代化变革的标志是什么?
(1)、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2)、戏曲创作被推向了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潮。(3)、诗文方面,各流派作家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文学的变革做出了努力。(4)、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民间文学的流行于整理。等都明显地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总之,明代中期以后,与整个农业文明向着工商文明迅速转变的历史潮流相适应,文学急剧地向着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从内在精神带审美形式,都鲜明而强烈的大上了这种转变的色彩。
29、繁荣的商业经济对明代文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新的读者群的形成。(2)、新的文学内容与新的文学形象的形成。(3)、审美趣味的世俗化。(4)、文学创作的商品化。
30、明代有着怎样的社会思潮?对明代文学有着怎样的影响?(P9-11)
王学左派的兴起与禅宗思想的广泛渗透,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创造了一种气氛,启发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种理论武器。这一思潮对于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创作主体意识的加强,使文学的个性特征也随之而鲜明,文学在个性化的道路上迈进了可观的一步。随着主体意识的加强和人的自我价值的觉醒,肯定世俗任玉,肯定“好货”、“好色”的潮流,也将文学家的目光引向“穿衣吃饭”、“百姓日用”,写“世俗”、写物欲,写性爱,扩大了题材范围。他们面向现实,注重用通俗的语言,真实而细致的开掘和表现人的心灵,特别是由此而出现的有关青年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作品,有力的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礼教,致使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
31、为什么说以“四大奇书”为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这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较差;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32、明代的杂剧有何新变?
南戏传奇的繁荣,促进了北曲杂剧的蜕变,呈现出杂剧南曲化的独特风貌,将元杂剧中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等格局全部打破。剧作家或用南曲,或用北曲,或用南北合套,不拘成法,随意灵活,有利于创作是开拓题材,书写怀抱。
33、明代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2)清洗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3)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4)更加注意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34、明代雅俗文学互相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俗文学的发展,推动、刺激了雅文学向着俗化的方向演变,而俗文学自身也在雅文学的规范、熏陶下趋向雅化。
35、明代文学的争论有何特点?
在明代文学史上,特别受人注目的就是“主张型”的文学团体和他们所引起的文学争论。这些文人集团和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有其鲜明的特点:(1)、它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2)、它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
36、何为“历史演义”?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次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37、怎样看待《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皇室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二十六倍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陈寿《三国志·先主传》)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仁德及人”的刘备数为人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38、怎样理解《三国志演义》的悲剧意蕴?
暴政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作者无奈地将这一场历史悲剧归结为“天意”或“天数”,与其说是肯定了客观历史进展的理则,还不如说是流露了作者对于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感到的一种困惑和痛苦。一部《三国演义》表现了作者在理想与历史、正义与邪恶、感情与理智、“人谋”与“天时”的冲突中,带着一种悲怆和迷惘的心理,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苦苦追寻和呼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呼唤民族大众传统文化精神的史诗。
39、《三国志演义》的叙事结构有何特点?
小说在叙事时,是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全书约可归纳为五条线:以汉亡为引线,以晋国统一天下为终局,中间的主线是魏、蜀、吴三方的兴衰。这几条线,此起彼伏,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在魏、蜀、吴三条线中,有以魏、蜀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为全书的主干;在写魏、蜀两方时,有以蜀汉的故事为重点。在写蜀汉时,则以诸葛亮为中心;在写诸葛亮时,以隆中决策为关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用浓墨重彩所描绘的隆中决策就是全书的主脑,“其余枝节,皆从此生”。
这样的艺术构思,使全书的结构既宏伟,有验证;看来头绪纷繁,却又脉络分明。在这构架上,作者又兼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不同笔法,时而实写、明写、正写、祥写,时而又虚写、暗写、侧写、略写,使全书的故事详略得当,摇曳多姿。
40、《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
显著的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类”的意义。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有点像戏曲中程式化、脸谱化的表现,容易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也有点近乎于雕塑,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之重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
具体手法:(1)、出场定型;(2)、反复皴染;(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4)、善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41、比较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共同点是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相异点:前者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起来,而后者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前者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后者着眼于全面地描写一代兴亡或几朝历史;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这些不同也就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的制约,跳出帝王将相、君国大事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
42、简述《水浒传》在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
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在七十一回之前,小说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人物,将其上梁山前的业绩基本写完,然后引出另一个或另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这样环环相扣,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一批批英雄人物串联起来。七十一回之后,就以时间为顺序,写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以报效朝廷为主干,讲故事贯穿始终。这样的艺术结构,前半部犹如长江的上游百川汇聚,形成主干;下半部则如长江的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它形成一个整体,但各部分往往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前半部的连环列传体的结构形式,固然留有组织改造原有民间故事的痕迹,但也有利于集中笔墨、酣畅淋漓地描写一些主要的英雄豪杰。
43、《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艺术特点?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能将性格相近的一类人物写的各各不同。(1)、层次性: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2)流动性:有时能展示人物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的发展和变化;(3)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
44、李东阳的茶陵派有何文学主张?
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他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律的掌握。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时无可厚非的。他的论点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
45、什么叫“八股文”?它的体裁特征是什么?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如何?
八股文是明代官方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八股文的一个重要题材特征便是它的对偶性。本来,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来说,他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同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萎靡不正的创作风气。
46、“前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
(1)、不满文坛萎弱卑冗的格局,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想借助复古手段而达到变革的目的。(2)、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惹为“真诗乃在民间”。这些都在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观念与创作体持怀疑,具有某种挑战性。
47、“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
(1)、“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而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王世贞结合才思来谈格调,还主张诗与文的创作都要重视“法”的准则,而“法”落实到具体作品的辞采、句法、结构上都有具体的讲究。但他又强调格调要“本于实情”,重视作家的思想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48、明代中后期杂剧的转型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从线索发展来看,与明前期不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有其连贯发展的历史;从创作倾向上看,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打破了风花雪月、伦理教化和神仙道化的偏狭局面,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与伦理反思剧都不在少数。从艺术体式上看,嘉靖之后的杂剧大都是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北杂剧的纯北曲体式从总体上看已经终结;从艺术成就上看,名大中后期的部分作品可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49、汤显祖的“至情论”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从程度上看,友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世界戏曲之道来表达。
50、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杜丽娘是千金小姐,才貌端妍,聪慧过人。但在这样一位淑静温顺的娇小姐身上,同时显示出与大自然的天然谐和感以及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还有她心细如丝的分析能力和独立识见,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酷爱自由与反叛束缚的精神。重要的是,作者写活了人物,写出了杜丽娘不断发展的性格。有唯唯喏喏的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甚至寻梦觅爱,为情而死,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死后面对阎罗王据理以争,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最终为情而复生,私自与柳成婚,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的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51、《牡丹亭》诞生于16世纪末,有何特殊的文化意义?
(1)、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朱程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清风。(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3)、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2、《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何特点?
(1)、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与习性,一旦成妖成怪,就有了神奇的本领,具有了“神性”,从“真”转化为“幻”。然而,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家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创造。(2)、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形象。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的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地感觉。
53、为什么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清人张潮说过:“《金瓶梅》是一部哀书。”它的悲剧意义,不仅仅在于表现了封建专制社会由于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贪赃枉法和资本势力的冲击而日暮途穷;也不仅仅在于写到了穷人们度日如年,卖儿鬻女的悲惨生活;而且也在于揭示了中国16世纪商人的艰难崛起,机器在新的经济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席,不得不与腐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的丑态;也在于客观地表明了晚明涌动着的人性思潮,当还没有找到新的思想武器去冲击传统禁欲主义的时候,人的觉醒往往以人欲放纵的丑陋形式出现,而人欲的放纵与人性的压抑一样,都在毁灭着人的自身价值。腐朽的当然在走向死亡,新兴的同样也前途渺茫。整个《金瓶梅》世界一片漆黑,令人感到悲哀,感到窒息。
54、从西门庆的身上反映出作者对新兴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作者对新兴商人抱着一种颇为复杂的态度。作者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重农抑商”思想的支配下,总体上是将西门庆作为新兴商人的代表方在被批判的位置上,把他写成一个罪恶累累、欲壑难填、不得好死的恶棍。但与此同时,在新思潮的熏染下,又常常不自觉地把这个不顾传统道德、破坏封建秩序、蔑视朝廷法规、不信因果报应而一味疯狂地追求金钱和女人、尽情的享受人间快乐的商人,写得那样精明强干。作者在写西门庆这个丑恶的强者时,半是诅咒,半是欣羡,以致情节有时错乱,反映了生活在人生价值取向正在转变过程中的作者,最终还是在情感上游移不定,难以用一定的标准去评判新兴的商人。
55、为什么《金瓶梅》中所塑造的人物都是邪恶的、扭曲的?
(1)、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上至朝廷,下及奴婢,雅如士林,俗若市井,无不使之众相毕露;其社会之黑暗,经济之腐败,人心之险恶,道德之沦丧,一一使人洞若观火。《金瓶梅》写世情,真是达到了鲁迅所说的“著此一家,骂尽诸色”。(2)、《金瓶梅》写世情不在于一般的描摹,而是着意在暴露。它的暴露,不但有广度,而且能在普遍的联系中把矛头集中到封建的统治集团和新兴的商人势力,从而触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因而显得具有相当的深度。(3)、作者把一把冰冷的解剖刀指向了人性的弱点。
56、简述《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金瓶梅》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不在于有几部续书,或为其他文学样式提供了素材,而是为以后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占压倒优势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成了两个阶段。以后的世情小说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派是以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摹世态的,另一派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讥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
57、“三言”、“二拍”在叙事技巧方面有何特点?
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1)、常常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把情节弄得迷离恍惚,波澜起伏。(2)为了使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起伏。(3)、情节之“奇”,还表现在突破了单线结构的模式,而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4)、悲剧性与戏剧性的情节交互穿插,创造一种“奇趣”。
58、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有何特色?
(1)、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对个人游赏生活的投入和乐于在作品中给予表现,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晚明文人在生活中捕捉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游赏小品的艺术价值,特别是一些表现自然美景与赏玩情怀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更趋雅致、自然。生活化、个人化的特点,也使晚明小品文往往从平常与细琐处透露出作家体察生活涵义、领悟人生趣味的精旨妙意,情趣盎然。(2)、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59、吴伟业“梅村体”叙事诗的特点是什么?
答:其一,梅村体叙事诗吸取了白居易《长恨歌》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多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其二,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可备一代诗史”,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其三,它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60、洪昇的《长升殿》有几条线索?各自表现什么?
答:洪昇的《长升殿》有两条线索,一条主线,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一条副线,写朝政军国之事,表现国家的兴亡。
61、孔尚任的《桃花扇》最后张瑶星道士喝斥国破家亡后的侯方域和李香君说:“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家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这番话的意义是什么?
答:孔尚任借张道士的口说的这番话,实际上是他观照南明兴亡的基本点,是对晚明崇尚情欲思潮的反拨和修正,但也不是回归到以群臣之义为首要的封建伦理中,而是把国家放在了人伦之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以立身的根本。其意义超越了作者表现的明清易代之悲。
62、《聊斋志异》的结构模式是什么?
答:《聊斋志异》有两种结构模式,一是人入异域幻境,其中有入天界、入冥间,入仙境,入梦,入奇邦异国。二是狐、鬼、花妖、精怪幻化入入人世间。这些异类是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只是将异类的某种属性融入或附加在其身上。
63、《聊斋志异》狐鬼花妖精怪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是什么?
答:其社会意义是它们多数是美的、善的,给人带来温馨、欢乐、幸福,给人以安慰、帮助,寄托了作者的生活意愿,补偿了现实的缺憾;讽刺科考,寄托对科考失意的悲愤;抒发公愤,刺贪刺虐以及讥刺社会上的丑陋现象。其文学意义是它们的性格、行为表现的是一种情志、意向,因而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文学意象,以表现不同人物的情操。
6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写出常见的人事之间的矛盾。②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揭露人物的行为和内心世界。③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65、《红楼梦》“好了歌”说明了什么?
答:“好了歌”是《红楼梦》的一支名曲,它及其注解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穿其中的是“变”。曹雪芹认为人生的荣与辱、升与沉、生与死都在急剧的变化中。由于他对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挑战,又觉得新的出路、新的社会理想是那么的朦胧,因而倍觉感伤,带有色空、梦幻的情绪。同时,这首“好了歌”也说明了曹雪芹自身存在的入世又出世的矛盾。
66、桐城派奠基者方苞主张的“义法”内涵是什么?
答:方苞“义法”的内涵是:义是言有物,法是言有序,即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再说具体点,义指以儒家经典为宗旨的文章内容,法指文章的作法,包括文章的形式、作文的布局、章法、文辞等。二者的关系是义决定法,法体现义。

第五部分  论述题

  1. 结合第三折(《灞桥送别》)分析《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1)、浓郁的抒情意味:《汉宫秋》不靠紧张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取胜,没有扣人心弦的对白,甚至也未让王昭君与她的死对头毛延寿当面冲突。而是以浓郁的抒情见长。它善于借景抒情,准确细腻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强烈感情,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意境美,抒情性胜于戏剧性。特别是第三折元帝送别昭君的一段段唱词,简直就是一首首韵味深长的诗章,历来为人们击节赞赏。在第三折里,马致远以诗笔写剧,他准确细腻地揭示了汉元帝灞桥送别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前面集中用了[新水令]、[驻马听]、[步步娇]、[落梅风]、[殿前欢]、[雁儿落]、[得胜令]、[川拨棹]8支曲子,让汉元帝直抒胸臆,尽吐相思的痛苦、离别的哀伤,追忆往日的欢乐,责备大臣的怯懦,嗟叹自己的无能。都是汉元帝的抒情独唱。紧接着,作者用[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3支曲子,借景抒情,创造出一种凄凉而优美的意境,映衬出元帝心境的凄苦、孤独、落寞。(2)、曲辞典雅清丽:马致远的曲辞以文采见长。语言清新优美,又明白流畅,意境鲜明,情景交融,韵味无穷。读之,有一种美的享受。诚如王国维所评价:“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称他的辞“如朝阳鸣凤”。(3)、唱词旋律优美,富于音乐感:a、对仗手法的出色运用:如“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对仗工整,旋律优美。B、运用短句顶针重复的手段:如“返咸阳,……不思量。”复叠回环,急节促拍,音律凄婉悠扬,加强了感染力和抒情效果。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汉宫秋》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马致远不愧是文采派的代表,曲家高手,“曲状元”。
2、简析《窦娥冤》第三折“三桩誓愿”的深刻含义。
答:关汉卿从“东海孝妇”的传说中得到启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概括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大胆而精巧地构思出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步步递升,创造出浓厚的悲剧气氛。窦娥是无辜的,冤大屈深,她坚信她的死定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不可能不留下奇迹,于是临刑时斩钉截铁发下三桩誓愿。第一桩,血飞白练:表明自身清白,毫无罪愆,“委实的冤情不浅”。让天下百姓在“四下里皆瞧见”,她死得象苌弘化碧那样冤屈,象望帝啼鹃那样凄惨。第二桩,六月落雪:表明官府制造冤狱,就连苍天都要逆转常轨,显威震怒。第三桩,三年亢旱:以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难,给以严惩,直接向黑暗世界进行挑战。三桩誓愿,从时间延续而言,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来看,一桩比一桩更扩大。这也是跟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发展紧密配合,和谐推进的。血飞白练,主要是表白诬陷致死,死得冤枉无辜;六月飞雪,进而是指责官府昏聩贪赃,制造冤狱;三年亢旱,则是对残酷制度表示抗议,给以惩罚。三桩誓愿依次发出的过程,就是窦娥反抗精神步步升级的过程。

  1. 据自己的审美接受谈谈《汉宫秋》的思想意义。

《汉宫秋》的主题,目前为止有三种倾向。(1)、认为《汉宫秋》为时而作,借用历史,请出亡灵,反映元代知识分子的心态,表现作者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思想。(2)、认为《汉宫秋》无“民族思想”、“爱国主义”可言,纯是写帝王与后妃的爱情悲剧,其中寄托了国事兴衰之感。(3)、认为“在金元之际,马志远选择了汉室受到凌辱的历史题材,不能说他不曾寄予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即承认有“民族思想”。但同时认为“作者虽然写到君臣、民族之间的矛盾,但着重抒写的却是国家衰败之痛,是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那种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环绕着汉元帝、王昭君的形象,作者向人门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他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拨弄的悲哀”。
4、谈谈《梧桐雨》的主题意蕴,并与白居易《长恨歌》进行比较。
白居易的《长恨歌》有“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饱含凄清幽怨的意蕴。金元时期,李隆基与梧桐的细节,受到诗人的重视,与元好问、白华有联系的冯壁、姚枢、袁桷等人都为名画《明皇击梧桐图》题诗。白朴的《梧桐雨》,很可能是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中受到启迪。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方面同情、赞誉杨、李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揭露、讽喻杨、李耽于享乐,贻误朝政。而白朴的《梧桐雨》固然也写到杨、李的情爱、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于此,他要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
5、通过对蔡伯喈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答:《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框架。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了“全忠全孝”的书生。所谓“子孝妻贤”,高明强调封建伦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戏曲“动人”的力量,让观众受到教化。同时,高明能正视社会生活的真实,在肯定孝子贤妻的同时,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展示由于封建伦理而产生的社会悲剧,而给予观众强烈的震撼。
蔡伯喈是个全忠全孝的人物,他的悲剧是围绕着“三不从”展开的。被亲生强来赴选场,蔡伯喈考虑到父母年老,无人照顾,决意暂且放弃功名,他蔡公以死相逼,蔡伯喈既不有违背孝道的伦理,又不能违抗父命,无奈之下,离家赴远。蔡伯喈得中状元,得到牛丞相的青睐,执意招他为婿,皇帝也玉成其事。蔡伯喈不想滞留京师,辞婚、辞官,但君命难为,有苦难言,有家难回,只得入赘相府,但荣华富贵的生活,始终无法消除了的内疚和痛苦。另一方面,蔡伯喈家乡灾祸频仍,蔡公蔡婆衣食无着,最后家破人亡.就这样,一个努力按照封建伦理行事的“孝子”,却因伦理纲纪的不合理以及伦理钢纪自身的矛盾,成为可怜可悲的牺牲品。《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都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之冲突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
6、《西厢记》善于细腻的心理描写,试以“长亭送别”一折为例分析说明。
“长亭送别”着重描写莺莺和张生浓重的离情别恨,进一步揭露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的冷酷无情。其情节单纯,甚至没有正面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它侧重于刻划人物心理情态,具有浓郁的抒情性。(1)、善于以景寓情,融情于景。如开头[端正好]一曲,描绘暮秋萧索景象和凄凉气氛,烘托了莺莺的浓重离愁。结尾的[—煞]和[尾]二曲,写莺莺目送张生远去,青山疏林相隔,淡烟暮蔼遮蔽,眼望茫茫的残阳古道,耳闻秋风马嘶,生动地层现了一幅“离愁渐远渐无穷”的情景。(2)、善于通过情态细节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如“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揭示了崔、张的依恋难舍;“酒席上斜签着坐地,蹙愁眉死临侵地”、“阁泪汪汪不敢垂”、“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等,揭示张生内心愁苦又无可奈何的情状,刻划得穷形尽态。(3)、更多的是让人物触景生愁,直抒胸臆。如[叨叨令]一曲,莺莺看到车儿马儿,离愁和怨恨简直如火山喷发。在饯别中,又借“把盏”、“劝食”让莺莺尽情地抒发她“塞满愁肠胃”的苦情。
7、分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写天涯游子悲秋怀乡的苦情,寄托了作者仕途艰难找不到归宿的悲凉情怀。
艺术特点:(1)、以景达情,融情于景。前三句写游子秋日黄昏旅途所见之景,每句并置三样景物,构成一幅萧瑟苍凉的图景,描绘了游子骑着瘦马在茫茫古道上踽踽独行的形象,让读者从这独特意境中想象游子漂泊天涯的苦情。第四句再把这幅图景置于“夕阳西下”的凄凉迷背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题,把前面各个景点联成一体,使景语皆成情语,令人回味无穷。(2)、善用反衬比照。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凄凉暗淡,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迷茫悲凄,而第二句“小桥水人家”却是安闲温暖色调,以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这使画面富于变化,而意境仍是和谐统一的。(3)妙语天成,前三句每句三个名词组成,每一个词表现一个意象,其间不着一个关联词语,以游子羁旅愁情把一个个意象串联起来,妙合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流转自如,“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8、分析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杰作。前三句先写潼关地理形式的雄伟险要,接着四句由潼关联想到历代王朝的兴替,末四句又由历代王朝的兴衰治乱联想到百姓的苦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字字千钧,一笔概括了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一针见血揭示了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实质:无论谁当皇帝,老百姓都要遭灾受难,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同时,作者评判历史,不是发一般的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兴衰,而是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去考察历史,评论功罪,客观地揭示了阶级对立的状况。立意精警,思想深刻。
艺术特点:(1)、结构上,分三层,开头三句为一层,写潼关地势;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潼关怀古;末四句第三层,写怀古得出的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紧密相连。(2)写法上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紧密结合,而其中又以议论为中心。描写生动,抒情沉郁,议论深刻。
9、分析睢景臣[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1)、主题的深刻性;对“高祖还乡”的题材,变歌颂为讽刺鞭挞,对皇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嘲弄,在文学史上实属罕见。(2)主题的现实性:针对元代社会现实而发的。元代社会极其黑暗,等级森严,种族岐视,侵占农田,买卖人口,强征奴隶,徭役繁荣,高利盘剥等沉重的经济剥削;贪污盛行,宫吏横暴,刑法苛刻,草管人命,冤狱累累,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元代统治者年年都要耗费巨资,从大都回老家祭祖,激起人民的憎恶和反抗情绪。正是元代社会的现实,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借古讽今。
艺术特色:强烈的讽刺性,嬉笑怒骂,象一出滑稽可笑的讽刺喜剧。(1)、新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作品运用代言体的方式从一个乡民的角度去写,用乡民眼睛观察,用乡民.口吻叙述,具有极强的讽刺喜剧效果。(2)、语言俚俗生动,幽默诙谐,比喻新颖,妙趣横生,大大增强了讽刺力量和喜剧色彩。
10、分析无名氏[正宫·醉太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切中时病”,喊出了灾难深重的黎民百姓的愤怒的呼声,在元人小令中是不可多得的,它予头直指元朝上层统治集团,大胆而尖锐地揭露了元代末年社会政治的腐败和黑暗,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是社会革命的根源。
艺术特色:此曲是民间作者的愤世之作,深得散曲直披胸襟,尽情尽意,不留余蕴的特点。曲子上半参差错落,下半整齐规则,而整齐规则之中又见变化。以三个三字句为一组,互为对仗的“鼎足对”使曲子念起来琅琅上口,音韵铿锵,淋漓痛快,气势颇为奔放。而选用曲牌[醉太平]来描写并不太平的世道,抒发作者异常清醒的感受,有意无意之间也包含了莫大的讽刺。

11、论述《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三国志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一部《三国志演义》的主旨。作为明君良臣的主要标志,就是能在政治上行“仁政”,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智勇。作者在悲怆和迷惘中追寻传统。
12、论述《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与实的结合;(2)、非凡的叙事才能;(3)、全景式的战争描写;(4)、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5)、历史演义体语言。
13、论述《水浒传》的思想内涵。
《水浒传》的思想内涵是丰富的。(1)、主旨:一曲忠义的悲歌。《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2)、深刻地揭露了上至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并揭示了“奸逼民反”的道理;(3)、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歌颂了真诚;(4)、带有一定的市民意识和江湖豪侠的气息;(5)、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
14、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说他是“忠义”的化身?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他作为一个县衙小吏,能“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结交天下豪杰,但又有忠君孝亲、安于现状的习性。从“义”字出发,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救晁盖,也同情他们被逼上梁山,但又认为“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杀惜”后,他辗转避难,就是不想去水泊投奔晁盖,“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他劝人家落草时,也希望人家牢记“如得朝廷招安,……日后但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但与此同时,贪官污吏对他的残酷迫害,逼着他向梁山一步一步靠近。浔阳楼吟反诗,自然地流露了被“冤仇”所郁积的叛逆情绪。从江州法场的屠刀下被解救出来后,他一方面感激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极力相救的“义”,另一方面也深感到“如此犯下大罪,闹了两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再难在常规情况下尽“忠”,于是他表示“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上梁山后,他牢记着九天玄女“替天行道为主,全仗忠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的“法旨”,一再宣称:“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全借水泊里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他坐上第一把交椅后,即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进—步明确了梁山队伍“同心合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的基本路线。就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旗号下,他带领众兄弟惩恶除暴,救困扶危;创造条件,接受招安;征破辽国,平定方腊;直到饮了朝廷药酒,死在旦夕,还表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盖棺论定,宋江就是一个“忠义之烈”(李贽《忠义水浒传序》)。
15、论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2)、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3)、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4)、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16、结合《牡丹亭》中《惊梦》这场戏解析其浪漫主义风格。
《惊梦》这场戏,是对自然、青春和爱情的礼赞,自始至终充满庄严华妙的仪式感。为了这次赏春游园,杜丽娘事先经过了精心准备,临行前又细细梳妆,悉心打扮,极尽千娇百媚之态、娇羞万种之容,“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哪里是出门之前的一般梳妆,分明是新娘出嫁前的盛妆场面。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春闷万种,杜丽娘一入花园便如痴如醉,顿生大梦初醒之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仅仅对春光之美无人识得而叹息,更对自身之美无人怜惜而感喟。现实中解决不了的困惑、幽怨和涌动着的春情,只能在梦中靠五彩的如意世界来体贴关怀。如是则有可人意的俊书生手持柳枝来拨云化雨,又有花神来保护现场,待其情得意满后,则以一片落花惊醒香魂,将美妙幽香的仪式感渲染到极致。《惊梦》作为古典戏曲中最令人感佩、发人深思的儿女风情戏,整体浸润着浪漫主义的感伤之美、追求之美、情爱之美和理想之美。
17、论述《西游记》的思想内涵。
(1)、戏笔中存至理,宣扬“心学”。《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抒写现实的生活,又不类于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就其最主要和最有特征性的精神来看,应该是在于“游戏中暗藏密谛”(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总批》),在神幻、诙谐之中蕴涵着哲理。这个哲理就是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因而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2)、客观上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3)、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4)、局部性象征:隐射现实。
18、论述《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极幻与极真;(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3)、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4)、戏言寓诸幻笔。
19、论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1)、寄意于时俗;(2)、从歌颂到暴露;(3)、人物性格的立体化;(4)、网状结构;(5)、妙在家常口头语。
20、《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答:《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推到了空前而后人难以为继的艺术境界,它的艺术成就表现为:①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②强化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③一些篇章带有诗化的倾向,不仅是在叙事中运用了诗句、诗意,还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诗含蓄蕴籍的特点。④文言浅近,行文洗练而文约义丰。
21、《儒林外史》描写周进和范进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答:吴敬梓通过周进和范进中举的悲喜剧,辛辣地讽刺了把人弄得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这种制度并不能选拔人才。范进科举的失败和成功完全是偶然的,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投入了八股举业,结果造成了精神空虚、知识贫乏的所谓文人。同时,吴敬梓通过他们命运的转变描写了环绕在他们周围的人物色相,深刻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毒害及造成的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
22、论《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及其意义。
答:《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一场悲剧,它表现为这一爱情是他们自我的选择而违背了家庭的意愿,体现出对爱情自主自由的追求;这一追求重在心灵的契合而违背了传统的仕途经济,崇尚并不现实的至情至爱;这一追求表现为二人的性情乖张,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这些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其意义在于旧的传统、道德的分裂,宝玉和黛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是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没落一个象征。
23、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答:《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性格多样、丰富、完整的典型人物。她既善于逢迎邀宠、虚伪做作,又机智诙谐、泼辣豪爽;既重利害,讲亲疏,又自私阴险而有权诈;既善于宠络,又长于压制等等,是治家的干才、营私的里手,治家与败家在她身上构成矛盾的统一,既可憎可惧又可亲可近。
24、论《老残游记》的艺术特色。
答:《老残游记》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为叙事模式的转变,由说书人叙事转为作家叙事。小说因此具有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弘扬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其次是心理分析方法的运用,作家的笔触涉及到人物内心最隐密的世界。其三是小说由叙事型向描写型转变,掺入诗和散文的笔法,开拓了审美的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712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西神话与文学

1、中国古代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页。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幻想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

我的古代文学视界 文学视界邀请码

2013年3月4日星期一18:30:08下午第一节上古代文学的时候,老师在做上学期的总结,他每说一个字,我心里面的火气就大一分。我觉得我对他的成见已经到达了无以言说的地步,只要他开口,我就一定会让他难看。而一切的起源就是因为我的古代文学

西方文学经典与后现代意识 西方经典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经典与后现代意识马汉广本文认为,在西方,文学经典化的过程是和去经典化同时并存的,因而不能因为后现代时期重视对经典的颠覆与解构就否认这个时代有经典。后现代文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是我

常见文学批评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

常见文学批评的方法  在中外文学史上,人们使用过各种各样的文学批评方法。这些方法观点不同,价值各异,各有长处与局限。但如能正确加以使用,各种方法都会在文学批评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1、诠释考据  这种方法侧重揭示作家作品

声明:《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概况》为网友残阳照墨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