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一、字词基础

一)、生字注音:

韵yùn柯kē 飘piāo荡 轩xuān 邈miǎo泠líng嘤yīng 缥piǎo碧横héng 柯kē窥kui鸢yuān 和hè鸣戾lì天急tuān

二)、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三)、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名作动,往东往西2、负势竞上名作动,向上3、横柯上蔽名作状,在上面四)、一词多义:1、息:望峰息心/息事宁人( 平息)奄奄一息(气息 )生生不息(停止 )2、相:好鸟相鸣( 互相 )相提并论(并列)吉人天相(辅助)相机而行( 察看 )3、穷:千转不穷/理屈词穷(穷尽、尽)穷凶极恶(极度、非常)穷山恶水(环境恶劣荒僻)4:沿溯阻绝/络绎不绝/弹尽粮绝(断绝)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山献多生怪柏(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绝处逢生(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以为妙绝(极,极点)身怀绝技(高超)绝无仅有/天下独绝(独一无二)5、许: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6、从:从流飘荡(顺、随) 力不从心(顺从)坦白从宽(采取某种方针或态度)7、奔: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奔走呼告/奔走相告:奔跑东奔西窜(逃跑)8、经纶:经纶世务者(筹划) 满腹经纶(才能、学问)9、负:负势竞上(凭借)负荆请罪(背)10、属: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属(zhǔ)引凄异(连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类)11、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12、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13、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物、景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看、观赏)14、备: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德才兼备(具备、具有)攻其不备(防备)关怀备至(表示完全)15、一:一碧万顷(一片)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一鼓作气(第一次)16、微:微斯人(没有)谨小慎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细小)17、归:吾谁与归(归依)归根结底(归结)18、薄: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轻视、看不起)19、国: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国家兴亡(国家)20、乃: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乃悟前狼假寐(才)21、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替,对,表对象)22、异:或异二者之为(不同)属引凄异(怪异)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23、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24、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初极狭(很,非常)25、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四时之景不同(风景)26、胜:以少胜多(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优美)27、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北通巫峡(通向)初极狭,才通人(通过)精通书法(通晓)28、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

二、逐层分析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字词解释: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随着、跟从。

2语段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使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提示:①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的情形。)

③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

5、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提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小结:写作者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概括的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是文章的总起部分。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

1字词解释: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④甚箭:比;⑤若奔:像,飞奔的马;

2语段翻译: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

提示: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4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

提示:①静态:A,水色——水皆缥碧;B,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

②动态: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提示: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以深度写水清为间接描写。

6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比喻和夸张;生动形象的突出了水至清、至急的特点。

7、《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

提示: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本文直接描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

1、字词解释: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不穷:尽;无绝:停止;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昏: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可见:同“现”,显现,显露。直指:向。

2、语段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3、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了哪几种景物?
明确: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猿叫无绝四种。
4、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

明确: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分析: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5、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法?

提示:衬托,如以动衬静(见第3题分析);以观者感受衬山势之奇,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6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明确: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三、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明确:作者在这封信中生动地描绘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四、写法探求:结构浑然一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

③动静互见 ④骈散相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7402.html

更多阅读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诗歌。2.学习品味诗歌中的具体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手法(意象)来抒情的特点。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复习》教案

《电学实验复习》——丹阳市物理教师全员培训公开课教案丹阳市实验中学 冷秀明设计意图:初三物理在第二轮复习时,如果仅仅是把知识重新学习一下,学生兴趣不大,也不能起到把全部知识进行类比、迁移和重组整合的作用,所以,我把初中物理知

声明:《《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为网友小给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