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解論語2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楊伯峻:孔子說:不著急別人不知道解我。只著急自己沒有能力。

錢穆:先生說:不要愁別人不知我,該愁我自己的不能。

李澤厚:孔子說:不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愁自己沒才能。

詳解:以上三個解釋大同小異,其實,用更形象的話大致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現代社會,這種解釋的可笑和不切實際已不用多言,這種論調忽悠出來的,不是腐儒又能是什麼?且不說他們解釋的荒謬,就從語法上看,有兩個問題是不能逃避的:一、“其”是指代“人”還是“己”。二、“能”是名詞還是動詞。

對於第一個問題,三位都認為“其”指代了“己”,但“其”當代詞,一般都指代第三人稱領屬關係,指代了“己”,把“其”翻譯成自己,不說完全不可以,但為什麼“其”不是指代語法功能和位置更恰當的“人”?對於第二個問題,“能”當名詞沒問題,但在這裡,更合理的是動詞,因為,任何熟悉文言文對稱性修辭的人,都應該知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其實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的省略,相應的,“能”在這裡更應該是動詞。因此,本章的解釋更應該是“不患人不明了自己,患人不能明瞭自己。”這裡的“人”,包括自己和別人。

先說“人”指自己的情況,自己不明了自己,這是人的常態,而且只要還是人,這種狀態就無法徹底改變,而這沒什麼可怕,可怕的是人不能不斷明瞭自己,一世糊塗,而且以糊塗為榮,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失去了明瞭自己的願望和可能,這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人,首要的是不斷明瞭自己,所謂“內聖”,所謂修身,也是要不斷地明瞭自己。

而對於“人”指別人的情況,別人不明了自己,反之,自己也不明了別人,人與人之間互相不明了,站在“家、國、天下”的角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由於個人在社會結構中所處位置的不同,相互間因為利益等問題,出現相互間的不明了,是很正常的,沒什麼可怕的。但可怕的是,人與人之間不能不斷互相明瞭,甚至還忙於互相製造鴻溝,你是“精英”、他是“平民”,這是“富人”,那是“窮人”,使得社會結構出現各種不可填補的裂痕,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相明瞭的願望與可能,這才是社會最大的不幸。社會,首要的是互相間的不斷明瞭。所謂“外王”,所謂“齊家、平天下”,首要的,就是要人與人之間的不斷明瞭,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不斷明瞭,何來“人不慍”的世界?

那麼,本章說涉及的“不患”與“患”,和上一章的又有什麼關係?其實,上一章所說的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站在終極的角度,一切存在都有其“患”,而“患”以“不患”的無位次而位次。但所謂的終極,也是相對而言的,在具體的存在系統中,也相應有其“患”與“不患”。在這系統似乎無位元次的“不患”,在另一系統內就成了“患”;反之,在某一系統的“患”,在另一系統內就成了“不患”。每一個現實系統的存在,都有其“患”與“不患”。

而本章所探討的,正是人類社會這個系統內“患”與“不患”的問題。在人類社會的角度,對於個體來說,自己不明了自己,就是“不患”,站在絕對的意義上說,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徹底明瞭自己,所謂的明瞭,只是相對於永遠不明了的明瞭,“不明了”是無位次的,而“明瞭”因“不明了”而位次。說某某人有自知之明,某某人沒有自知之明,這都是因“不明了”的無位次而有了自知之明與沒有自知之明的位次,依次下去,自知之明還可以分出三六九等來。因此,該“患”的不是自己不明了自己的無位次,而恰好是以這無位次為藉口認為反正不能徹底明瞭自己,因此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失去了不斷明瞭自己的願望和可能。卻不知道,正因為“不明了”的無位次,所以才有了自己不斷“明瞭”自己的位次,所以才有了“明瞭”的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是不可能明白何謂“內聖”的。

同樣,在人類社會的角度,對於人與人來說,人不明了人,就是“不患”,站在絕對的意義上說,人永遠也不可能明瞭人,所謂的“明瞭”,只是相對於永遠“不明了”的“明瞭”,“不明了”是無位次的,而“明瞭”因“不明了”而位次。因此,該“患”的不是人不明了人的無位次,而恰好是以這無位次為藉口認為人不能徹底明瞭人,因此肆意互相製造鴻溝,使得社會結構出現各種不可填補的裂痕,人人都失去了明瞭人的願望和可能。卻不知道,正因為“不明了”的無位次,所以才有了人“明瞭”人的位次,所以才有了不斷“明瞭”的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是不可能明白何謂“外王”的。

何謂“能”?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要主、客條件具備,從“不能”到“能”,就是要不斷創造,使得主、客條件具備。對於任何現實的社會、任何現實的人來說,“人之不己知”是絕對的宿命,是無位次的,是無條件的,而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創造各種主、客條件使得這無位次的“人之不己知”不斷顯現“人之己知”不同位次的可能來,從而實現從“不能”到“能”位次的不斷提升。這就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所謂“天行健”,不明白這一點,是無法理解儒學、《論語》、孔子的。

纏中說禪白話直譯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說:不患別人或自己不明了自己,患別人或自己不能明瞭自己啊。

注:不患、患是專門的術語,不能用其他詞代替,所以直接用,不翻譯了。

【纏解論語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2277.html

更多阅读

6-11、子曰:贤哉,回也!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凿 [集解]孔曰:“箪,笥也。颜回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皇疏]美其樂道情篤,故始末言賢也。所樂則謂道也。[邢疏]言回居处又在隘陋之巷,他人见之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小百姓一己私利,到泱泱大国的政治决策,人类社会从来没有间断过纷争。春秋时期,再不比尧、舜时民生极艰、民智混蒙。此时生产力已得到一定的发展,至少有更多的

《论语》之总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是个通假字,通喜悦的“悦”字。这是讲到“学而时习

声明:《纏解論語2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为网友谱写自己的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