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王夫之论中、和

王夫之论中、和

中国哲学的不少概念,在王夫之哲学中都有着独到的解释。“中”、“和”即是一例。

“中”,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论语》:“中庸之为德也”(《雍也》篇)。以后,“中”成为《中庸》中的重要范畴。

什么是中庸?历来说法不一。宋儒把“庸”解释为“平常”,把“中’解释为一种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状态,影响深远。

【简介】:王夫之论中、和

庞朴同志的《中庸评议》,以确凿的材料,证明了这种解释是谬误,所论精辟,分析透彻。只是对王夫之的论述注意不够,本文愿补充一些这方面的材料。

王夫之认为,“庸”就是“用”。他说:“庸之为义,在《说文》则云‘庸,用也’。《尚书》之言庸者,无不与用义同.自朱子以前,无有将此字作‘平常’解者”(《读四书大全说·中庸》)。

庞朴《中庸平议》即持此说。“庸字既有确话,那么,要理解“中庸”思想,关键在于探索“中”的含义。

在这个间题上,王夫之的见解是独到的。王夫之认为,“中”,“本训云和”;和,“本训相应”(《说文广义》)。这就从字义上说明:“中”是一种相协调、相符合的状态。“不偏而和,与则事物恰合,故又为当。发而皆中节,当其节也。俗有中用之语,意正如此。举之合式谓之中式,皆如字······(本文共计5页,此处从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688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绢本高清 鸭头丸帖高清

原文地址: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绢本高清作者:太原书法培训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卷 绢本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系唐代模本,行草书二行十五字,内容为王献之写给亲朋的短札。行笔流畅舒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利玛窦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王夫之,又称王船山,汉族,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三 王夫之 明末清初地图

王船山先生一、书香世家 少年英才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出生在湖南衡阳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父亲叫王朝聘,字修侯,号武夷先生。王夫之是武夷先生的第三个儿子,夫之出生时,他已在知命之年了,长子叫王介之,字石子(一字石崖),

声明:《简介 :王夫之论中、和》为网友无奈风吹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