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翻译,详解 心经全文及翻译

摩诃波若波罗蜜多心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短小精悍,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读懂了这经,大乘佛法的思想精髓或也就可以掌握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译本有七种。唐代三藏法师玄奘的译本在中国最为盛行,那么心经讲啥呢?心经就是教你怎样除去苦厄?那么怎样除去苦厄?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无上正觉。怎样成无上正觉?要能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五蕴包括 万物和“我”。要明了万物和“我”都是“空”的,就成佛了,就能除去一切苦厄。

「摩诃波若波罗蜜多心

「摩诃」是梵文,就是大。

「般若」是梵文,是智慧,[摩诃般若]翻成大智慧。是一种能够了悟实相,证入实相的智慧。
「波罗蜜多」是梵文。为「彼岸到」。诸佛以大智慧修行,觉悟正道,永离苦趣,证入涅槃,这是彼岸。
「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核心的意思。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心经》是般若经典的核心,所以称为《心经》。第二是说,心是指本心。人人都有一个真心,但我们现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盖。现在这个我是个妄我,不是真的我。任何一个众生,都有和佛一样的智慧,和佛一样的德相。这是我们的本心。众生只是睡着了,正在做梦,种种颠倒。你把梦醒了,叫醒你,一醒就成佛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可指观世音菩萨。也可以指任何观照般若已经自在无碍了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在修行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 "深"则释为有极深的修行功夫,已达到甚深境界

「照见」有心叫作想,无心就叫作照。照的意思是离开我们的妄念,像镜子照东西一样,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五蕴」 蕴是指“类、堆”。佛把世间一切事物总分为五蕴(五类),分别是:色、受、想、行、识。

「色蕴」是物质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觉,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
「受蕴」脑子所领受,内心生起的一种领纳,

「想蕴」就是种种思想。

「行蕴」就是这个想是念念不断的,
「识蕴」就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五蕴里,只有色蕴是有关物质,其他四个说的是心,精神方面的,

「五蕴皆空]五蕴没有任何一蕴不是空。也就是说世间事物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穷困疾厄。佛认为人世间充满了苦, 而人生最基本苦有 [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色受想行识这五种东西很盛,荫盖了你,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显现,因此你有烦恼,这是苦的根本。)。如何去除这些苦,得到真正的自在是佛法的根本目的。观自在菩萨在修习甚深的大智慧到彼岸时,以般若妙慧观照世间事物,了达五蕴并非实有,当体即空,因此能「度一切苦厄」。心经的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心经的中心思想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舍利子,即舍利弗,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持戒多闻, 敏捷智慧, 善解佛法,被称为"智慧第一"。
[色] 指「五蕴」中的 「色蕴」,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也就是平时说的[物质]。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几句都是说色(物质)和空是等同的。
为什么同样的意思要重复四次?原来这四句是对不同的人说的。
「色不异空」是对凡夫说的。因为凡夫执著世间的物质东西是实有,所以告诉你是空。让你破除这样一个执著。
[空不异色]是对一些证了空,却执著空的人说的,空成了被执著的东西。这是提醒空也是色,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这两句是对菩萨说的。菩萨圆融无碍,对他们来说色空不二。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中[色]所产生的东西既然是空,所以眼睛所接受[受]的也都是空,所引起的[想]当然也是虚妄的,于是表示思想迁流的[行]蕴也是虚妄的,那些了别[识]当然也是虚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法」佛说的法是一切事物,有形的、无形的、道理、概念、抽象的、具体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称之为法。

舍利子,这一切诸法本来是空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来没有五蕴。所以就没有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是人用来感知色蕴(物质)的器官,[意]就是受想行识四蕴。这六样合称为[六根],一句合起来代指五蕴, 前面加个”无“,就是说五蕴皆空。
[色声香味触]分别对[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内容。也代指色蕴,这六样称[六尘]。 前面加个”无“字,还是说五蕴皆空

「法」是一切事物。

[六根]加上[六尘]为 [十二入]([十二处]),所以这句也可以指[十二入皆空]。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这句话代表十八界皆是空。[界]是界限、区别、种类。眼等六根成六界,色等六尘又成六界,眼识到意识是六识,又成六界,共成[十八界]。(十八界是: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是教导我们,破除十二因缘的法执,文中的[无明]和[老死]是[十二因缘]中的两个,因为十二因缘全部内容太多,摘了这两个出来作为代表整个十二因缘。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叫做 [四谛]。 [谛] 是真实不颠倒之义。
人生是苦,真实不虚,就称为[苦谛]。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种种恶因,例如无明,爱见等烦恼叫做[集谛]。 一切苦恼永远的消灭叫[灭谛]。一切能灭除苦恼的圣道(道即道路与方法)叫做[道谛]。
事相的显现,若梦中物事,醒来之后就消失。当体全空,本来无苦无集,无道可修。故曰:「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智]
指[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菩萨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识转成四智。前五识转「成所作智」,第六识意识成为「妙观察智」,如镜照物,观察得很清楚,但是没有受影响,没有分别,没有痕迹。第七是执我,变为「平等性智」。执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样,一切都同体,就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变为「大圆镜智」,这也是个比喻,镜子无所不照,一个又大又圆的镜子。我们的镜子是平面的,只照一方,如果镜子是大的圆球,就无所不照。这个智慧无所不照,称为大圆镜智,成佛的智慧,所以佛就是把八识转成四智。

为什么说「无智」?就是说,转识成智还是在你没有成佛之前的事。真正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是什么呢?就是这句话: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不是还要你转,你本来就具一切如来智慧。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转而得的。所以「无智」。

[得]是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可译作「无上」,

「三藐三菩提」译为「正等正觉」。合称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所证的最高无上之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所谓新成只是恢复原来的本有,若有新得,就会有所增。经中前已示明「不增不减」,所以「无得」。「以无所得故」,这一句,总结以上五蕴等皆空的理由。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萨埵」
就是通常说的“菩萨”的全称。指立志解救众生,要自觉觉他的人。观世音就是一位菩萨。
菩萨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就心无挂碍。「心无挂碍」,也就自然「无有恐怖」了。无有恐怖,就自然「远离颠倒梦想」,观照纯熟,妄想自然不起,一念不生,这就叫做[究竟涅槃]
[颠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动。颠倒者,凡夫有四倒,二乘有四倒。
[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净的当干净的,把无常的当作常(就是把变化的当作永恒不变的),把无我的当做我(这个我,是个主宰的意思,认为自己焉能主宰自己。其实都是业缘牵引,根本无我。),把苦当做乐。
[梦想]即是妄想。
《心经》全文翻译,详解 心经全文及翻译
[究竟涅槃][涅槃]之义是寂灭,或翻圆寂。因般若才能从无量烦恼中得到解脱。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
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
不但是菩萨依般若而修,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最高无上之正觉。
至于以前一直讲「无得」,此处突然出现佛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正显中道,无得之得,才是真得。得而无得,佛不作是念,认为自己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密咒为什么称为[密],因它的奥义不是众生的思维所能了达。般若也正是这样,「众生之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此两者都是不可思议,所以用咒来形容赞叹般若。
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深般若]即是「大神咒」,因为同具无比的妙用;
是「大明咒」,因同具智光普照之相;是「无上咒」,因都是以实相为体;是「无等等咒」,因为般若与咒同是一心,无有一法能同此心相等,此心能等同一切诸法,令它们同归实相正印
故知咒与般若都能「度一切苦厄」,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前经文是显说,观自在菩萨指出般若即咒,此处经文是咒,乃是密说,指示咒即般若。所以本经显密圆融不可思议。既有般若[妙法];又有无边[密义]。所以此咒「正以不翻为妙」。梵咒本来不许翻译的,因为怕持的人着了解释,反而添知见,心乱了。但此经是自利利他的,终不能忘记众生,离了大悲本愿。姑将咒义略述一二:揭谛揭谛,是说度过去呀!度过去呀!波罗揭谛,是向彼岸度过去呀!波罗僧揭谛,是彼岸大家度过去呀!菩提萨婆诃,是速速证到菩提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0682.html

更多阅读

不同脸型适合画眉方法,详解眉毛的画法 方脸型画眉

?特写看一下...  对于圆脸型的妹子来说,需要有一些角度的眉毛,把眉峰吊起来,让脸型看起来更有棱角一些~对于下巴比较宽或者太阳穴比较窄的妹纸,美貌的形状要大气自然,而且要适当的短一些,并且加重眉头部分不同脸型适合画眉方法,详解

转豆瓣上一篇《巾帼枭雄》的评论,非常精彩 巾帼枭雄豆瓣

巾帼枭雄: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妹妹爱看美剧,每次我推荐港剧给她,她总是说港剧节奏太慢。她喜欢紧张刺激的剧情,悬吊着一颗心从开始到剧终。身边的朋友以前喜欢TVB的也不少,但是很多年过去以后,都已改换了喜好。  只有我依然坚持。坚

《鬼谷子》全文和译文 鬼谷子全文加译文 pdf

《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然而,就是这样一本赫赫有名

声明:《《心经》全文翻译,详解 心经全文及翻译》为网友控芯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